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 MB
  • 2022-04-29 14:35:27 发布

最新[理学]第5讲 实验2 二极管稳压电路课件PPT.ppt

  • 14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理学]第5讲实验2二极管稳压电路 (1)第一部分由数字组成,表示电极数。“3”代表三极管。(2)第二部分由字母组成,表示三极管的材料与类型。如A表示PNP型锗管,B表示NPN型锗管,C表示PNP型硅管,D表示NPN型硅管。(3)第三部分由字母组成,表示管子的类型,即表明管子的功能。(4)第四部分由数字组成,表示三极管的序号。 (5)第五部分由字母组成,表示三极管的规格号。2.三极管手册的查阅方法1)三极管手册的基本内容(1)三极管的型号;(2)电参数符号说明;(3)主要用途;(4)主要参数。2)三极管手册的查阅方法(1)已知三极管的型号查阅其性能参数和使用范围。(2)根据使用要求选择三极管。 ②集电极和发射极的判别。具体测试方法如图2.12所示,图(a)、(b)为PNP管的测试图,图(c)为NPN管的测试图。③根据硅管的发射结正向压降大于锗管的正向压降的特点,来判断其材料。一般常温下,锗管正向压降为0.2~0.3V,硅管的正向压降为0.6~0.7V。根据图2.13电路进行测量,由电压表的读数大小确定是硅管还是锗管。 图2.12三极管集电极、发射极的判别 图2.13判断硅管和锗管的电路 4.三极管的质量粗判及代换方法1)判别三极管的质量好坏2)三极管的代换方法通过上述方法的判断,如果发现电路中的三极管已损坏,更换时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1)更换时,尽量更换相同型号的三极管。(2)无相同型号更换时,新换三极管的极限参数应等于或大于原三极管的极限参数,如参数ICM、PCM、U(BR)CEO等。(3)性能好的三极管可代替性能差的三极管。如穿透电流ICEO小的三极管可代换ICEO大的,电流放大系数β高的可代替β低的。 (4)在集电极耗散功率允许的情况下,可用高频管代替低频管,如3DG型可代替3DX型。(5)开关三极管可代替普通三极管,如3DK型代替3DG型,3AK型代替3AG型管。 2.2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2.2.1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1.放大的概念所谓放大,从表面上看是将信号由小变大,实质上,放大的过程是实现能量转换的过程。三极管有三个电极,三极管对小信号实现放大作用时在电路中可有三种不同的连接方式(或称三种组态),即共(发)射极接法、共集电极接法和共基极接法。这三种接法分别以发射极、集电极、基极作为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的公共端,而构成不同的放大电路,如图2.16(以NPN管为例)所示。 图2.16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三种连接方法(a)共(发)射极电路;(b)共集电极电路;(c)共基极电路 2.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电路的组成如图2.17所示。图2.17基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如下:(1)集电极电源UCC:其作用是为整个电路提供能源,保证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2)基极偏置电阻Rb:其作用是为基极提供合适的偏置电流。(3)集电极电阻Rc:其作用是将集电极电流的变化转换成电压的变(4)耦合电容C1、C2:其作用是隔直流、通交流。(5)符号“⊥”为接地符号,是电路中的零参考电位。 3.放大电路中电压、电流的方向及符号规定1)电压、电流正方向的规定2)电压、电流符号的规定图2.18三极管基极的电流波形(a)直流分量;(b)交流分量;(c)总变化量 (1)直流分量。如图2.18(a)所示波形,用大写字母和大写下标表示。如IB表示基极的直流电流。(2)交流分量。如图2.18(b)所示波形,用小写字母和小写下标表示。如ib表示基极的交流电流。(3)总变化量。如图2.18(c)所示波形,是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之和,即交流叠加在直流上,用小写字母和大写下标表示。如iB表示基极电流总的瞬时值,其数值为iB=IB+ib。(4)交流有效值。用大写字母和小写下标表示。如Ib表示基极的正弦交流电流的有效值。 4.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1)直流通路所谓直流通路,是指当输入信号ui=0时,在直流电源UCC的作用下,直流电流所流过的路径。在画直流通路时,电路中的电容开路,电感短路。图2.17所对应的直流通路如图2.19(a)所示。2)交流通路所谓交流通路,是指在信号源ui的作用下,只有交流电流所流过的路径。画交流通路时,放大电路中的耦合电容短路;由于直流电源UCC的内阻很小,对交流变化量几乎不 起作用,故可看作短路。图2.17所对应的交流通路如图2.19(b)所示。