• 1.34 MB
  • 2022-04-29 14:26:19 发布

最新子宫内膜癌Medometrialcacinoma课件PPT课件

  • 5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子宫内膜癌Medometrialcacinoma课件 子宫内膜癌起源于子宫内膜,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20%-30%。生育年龄到绝经后均可发生,但63%的患者发病于50-70岁。 转移途径直接蔓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 图1子宫内膜癌转移途径①侵入子宫肌层⑧髂外淋巴结转移②侵入子宫颈⑨闭孔淋巴结转移③宫旁组织扩散⑩髂总淋巴结转移④转移至卵巢、输卵管腹股沟深淋巴结转移⑤转移至阴道骶前淋巴结转移⑥肠曲受侵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⑦髂内淋巴结转移 临床诊断绝经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及绝经后阴道流血或血性白带40岁以上,有不规则阴道出血,经激素治疗仍不能止血或一度止血又复发者。阴道持续排液,不能以一般生殖道炎症解释者。 临床诊断年龄较轻,有长期子宫出血及不育史者。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一度好转或治愈,以后又出血者 体征多数病人为肥胖者早期常无明显的体征随着病情的进展,子宫可增大、固定晚期可在宫旁或盆腔内扪及不规则结节状物 辅助诊断细胞学检查:子宫颈管内口或子宫腔吸取物做涂片检查阳性率相对较高。分段诊断刮宫: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宫腔镜检查B超:阴道超声对肌层浸润诊断的敏感性可达80%-100%,同时还可以观察子宫内膜,目前主张绝经后内膜以6mm为“警戒线”磁共振呈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摄影(CT) 对可疑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处理方案有症状无症状定期宫颈细胞涂片或内膜细胞学检查(+)(-)子宫内膜活检继续定期随访(+)(-)诊断性刮宫(+)(-)治疗宫腔镜检影像检查 鉴别诊断月经失调:特别是更年绝经过度期功血黏膜下子宫肌瘤或内膜息肉:分段诊刮、宫腔镜及B超子宫的其它恶性肿瘤原发性输卵管癌老年性阴道炎和子宫内膜炎 鉴别诊断总之,女性生殖器官的多种疾病都可引起异常阴道出血,鉴别诊断时需根据患者的年龄、详细的病史、妇科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作全面的分析,必要时应作子宫内膜的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 临床分期临床分期(FIGO、1971)适用于单纯放疗的病例。0期原位癌Ⅰ期癌局限于宫体:Ⅰa宫腔深度8cm或小于8cmⅠb宫腔深度大于8cm.Ⅱ期病变累及宫颈 分期Ⅲ期癌侵及子宫外,但未超过真骨盆.Ⅳ期癌扩散至真骨盆外,或明显侵犯膀胱、直肠黏膜。泡样水肿不属于此期。Ⅳa癌累及邻近器官,如膀胱、直肠、乙状直肠、小肠Ⅳb癌扩散至远处器官。 手术-病理分期用于首次治疗为手术的病例.Ⅰ期Ⅰa病变局限于子宫内膜Ⅰb子宫肌层受累<1/2Ⅰc子宫肌层受累>1/2Ⅱ期Ⅱa子宫颈管腺体受累Ⅱb宫颈间质受累 手术-病理分期Ⅲ期Ⅲa病变侵犯子宫浆膜和(或)附件,和(或)腹腔细胞学检查阳性Ⅲb阴道转移Ⅲc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Ⅳ期Ⅳa病变侵犯膀胱和(或)直肠黏膜Ⅳb远处转移包括腹腔内和(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治疗目前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强调手术为主,特别是早期病例。对于有高危因素的Ⅰ期病例、Ⅱ期、Ⅲ、Ⅳ期病例和复发癌,则应采取放射治疗、化学药物辅助的综合治疗。 治疗近年来进行个体化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趋势。强调个体化治疗、有计划的、合理的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适应症:经临床检查,病变局限于子宫,无严重合并症。手术目的:进行手术-病理分期;切除病变子宫及有可能转移的其它病灶。 手术范围手术方式适应症切除范围全子宫、附件切除0期、Ⅰa期G1切除阴道上段1-2cm。对可疑的淋巴结还应进行活检。次广泛子宫切除术Ⅰ期G2、G3包括子宫旁和阴道上段2cm。广泛子宫切除加  Ⅰc期、Ⅱ期包括子宫旁和阴道上段盆腔淋巴结清扫         3cm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 手术治疗主张应根据盆腔淋巴结是否转移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是否肿大等决定,具有高危因素(深肌层浸润、G3)的早期患者应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腹腔细胞学阳性是子宫内膜癌的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应予以重视。 手术治疗目前认为,凡是有条件的医院,术中应常规作仔细大体标本检查和冷冻切片检查,凡镜下证实肌层浸润深度>1/2、脉管内有瘤栓、子宫颈峡部已受累、组织分级为G2、G3者和附件受累者都应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此外,腹腔细胞学检查,癌组织雌激素、孕激素受体测定应作为常规。 放射治疗各期患者均可给予放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式:单纯放疗、术前放疗和术后放疗。