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6.50 KB
  • 2022-04-29 17:24:40 发布

最新苏教版2017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版教案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13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最新苏教版2017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版教案(含最新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重要说明:1.版本: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包含:(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2)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进度安排表(进度表为2017年9月最新)(3)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全本教案3.排版:标准格式,规范排版,可A4纸张直接打印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7年月日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经过五年的学习,本班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努力上进,上课遵守纪律,听讲认真,爱动脑思考,发言积极大胆,作业书写整洁、漂亮,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较好。在朗读上,学生都能按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多数学生能做有感情地朗读。在课余时间,学生较喜欢阅读课外书籍,并能做一些摘抄。另外,班级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不知进取,在本学期,要对这些学生加大力度,使他们的学习能更上一层楼。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课文3至4篇,共25篇。此外,每单元安排了习作一篇,共7篇;安排“练习”一个,共7个。继续安排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即“学和做”)1个。1.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承接前10册“习惯篇”的内容,继续安排了“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两项习惯培养。2.关于课文本册教材安排阅读课文25篇,其中韵文3篇、自读课文1篇。全册教材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基础训练。共分7个主题单元,依次是“心中有祖国”、“人间真情”、“奋斗与生存”、“民风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风采”、“读书有方”。课文语言规范,篇幅适当,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等训练。插图新颖精美,富有童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用钢笔描红,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意在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三是常用词语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读、抄、用,比较意思相近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增加词语积累,提高运用能力。四是阅读训练,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相机安排的“小练笔”。本册课本仍然采用“识写分流”的方法安排生字。要求学生能识会写的生字,排印在田字格内;排在两条绿线中的生字,只需学生认识,不列入生字考核范围。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了推荐一本好书的内容。本册推荐的是《鲁滨孙漂流记》,放在“我读书,我快乐”栏目中作专题介绍。意在激发阅读兴趣,真正做到“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3.关于习作本册课文仍然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的课文,共安排了7课。每课习作的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都作了分析与指点,让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部分习作安排了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4.关于练习全册共安排综合练习7个。内容包括字词句训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及写毛笔字练习等,训练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练习设计上训练目标明确、要求适度、可操作性强,力求简约,既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为教师处理教材和设计教法提供方便。5.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本册综合性学习“学和做”以“读报和剪报”为话题,安排了“小组交流”、“做一做”、“考考你”、“学做剪报”和“成果展示”等活动内容。 三、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3)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认真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继续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8)培养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习惯。(9)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10)培养自主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11)培养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的习惯。2.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3.识字写字(1)准确认读205个生字。(2)能够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151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4.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5)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5.阅读(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并注意默读的速度。(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6.习作(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四、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熟练掌握独立阅读的技能,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质量。2.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意见,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3.综合性学习自始至终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强调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创造性和合作意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措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具体措施如下: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思、多写,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2.课堂教学中,注重“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课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做到精讲多读多练。3.教会学生进行课外资料的收集,使学生做好课内外知识的迁移与吸收。4.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学习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5.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通过来理解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以说促读的方法,在读懂内容、抓住重点、理出顺序的基础上练说。6.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注重学生日常的读书、写字等正确姿势的培养。六、教学进度表(另附)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教学安排(课时)备注18.28——9.1预备周、开学报名29.4——9.8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3) 1.我们爱你啊,中国(2)2.郑成功(2)机动(1)39.11——9.15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2)4.古诗两首(2)机动(4)49.18——9.22习作1(2)练习1(3)5.负荆请罪(2)机动(1)59.25——9.296.最后的姿势(2)7.船长(2)机动(4)610.2——10.6国庆放假710.9——10.138.爱之链(2)习作2(2)机动(4)810.16——10.20练习2(3)9.小草和大树(2)机动(3)910.23——10.2710.轮椅上的霍金(2)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2)阅读《鲁滨逊漂流记》(1)机动(3)1010.30——11.3习作3(2)练习3(3)12.姥姥的剪纸(2)机动(1)1111.6——11.1013.牛郎织女(2)14.安塞腰鼓(2)机动(4)1211.13——11.17习作4(2)练习4(3)15.青藏高原一株柳(2)机动(1)1311.20——11.2416.草原(2)17.麋鹿(2)机动(4)1411.27——12.1习作5(2)练习5(3)18.给家乡孩子的信(2)机动(1)1512.4——12.819.钱学森(2)20.詹天佑(2)机动(4)1612.11——12.1521.鞋匠的儿子(2)习作6(2)机动(4)1712.18——12.22练习6(3)22.古诗两首(2)机动(3)1812.25——12.2923.学与问(2)24.大自然的文字(2)机动(4)191.1——1.525.养成读报的习惯(1)习作7(2)机动(3)元旦放假201.8——1.12练习7(3)机动(5)211.15——1.19总复习(8)221.22——1.26总复习(8)231.29——2.2期末检测2017年8月 教学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教学目标:1.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和不懂就问都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2.掌握勤于收集的常用方法;知道处处皆学问,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地方,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3.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外阅读材料每生各自准备。教学时间:三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不仅要勤学而且要多问的道理,逐步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指导观察课本第一页插图。1.读题:不懂就问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a.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b.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c.第3、4幅表现的是哪里在?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们正在干什么?二、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1.看完4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的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问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5)留心处处皆学问。2.讨论: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么样?3.请学生说说今后的打算。 三、总结:同学们不懂就要问,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课本晨、自然界的一切,只要自己有疑问,都可以向别人请教;只自己动了脑筋不能解答,随时随地都可以问(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相互之间都可以成为老师,谁能解答问题,他就是老师。其实不懂就要问,就是多问,这是与勤学联系在一起的,平时我们常说勤学多问就是这个道理呀!板书:不懂就要问--勤学多问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使学生了解学会搜集资料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逐步养成习惯。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老师想写一篇介绍我们家乡的文章。你们说老师需要做些什么准备?2.老师要参加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辩论会,该提前做些什么准备?(收集有关资料等等。)3.引导学生说说收集资料的好处。4.小结:收集资料可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们应当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好习惯。二、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1.第一页插图。(1)三幅图上学生分别在哪儿?在干什么?(上方学生在阅览室查阅资料,并将查到的资料抄录到笔记上。下方几位学生在学校的图书馆收集资料,有的在查阅,有的在摘抄,他们都很专心。中间一位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粘贴到活页纸上,他们都在收集资料。)2.收集资料有很方法,我们看第二页插图,想一想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资料? 交流:(可以通过看报刊、网络、参观展览、采访、访问来收集资料)你还有哪些收集资料的方式?(讨论后再交流) 3.收集资料有哪些常用方法呢?观察第三页的图片。交流并归纳:(1)做摘抄笔记。即认为有价值、有意义、感兴趣的文字摘抄下(最好分类摘抄,这样便于查阅)。(2)制作资料卡片。这样有利于资料分类。(3)拍照片。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来积累。(4)编辑剪报。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资料,以制成小报的形式积累。(5)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录像、录音、复印等收集资料的方法。三、引导学生观察第三页下面的图片,让学生畅谈学习的收获。(学生向老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汇报收集资料的心得。……)四、作业在今后要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开始收集各种资料。二周后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板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学会搜集资料方法:做摘抄笔记制作资料卡片拍照片编辑剪报录像、录音、复印……心得反思课时第三课时课时目标交流收集的资料,激发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 一、观摩收集的资料。各小组在班中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学生仔细观摩。二、交流:自己如何搜集资料的?自己从中有什么启发。三、教师小结:常用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根据学生收集的情况,表扬优秀的,给有不足的同学提出合理的建议,但重在鼓励,希望学生贵在坚持,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 心得反思教学课题:1.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诵读,感受祖国幅员辽阔、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特点,伟岸高洁的品质,开拓进取的精神。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结构,抓住重点词语理解第一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谈话切入:1.欣赏歌曲《我爱你,中国》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揭题,范读。二、朗读感知:1.自由朗读全诗两遍,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畅,划出不理解的句子。2.小组练读,交流问题,组内讨论解决一些问题。思考:想想课文讲述了祖国的哪些可爱之处? (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民族伟大奋发开拓)3.从诗的表现形式来看,课文可分几个部分?第一段(1):写祖国幅员辽阔,总结全诗。第二段(2—6):从不同角度。歌颂赞美可爱的祖国。