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0 KB
- 2022-04-29 14:33:0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
概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疾病,病程具自限性。临床上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血清中可测得嗜异性凝集素和EB病毒抗体。
病原学EB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含双股线形DNA,最初见于体外培养淋巴细胞中,病毒分离较困难。本病毒有嗜B细胞特性,且病毒基因可整合到转化的B细胞中,使EB病毒在宿主体内可潜伏多年,甚至终生。EB病毒有6种抗原成分,分别为膜壳抗原、膜抗原、早期抗原、可溶性抗原、EB病毒相关核抗原、淋巴细胞捡出的膜抗原,前5种均产生相应的抗体。
临床表现潜伏期5—15天。起病急缓不一。症状呈多样性,因而曾将本病分为多种临床类型,如咽炎型、腺热型、淋巴结肿大型以及肺炎型、肝炎型、胃肠型、皮疹型、脑炎型、心脏型、生殖腺型等,以前三型最为常见。近半数患者有乏力、头痛、鼻塞、恶心、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
临床表现1.发热一般均有发热,体温38.5-40℃,无固定热型,部分患者伴畏寒、寒战,热程数日至数周,中毒症状多不严重。
临床表现2.淋巴结肿大约70%的患者有淋巴结肿大,在病程第一周内即可出现,浅表淋巴结普遍受累,以颈部最为常见,腋下、腹股沟次之。肿大淋巴结直径很少超过3cm,中等硬度,无粘连及明显压痛,常在热退后数周才消退。肠系膜淋巴结受累时可有腹痛及压痛,有时可见纵隔淋巴结肿大。
临床表现3.咽峡炎咽部、扁桃体、悬雍垂充血肿胀伴有咽痛,少数有溃疡或伪膜形成,如咽部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
临床表现4.肝脾大肝大者占20%一62%,并伴有急性肝炎的上消化道症状。肝功能异常者可达2/3,部分患者有轻度黄疸。约半数病人有轻度脾大,有疼痛及压痛,偶可发生脾破裂。
临床表现5.皮疹约10%患者在病程1-2周出现皮疹,呈多形性,以丘疹及斑丘疹常见。也可有荨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偶见出血性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位,1周内消退。部分患儿可有上眼睑浮肿。
临床表现6.其他在不同病期,个别患者可出现不同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在急性期可发生心包炎、心肌炎。在整个病程中患者都可出现神经症状,如格林一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等。在后期偶可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患者也可出现肾炎、胃肠道出血(因淋巴组织坏死溃烂所致)、间质性肺炎等症状。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X一连锁淋巴增生综合征患儿可因爆发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而危及生命,或发生巨噬细胞嗜血综合征、骨髓衰竭、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及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血象改变是本病的重要特征。早期白细胞总数多在正常范围或稍低,发病1周后,白细胞总数增高,一般为(10-20)х10^9/L,高者可达60X10^9/L。单个核细胞增多为主,占60%以上。异常淋巴细胞增多10%以上或其绝对值超过1.0X10^9/L时具有诊断意义。血小板计数常见减少,可能与病毒直接损伤及免疫复合物作用有关。
实验室检查2.血清学检查(1)嗜异凝集试验:患者血清中出现IgM型嗜异性抗体,能凝集绵羊或马红细胞,阳性率达80%一90%,效价高于1:64经豚鼠肾吸收后仍阳性者,具有诊断意义。5岁以下小儿试验多为阴性。
实验室检查(2)EBV抗体检测:用免疫荧光法和酶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VCAIgM和EAIgG。VCAIgM是新近EBV感染的标志,EAIgG是近期感染或EBV复制活跃的标志,均具有诊断价值
实验室检查(3)EBV抗原检测:Southern印迹法可检测整合的EBVDNA;原位杂交可确定口咽上皮细胞中EBV的存在;聚合酶链反应可敏感、快速、特异地检出标本中的EBVDNA。
实验室检查3.骨髓象缺乏诊断意义,但可排除其他疾病如血液病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以典型临床表现(发热、咽痛、肝脾及浅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和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为依据,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多可作出临床诊断。对嗜异性凝集试验阴性者可测定特异性EBV抗体(VCAIgM、EAIgG)以助诊断。
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病应注意与肺炎支原体、巨细胞病毒、腺病毒、甲肝病毒感染、风疹、疱疹性咽炎所致的单核细胞增多相区别。其中巨细胞病毒所致者最常见,有人认为在嗜异性抗体阴性的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几乎半数与CMV有关。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应于淋巴瘤等恶性疾病鉴别。
并发症1.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早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死亡的首要因素。被波及时主要表现为急性脑膜炎、神经根炎、脑干脑疝等,其发生率约10%,通常发生于起病后1-3周;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失眠、惊厥、昏迷、偏瘫等,但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且很少留后遗症。