体外照射和腔内照射相结合,根据原发病灶及侵犯的部位,针对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腔内放疗常作为手术前后或单纯放射治疗时使用,目前国内多采用高剂量率后装放射治疗 剂量参考点子宫内膜癌采用二个剂量参考点来评估腔内治疗剂量的合理性,即A点与F点。A点即传统的宫颈癌腔内放疗剂量参考点,F点位于放射源顶端,子宫中轴旁开2cm处,A点和F点位于同一轴线上 放疗剂量分期A点剂量F点剂量Ⅰ期45GY±10%50GY±10%ⅡⅢ期45-50GY45-50GY腔内治疗每周一次,每次剂量6GY-8GY 手术与放射综合治疗 术前放疗主要用于临床Ⅰ期子宫体较大的病例或Ⅱ期病例腔内全量放疗:放疗结束后8-12周行全子宫附件切除非全量放疗:F点、A点总剂量25-30GY,术后7天-14天行次广泛或广泛子宫切除术 术前全量腔内+体外照射对于病变累及子宫浆膜层或子宫外病情较晚者,按放疗原则行根治放疗,放疗后有切除可能者可再行手术。 术后放疗 术后体外照射适应症:对于手术标本检查淋巴结有转移、肌层浸润超过内1/3、子宫外盆腔扩散、腺癌G2、G3及特殊类型腺癌术后应予补充照射剂量:全盆照射45-50GY,必要时加用延伸野(腹主动脉旁照射)40-45GY 术后腔内照射适应症:术后标本检查阴道切缘有癌组织或与癌组织邻近者剂量:阴道黏膜下0.5-1cm为参照点,剂量20GY。 子宫内膜癌的放疗剂量单纯放疗体外腔内F点A点50GY/6-8次45-50Gy/6-8次40-50Gy术前全量50GY±10%45GY±10%腔内非全量F点、A点总量25-30Gy术后全盆腔40-50Gy黏膜或黏膜下0.5-放疗1.0cm20GY±主动脉40-45GY延伸野 化学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晚期、复发癌、有高危因素的各期病例及手术、放疗失败者。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术后化疗应作为常规。化学药物包括激素药物和抗癌药物 化疗方案CAP方案:CTX500mg/m2iv,d1ADM40-50mg/m2,iv,d1DDP50-60mg/m2iv,d1每3-4周重复一次,注意水化。EAP方案:VP1675mg/m2ivgtt1-3天ADM40mg/m2ivd1DDP20mg/m2iv1-3天每4周重复一次 化疗方案CAF方案:CTX400mg/m2iv,d1ADM40mg/m2,iv,d15-FU400mg/m2,d1间隔21天重复TP方案:taxal135-175mg/m2,iv,d1DDP75mg/m2ivd2或卡铂(AUC5) 激素治疗主要适用于一些晚期患者,特别是手术、放疗后复发或有远处转移者。孕激素:醋酸甲地孕酮160mg/日、1次口服;醋酸甲羟孕酮500mg/日,分1或2次口服;乙酸孕酮250-500mg/日肌注。他莫昔分(TAM)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各期治疗的选择Ⅰ期手术已作为常规,术式选择如前所述Ⅱ期术前行腔内照射,然后再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及淋巴结清除Ⅲ或Ⅳ期内膜癌的手术治疗目前尚有争议 Ⅲ、Ⅳ期内膜癌的手术治疗若在手术时确定为晚期,应争取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尽可能切除癌灶、大网膜、子宫、附件及淋巴结取样,术后辅以化疗、放疗、激素等综合治疗术前诊断为晚期者,可采用单纯放疗,或放疗后还可考虑行子宫切除术 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是指子宫内膜癌经系统的初始治疗完全缓解一段时间后,临床又发现癌灶,且组织病理类型与原发灶完全一致 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治疗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首次治疗的方式、复发的部位、病灶的大小及数量等因素综合考虑。 化疗晚期或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最有效的化疗药物有ADM、DDP、Taxol、CTX、5-FU和VCR多用CAP方案(缓解率为45%)和TP方案(缓解率为67%) 放疗对于局部复发者多采用放疗,接受外照射或同时接受阴道内短距离照射治疗首次治疗接受过放疗的复发癌,再次放疗多不敏感,且剂量受到限制,选择放疗时要慎重 手术治疗盆腔脏器廓清术:只适合早期、肿瘤局限于盆腔中部,且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复发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可有效控制局部病变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远处转移灶切除术:孤立的肺转移灶经手术切除可获得长期缓解 激素治疗孕激素他莫昔分(TAM)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 预后及影响因素 预后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可达75%-90%5年生存率:Ⅱ期为40%-50-%、Ⅲ期为25%-30%,Ⅳ期为0%-9%。 预后影响因素年龄:年龄越大、预后越差期别:分期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作用,Ⅱ期以上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下降组织分化程度:随分化程度上升,生存率明显下降病理类型:内膜样腺癌的预后较好,特殊类型的内膜癌,尤其是乳头状浆液性癌的预后最差 预后影响因素肌层受累和淋巴结转移腹腔细胞学雌、孕激素受体:受体阳性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治疗的规范化:治疗不充分或治疗不当都将影响预后DNA倍体:DNA为非整倍体者预后差 Thank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