第三段(7):总结全文。4.齐读全诗,初步体会祖国的可爱。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理解“碧波、群星闪烁、银装素裹、洋溢”。2.思考:(1)这一段是从哪两个写祖国幅员辽阔的?(2)“啊,我们爱你,中国!”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三、指导写字1.巩固生字的读音。2.在写这些生字的时候,应注意什么?3.你想提醒同学写哪个字时要注意什么?4.用钢笔描红,临写。四、作业1.朗读诗歌。2.抄写词语。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通过朗读、诵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复习1.听写词语2.朗读全诗,说说你知道了祖国有哪些可爱的地方。二、品读体味:1.学习第2节。 (1)朗读并理解词语:清奇俊秀浓妆淡抹飘渺波澜壮阔(2)读了这几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除了诗里写的,你还知道祖国有哪些美丽风景?说一说。(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5)小结学法。2.用同样的方法自学第3——6节,再交流谈论,教师适当指导补充。第3节:介绍祖国名产。着重理解:醇美光洁绚丽巧夺天工第4节:各民族有代表性的风物。结合图或录象简介:傣家族楼布达拉宫吐鲁番戈壁滩。理解词语“巍峨”第5节:古老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成就。理解“新歌”、“滚滚春潮”、“希望之火”。第6节:伟大的民族精神各指什么?3.朗读第2——6节,进一步体会祖国的迷人可爱。三、学习第三段。1.朗读第7节,说说“骄傲、自豪”是针对什么说的,“奋发、开拓”又是针对什么来说的?2.理解“我们爱你啊,中国”在全诗中的作用。(总结全诗、呼应开头)3.齐读,表现出豪迈之气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4.朗读、背诵全诗。四、布置作业心得反思教学课题:2.郑成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3.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仿写第五小节。教学重、难点: 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理清课文层次,精读部分段落。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揭题导入。1.揭题。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仁人志士、民族英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是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板书课题:郑成功)2.听说过郑成功吗?学生交流。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郑成功》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哪些事迹呢?2.检查生字词。⑴读准字音。残酷奴役慷慨激昂允许铁甲舰街头巷尾融洽酋长⑵注意字型。指导写“街头巷尾”的“巷”,“融洽”的“融”。⑶指名读课文。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建设海军,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大力发展生产,建设台湾的历史事件。⑸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郑成功的主要功业是什么吗?(一是收复台湾,二是建设台湾)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第七至八自然段写了郑成功是怎么建设台湾的。)三、学习课文第1-3小节。1.指名读,思考:第1-3小节主要写什么?(台湾人民痛恨侵略者,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 2.默读,思考:哪些词句写出了台湾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哪些词句写出了郑成功决心要收复祖国的宝岛台湾。(强占、残酷地奴役、恨透了、慷慨激昂绝不允许)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了,想象一下郑成功“慷慨激昂”说话的样子,有感情朗读郑成功的语言。4.分角色朗读第1-3小节。四、作业布置:1.读抄词语。2.练读课文。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继续精读课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2.简要复述课文。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复习导入。1.想一想:郑成功为什么要收复台湾?2.有感情朗读第1-3小节。二、学习课文第4-6小节。过渡:郑成功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呢?他为什么能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呢?1.自由读课文第4-6小节,找找他们胜利的原因,划出相关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后板书。准备工作充分:修造船只聚集粮草加紧操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庞大舰队绵延几十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纪律严明军容整肃官兵的勇猛善战:冒着驾着团团围住钩住敌舰跳了上去3.胜利属于正义之师,侵略者的下场只能是失败。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侵略者的狼狈相和可耻下场的?(负隅顽抗惊恐万状乱作一团举手投降)4.有感情地朗读第4-5小节,要读出郑军的威武气势。5.指名读课文第6小节。 ①郑成功的军队受到了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找出描写台湾同胞的喜悦心情的词句。(喜出望外送来慰劳也送来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载歌载舞欢庆胜利)②生自由练读。③全班齐读。三、学习课文第7-8小节。1.默读,思考:郑成功是怎样建设台湾的?学生交流后概括:大力发展生产、兴办学校。2.齐读。四、学习课文第9小节。1.齐读。2.说说人们为什么永远也不会忘记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五、总结全文。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台湾永远属于中华民族,台湾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像李登辉、陈水扁这些民族的败类,想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我们决不答应。五、练习复述课文。1.根据段意,抓住重点词语,练习复述课文。2.指名复述。3.教师小结。心得反思教学课题: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难点:背诵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读出对课文的初步感受。3.学习第1自然段。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你知道哪些音乐家的名字和故事?(聂耳、洗星海、贝多芬、莫扎特等)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音乐家故事的课文。板书: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3.根据提示读课堂:把“我”的什么带回祖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把“我”的心脏带回哪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把“我”的心脏怎么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4.据题质疑: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哪些疑问?(“我”是谁?“我”为什么要把心脏带回祖国去?……)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带着疑问,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3)标记能释疑的有关语句。2.检查自读情况(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肖、邦、咏、握、腔、忧、烛、黎、卡(2)辨析字形:邦——帮咏——泳忧——优(3)指名试读课文,正音(4)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在全班交流解决。(5)说说对肖邦的初步认识。三、学习第1自然段1.默读,思考: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2.交流汇报:(1)帮助理解:瓜分、陷入、深渊(2)从“不得不离开”体会到什么?(被迫,不是出于本意) 2. 指导朗读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用低沉、激愤的语调朗读,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三、指导写字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2.重点指导:“黎”下面部分不是“水”。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四、课堂小结作业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二、在句中错别字下面画上“——”,并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1.他蹬上马车,疾驰而去。()()2.那吹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日人民的那喊与抗争。()()3.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优虑,全部顷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具体语言材料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音乐才华。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第1自然段。2.过渡:上节课我们读到肖邦“不得不离开”祖国。这里,我们首先来学习肖邦被迫离开祖国时令人难忘的情景。二、学习第2自然段,体会“爱国深情”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2.交流后整理(1)咏唱送别曲(2)老师的叮嘱 (3)赠送银杯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4.交流并指导朗读(1)出示: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艾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怎样的神情。指名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2)体会“紧紧地”“……无论……都不要……”,想象艾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和殷切神情。(3)出示:艾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a思考:艾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b朗读体会艾斯内尔的深情。(4)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指名读有关语句。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间真挚深厚的情感。三、学习第3——5自然段,体会“爱国深情”和“杰出才华”1.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你又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肖邦的“爱国深情”和“杰出才华”?2.汇报交流:(1)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2)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3)第4自然段。理解“彻夜”。比较句子A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B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4)“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住姐姐……理解“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为何病得这样重?(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他四处奔波)想象说话:肖邦此时在想什么?(我的灾难深重的祖国呀,整整18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这您,努力做着一个赤子应该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边,死后也要长眠与你的怀抱……)四、学习第6自然段1.齐读课文。2.出示“与世长辞”查字典,解释“辞”。(告别) 说说它的意思。(永远离开人世)3.读一读,比一比,说说有什么不同。肖邦就是这样与世长辞了。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39岁。当时他才39岁。4.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齐读第6自然段。五、巩固背诵第2自然段1.讨论记忆线索告别亲人离华沙师生咏唱送别曲老师叮嘱送礼物肖邦接杯登车去2.根据记忆线索同桌互背,指名背。3.齐背。六、课堂总结,朗读全文1.课文写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因为有了这样崇高的爱,才使他更伟大,音乐才华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2.播放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朗读全文。板书设计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爱国情深才华杰出心得反思 教学课题:4.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3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正确理解诗中的词语。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诗中的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2.难点:比较两首诗的异同,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背诵杜甫诗导入1.指生背诵《春夜喜雨》《绝句》2.师小结:刚才背诵的都是杜甫的诗。杜甫的诗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家刚才背的写景诗,还有一类是反映社会题材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反映社会题材的诗。3.板书诗题。齐读诗题。二、释诗题,了解背景1.释诗题。2. 出示杜甫图片,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三、自学古诗,读懂诗意1.分组自学古诗。2. 学生汇报,师指导、(1)指生读诗,齐读。(2)理解词语。3.指生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四、深读诗歌,悟诗情诗境1.读了诗歌,了解了诗意,你觉得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作者此时此刻的性情?(喜)2.再读诗歌,想想从哪些字词可以体会到杜甫的“喜”。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3.汇报读书情况,悟诗意。 (1)出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诗人流泪了,这是怎样的泪?(欢喜的泪,兴奋的泪,激动的泪)(2)出示: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想象一下,诗人可能怎样“漫卷诗书”?(3)出示: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谁来说说这幅花画面?(4)出示: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从“即、穿、便、向”等词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4.齐读诗歌,小结悟诗情。诗人到底在“喜”什么?(喜叛军得到平定,喜国家得到安宁,喜亲人能够团聚,喜可以回到家乡……)5.带着充分的情感练习齐读,背诵这首诗。作业设计先解释字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妻子:漫:诗句的意思: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纵酒:青春:诗句的意思: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古诗《示儿》,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导入新课1.指生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齐读。过渡: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表达强烈爱国热情的诗歌。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4.释题:“示”:使人知道,即“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写给儿子们看。二、学习《示儿》 1.指生朗读诗歌,正音。2. 齐读。3.结合注解,自读课文,粗知诗意。(1)结合注解,默读《示儿》,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得不确切的,其他同学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2)汇报交流。元:同“原”,本来。但,只。祭:祭祀。乃:你的,你们的。乃翁:你的父亲。九州:指代中国。王师:指南宋军队。(3)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4.感悟诗情。