并发症2.呼吸系统占5%,主要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肺部出现斑点状阴影,少数伴胸腔积液。
并发症3.心血管系统并发心肌炎,心电图示T波倒低平及P-R间期延长并可致猝死。
并发症4.肾可累及肾实质和间质,发生类似肾炎变化,尚可引起一过性尿素氮、肌酐升高。肾脏病变一般可逆,预后良好。
并发症5.腮腺肿大多见于病程1周左右,为双侧性伴中度压痛,不化脓,约1周消退。
并发症其他并发症尚有胃肠道出血、心包炎、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继发感染、脾破裂等。
治疗本病多呈自限性,预后良好,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主要对症治疗。急性期特别是出现肝炎症状者应卧床休息,并按病毒性肝炎对症治疗。有明显脾大者应严禁参加运动,以防脾破裂。抗菌药物对EBV无效,仅用于咽或扁桃体继发链球菌感染时。忌用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以免引起皮疹,加重病情。于疾病早期,口服阿昔洛韦(acyclovir,无环鸟昔)800mg/d连用5天,有一定疗效。此外,阿糖腺昔(adeninearabinoside,Ara—A),泛昔洛韦(famciclovir),α干扰素(interferon,IFN)等抗病毒药物亦有一定治疗作用。重型患者发生咽喉严重病变或水肿者,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应等并发症时,应用短疗程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发生脾破裂时,应立即输血,并作手术治疗。
预防近年来,国内外正在研制EB病毒疫苗,将来除可用以预防本病外,尚考虑用于EBV感染的相关的儿童恶性淋巴瘤和鼻咽癌的免疫预防。
选择1、月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A、行星B、卫星C、恒星D、彗星2、月球上有许多的()A、环形山B、火山C、湖泊D、雪山3、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直径的()分之一。A、二B、三C、四D、五4、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分之一。A、八十B、七十C、六十D、五十BAC地球的卫星——月球A
选择5、一人在地球上重120斤的人,到了月球上称的体重是()斤。A、120B、60C、20D、306、第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足迹的人是()的阿姆斯特朗。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7、我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的名字叫()一号。A、牛郎B、嫦娥C、织女D、探索8、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是()。A、太阳B、月球C、金星CBB地球的卫星——月球B
选择9、1969年美国的()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A、阿波罗11号B、嫦娥一号C、神舟六号10、第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足迹的宇航员是()。A、嫦娥B、阿波罗C、阿姆斯特朗11、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直径的()。A、1/4B、4倍C、1/6AC地球的卫星——月球B
判断1、自古以来人们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2、1609年,英国科学家牛顿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3、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了“神舟”一号探月卫星。()4、月球上充满了空气和水分,所以宇航员不必携带氧气。()√×√地球的卫星——月球×
如果我们想到月球上去,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需要一个可以提供稳定气压、氧气、温度、水源、饮食的空间;如果要长期居住则需要解决以上问题涉及的能量和物质的循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会话重建-协议还原-MSE安全攻防培训资料课件PPT.ppt
- 最新传导路53887课件PPT.ppt
- 最新传动轴系精度设计课件PPT.ppt
- 最新传化集团与企业文化建设课件PPT.ppt
- 最新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2课件PPT.ppt
- 最新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课件PPT.ppt
- 最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压电式传感器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pt课件第一章课件PPT.ppt
- 最新传导路PPT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传来传去的快乐(修改版)课件PPT.ppt
- 最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课件PPT.ppt
- 最新传染病护理学10第十节--霍乱病人的护理课件PPT.ppt
- 最新伤寒(脏腑1)课件PPT.ppt
- 最新伤仲永说课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位置与坐标复习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位置与方向课件PPT.ppt
- 最新位构性专题课件PPT.ppt
- 最新伶官传序公开课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