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 MB
  • 2022-04-29 14:49:15 发布

最新糖尿病健康教育(1)课件PPT.ppt

  • 5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糖尿病健康教育(1) 每年11月14日为世界糖尿病日2003年主题:糖尿病损害您的肾脏,耗费您的钱财,请立即行动起来! 认识糖尿病现状和特点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 糖尿病分类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缺乏;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 HbA1c《2010ADA糖尿病指南》明确HbA1c是诊断糖尿病指标之一。 就临床诊断而言,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出现暂时血糖增高,若没有明确的高血糖病史,就不能以此诊断为糖尿病,须在应激消除后复查 空腹血浆葡萄糖或75g葡萄糖口服负荷试验(OGTT)后2小时血糖值可以单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人群筛查。但我国资料显示仅查空腹血糖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查空腹及OGTT后2小时血糖值 临床表现(糖代谢异常)(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2)软弱、乏力;(3)皮肤瘙痒;(4)餐后反应性低血糖;(5)视物模糊。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正常血糖增高糖尿病空腹<6.116.12~6.9>7.0餐后<7.787.79~11.1>11.11▲唯一指标是血糖。无症状者≥2次异常可以诊断。 树立几个观点1.糖尿病:一旦得上,不能痊愈。2.糖尿病可防、可治3.并发症多且后果严重,不可轻视 预防糖尿病的五个要点多懂点儿: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少吃点儿:避免热量过多、肥甘厚味。多吃粗粮和青菜,戒烟限酒。勤动点儿: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超重或肥胖。放松点儿:平常心态,避免应激。药用点儿:必要时用调脂药、降压药、降粘药、降糖药。▲可防:只有想不到,没有查不出。 ▲可治:我们完全可以做到——● 非糖尿病者不得糖尿病;● 糖尿病者不得并发症;● 有糖尿病并发症者不残废或早亡。 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下肢血管病:截肢率比高10倍。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神经病变+感染。肾脏病眼底病:双目失明感觉神经:疼痛、麻木、过敏;运动神经:运动障碍;植物神经 糖尿病足 得了糖尿病我该怎么办? 治疗糖尿病的五套马车(1995年)教育及心理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糖尿病监测(多因子监测——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血粘度、血胰岛素、血尿常规)。 饮食疗法总量控制:控制总热量,而不仅是控制糖。如总热量在许可范围内,食品种类则可不限。1)算出理想体重: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2)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休息状态:25~30kcal/kg.d(105~125.5kJ/kg.d);轻体力劳动:30~35kcal/kg.d(125.5~146kJ/kg.d);中体力劳动:35~40kcal/kg.d(46~167kJ/kg.d);重体力劳动>40kcal/kg.d(>167kJ/kg.d)。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消瘦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肥胖者应酌情减少 结构调整:合理配餐—早优,中继,晚续;碳水化合物55%,脂肪25%,蛋白质20%。碳水化合物:粗粮、大豆制品、魔芋、南瓜。蔬菜:蘑菇、大白菜、油菜、菠菜、韭菜、菜花、青椒、苦瓜、黄瓜、菜瓜、冬瓜、丝瓜、西红柿、绿豆芽、莴笋、茄子、空心菜。水果:血糖正常时,两餐间或运动后吃水果200g,减主食25g。蛋白质:瘦肉(兔肉)、鱼、蛋、奶。脂肪: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清淡饮食:不甜不咸少油腻。戒烟限酒。▲少吃:煎炸、咸腌、高脂高胆固醇食品,与白薯、马铃薯、芋艿、粉条、花生、绿豆、红小豆、洋葱、蒜苗、胡萝卜、蚕豆、豌豆、香蕉、柿子、葡萄、桂圆等。 每餐热量的合理分配根据病人的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进行安排。每日三餐分配为1/5、2/5、2/5或1/3、1/3、1/3。 运动疗法持之以恒:每周4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量力而行:避免竞争性运动,适宜运动心率=170-年龄。有氧运动:强度适中、时间较长、有节奏的全身运动(登山是缺氧运动)。 药物疗法口服降糖药:磺脲类(非肥胖2型一线药物)、双胍类(肥胖2型一线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类、格列酮类、苯丙氨酸类。中医药。胰岛素。其它口服药物:降压药、调脂药、降粘药、对症治疗药。 糖尿病监测血糖:每月至少一次,至少包括餐后2h。糖化血红蛋白:每2个月1次。体重:初诊必查,此后每3个月至少1次。尿常规/血压:初诊必查,此后即使正常,每3个月至少1次。血脂/血粘:每年至少1次,异常者3个月1次。肝功、肾功、心电图、眼底:根据病情。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来调整药物的剂量。一般常用微血管血(手指、耳垂、脚趾)快速血糖测定。此法用针刺手指、耳垂或足趾后,挤出极微量血,滴在特定的血糖试纸末端,然后将该纸末端插入袖珍血糖检测仪内,1分钟后,仪器便可显示出血糖数值。优点:简便、迅速、无需抽血,病人乐意接受,在并发急症时多次检测血糖尤为实用。缺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结果不够稳定。 