(1)陆游去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你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对比:万事空——但悲(体会诗人临终之际最感悲伤的时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2)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家祭勿忘告乃翁”?(体会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及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5.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观察课本插图,小结: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只是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爱国情感啊!6.再读古诗。根据“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怎样叮嘱儿子,儿子们怎样应允的。三、比较《问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1.男女生对比读两首诗。2.自由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相同点:表达强烈的爱国情感。不同点:角度不同。《闻》写“最喜之事”,《示》写“最悲之事”3.小结:“悲”之切是因为国家未统一,失地未收复;“喜欲狂”是因为国家收复了失地。一喜一辈分,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两位诗人的拳拳爱国之心。四、拓展阅读介绍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杜甫的《春望》,让学生课外阅读。板书设计4.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喜悲爱国深情心得反思教学课题:习作1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与交流,丰富学生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2.鼓励学生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自主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教学重、难点:1.重点:选取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经历写一篇习作。2.难点: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做到描写细致、感受真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2.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活动一:愉快的假日回忆:1.出示自己假期时游玩拍摄的照片。2.讲述自己假期愉快的旅游经历。(过渡语:通过刚才的交流,让我们回忆起了难忘的假期生活,与其回忆,还不如现在就动笔记录下这一串串足迹,好吗 ?)活动二:赏心的表达方法 (我们到风景区游览,欣赏自然风光,增长见识,留影拍照,真是一件乐事。那怎样给自己最喜爱的照片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呢? 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们来献计献策。)1.我给大家提建议。(1)按一定顺序,也就是旅行的顺序来记,这样更清晰;(2)要围绕照片的内容来写,把那里的美丽景色生动的描绘出来;(3)可以把照片的地点和内容作为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精彩片断;(4)要围绕快乐来写,写出旅途的难忘。2.学习如何使表达有顺序(你能说说你是在什么角度观察的吗?):(两种观察景物的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如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在大会堂所看到的景物)活动三:丰富写作素材1.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难忘的经历。(可以是惊险的一段历程;可以是紧张的一个画面;可以是兴奋的一个瞬间;可以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可以是一次后悔的经历;可以是一种心酸的滋味……)2.组内交流自己选择的写作素材。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2.学会细致的观察生活与大自然,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及时记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3.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4.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养成习作之后认真修改的习惯。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 活动一: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文情况)活动二:习作赏析1.组内赏析后选择佳作在班级中交流。(老师提示:突出对条理清楚情况、内容是否具体、重点是否突出等方面进行交流。)2.合作修改习作。3.班级再读再评。心得反思教学课题:练习1教学目标:1.认识轻声这一注音方法,了解同一词语是否轻声在词义上的区别、根据不同语言环境给同一词语注音。2.熟读并背诵《爱我中华》,体会歌词中的思想感情。3.写好钢笔字:描红古诗《示儿》,注意行款整齐、字体工整。4.通过查资料,了解一种以上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语言介绍一个少数民族。教学重、难点:1.重点: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2.难点:用通顺、有条理的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语文与生活①认识轻声这一注音方法。②能区别同一词语是否轻声在词义上的区别。 ③会运用轻声的注音方法。2.诵读与欣赏熟读并背诵《爱我中华》,体会歌词中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教学第一部分:语文与生活(一)学习第一题。1.读题。2.讨论:古诗中“妻子”该怎么读?3.教师小结。(二)学习第二题。(1)在小结的基础上学生读题。(2)学生得出结论:由于词尾或不读轻声而各自产生两个词义或不同的一组词。(3)学生说说每组词的意思的不同。(三)学习第三题。(1)学生读题目中的四个句子,了解具体的语言环境。(2)读每个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里的不同读音,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词义和词性的不同。(3)再次让学生仔细阅读四个句子,尝试选择正确的读音。(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二、教学第二部分:诵读与欣赏1.诵读(1)学生读《爱我中华》,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韵味,读出感情。(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3)学生朗读全文,做到熟读成诵。(4)在熟读背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说出歌词中蕴涵的思想感情。(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2.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课文理解歌词的意思。(2)引导学生找出歌词中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爱我中华),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让学生联系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来说说自己读过歌词后的体会。(注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领会、欣赏把感情融入到具体描写中去的方法)三、总结,布置作业 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口语交际①通过查资料,了解一种以上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②会用语句通顺、条理清晰的语言介绍一种少数民族。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复习二、口语交际1.审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聚居地区和风土人情、民俗习惯,请人选一个你了解的民族,向同学们作介绍。2.明确口语交际要求。①介绍一种你了解的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②语句通顺,条理清楚。3.小组交流。交流要求:①符合口语交际要求。②小组中要体现互动,介绍人要能解答同学的疑问。4.小组选出代表全班交流,学生评议、互动。5.根据介绍情况进行评选,选出本次“口语小明星”。6.教师总结。三、总结,布置作业心得反思课时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1.写好钢笔字:描红古诗《示儿》,注意行款整齐,字体工整。2.写好毛笔字:学写毛笔字“陪”“将”,注意字形左窄右宽。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复习把上节课的“语文与生活”中的句子复习一遍,指生读。二、教学第三部分:写好钢笔字1.审题。(1)指名读题。(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2.指导。(1)学生自由读这段话。(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钢笔字的特点,揣摩运笔方法。(整体去观察,不要看一笔描一笔,要一气呵成)(4)以“死”,“州”等字为例指导学生体会运笔特点。(5)教师强调行款布局和整体章法。3.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在让学生仿写。4.反馈。三、教学第五部分:写好毛笔字1.学生观察。2.教师范写,讲解要点。3.学生书写,师巡视指导。4.评讲。心得反思教学课题:5.负荆请罪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惧怕、宽恕、昏庸)。 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3.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学会阅读剧本,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阅读剧本,进入角色品读课文。2.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顾全大局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有着许许多多令人钦佩的历史人物,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一段历史故事来认识两个伟大的人物,谁来说说你对司马迁的了解,师生交流对司马迁的认识(课件出示司马迁资料)。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这篇课文是一篇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思考问题:本文与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何不同?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交流要点:(1)以人物对话为主,是个剧本。(2)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3)有方括号,交代舞台布景、人物活动情况。(4)有括号,交代说话时的语气、动作等。(5)有两幕,是多幕剧,以前学过的《公仪休拒收礼物》是独幕剧。(通过与记事文和独幕剧的比较了解多幕剧的特点)然后复习读剧本的方法:只需读出人物对话,括号里提示的说话时的神态、语气无需读出,但读时要注意表现出来。(学会阅读剧本,品读剧本语言)3. 板书课题,齐读,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读这个剧本就知道了。(读题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检查预习1.自由轻声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思考上面的提出的问题(课件:谁向谁请罪?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3.出示生字词语(课件:廉颇避让踱步唇枪舌剑  韩勃  惧怕  昏庸   针锋相对),指名读词语,检查学生掌握情况。4.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5.整体感知两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案预设:第一幕廉颇一直挡蔺相如的道,扬言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蔺相如。而蔺相如却处处避让廉颇,这让韩勃很气愤,蔺相如忍让廉颇。第二幕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用心之后,后悔万分,于是,没穿衣,背着根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请求责罚)(分幕解读课文应从人物问答中抓住其神态及心理,应逐步击破重难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6.理解词语:负荆请罪。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及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1.学习第二幕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1)默读课文思考: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呢?(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读法体会人物感情;把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通过朗读体现出来。)(2)交流引导学生从衣着、动作、神情、语言等体会廉颇的真诚、知错就改。引导学生看插图,了解廉颇的满面羞愧,满心悔恨。蔺相如的满面惊讶、满心欢心。(3)指导朗读,读出廉颇的真诚。(4)投示廉颇的话,思考:在第二幕剧本中,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哪儿?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教师小结归纳人物形象(课件  廉颇:真诚认错知错就改满面羞愧满心悔恨  蔺相如:宽容大度  深明大义  满面惊讶   满心欢喜)。 板书    廉颇:知错就改       蔺相如: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心得反思 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学会阅读剧本,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剧本第一幕1.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及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真诚改错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蔺相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味人物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1)同桌对话读第一幕,思考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为什么说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2)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从而理解廉颇“负荆请罪”的缘由。(3)师生交流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4)蔺相如到底怕不怕廉颇?学生默读课文,分别从文中找出依据。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四)总结全文:你认为蔺相是个怎样的宰相?廉颇又是怎么样的大将军?   (课件:完全为了国家,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板书爱国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同桌讨论,班级交流(五)拓展小练笔用剧本的形式扩写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廉颇来负荆请罪时,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练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体现人物形象。(通过这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写剧本,体会剧本特点,同时更好地感悟人物形象。)(六)板书设计:     廉颇:知错就改5.负荆请罪                         爱国蔺相如: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心得反思教学课题:6.最后的姿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重点词语的意思。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2.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重点词语的意思。3.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4.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回忆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吗?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师:这场地震将一个个美丽的乡镇变成了废墟,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面对死亡,却发生了这样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这个故事讲的是谁的事迹?