图2.19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交、直流通路(a)直流通路;(b)交流通路 2.2.2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分析1.静态(ui=0)工作情况所谓静态,是指输入信号为零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静态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直流通路分析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图2.20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情况(a)电路;(b)静态工作点Q 2.动态工作情况所谓动态,是指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不为零时的工作状态。当放大电路加入交流信号ui时,电路中各电极的电压、电流都是由直流量和交流量叠加而成的。其波形如图2.21所示。 图2.21放大电路的动态工作情况 (2.1)(2.2)(2.3)(2.4)(2.5) 2.3放大电路的失真现象分析所谓失真,是指输出信号的波形与输入信号的波形不成比例的现象。1.演示电路演示电路如图2.22所示。2.演示过程(1)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一频率为1000Hz的正弦波信号ui,输入放大电路,调整ui的幅值和电位器RP,通过示波器在输出端可观察到最大不失真输出信号的波形,如图2.23(a)所示。 (2)调节RP,使Rb减小,通过示波器在输出端可观察到2.23(b)所示的底部失真信号。(3)调节RP,使Rb增大,通过示波器在输出端可观察到2.23(c)所示的顶部失真信号。3.现象分析1)底部失真 图2.22演示电路 图2.23通过示波器所观察到的输出波形 2.4放大电路的偏置分析放大电路只有设置了合适的静态工作点Q,才能不失真地放大交流信号。因此,设置直流偏置电路,是实现对交流信号放大的前提。放大电路中常见的直流偏置电路有以下几种。1.固定偏置式电路1)电路组成如图2.24所示,+UCC经电阻Rb为发射结提供正偏电压,经电阻Rc为集电结提供反偏电压。 图2.24固定偏置式直流电路 2)静态工作点的估算(2.6)(2.7)(2.8)(2.9)(2.10) 3)电路的特点固定偏置式电路结构简单,但静态工作点不稳定。例如当IBQ固定时,温度升高,β值增大,ICQ增大,UCEQ减小,使Q点变化。2.分压式偏置电路1)电路组成2)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图2.25分压偏置式直流电路 2)静态工作点的估算(2.11)(2.12)(2.13)(2.14(2.15)3)Q点的稳定过程 3.带有(发)射极电阻Re的固定偏置电路1)电路组成电路组成如图2.26所示。图2.26带有(发)射极电阻Re的固定偏置式直流电路 2)Q点的估算由电路可得该电路与不带Re的固定偏置式电路相比,静态工作点较稳定。其稳定过程请读者自行分析。(2.16)(2.17)(2.18) 2.5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估算2.5.1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指标放大电路放大的对象是变化量,研究放大电路时除了要保证放大电路具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外,更重要的是还要研究其放大性能。对于放大电路的放大性能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放大倍数要尽可能大;二是输出信号要尽可能不失真。衡量放大电路性能的重要指标有放大倍数、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 1.放大倍数电压放大倍数的定义为(2.19)(2.20)电流放大倍数的定义为2.输入电阻ri如图2.27所示,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可以用一个等效交流电阻ri来表示,它定义为(2.21) 图2.27放大电路的方框图 3.输出电阻ro如图2.27所示,从放大电路输出端看,放大电路对于负载RL相当于一个信号源,该信号源的内阻就是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用ro表示,它定义为(2.22)2.5.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估算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简称共射放大电路)如图2.28所示。常用等效电路法来对放大电路基本性能指标Au、ri、ro进行定量估算。 1.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1)三极管基-(发)射极间的等效在图2.28(a)中,根据三极管的输入特性,当输入信号ui在很小范围内变化时,输入回路的电压uBE、电流iB在uCE为常数时,可认为其随ui的变化作线性变化,即三极管输入回路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可用等效电阻rbe代替。其等效电路如图2.29(b)所示。 