糖尿病控制好了吗?? 理想~尚可血糖:空腹6.1~7.0(老年人7.8)餐后2小时8.0~10.0(老年人11.0)血压:130/80~140/90。血脂:总胆固醇4.5~6.0,甘油三酯1.5~2.2,低密度脂胆固醇3.0~4.0,高密度脂胆固醇1.1~0.9。糖化血红蛋白:6.5~7.5%。体重指数:23~25。 针对社区高危人群进行积极筛查(2010)⑴有糖调节受损史;⑵年龄≥40岁;⑶超重、肥胖(BMI≥24),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⑷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⑸高危种族;⑹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妊娠糖尿病史;⑺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⑻血脂异常(HDL-C≤35mg/dL(0.91mmol/L)及TG≥200mg/dL(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⑼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静坐生活方式;⑽有一过性类固醇诱导性糖尿病病史者;⑾BMI≥30kg/m2的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⑿严重精神病和(或)长期接受抗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患者。 《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筛查糖尿病和干预高危因素)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肥胖:BMI>28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高危种族妊娠糖尿病史有巨大儿(体重超过4Kg)生产史高血压(血压≥140/90mmHg)血脂异常(HDL-C≤35mg/dl及TG≥250mg/dl)心脑血管疾病静坐生活方式 老年糖尿病的管理(孕妇、儿童…..!) 老年糖尿病治疗的注意事项1.老年人常伴多器官功能减退,应激时易出现严重的急性代谢并发症,常为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2.80%老年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合并症,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均随增龄而增加,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明显增多;3.肝、肾、心功能不良者,忌用二甲双胍;4.心功不全者避免使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老年糖尿病治疗的注意事项5.避免首选作用强且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本脲等,以避免低血糖;可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或小剂量作用温和或半衰期短的胰岛素促泌剂,根据血糖变化逐渐加量;6.《2010ADA糖尿病指南》再次指出,老年人的血糖控制目标要根据患者的期望值、并发症等综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重点避免发生低血糖。老年人的血糖达标不要求达到前述理想标准,随着年龄的增加,以接近良好为标准,强调个体化和预防低血糖发生。 糖尿病教育和管理近期目标控制糖尿病症状,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远期目标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建立较完善的糖尿病教育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指导基本原则 糖尿病教育和管理患者一经诊断就应接受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教育课堂个体化的饮食和运动指导教育管理的形式建立糖尿病治疗单元团队式管理(医生、教育师、营养师、患者)建立呼叫和回呼系统 教育的内容疾病的自然进程糖尿病的症状并发症的防治,特别是足部护理个体化的治疗目标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和饮食计划规律运动和运动处方饮食、运动与口服药胰岛素治疗或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自我血糖监测和尿糖监测(当血糖监测无法实施时),血糖结果的意义和应采取的相应干预措施。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如疾病、低血糖、应激和手术时应如何应对 血糖控制水平的监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长期控制血糖最重要的评估指标血糖自我监测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尿糖的自我监测受条件所限无法作血糖时,也可以采用尿糖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治疗之初至少每三个月检测一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六个月检查一次患有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患者,HbA1c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 血糖自我监测的频率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轻危重者应每天监测4-7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当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次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自我监测血糖2-4次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每周监测血糖2-4次 血糖监测时间餐前血糖监测血糖水平很高者有低血糖风险者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HbAlc仍未达标者睡前血糖监测注射胰岛素,特别是中长效胰岛素者夜间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检测血糖剧烈运动前宜监测血糖 转诊 双向转诊(指针):转出70岁以上老人妊娠、哺乳期妇女儿童糖尿病1型糖尿病社康首诊的疑似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差(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HbA1c>7%),询问生活方式的改善和是否按医嘱用药,给予正确指导,如无特殊情况,一周后随访,两次随访血糖无下降趋势者。