谭千秋(板书,齐读)二、初读课文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面对死亡,谭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出示文中生字新词,个别读,齐读。洗漱  吱吱  废墟   坍塌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吗?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姿势?谭老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姿势?4.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本文主要写了在地震来临的瞬间, 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你能按时间顺序来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吗?6.默读,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第二段(2-7):写了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感人经过。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段(11-12):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情赞颂。三、精读课文学习第一段:1.让我们先从5月12日的早晨开始回忆,默读第一小节,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对家人关爱  对工作尽责(“平常”  “早早”)2.齐读第一段。3.平平常常的一天,谁会料想到会发生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呢?在地震发生的时刻,谭老师又是怎样说,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课后3)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导入课文出示地震前后的图片(配乐)师解说,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回到2008年5月12日那天,去共同关注发生在那天可歌可泣的故事,共同去认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师,共同去感受他那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姿势。板书:最后的姿势(齐读课题)。过渡:面队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那么这最后的姿势是一个怎样的姿势呢?从课文中提炼出一句话。二、品读姿势1.生回答,(课件一)投影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2.课文中有两处描写谭老师姿势的句子,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用横线画下来读一读。A、护生的姿势1.出示课件: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1)指名读:这是谭老师保护学生时的姿势。(2)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这句话中抓住了谭老师的哪几个动作,从他的这些动作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交流、相机提示:拉、撑、护,从这其中我们体会到了谭老师对学生的爱。动作的快。读好句子。(3)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没有谭老师的拉、撑、护,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恶果?(4)(课件四)地震发生视频。2.过渡:那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4-7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关键的词句,品读品读,细细地体会。 谁来说说,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作出这选择的呢? (情况十分危急,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3.出示: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指导朗读:情况十分危急该怎么读?要地震了,多危险呀!读得这么慢,对吗?看,这儿有三个感叹号,读得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指导朗读:要地震了,谭老师的话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很镇定的感觉,怎么来表达呢? 4.你还从哪儿感受到情况十分危急的? 出示:第五自然段 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语中感受到情况很危急的?(提示:“刺耳的吱吱声,尘埃腾空而起”说明了什么?)读好句子。紧要关头,情况之危急,可用什么词来形容?(千钧一发     生死攸关     万分危急  )过渡:是啊,在危急关头,他选择了用自己的双臂守住孩子们的生命之门,他选择用“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势面对死亡。(再读句子)5.范读:地洞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 过渡:就是在这样生死攸关的情况下,谭老师立即将——引读护生的姿势。从这儿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临危不惧  舍身救生)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写谭老师最后的姿势,为什么花费那么多的笔墨进行环境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过渡:地震了,情况万分危急,作者通过对危急环境的描述,更加烘托了谭老师的光辉形象,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谭老师情急下唯一想到的是他的学生。让我们拿起书,一起重回那危急的一幕。 (齐读4——7段)过渡: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对谭老师最后姿势的描述,出现在人们的话语里B、牺牲的姿势1.(课件五)“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趴在课桌上,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还活着!”2.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给人怎样的感受?(震撼)这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震撼的?请你自己读读,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明确:“死死地”。想象:砖块掉下来了,砸得谭老师鲜血直流,但谭老师仍然: 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楼板压下来了,谭老师后脑被砸得深凹下去,但是谭老师仍然: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鲜血喷涌,疼痛难忍,但谭老师:张开双臂,死死地护住学生。3.此时此刻,我们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爱生如子   舍己为人   舍生取义      恪尽职守)4.被深深震撼的还有谁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9、10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 出示:“地震时,眼看教室要倒,谭老师飞身扑到了我们的。”获救的学生这样回忆。 你是从哪些词语上感受到震撼的?“飞身”、“扑”,这两个词语让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奋不顾身……)  谭老师面对危险,将生死置之度外,他飞身一扑,用他的双臂为学生牢牢地守住了生命之门,怎能不让人震撼呢?(齐读这句话。) 4.出示:一位老师说:“如果要快速逃离现场,论条件,老师离门口最近,最有可能离开。但在生死攸关的一刻,谭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你觉得老师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如果他不顾那四位学生离开教室,他……如果他要留在教室里,保护四位学生,他……这就叫生死攸关。(读词)是呀,他明知道留下来是死,但他还是果敢地留下来了,飞身扑去,怎能不让人震撼呢?(再齐读这句话) 5.谭老师为什么会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守护生命之门呢?(老师一直没有想的是什么,他自己为什么不跑! )导出第三自然段,出示:“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过渡:这就是谭老师的人生格言,谭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 6.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如果说地震中的谭老师是正面描写,那么作者通过对救援人员、获救学生、老师的话得描述,这叫什么描写?(侧面描写)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更突出体现谭老师光辉形象和高尚的师德,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谭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挂在嘴上的,更多的是表现在行动里的。他最后的姿势,让我们深深地震撼。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一起读好第八到第十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三次(最后的姿势)1.引读:在学生眼里,谭老师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从教26年来,谭老师不仅教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师生齐读: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2.同学们,一起回顾谭老师的行为,如果将这一切化成一个字,那是什么字?(爱   勇    )如果把他张开双臂,护住学生定格成最后的姿势,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姿势?这最后的姿势是______的姿势;这最后的姿势是______的姿势;这最后的姿势是______的姿势。(英勇的姿势  顽强的姿势   爱的姿势   师德崇高的姿势……)3.交流、小结:谭老师这最后的姿势,不仅震撼了获救的四个学生,不仅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更深深地震撼了所有的中国人,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句话。出示: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最后的姿势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爱,更重要的它表达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为人师应有的精神,那就是爱与责任(板书)。4.难怪人们会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 四、总结师解说: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难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记住他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心得反思 教学课题:7.船长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2.通过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片段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后作业4中的两个句子,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4.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片段,“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背诵课文。2.难点:理解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和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人性美。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后作业4中的两个句子,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试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船长》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文中写了他的一件什事?为什么说他的灵魂是伟大的?)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震荡调遣大副井然有序威严履行深渊忠于职守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哭泣机械灵魂争执控制调遣呼号斗殴克莱芒可怖(2)指名朗读,指导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哭泣:小声地哭。调遣:调派,差遣。威严:威武而又严肃的样子。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肇祸:闯祸。大副:船长的主要助手,驾驶工作的负责人。深渊:很深的水。井然有序:形容严整而有条理,一点都不紊乱。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4.默读课文,按提纲“遇险一自救一牺牲”给全文分段。讨论:第一段(第1、2自然段)第二段(第3—28自然段)三、作业1.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片段,“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 一、复习检查指名说说课文大意。(板书:遇险自救牺牲)二、精读训练1.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义。你怎样理解句中的“又”的?朗读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他面对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应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气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过渡: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2.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1)默读、思考:“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情形怎样?(画出有关词句)(2)交流讨论:“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薄雾笼罩”是事故发生之因。“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情况之危急。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万分紧急,千钧一发……)(板书:千钧一发)(3)朗读指导。指名试读,相机指导。(开始时语调平缓、轻快,后来要急促,最后一句话要用紧张的语调读,因为情况危急)指名再读,及时鼓励。过渡:如此重大的灾难降临了,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3.朗读理解第二段。(1)速读,找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2)出示: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3)出示挂图。(4)图文结合,理解船长的“沉着镇定”。看图说说船长的神态和动作。(板书:巍然屹立)指名感情朗读这段话。 看图听老师背这一段话。集体看图背诵这段话。(5)他真的把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吗?(他把自己给忘了,面对灾难,他早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6)哈尔威船长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哪些不同命令?结果怎样?从中我们可体会到他的哪些品质?小组交流,讨论。(7)出示: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指名读。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伟大的灵魂”指什么?(8)指导朗读第二段。指导:读哈尔威船长的命令时应凝重有力,作者的议论应读得稍慢、庄重,对话部分应急促。指名分角色朗读。三、总结全文1.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哈尔威船长的?从中你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举例说明。从行动和语言上来描写的,如……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2.看板书总结。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板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四、质疑五、背诵第29、30自然段。心得反思 教学课题:8.爱之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4.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2.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导人新课,唤醒“爱”的记忆。1.记得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爱如茉莉》吗?谁来说说讲的是什么?(生回答)是啊,爱,一个温馨的字眼,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那飘雪的寒夜,爱就是一股驱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种克服万难的力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爱之链。