图2.28实用的共射放大电路(a)电路;(b)交流通路 图2.29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 2)三极管集(电)-(发)射极间的等效当三极管工作于放大区时,ic的大小只受ib控制,而与uCE无关,即实现了三极管的受控恒流特性,ic=βib。所以,当输入回路的ib给定时,三极管输出回路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可用一个大小为βib的理想受控电流源来等效,如图2.29(c)所示。(2.23)根据三极管输入回路结构分析,rbe的数值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2.24) 2.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把图2.28(b)所示交流通路中的三极管,用微变等效电路代换,则可得到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2.30所示。下面我们以图2.28(a)所示电路为例,总结画放大电路微变等效电路的方法和步骤。(1)画出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如图2.28(b)所示。(2)用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代替交流通路中的三极管,画出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2.30(a)所示。 图2.30共射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a)不考虑信号源内阻的等效电路;(b)考虑信号源内阻时的等效电路 3.共射放大电路基本动态参数的估算1)电压放大倍数(1)求有载电压放大倍数Au。(2.25)(2.26)(2.27)式中“-”表示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相位反相。(2)求空载电压放大倍数Au′。即不接负载RL,RL→∞, (2.28)2)输入电阻ri当Rb>>rbe时3)输出电阻ro在图2.30中,根据戴维南定理可得(3.30) 4)源电压放大倍数图2.30(b)为考虑信号源内阻时所画出的微变等效电路,可以得出(2.31)将式(2.31)代入式(2.19)可求得考虑信号源内时的源电压放大倍数Aus将式(2.27)代入式(2.32)得(2.32)(2.33)称Aus为源电压放大倍数。 2.5.3共集电极、共基极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1.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估算电路如图2.32(a)所示,交流信号从基极输入,从发射极输出,故该电路又称射极输出器。图2.32(b)为该电路对应的交流通路。由交流通路可看出,集电极为输入、输出的公共端,故称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简称共集放大电路)。 图2.32共集电极放大电路(a)电路;(b)交流通路 1)等效电路画出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如图2.33所示。2)参数估算(1)Au的估算。由图2.33可得(2.34)(2.35)将式(2.34)、(2.35)代入电压放大倍数的定义式(2.19),可得(2.36)(2)ri的估算。由图2.33可得 图2.33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 图2.34求ro的微变等效电路 (3)ro的估算。在图2.33中,令us=0,并去掉负载RL′,在输出端加一探察电压up,则可画成如图2.34所示的形式。由图可得(2.37)(2.38) (2.39)(2.40)(2.41)将式(2.41)代入式(2.40),得(2.42)将式(2.42)代入式(2.39),得(2.43) 2.共基极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共基极放大电路(简称共基放大电路)如图2.35(a)所示,直流通路采用的是分压偏置式,交流信号经C1从发射极输入,从集电极经C2输出,C1、C2为耦合电容,Cb为基极旁路电容,使基极交流接地,故称为共基极放大器。微变等效电路如图2.35(b)所示。 图2.35共基极放大电路(a)基本放大电路;(b)微变等效电路 根据微变等效电路,同样可分析得共基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2.44)(2.45) 2.5.4三种基本放大电路的性能比较上述所讲的三种组态放大电路是用三极管组成放大电路的基本形式,其他类型的单级放大电路归根到底都是由这三种变化而来的。三种组态的基本放大电路的比较见表2.3。 2.6多级放大电路前面讲过的基本放大电路,其电压放大倍数一般只能达到几十~几百。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放大电路所得到的信号往往都非常微弱,要将其放大到能推动负载工作的程度,仅通过单级放大电路放大,达不到实际要求,则必须通过多个单级放大电路连续多次放大,才可满足实际要求。 2.6.1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1.