血糖明显升高者(空腹血糖>16.7mmol/L),查尿常规,如酮体阳性,按以下急性并发症处理。出现慢性并发症者。(见附后)出现急性并发症者。(见附后)其他特殊情况。(见附后) 急性并发症酮症(或酮症酸中毒)、非酮症性高渗综合症:建立静脉通道(生理盐水),救护车转诊。低血糖:轻者口服葡萄糖或含糖饮料,重者静推50%葡萄糖40毫升,救护车转诊。 附: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酮症酸中毒:深大呼吸,呼气烂苹果味,严重者昏迷,血糖〉16.7mmol/L),尿酮体阳性。非酮症性高渗综合症:脱水、低血压,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血糖多>33.3mmol/L,尿酮体阴性或弱阳性。低血糖症:心悸、饥饿、乏力、手抖、四肢湿冷、视物模糊,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对非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低血糖症的诊断标准为血糖水平小于2.8mmol/L。而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只要血糖水平≤3.9mmol/L就属低血糖范畴。。*《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与截肢糖尿病眼底病变与失明心脑血管疾病与心肌梗死和中风糖尿病肾脏病变妊娠并发症伴随病: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 双向转诊:转入(由上级医院向社区转入)上级医院应将同时符合下列情况的患者转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由社康医生对患者进行长期监测、随访和管理。1、诊断明确。2、治疗方案确定。3、血压或血糖及伴随临床情况已控制稳定。 社区2型糖尿病病例管理初诊流程图 社区2型糖尿病病例管理随访流程图 健康教育的目的:没有糖尿病的远离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远离并发症,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提高生存质量! 谢谢 第八章特殊土 第一节软土一、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1、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比2、渗透性弱3、压缩性高二、软土的工程处理措施1、砂砾垫层2、砂桩3、砂井预压法 第二节黄土黄土是第四纪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呈褐黄色或灰黄色、具有针状孔隙及垂直节理的特殊土黄土在天然含水量时,呈坚硬或硬塑状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低的或中等偏低的压缩性。但遇水浸湿后,有的即使在自重作用下也会发生剧烈而大量的沉陷(称为湿陷性),强度也随之迅速降低。而有些地区的黄土却并不发生湿陷湿陷性黄土可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两种黄土湿陷性评价湿陷系数是指天然土样单位厚度的湿陷量,计算公式如下: 黄土湿陷性判定当<0.015时,为非湿陷性黄土当≥0.015时,为湿陷性黄土自重湿陷系数按下式计算:黄土的湿陷类型判定:<0.015时,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0.015时,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 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处理措施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桥涵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等级、结构物分类和水流特征,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和处理方案以满足沉降控制的要求 第三节红黏土红黏土的一般物理力学特征1、天然含水量高2、密度小3、高塑限4、一般仍处于坚硬或硬塑状态5、一般呈现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6、不具有湿陷性裂隙对红黏土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呈坚硬、硬塑状态的红黏土由于强烈收缩作用形成了大量裂隙,并且裂隙的发育和发展速度极快。故裂隙发育也是红黏土的一大特征。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新挖坡面几日内便会被裂隙切割得支离破碎,容易使地面水侵入,导致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常常造成边坡变形和失稳 第四节膨胀土我国目前采用综合的判别方法,即根据现场的工程地质特征、自由膨胀率和建筑物的破坏特征三部分来综合判定,其中前二者是用来判别是否是膨胀土的主要依据,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土的黏土矿物的化学成分等试验。在膨胀土地基上建造基础时,应从设计和地基处理两方面采取措施。建筑工程中采用设置沉降缝、换土垫层与排水、加大基础埋深、设钢筋混凝土圈梁等措施来消除或减少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