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这“爱”发生在谁与谁之间?这“爱”又是怎样被链接起来的?)让我们一起来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你的记忆深处关于爱的名言是什么?二、初读课文,感受“爱”的温暖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平翘舌音:餐、蹭、糙;前后鼻音:吻、腕;后鼻音:蹭。2.指名读词语。乔依颠簸凄凉矮小脚腕蹭破车胎瘪了袜子油污绝望餐馆亲吻粗糙脸颊荒芜人烟天经地义潸然泪下3.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荒芜人烟:指没有人居住的地方。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质疑的道理。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三、默读课文,了解“爱”的层次。1.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2.按提纲“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给全文分段,再试着概括段意。第一段(1—8自然段):讲一天晚上在乡间的小路上下岗后又找不到工作的乔依非常热情地无偿帮助一位在寒风中几乎绝望的老妇人修好了汽车,老妇人非常感动。第二段(9—11自然段)写老妇人来到乔依妻子开的小餐馆,得到了女店主的热情服务和细心照顾,老妇人深受爱的感染,留给女店主一些钱就悄悄地走了。第三段(12自然段))乔依的妻子发现老妇人留下的钱和字条以后非常感动,心中充满了爱的暖流。四、作业1.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复习导入,回忆“爱”的故事1.师: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我说爱更是一根心链,栓紧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个个爱的故事。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3.你还记得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吗?板书:乔依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二、走进场景,体悟“爱”的真谛 1.在一个风雪交加的黄昏,寒风挟裹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一条乡间公路伸向远方。这里看不见汽车,更没有人影,一切显得是那么寂静、荒凉。一位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请你自己读一读文章2——8自然段。(学生自读)指导生抓住以下三点交流:一是通过“蹭破”、“摘下”、“几乎没有知觉”、“喘着”、“流下来”、“沾满”、“脏”等字词感受天气寒冷,修车的工作费劲,但乔依仍然不怕脏、不怕累,卖力地帮助老妇人修车;二是联系前文第一自然段通过“……乔依开着那辆破汽车慢慢地颠簸着往前走。”“飞舞的雪花钻进破旧的汽车,他不禁打了几个寒战。”“乔依工作的工厂在前不久倒闭了,他的心里很是凄凉。”等句子感受感受乔依生活的贫困、处境的艰难;三是联系课文二、三、五自然段感受老妇人的处境,从而感受乔依对老妇人的关心。2.全班交流。(1)在荒芜人烟地方,老妇人的车在这抛锚了,此刻她的内心会是怎样的?“又冷又怕”——在冷风中发抖紧张地闭上眼睛“紧张绝望”——荒芜人烟等了一个小时几乎完全绝望(2)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老妇人此刻内心的绝望、害怕表达出来。3.尽管老妇人此时几乎绝望了,但她的内心始终在期望着有人来帮她一把。这时乔依驾驶着他那辆破汽车来到了老妇人面前,看到这一切,他怎么做的,请你自己去文中读一读、找一找。全班交流:(1)乔依是怎样为老妇人修车的?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描写乔依修车动作的词语,想象当时修车工作的困难。汇报:“难”手和脚腕蹭破出血顾不上擦“冷”手冻得几乎没有知觉清水鼻涕流下来“脏”手上沾满了油污衣服也更脏了(2)你从这些句子的描写中看出了什么?(看出修车的工作非常费劲,而乔依不怕脏,不怕累,真心诚意为老妇人修车。)4.课文中还有哪些段落的描写也反映出乔依的为人?再默读2、3、5—8自然段。汇报:你从乔依安慰老妇人的话中体会到什么?(热情、体贴、细心)这几句话如暖风吹拂过老妇人的心田,谁还愿意来读一读?  5.你从他的言行中能感受到他具有怎样的品质?(乐于助人的品质;乔依对老妇人是一种真心的关怀,而不是一时的敷衍;乔依竭尽全力,无私地助人。)6.出示第六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相信你读了这段话,对乔依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乔依的行为会有新的理解。齐读理解:“天经地义”什么意思?(理所当然,不容质疑) 多么质朴,多么纯洁的想法啊。再读第六自然段。7.小结阅读方法,自学“爱”的传递所以,当乔依修好车,老妇人满怀感激地一边打开钱包一边问,乔依,他从来没想到,他以前在困难的时候,所以他从来就认为。因此,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8.小结:在乔依困难的时候,他曾经得到过别人爱的帮助,所以当他看到被困雪地,孤立无助的老妇人需要帮助时,不容质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他不求报酬,只希望老妇人也能把悠悠爱心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三、学习9-11小节,小结阅读方法,自学“爱”的传递1.这爱之链的第二个故事,就请同学们自己学习。2.自读9--113.出示填空题:来到了小餐馆,老妇人看到(                   ),突然想起了(                      ),于是(                            )。提示:她还看到了什么?还会想起什么?你可以结合前文,也可以展开想象,自己先练习说一说,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4.让我们再次回到那简陋但温馨的小餐馆去感受这动人的故事,齐读9--11小节。四、突破难点,感受“爱”的延伸1.引读:关上店门,女店主走进里屋……2.出示句子: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依……”3.从女店主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五、鼓励创作,诠释“爱”的内涵1.结束语: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就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就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就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就因为爱,奇迹正在赶过来。就让我们一起把爱之链的故事延续下去吧!2.作业超市:背一句爱的名言;读一篇爱的故事;吟一首爱的诗歌;唱一支爱的歌曲;做几件爱的事情。心得反思 教学课题:习作2教学目标:1.通过认真观察插图,读懂书中的儿童诗,能从诗歌中感受到小作者对雪人的眷念之情。2.在生活中真诚地与人交往,并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通过用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向父母表达真挚的协议的行动中,懂得报答,学会感恩。4.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人物的心里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学习习作要求,能根据要求完成习作,注意叙事清晰,结构完整,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映人物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播放歌曲,营造氛围1.播放歌曲《天亮了》,讲述故事。歌曲唱的是这样一个故事:1999年10月1日黄金周,在贵州马岭河峡谷,一对青年夫妇,带着他们两岁的儿子子灏,乘坐缆车去山顶。当时车厢满载了35名乘客,缆车到达山顶平台停了下来。突然,缆车不可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接着便箭一般地向山下坠去!一生“轰隆”巨响响彻了山谷。当救护人员打开缆车门的时候,他们惊讶了,在血肉模糊的车厢里,唯一的生还者,竟然是当时最小的游客子灏!原来,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子灏的父母不约而同地使劲将自己年幼的儿子高高举起。最后,孩子只是嘴唇受了点轻伤。孩子的父母,却永远离开了人世!2.听完歌曲和故事,学生发表感想。二、朗读小诗,生成爱的共鸣过渡:这种感天动地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感动我们。父母对孩子的爱有的伟大、有的平凡,但它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身边。1.观察课本插图,学习儿童诗《雪人》。(1)观察图画: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雪后放晴,太阳出来,小女孩依依不舍地与雪人告别)(2)读懂小诗,感受情感。自由读,读通、读顺。 (3)结合图画,再读小诗。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上半部分的惋惜、难过、无奈,下半部分的真情告白)(4)感情朗读,表达情感。2.补充素材,唤起爱的记忆(1)想一想:爸爸或妈妈做的一件或几件什么事情让你特别感动?把最感动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听。(2)指生说,教师适当点拨。三、口头作文,倡导爱的表白过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我们报答不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内心深深的感激和真诚的谢意。课前,老师布置了要同学们回家对自己的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不好意思说的可以写在纸上给他们看。还要求同学们观察妈妈或爸爸会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观察父母的神态和动作。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的幸福和大家共享。1.小组内相互说说当时的过程及父母的表现、自己的心理。2.每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说,教师和其他学生在认真倾听后适当提出补充建议。重点评价:(1)经过是否说清楚。(2)有没有观察到父母的神态、动作、语言,揣摩父母当时的心理。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动笔成文,相机辅导1.学生尝试习作,动笔成文。2.教师进行巡视,相机辅导。二、作后评改1.修改定稿,分享幸福。2.读给自己听,自评习作,自主修改。3.读给同学听,小组交流,合作互改。4.读给同学听,全班交流,集体评议。5.再次读给自己听,补充修改。 6.读给爸妈听,分享快乐,将爱延续。心得反思教学课题:练习2教学目标:1.语文与生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2.诵读与感悟: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收到美好情感的熏染。3.写好钢笔字: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4.口语交际:练习采访,学会有礼貌、得体地采访。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2.难点:学习有礼貌、得体地采访。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语文与生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使用同音字。2.诵读与感悟: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受到美好情感的熏染。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语文与生活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创设情境:大家喜欢看“开心词典”吗?想当一回“王小丫”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玩“开心词典”的游戏。老师先当“王小丫”,请听题:由于他()成一个商人,日本鬼子没有认出他来。A化妆B化装(2)学生答题冰讨论:为什么用“化装”而不用“化妆”? (3)小结: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同音词现象,使用时需要加以认真辨析。2.模拟“开心词典”,全班活动(1)指生读书上五个选择题。(2)小组讨论每题的括号里应填什么词。(3)指生模拟当“王小丫”,逐题提问,班上其余同学抢答,冰说出为什么这样选择。(答案依次为:溶化、邻近、品味、直接、截至)(4)齐读完整的句子,加强理解。二、诵读与感悟1.找反义词,导入学习内容(1)板书“给予”,指生读,正音(2)“给予”的反义词是什么?(3)今天,我们一起来诵读诗人汪国真写的诗《我不期望回报》,相信大家对“给予”与“回报”会有更深的理解。2.自由朗读诗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教师巡视。3.指名朗读诗文,根据学生朗读情况相机正音4.有感情地齐读诗文。5.联系身边的人和事,说说对不求回报地付出的认识和新感悟。6.自由反复诵读,练习背诵。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写好钢笔字:用钢笔描写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写好钢笔字1.指导学生观察《船长》一文中最后一段话的书写格式:每个字写在一行的中间位置,字与字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距离,标点占一个字的位置。2.重点指导“尔、威、履、雄”的书写。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4.展示学生作品,相互评价。 5.教师小结写字情况。心得反思课时第三课时课时目标口语交际:练习采访,学会有礼貌、得体地采访。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口语交际1.了解题目要求。2.开展采访活动。(1)小组谈论,解决如下问题:确定采访对象、目的整理好采访提纲准备采访时所用物品以小记者的身份在组内练习采访(2)小组推选两个同学上台分角色进行采访。3.师生根据要求进行评议。总结作业设计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1.爷爷身体不好,在家()。(修养、休养)2.这句话的顺序()一下,意思不会变。(变换、变幻)3.电视上()了一个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报道报到)心得反思 教学课题:9.小草和大树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认识到夏洛蒂艰辛而又壮丽的逆境成才经历所迸射出的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简介人物,激发期待1.谈话导入学生熟悉的“苏门三学士”。在英国文坛,也有一段文学佳话,那就是夏洛蒂三姐妹同时在英国文坛脱颖而出的事。2.简介夏洛蒂:鼓励学生用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为大家介绍夏洛蒂和《简·爱》,并指导对所集资料的筛选,教师相机补充。二、课题入手,整体感知1.揭示课题:夏洛蒂三姐妹是如何同时在文坛脱颖而出的呢?对此,课文《小草和大树》为我们作了最好的解答。(板书课题,齐读题)2.组织质疑课题:“读到这样的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3.布置自学:带着接触课题后想弄清的问题,自读课文,可在相应的地方做些批注;力求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4.学生反馈初读感知,适时点拨学生理解“堪称、典范、惴惴不安、训诫、权衡、陈腐”等词。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1.浏览全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首先,引导学生明白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接着,指导方法: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抓住本文写人的关键词"逆境成才"。) 2.夏洛蒂逆境成才,课文从几方面来叙述的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用最简洁的话概括一下。生活艰辛--不放弃学习       求助遭讽--不惧怕打击写诗遇挫--不退缩叹息        创作艰难--不浪费时间3.为什么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你认为“小草”和“大树”分别指什么?文中几次提到"小草和大树"?请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4.课堂小结。四、作业1.熟读课文,继续思考并批注。2.书写生字。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认识到夏洛蒂艰辛而又壮丽的逆境成才经历所迸射出的坚强意志和聪明智慧。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复习回顾,引出话题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夏洛蒂三姐妹的事迹有了初步的了解。找出文中关于对夏洛蒂人生的评价的一个贴切、生动的比喻句——“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2.出示并组织读该句。思考:为什么会说夏洛蒂三姐妹比作沙漠中的仙人掌花?她和仙人掌花有什么相同之处?课文哪些地方道出了主人公生命的艰辛和壮丽?用心读课文,划出相应的句子,在最让你的内心很不平静的语句旁,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二、抓住重点,感悟形象▲借助“苦难童年,艰难谋生”,感受“要强好胜,心有理想”。1.失去了母亲就意味着永远失去母爱,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我们有一首歌是怎么唱的啊!是啊,失去母亲的三姐妹就像小草,当别的孩子在尽情享受母爱,享受家庭的温暖的时候,他们在干什么呢?根据下列句式展开想像,进行说话练习:夏日炎炎,别的孩子(      ),而夏洛蒂三姐妹(      );寒冬腊月,别的孩子(      ),而夏洛蒂三姐妹(      )。(      ),别的孩子(      ),而夏洛蒂三姐妹(      )。 2.面对生活的艰辛,她没有退缩,是怎么努力的呢?谁来读读。问:“始终”说明了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做?3.夏洛蒂把逆境当作人生的宝贵财富,她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着,多么可敬啊!