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多级放大电路的组成可用图2.36所示的框图来表示。其中,输入级与中间级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电压放大,输出级的主要作用是功率放大,以推动负载工作。图2.36多级放大电路的结构框图 2.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多级放大电路是由两级或两级以上的单级放大电路连接而成的。在多级放大电路中,我们把级与级之间的连接方式称为耦合方式。而级与级之间耦合时,必须满足:(1)耦合后,各级电路仍具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2)保证信号在级与级之间能够顺利地传输过去;(3)耦合后,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必须满足实际的要求。为了满足上述要求,一般常用的耦合方式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 1)阻容耦合我们把级与级之间通过电容连接的方式称为阻容耦合方式。电路如图2.37所示。由图可得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特点:(1)优点:因电容具有“隔直”作用,所以各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这给放大电路的分析、设计和调试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此外,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2)缺点:因电容对交流信号具有一定的容抗,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衰减。尤其对于变化缓慢的信号容抗很大,不便于传输。此外,在集成电路中,制造大容量的电容很困难,所以这种耦合方式下的多级放大电路不便于集成。 图2.37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图2.38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2)直接耦合为了避免电容对缓慢变化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带来的不良影响,也可以把级与级之间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这种连接方式称为直接耦合。其电路如图2.38所示。直接耦合的特点:(1)优点:既可以放大交流信号,也可以放大直流和变化非常缓慢的信号;电路简单,便于集成,所以集成电路中多采用这种耦合方式。(2)缺点:存在着各级静态工作点相互牵制和零点漂移这两个问题。3)变压器耦合我们把级与级之间通过变压器连接的方式称为变压器耦合。其电路如图2.39所示。 图2.39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 2.6.2多级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估算1.电压放大倍数根据电压放大倍数的定义式在图2.37中,由于(2.47)故因此可推广到n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2.48) 2.输入电阻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就是输入级的输入电阻。计算时要注意:当输入级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时,要考虑第二级的输入电阻作为前级负载时对输入电阻的影响。3.输出电阻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就是输出级的输出电阻。计算时要注意:当输出级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时,要考虑其前级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2.6.3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1.单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图2.40(a)所示是单级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图(b),(c)是其频率响应特性,其中,图(b)是幅频特性,图(c)是相频特性。(2.49)2.多级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 图2.40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图2.41多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a)两个单级放大电路的通频带;(b)耦合后,放大电路的通频带变窄 病因 概说一、病因的涵义二、病因学说涵义三、中医病因学的发展沿革四、中医病因学的特点五、病因分类 一、病因的涵义:病因是指能影响和破坏人体阴阳相对平衡协调状态,导致疾病发生的各种原因。