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4.小结并回归中心句,齐读“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结合“立志写作,遭遇打击”,感悟“百折不挠,勇敢抗争”。1.美好的愿望不等于光明的前途。当夏洛蒂满怀着希望在文学道路上蹒跚前进的时候,又遇到了什么不幸。2.骚塞信中的话说的是什么意?文章的题目是小草和大树,骚塞的信也提到了,读到这儿,你认为小草指的是什么,大树呢?3.你觉得骚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谁来读这一封信,读出骚塞的语气,自己读一下,再指名读。5.如果你是夏洛蒂,你读了信后,会有什么感受呢?她是怎么做的呢?假如你是夏洛蒂,你会立下怎样的誓言?6.指导感情朗读誓言的倔强、坚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出版的失败。寥寥无几是什么意思?1.难道她真的只能做一棵平凡的小草吗?如果你是此时此刻的夏洛蒂三姐妹你会怎么想?2.夏洛蒂面对这么多的困难,依然没有倒下,她没有让我们失望,她就像一从岩石中长出的小草,环境越恶劣,她就越结实越挺拔。小结并回归中心句,齐读“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亲历“开拓新路,孜孜不倦”,探寻“小草大树,成功秘诀”。过渡:面对出版的失败,她又是怎么做的呢?要求学生再读第(4-6)自然段,探寻“小草”成“大树”的秘诀,并在书上写上自己的看法。1.指导感悟主人公的坚定信念。(第4小节)2.点拨感悟主人公的聪明智慧。(第5小节)3.朗读感悟主人公的孜孜不倦。(第6小节)4.指导感情朗读第(4~6)自然段,深刻感受主人公是以坚定信念、聪明智慧、孜孜不倦,硬是把“小草”浇灌成大树的。三、回归整体,感悟成功1.引读最后一段。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夏洛蒂三姐妹努力换来了成功了。他们的路走对了!(引读)2.理解“小草”“大树”分别指什么?这段话是对夏洛蒂三姐妹成功的赞美,是对她们敢于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的赞美,更是对她们不屈的抗争精神和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的赞美。(再齐读最后一节。)3.回归文本中心句“她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从整体上再次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蒂取得成功的人生启迪。四、课堂延伸,升华形象1.补充出示: (1)萨克雷说:“《简爱》使我非常感动,非常喜爱。请代我向作者致意和道谢,她的小说是我能花好多天来读的第一本英国小说。”(2)马克思把夏洛蒂和大作家狄更斯、萨克雷并列,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她是最最出色的小说家”。(3)《简爱》是这个世界能阅读小说的妇女必读的经典之作,它使千千万万的女性从女主人公简爱的身上找到了追求女性平等与自立的力量源泉!2.夏洛蒂姐妹的成功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五、推荐书籍,延伸拓展1.出示《简•爱》,诵读片段。2.鼓励学生阅读,继续与夏洛蒂面对面交流。心得反思教学课题:10.轮椅上的霍金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用其中的两个造句。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霍金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教学重、难点:1.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霍金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2.难点:为什么称霍金为一个非凡的科学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知道霍金是个怎样的人。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 一、导入课文1.板书课题:轮椅上的霍金2.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霍金是个怎样的人?二、学生自学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语言文字中去认识霍金。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请学生正确朗读书本后面的生字。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3.理解词语的意思。卢伽雷氏症:一种能够导致全身肌肉萎缩的可怕疾病。顶礼膜拜:形容对人十分的景仰、崇拜、尊敬。震颤:颤动。唐突:很突然的意思。4.通过朗读课文,你感到霍金是个怎样的人?请学生自由交流发言。四、分清课文的层次第一部分(1、2节)简单介绍霍金。第二部分(3-7节)霍金在科学上不断求索,成为一个伟大的物理天才。第三部分(8-12节)霍金以他坚强勇敢的人格力量,成为生活的强者。五、朗读课文六、生字教学撰:注意右边部分,上下结构要紧凑。摊:每一部分都要写得细长,结构紧凑。七、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2.完成习字册。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认真朗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霍金不仅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导入课文1.朗读课题。2.霍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人称“宇宙之王”。但他又是一个不幸的人!正当他21岁风华正茂的时候,他患上了卢伽雷氏症。这是一种怎样可怕的疾病啊!命运对他又是何等残酷!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第三小节,从语言文字中去感受!二、感受命运的残酷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小节。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命运的残酷?“21岁的时候就患上了卢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瘫痪,长期禁锢在轮椅上”(“不久就完全瘫痪”“长期”)“彻底剥夺说话的功能”中“彻底”一词。“身体彻底变形”中“彻底”一词,说说身体各个部位的变形,重点指导读好这段文字(出示图片),再读。“不能看书”,感受看书的困难。“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3.是啊!命运对霍金真是太残酷了!从课文的字里行间、点点滴滴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种不幸。让我们捧起书本读读课文第三节。4.朗读课文第三节。三、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1.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战胜了命运,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界。那么他的魅力究竟何在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过渡句,它高度赞美了霍金取得的伟大成就,他的魅力所在。2.学生找过渡句。3.交流:“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朗读这句过渡句,讴歌了霍金哪两方面的魅力。(物理天才、生活强者)4.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四到七节,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霍金在物理学方面充满传奇色彩的成就?5.学生自学。6.交流:“虽然他的身体一点儿也没有离开过-------神秘莫测的黑洞。”(身体是被禁锢住了,但是他的思维在飞扬,在宇宙中翱翔,读好排比句,一句比一句高昂、响亮)“他在大脑中想象着,论证着-------宇宙模型。”(感受他的想法在当时都是非常领先的) “最年轻的英国皇家会员------教授。”(感受他取得的伟大成就)7.让学生联系课文开头,再来感受他取得的成绩。“他撰写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全世界”“无数的读者”,成果之大)“宇宙之王”的美誉8.是啊!正是这样一个在轮椅上坐了40年的人,一个身体一点儿也离不开轮椅的人,却取得了无此辉煌的成就。他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学生读板书)9.那么,他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的呢?联系课文的5、6两节,你有什么发现?10.学生读书。11.交流:忘我工作板书:不断求索四、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1.出示: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在于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2.教师板书:生活强者3.读课文9-12节,面对年轻女记者尖锐而唐突的问题,霍金是怎样做,怎样说的,把你感受深刻的地方画下来,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批注。4.学生自学。5.交流:指名朗读女记者的话(这句话里带有女记者的景仰、带有对霍金的怜悯,在女记者或在一般人的眼里,人们认为什么?认为霍金“失去很多”)请学生交流:在女记者、一般的人眼里,他们认为霍金失去了什么?(健康的身体、正常的生活、读书、写字的能力、生活的乐趣等等)出示:“霍金的脸上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霍金回答时充满“恬静的微笑”中,你感受到什么(很平静,虽然他的行动是如此地艰难“艰难地扣击键盘”,但微笑着面对一切)同学们,霍金不能说话,但是我们同学能说,饱含你的感情,读读霍金的话吧!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霍金的话板书:乐观感恩五、练习写作1.同学们,霍金的话,让在场的人心灵震颤,老师相信,现在你的心灵肯定也被深深震颤!拿起你的笔,那你现在心中最大的感受抒写下来吧! 2.交流。六、总结课文1.是啊!霍金在科学上不断求索,成为物理天才;在生活上乐观感恩,成为生活强者。正如课文最后所说,霍金真是一位“非凡的科学家”啊!2.板书“非凡的科学家”3.让他的这种不断求索、乐观感恩的精神也激励着我们勇往向前吧!板书设计:10.轮椅上的霍金物理天才(不断求索)非凡的科学家生活强者(乐观感恩)心得反思教学课题: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4.掌握写作读书笔记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学会生存,学会坚强人生的道理,培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兴趣。2.难点: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学习第一部分。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交流导入1.喜欢读书吗?最喜爱哪些类别的书?2.读过《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吗?3.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读书笔记改编的课文,齐读课题。4.对于题目:“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对哪个词语感兴趣?二、初读课文,学习第一部分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1)课文中的我是谁?这本书是如何得到的?(2)他得到的是一本怎样的书?(3)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学生读课文。3.集体交流,你了解了哪些信息?(1)我是吴缅,这本书是我爷爷传给爸爸,爸爸又传给我的。(2)这本书是爷爷赠给爸爸,爸爸又赠给了“我”的一本三代相传的书。这是一本扉页上写有爷爷给爸爸的赠言“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和爸爸写给“我”的赠言“学会生存”的书。这是一本历险小说,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人,他在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一段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这是一本让吴缅非常喜欢的书,给了吴缅启迪和希望的书。(3)课文主要写了书的来历、主要内容、给我启迪三部分内容。三、学习写字1.重点指导,学生写字。2.展示评议。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精读课文,了解鲁滨逊的经历,理解“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的含义。2.掌握写作读书笔记的方法。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复习导入1.这本书是怎么来的?2.书中主要写了哪些内容?3.学生回答。二、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让我的家人要三代相传?是什么内容让“我”爱不释手了呢?提生回答:7至11节内容2.要能在一座孤岛上生活28年需要什么?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吗?鲁滨逊是怎样获得生活的必需品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七至十一节,画出能够体现鲁滨逊聪明机智而又具有“坚强毅力”的词句,多读几遍。3.汇报交流,理解鲁滨逊的聪明机智与坚强毅力。(1)一开始鲁滨逊以什么为生,他做了些什么?(做木筏、送食物、搭帐篷)(2)这些食物非常有限,为了维持生活鲁滨逊又做了些什么?(种植大麦、水稻,做面包、驯养山羊、养鹦鹉、做家具)――物质(3)后来生活又如何?(救下一个俘虏,成了好朋友)――精神(4)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怎样?你觉得他的生活幸福吗?(体会鲁滨逊从一开始的孤独、艰难到后来充实而幸福的生活,理解他的聪明机智和坚强毅力。)4.读到这里,你觉得这部小说的内容有吸引力吗?你还想了解些什么?三、我的收获1.读书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课文中的吴缅读了这本书后有什么感受呢?(1)很喜欢笛福在书中的一句名言。13节(2)非常喜欢鲁滨逊这个人物。14节(3)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15节2.理解“名言”(1)吴缅喜欢上了书中的一句名言,这句名言的内容是什么?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2)我”是怎样理解的呢? (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3)我们的大家是怎样理解这句名言的呢?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者读过的书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学生自由交流。(4)思考:如果鲁滨逊有害怕的心理,他会有怎样的结果呢?3.除了理解一些名言的意思外,吴缅在读书过程中就慢慢在心目中勾画出鲁滨逊的样子,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的地十四节。问:吴缅为什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人呢?从这身装束打扮中你能看出鲁滨逊是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吗?四、理解课题,深化感悟1.缅的爷爷为什么要把书传给他的爸爸,他爸爸为什么又要把书传给吴缅呢?吴缅为什么要把这本书珍藏起来,传给儿子呢?2.讨论:现在我们能不能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为题吗?这本书女孩子不能读吗?(1)学生交流讨论。(2)全体交流。五、读写结合,促进发展1.这篇课文不仅是一篇日记,而且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读书笔记,学习了课文我们不能说说这篇读书笔记主要是围绕哪些方面来展开的?(书的来历、主要内容、读后感受)2.我们也选择一本书,认真阅读,围绕这三个方面尝试写一篇读书笔记,准备开一个读书报告会。心得反思教学课题: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教学目标:1.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以及创作原型;分析鲁滨逊以及星期五的形象;研讨《鲁滨逊漂流记》所产生的巨大的艺术魅力;赏析作品中的优美语句。2. 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和情感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情感的体验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评价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3.欣赏文学作品,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掌握精读和泛读等读书方法2.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谈话导入: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好书可以增加我们知识的广度,可以增加我们思想的深度,可以使我们能够拥有一个更广大的世界,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成长,不断进步!阅读沟通了古今中外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阅读沟通了殊方异域的文化传播,使人类变得丰腴,可是面对茫茫书海,青春年少的我们又该如何寻找一片净土,为我们的灵魂加油充电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属于我们自己的图书。二、想一想:进入高年级,我们的阅读又向外延伸到外国文学的赏析上,大家猜猜看,今天我们要走进谁的生活中?能先回答我的几个小问题吗?1.《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谁?哪国人?2.这部作品是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真实经历为原型创造的,那么大家知道在塞尔柯克身上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吗?3.鲁滨逊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了多少年?4.被鲁滨逊救下的土著人叫什么名字?你知道鲁滨逊教给他的第一个单词是什么吗?小结:面对种种挫折,鲁滨逊总是“不成功决不放手!”,想出变通的方法去达到目的,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他改变了恶劣的环境,战胜了地震的恐惧,挨过了疾病的打击,只要有可能,就动手改善自己的生活,他的人生哲学就是行动的哲学,不怕困难的哲学。(出示:补充材料:《鲁滨逊漂流记》是十八世纪英国四大名著小说家之一的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是笛福文学创作的里程碑,同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鲁滨逊的原形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他是一个苏格兰水手,他是在1704年9月由于与船长发生争执而被遗弃在距智利海岸500海里,周围约30英里的于安菲南得岛上的这个无人居住,只有来往南美的船只偶尔到这里来补充或修理船只。塞尔柯克在这里住了四年零四个月,才被有名的航海家渥地士罗吉斯发现,塞尔柯克参与了他的船队,在一七一一年回到英国。 作者笛福曾这样点评鲁滨逊:形象为不安于现状,勇于行动,勇于追求,不畏艰险,按照先导文明的模式,开辟新天地的创造者。)三、说一说:鲁滨逊是世界海洋文学中第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今天就让我们原文的精彩语句,让鲁滨逊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四、演一演:对于鲁滨逊来说,“一个人只是呆呆的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漂流在荒岛上的他以人的尊严、人的智慧、人的力量与大自然进行着顽强的斗争,让我们从中看到生命活力的跳跃。鲁滨逊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带给我们一种启示,如果你是鲁滨逊你会怎样面对下面的处境呢?1.没有吃的东西。2.没有住的地方。3.受到野人的袭击。4.没有人可以说话。小结:鲁滨逊在与自然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敢、勤劳和热情是我们人类至今都诊视的宝贵品德。五、写一写:那么结合着大家对鲁滨逊的分析,你能用一段文字、一个符号、一种图形或是一种声音来表达你对鲁滨逊的评价吗?小结:听着同学们的评述,老师被鲁滨逊震撼着,也被同学们感动着,我想鲁滨逊的拼搏、勇敢、智慧和热情应该是这部书送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吧!请同学们去拜读原著吧!六、总结阅读方法,激励广泛阅读1.教师小结:一般文学作品都有两个重要的创作方面:一是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特点,一是作者的表达方法。我们重视了这两个方面的阅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对照这节课的阅读,回忆以前的阅读方法,你认为在今后的课外阅读中应该运用哪些阅读方法呢?请用这些方法阅读其他关于探险的书籍。(世界名著青少年版)《汤姆索亚历险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绿野仙踪》3.结束语: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希望同学们每天抽出30分钟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特别是文学名著,充实自己。板书:有选择读书讲方法读--记--写心得反思 教学课题:习作3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美味写下来,突出它的色、香、味、形。2.能在叙述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3.通过互动,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够完整地听完别人的介绍,并进行简单评价。 教学重、难点:1.重点: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2.难点: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其中包括书面习作1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为习作命题。2.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引入同学们,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无论你走到哪,总能品尝到当地的独具风味的菜肴。比如说: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柳州的螺蛳粉等,是否有垂涎三尺的感觉?二、范例引用1.开门见山,“著名”一词道出了鸭血粉丝汤的名气不小。2.描写鸭血粉丝汤的“看相”好,运用了数量词、形容词、表示颜色的词写出其的“看相”,令人垂涎三尺。3.写鸭血粉丝汤的做法,“按顺序,配料清”。4.品尝鸭血粉丝汤,动作描写十分细致,如“吸进、舔、咀嚼、品尝”等,将品尝描写得形象逼真。5.吃鸭血粉丝汤的一次经历,使文章添趣不少。三、创设情境,介绍美味1.模拟在饭店吃饭前的场景,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介绍:喜欢的美味佳肴的色香味形 评价: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的口水直流三千尺,有人目瞪口呆,你觉得他的介绍哪些地方吸引你?你有哪些合理的建议?2.模拟在饭店吃饭后的场景。这道菜的味道真不错!我真想自己试着做一做,行吗?口头练说:制作说明书(包括制作原料、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小组讨论——代表发言——集体评议四、现场采访,表达感受你品尝后有何感受?提示:表达的感受形式不一,可写一首小诗、可写一段广告词、也可引用前人的评价等。五、关注细节,充满情趣1.你是怎么品尝这道美味的?有没有听说过关于它的传说?只有写出其中的一些细节,习作才会生动,充满情趣。2.你一定非常喜欢自己介绍的这道美味吧!把你与这道菜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六、明确习作要求1.记叙自己品尝过的一次美味。2.只有写出其中的一些细节,习作才会生动,充满情趣。3.将事情的经过记叙完整。七、写法指导。如何介绍喜欢的美味佳肴的色香味形。1.认真观察。2.注意细节。八、学生习作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修改评议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 一、小结1. 小结此次习作的大致情况。2.表扬此次习作写得好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优秀片断。3.表扬此次习作有进步的同学,并请他们朗读自己的优秀片断。4.总结此次习作的主要问题。二、指导修改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可以怎样解决?(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2.组织交流。3.提问:(1)从刚才的讨论中,你有什么启示?(2)你觉得自己的习作有什么问题,可以怎样修改?4.要求同桌交流互提修改意见。三、尝试修改教师巡视修改情况。心得反思教学课题:练习3教学目标:1.语文与生活:认识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知道“念”是一种修改习作的好方法。练习通过朗读修改作文的方法。2.诵读与感悟: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学习小草的顽强与谦虚。3.写好钢笔字: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4.口语交际: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述。教学重难点:1.重点: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 2.难点:口语交际教学时间:三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教学第一部分1.教学第一部分。(1)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3)拓展:小结已经学过的作文修改方法。2.教学第二部分(1)根据上一部分。(2)让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强调修改的意义)(3)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5)小结。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1.谈话导入。(由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1)学生自由读散文。(2)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学生反复练习诵读。(4)指名读,齐读。3.感悟。(1)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感想。(3)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4)师生小结。心得反思 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2.学写毛笔字。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  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中的第八节。(2)引导学生读贴。(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2)教师范写。(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二、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2.指导(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3.练习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心得反思课时第三课时课时目标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教学第四题1.审题(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申诉”作启发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该及时想有关部门或学校申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板书:学会申诉(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2.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并思考。(2)集体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应该怎样倾诉?(3)教师引导学生的出申诉的方法?(4)学生分组练习说。3.练习(1)分组推荐代表上台就某一侵权行为进行申诉。(2)其他学生可以针对前面学生声速说出自己的申诉方法。4.反馈(1)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训练内容做更深入的思考。(2)教师点评。心得反思 教学课题:12.姥姥的剪纸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我”与姥姥之间的浓浓亲情。2.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导入课题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精读课文,感悟姥姥“技艺高超”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姥姥的“技艺高超”呢?请静心默读1--6小节在书上圈圈画画,把你的一份理解、一份感受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记录下来。2.谁愿意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A、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读完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动物。)读上去感觉怎样?(琅琅上口,就像顺口溜。)师:谁再来很有韵律地、富有节奏地赞叹一番?读书就要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会读书。在你的回答中我发现“神”这个字概括了姥姥的剪纸。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人物、植物、器物等等。)师:现在请你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前后同学先互相夸夸。(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像,剪个,剪个。)(学生讨论,互相夸夸。)听了你们的夸奖,我也想对全世界的人说:我姥姥神了B、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姥姥的剪纸,真有这么神吗?文中还用一件事来证明了。 出示“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就是让我死死的捂住姥姥双眼时,依然剪出这么无可挑剔的“喜鹊登枝”。通过读书你又有什么话要说?用一个词语赞美--栩栩如生读:“嗬!……无可挑剔”C、我百般刁难,可姥姥的剪纸却总是十全十美为什么会剪得这么好?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理解熟能生巧,巧:灵敏、灵巧恰好虚浮你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D、“总、剪”你能不能从书中找出有关语句来理解总、剪出示“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E、过渡:姥姥不光无时无刻的剪,还随时随地的剪,田间地头上,当别人休息时,姥姥在那儿剪。屋檐下,当别人看电视时……树荫下,当别人凉快时……“数九隆冬,寒风呼啸,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着,屋内,姥姥盘腿坐在炕上,搓搓冻得通红的手,便一丝不苟的剪起一幅幅窗花来。孩子们,不管是()还是()不管是()还是()不管是()还是()姥姥总在剪,手就有准头了。姥姥的手就是(),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孩子们,剪纸可不好剪啊,剪不好要剪到自己的手的,要想做到熟能生巧,你得总剪……读文想象相关画面,再回过头来读文,它们仿佛不再是静止不动的文字了,而是变成了一轴流动变化的画卷,让我们看到了剪啥像啥的姥姥,这就叫“边读边想”是呀,普普通通的剪刀,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却能变成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剪纸,这不能不说明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F、姥姥不仅剪纸技艺高超,还广结善缘,师读第三小节。G、正因为姥姥广结善缘,所以“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这句话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你找到了吗?一个“都”字,让你感觉到了什么?(作品很受欢迎,姥姥那有求必应)师:你想想,当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自豪的)请你带着自豪的心情读读。(赞叹的)请你带着赞叹的口吻读读。(开心的)。请你带着开心的心情读读。(温馨的。)请你带着温馨的感觉读读。四、总结下课是啊,同学们,技艺高超的姥姥总是让小作者这样自豪,以致长大后想起来还是那么温馨,让我们再轻轻的叫一声“姥姥”,让我们再亲切的叫一声“姥姥”,让我们记住这位善良朴实的老人,记住……“姥姥的剪纸”(齐读课题) 心得反思教学课题:13.牛郎织女教学目标: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3.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 一、课文导入:1.提问:喜欢过节吗?喜欢哪些节日呢?2.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3.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七夕节     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     正月十五      高插茱萸 重阳节     七月初七      赏月吃月饼元宵节     九月初九      拜月乞针线中秋节     八月十五      看灯吃汤圆4.“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二、人物认识: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2.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三、介绍文体:《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四、感知课文: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边读边做记号。2.自主学习: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相识前 相识中、相识后)五、学习前两部分1.再读课文,思考:牛郎是怎样的孩子?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2.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3.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答案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六、课文小结 心得反思 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3.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现在有哪一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讲牛郎和织女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牛郎和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3.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4.学生质疑。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1.教师提问:文中的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大家自由读课文后半部分,感受人物性格。(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学生汇报。说一说,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人物的性格,找出来读一读。2.