“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 二、病因学说涵义研究和阐释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和致病规律的一门学说。“凡治病,先须识因,不知其因,病源无目” 三、中医病因学的发展沿革《周礼·天官》说:“夫天之寒暑,阴阳风雨晦明,既足以伤形;而人之喜怒阴阳,运于营卫之间交通则和,有余不中则病”。 1、秦国名医医和提出了“六气致病说”。(1)最早提出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病因概念。(2)提出“淫生六疾”的病理观阴淫寒疾:阴寒太过,易致寒疾。阳淫热疾:阳热太过,易致热病。风淫末疾:风气太过,可致四肢疾病。雨淫腹疾:雨湿太过,易致肠胃病。晦淫惑疾:就寝过晚,易致心神惑乱病。明淫心疾:白天思虑过度,可致心劳疲惫疾病。 2《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分类风、雨、寒、暑—易侵袭人体外部肌表病始于表—属阳邪饮食居处—易伤人体内在脏腑阴阳喜怒病始于里——属阴邪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张仲景曰:千般疢(chèn)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问诊求因和辨证求因水湿内停停肺 痰浊阻肺脏腑功能失调     痰饮,痰饮(果)(因)阻中焦痰湿困脾血行不畅    阻滞血行气虚或气滞     瘀血,瘀血出血或血瘀(果)(因) 外感病因所谓外感病因:是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口鼻、肌表侵入人体而引发疾病的一类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六淫、疫疠。 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又称“六邪”。淫:浸淫,侵害过度之意。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1.外感性:六淫之邪多从肌表,口鼻或两者同时受邪,都是从外感受,故又称“外感六淫”。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六淫致病与季节气候有关。如春季多温病,夏季多暑(热)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3.地区性:六淫致病常与居处地区及环境有关。如久居潮湿地区易感湿邪为病;高温环境作业易患燥热之病。4.单一性和兼挟性:六淫之邪既可单一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相互兼挟侵犯人体致病。如感冒、痹证等。5.转化性:六淫之邪侵犯人体后,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如可随人体的体质不同,病证性质发生转化。 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邪风为春季之主气,风邪是外感病因中致病广泛,较为重要的致病因素。(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致病特点:易袭阳位:多见上部、阳经、肺系症状。皮毛开泄:可见汗出、恶风等。 病位游移无定处;发病急,变化快,症状变化多端,病情变化迅速莫测。如《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极为广泛,为外感病的先导,其它五邪多依附风侵犯人体致病,表现为风寒、风暑、风湿、风燥、风火(热)等兼挟证的特点。 风性主动。A.性质:风邪具有动摇不定的性质B.致病特点:多见动摇不定症状,如抽搐、眩晕、口眼斜、半身不遂等。 2.寒邪寒为冬季之主气,寒邪致病可根据侵犯人体部位的浅深不同有伤寒与中寒之别:伤寒——寒邪伤于肌表,郁遏卫阳。出现恶寒发热,流清涕。中寒——寒邪直中脏腑,伤及脏腑阳气。出现形寒,肢冷。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阴胜则寒”。A、性质易伤阳气:“阴胜则阳病”。B、致病特点:局部或全身的寒象:恶寒、肢冷其分泌物,排泄物澄沏清冷:清涕稀便 C、临床常见:伤卫阳寒邪袭表恶寒、流清涕、头身疼痛。伤脾阳寒邪直中肠胃脘腹冷痛、呕吐清水。伤心肾之阳寒邪直中少阴形寒踡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萎靡。 (2)寒性凝滞主痛A.性质:寒为阴邪,具有凝结阻滞不通的特性。B.致病特点: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不通,产生疼痛的症状。如寒邪客于经络关节——关节疼痛剧烈,又称“痛痹”。 (3)寒性收引临床常见:寒客血脉:脉紧。寒邪袭表:腠理闭塞——恶寒、发热、无汗寒客经络关节:四肢拘急,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 3.暑邪暑为夏季之主气,乃火热之气所化。独见于夏季。暑邪致病,纯属外邪,无内暑之说。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A.暑乃火热之气所化,故为阳邪。故具有炎热的性质B.致病特点:多为实热证。常见高热、面红、目赤、烦渴、脉洪大等症状。(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A.性质:暑为阳邪,有上升,发散的性质。B.致病特点:易上犯头目,扰乱心神。腠理开泄而汗出,伤津耗气。 (3)暑多挟湿:夏季气候炎热,天暑下迫,地湿上蒸,又多雨潮湿,热蒸湿动。暑热湿气弥漫,故暑多挟湿邪侵犯人体,形成暑湿夹杂证——身热不扬,四肢困倦,胸闷呕恶,不思饮食,大便溏泄不爽,舌苔黄腻。“凡治暑者,不兼治其湿,乃医之过也” 4.湿邪湿为长夏主气,夏秋之交,雨水较多,湿热熏蒸,气候潮湿,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之时。(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A.性质:湿性类水,乃水气所化,故湿为阴邪。B.致病特点:湿为有形之邪,易于留滞,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尤易损伤脾阳。 (2)湿性重浊A.性质:重:沉重、重着之意;浊:秽浊、垢腻B.致病特点:多有头身困重、肢节酸楚、沉重难举;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湿邪在上——面垢,眵(chī)多。湿浊下注——小便浑浊不清,大便下痢粘,液脓血,妇女带下。湿邪浸淫肌肤——湿疹,疮疡脓水秽浊。 (3)湿性粘滞A.性质:湿邪具有粘腻,滞着不畅之性B.致病特点:症状粘滞不爽——小便滞涩不利,大便粘腻滞涩不畅。病程的缠绵性——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A.性质:趋下,因湿性类水,水性就下,故湿邪具有趋下的特性。B.致病特点:易袭阴位,湿邪为病多见人体下部症状。如浮肿多以下肢为甚,淋浊带下。 5.燥邪燥为秋季之主气,秋天气候干燥、收敛、肃杀。燥邪致病有二种:温燥:初秋,有夏热之余气,燥与温热相合侵犯人体,热象明显。凉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与寒凉相合侵犯人体,寒象明显。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A.性质:燥邪具有干燥、滞涩、不滑润的性质。B.致病特点:最易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症状:口干唇燥、鼻咽干燥、两目干涩皮肤干燥皲裂、毛发干枯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干少津 (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又开窍于鼻,外合皮毛,燥邪伤人,常自口鼻肌肤而入;燥为秋金主气,肺与金相应,故燥易伤肺。致病特点:燥邪犯肺,肺阴受损,肺失清肃,出现干咳少痰,胶痰难咯,甚则痰中带血,喘息胸痛。 6.火(热)邪四季均可见火热之病。皆因阳胜所致故常火热混称。故常统称为温热之邪,火热之邪。致病表现:热邪致病多表现全身热象,如:心火上炎,口舌生疮。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致病特点1、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1)性质:火热之邪由阳胜所致,具有灼、炎热、升腾之性。临床常见一派阳胜则热的临床症状:高热、烦躁、面赤、脉洪数、舌红苔黄等。 (2)致病特点:A.症状多见于人体上部:头痛、面红目赤、咽喉红肿疼痛,口舌糜烂。B.易扰乱心神:心烦、甚至神昏、谵语、狂躁。 2、火(热)易伤津耗气:(1)伤津:常见汗出口渴喜饮咽干唇焦,尿短赤,舌红绛少苔等。(2)耗气:体倦乏力,少气(轻)热盛耗气,全身机能衰退等。 3、火(热)易生风动血(1)热极生风:火热之邪耗灼阴津,使筋脉失养,阳升无制,亢而动风(肢体异常运动)——高热,四肢抽搐,目睛上视,角弓反张,颈项强直。(2)动血:火热之邪侵入血分,可见面红目赤,脉数;甚则灼伤血络,迫血妄行,而吐血、咯血、便血、尿血,发斑。 4、易致肿疡火热入血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肿疡: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痈肿疮疡的总称。具有红、肿、热、痛的特点。《医宗金鉴》曰:“痈疽原是火毒生。” 疫疠(瘟疫)涵义:疫疠是指具有强烈致病性、传染性和流行性的外感病邪。在中医文献中还有“疫气”、“疠气”、“戾气”、“乖戾之气”“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致病特点1.发病急骤,病情危笃(dǔ)。《瘟疫论》:“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诸病源候论》:“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王叔和:“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一家”。 内伤病因内伤病因主要指人的情志或行为不循常度,直接伤及脏腑而发病的致病因素。包括七情、饮食、劳逸。 一、七情内伤基本概念:指人的喜、恕、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七情致病的特点:1.接伤及内脏:以心、肝、脾三脏多见(1)喜伤心:心神不宁、神不守舍——精神涣散、心跳神荡、心悸、失眠、健忘、甚则精神失常(2)怒伤肝:肝失疏泄——胁肋胀痛、急躁易怒、头痛头胀、善太息、月经不调、痛经、癥积、甚则吐血、晕厥。(3)忧伤脾:脾失健运——食欲不振、脘腹胀痛、纳呆便溏。(4)悲伤肺:(5)恐伤肾: 2.影响脏腑气机:(1)怒则气上(2)喜则气缓(3)悲则气消(4)恐则气下(5)惊则气乱(6)思则气结 二、饮食失宜饮食失宜,是内伤病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又称饮食内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 (一)饮食不节:1.过饥:不能按时进食、或长期饥饿、摄食不足。伤胃:胃脘嘈杂,疼痛、泛吐酸水。伤精、气血津液:化生不足:营养不良伤正气:抗病力弱、易感邪气而发病 2.过饱:暴饮暴食,摄食过量。(1)饮食停滞——脾胃损伤——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呕吐、腹泻。(2)食滞日久,郁而化热,聚湿生痰——小儿疳积(面黄肌瘦、脘腹胀满、手足心热、心烦易怒、发结如穗)。(3)经常饮食过量——气血流通受阻、筋脉郁滞——痔疮、痢疾。 2.饮食不洁:(1)引起胃肠道疾病:脘腹疼痛、呕吐、腹泻、下痢脓血。(2)肠道寄生虫病:腹痛、面黄饥疲、嗜食异物。(3)食物中毒——剧烈腹痛、呕吐、腹泻、甚则昏迷死亡。 3.饮食偏嗜(1)偏嗜:A.偏寒:损伤脾胃阳气,寒湿内生,常见腹痛、腹泻、呕吐清水、手足不温。B.偏热:胃肠积热、化燥伤,常见口渴、口臭、便秘、嘈杂易饥、消瘦、下血。C.过食肥甘厚味:生痰化热,常见眩晕、胸痹、痈疡、昏厥。 三、劳逸失当(一)过劳:过度劳累。《素问》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二)过逸:1.形体过逸:气血运行不畅,使心脾功能减弱,日久体虚衰弱,精神不振、食少乏力,发胖臃肿,动则心悸、气喘、汗出,或继发他病。2.思维过逸:长期懒于动脑思考,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精神萎靡,脏腑功能失调百病丛生。 病理性病因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是指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新的病证发生的病因。又称继发性病因。主要包括痰饮、瘀血、结石三大类。 一、痰饮:1.痰饮的含义: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而产生的病理产物,其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合称“痰饮”。痰——稠浊。饮——清稀 2.性质痰得阳气煎熬灼液而成——痰(热)饮得阴气凝聚而成——饮(寒) 3.所致病位:(1)痰:广泛,可随气升降流行,游溢全身,内而脏腑,外达筋骨皮肉。(2)饮:局部,常局限机体某一部位,多停留于胸胁、胃肠、肌肤。 痰饮的分类:1.有形之痰饮:视之可见,闻之有声,触之可及的实质性的痰浊和水饮。2无形之痰饮:指一类特殊的病理变化,不见其形只见其症,如头晕目眩、心悸、呕吐、神昏癫狂、肿块、苔腻、脉滑等,用治痰饮的方法治疗有效,因其无实质性的痰饮可见。 痰饮的致病特点:1.痰阻经脉,影响气血运行:肢体麻木、半身不遂。2.停滞脏腑影响脏腑气机:阻于肺:胸闷、咳嗽、喘促。困于脾:腹胀满、恶心呕吐、便溏。扰于心:心悸、胸闷、神昏、癫狂。 常见的痰饮病证1、常见痰证:(1)痰浊阻肺:咳嗽气喘,喉中痰鸣,痰粘稠,苔腻,脉滑。(2)痰浊阻心,痰迷心窍:神识痴呆,表情淡漠,语言错乱,若痰火扰心则精神失常,心烦失眠,躁扰,不宁,甚则发狂。(3)痰浊阻胃:恶心,呕吐,呃逆,胃脘胀满等。 2、常见饮证:(1)痰饮:饮停肠胃——脘胀痛、肠鸣漉漉有声、呕吐清水痰涎。(2)悬饮:饮停胸胁——胸胁胀满、咳嗽引胁作痛。(3)溢饮:饮溢肌肤——水肿,身重疼痛、无汗、尿少。(4)支饮:饮停胸膈——胸闷、咳喘不得平卧、其形如肿。 二、瘀血血液运行不畅,阻滞脏腑经脉之中;或血液停滞,离经之血积于体内,未能消散。均称“瘀血”。 瘀血形成:1.病因:外邪入侵、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等导致气血功能失调。此外,各种内外伤,使血离经脉,积于体内,末能及时消散而成瘀血。2、病机:气虚、气滞、血热、血寒。此外:“久病从瘀”、“老年多瘀”《医林改错》:“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血行无力——阻滞于内致瘀气虚统摄无权,血溢脉外,未能消散气滞血行受阻——血瘀---瘀血外感寒邪血寒血行不利、凝聚成瘀阳虚内寒灼伤阴津,血热:热入营血,血热搏结血液粘滞;灼伤脉络迫血妄行。 瘀血的致病特点瘀阻在心:心悸、胸前憋闷疼痛、唇舌青紫,神志不清、发狂。瘀阻在肺:胸痛、咳血暗红或夹血块。瘀阻肝脾:两胁肿块、疼痛拒按瘀阻肠胃:脘腹疼痛、呕血、柏油样大便。瘀阻胞宫:小腹疼痛、月经不调、红色紫暗有块、或闭经、或崩漏。瘀阻四肢:局部冰冷、皮色暗红或青紫、坏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