总结: 牛郎:勤劳、勇敢、善良  织女:美丽、贤惠、敢于追求幸福王母娘娘:专横、跋扈、不讲亲情3.师小结: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三、作业:搜集你所知道的其他神话故事,和你的同学相互交流。 板书: 男耕女织 痛失老牛 13.牛郎织女夫妻离散 鹊桥相会 心得反思教学课题:14.安塞腰鼓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3.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4.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2.难点: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导入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进入新课学习。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标处节次,画出生字。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习生字。投影: (1)根据课后生字表自学生字读音。(2)指名读生字,及时纠正。(3)自由读生字,同位互相检查。(4)再指名读。全班齐读。3.解释词义。(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2)班级交流。三、指导朗读。1.重点指导:(1)自由读这段话。(2)指明范读,画出节奏。(3)自由读,注意语气。(4)再指名读。(5)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表情。(6)学生范读,画出节奏。(7)自由读,同位指导。再指名读。2.逐节指名朗读。随时纠正不当之处。四、指导写字1.自由观察字型,找出难写的字。2.指导。3.学生临写,教师指导。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2.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中华民族生命律动的厚重阳刚之美熏陶感染学生。 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复习导入听写生字二、学习新课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知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2.明结构。3.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四个角度来展示腰鼓的艺术魅力,且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4.(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5.寻美点。6.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出示幻灯片,播放例句。学生与之对照,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美妙之处)第二板块:精读文章,品味语言1.学生采取"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形式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学生齐读第6段,教师将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样式。(出示幻灯)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身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要求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并反复朗读。2.指导学生采取"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学生可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第三板块:品读文章,学用语言1.学生再读文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2.学生写好后,小组互评,选出好的作品,课堂展示,师生共议,评出好作品若干,并给予奖励。三、布置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熟读成诵。心得反思 教学课题:习作4教学目标:1.欣赏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剪纸,初步感知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2.能细致观察,根据剪纸展开合理的想象,完成一篇习作。教学重难点:1.重点: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2.难点:要求内容具体,叙事祥略得当。教学准备:准备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仔细观察一幅剪纸作品,看懂作品的内容。2.展开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合理的故事,并把这个故事写下来。3.要求内容具体,叙事祥略得当。题目自拟。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 回忆课文《姥姥的剪纸》,导入新课。二、 看图练习说话1. 仔细观察剪纸作品,看图练习说话,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经过。2. 叙述主要人物,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衣着打扮。3.连起来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剪纸的内容,要求细致具体。三、 放飞想象1. 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事情的前因后果。2.小组讨论,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说清楚。3.各自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事情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四、 展开联想看着这么精美的剪纸作品,你会联想到什么?集体交流。五、 构思布局,酝酿写作 1.请同学们把自己编写的故事完整地写下来。2.教师巡视指导。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修改、评议文章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3.学生修改。二、佳作欣赏。心得反思教学课题:练习4教学目标:1.用钢笔描红,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与技巧。2.朗读句子,初步感知语气词“啊”的读音变化。3.对对子练习,进一步增强对对子的能力,领略文字使用的技巧。 4.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次序混乱的句子。5.熟记12条成语。6.朗读、背诵两句名人名言,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和知音。7.根据话题要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8.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1.重点: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2.难点:口语交际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等教学时间:三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获得的知识来回答?(3)教师提问: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多不多?2.教学第二部分(1)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2)师提问:这些俗语分布很广,你们听说过吗?(3)试着说出他们的意思。3.教学第三部分(1)教师由上一部分的教学到导入俗语的地域性。(2)要求学生当堂回忆生活中的俗语。(3)指名说一说。(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1.诵读词语。(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2)全班交流,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子音。(3)同位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习说这些词语的意思。(5)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6)学生练习背诵。2.积累反馈。(1)指名读,集体练习读。(2)集体一齐背诵,指名背。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2.学习写毛笔字。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教学第三题1.指导。 (1)指名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连的字相差大 。(5)教师重点指导。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2)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二、教学第五题:学习写毛笔字 学写毛笔字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心得反思课时第三课时课时目标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说话:学会做解释1.师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被别人误会。这时你可以适当做解释。解释时要态度诚恳,心平气和,说明原委。碰到下面几种情况,应该怎样做解释呢?2.每个学生任选一条认真读题,做好演练准备。3.提示学生想清这样几个问题:(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4)解释时还要注意态度,要使对方愿意听你解释,以求得好的效果。4.想好后先低声练说。5.同桌互说。6.当众演练,师生评议。心得反思 教学课题:15.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导入课题: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1)贺知章的《咏柳》。(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3.出示学习目标。(见上)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1)自由读课文,学会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深邃   凝滞   苍凉   铸造    虐杀   摧毁2.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1.出示词语:深邃   凝滞   苍凉   铸造    虐杀   摧毁2.指名读。 3.同桌相互读。齐读。4.理解自学要求中提出的词语。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适当指点。6.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稍作交流。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1.默读课文:写出各自然段的意思。2.指导学生交流。(段意略)3.这株柳树是极其平常的柳树,为什么它生长在青海高原上就使得它神奇?(1)因为它是唯一的。(2)青海高原的环境非常恶劣,本不适于它生长。(3)它给了我们一种生命的启示:生命的坚强、伟大。4.指导感情朗读,初步感受长江的气势磅礴。五、课堂练习。1.本节课作业:(1)描红、临写生字词,教师适当指导。(2)抄写生字两遍。2.学生完成3.当堂反馈。六、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文的写作思路,初步感受了这株不同寻常的柳树的神奇,感悟到了从它身上所透射出来的生命的力量。七、下节课预习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这株柳树。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导入课文:1.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谁能说说作者为什么说这株柳树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因为它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长得枝繁叶茂。)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这株柳树的?从柳树生长的形状、环境以及它所投射出来的精神三个方面。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1)为什么要写第一段的内容?(2)“我”见到青海高原一株柳时的感受是什么?2.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1.讨论第1题:突出和强调第二自然段所描述的对象。2.讨论第2题:悲壮、苍凉  惊讶、惊叹、惊喜。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学习第2部分: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B、朗读第五节。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六、七两节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       (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          (经历)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3.理解“依然”的作用,联系上下文。A、口述“我”想象这株柳的经历:(经历过……)理解它的顽强精神。指导朗读这两节。第八节 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2.教师读第九节,提问:“命运给予它的几乎九十九……一片绿荫”这句话是写柳树的但又不仅仅在写柳树。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2)齐读这节。体味主旨:第二节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高原上”请问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五、总结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命的顽强,柳树有着迎击困难、战胜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作者通过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要学习和赞美的。六、下节课预习作业预习《草原》。心得反思教学课题:16.草原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4.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部分段落。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根据学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四、品味练笔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交流展示。五、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3.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回顾美景、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二、朗读理解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2.行车在草原上所见到的景象、蒙古人民骑马几十里欢迎远到而来的我们的情景。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三、读中体会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感受,抓住课文片段进行理解体会。 (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有什么话要说,你又会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验。(3)学习第五段: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四、总结感悟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2.齐唱《爱我中华》。五、练笔拓展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精彩的文字描述草原新景象。心得反思教学课题:17.麋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4.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教学重、难点:1.重点:1.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2.难点: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生字,学习多音字“悄”,理解词语的意思。3.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导入。出示图,交流自己了解的麋鹿。板书17.麋鹿二、自学课文。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2.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想想作者介绍了麋鹿的哪几个方面。3.用一句话或一段话介绍麋鹿。4.交流。(1)生字词的音形。(2)交流读书情况,纠音。(3)回答上面的问题。5.可根据问题分分段。三、学习第一段。1.读这一小节,你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2.结合看图,了解这里是麋鹿生活的理想场所。四、精读训练1.学习第二段。(1)观察第二幅插图,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段课文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解第一层内容。   ①指名读。  ②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④齐读。注意重读“更”。  (3)理解第二层内容.    过渡思考:第一层已经为我们描述了麋鹿的外形特点,为什么作者还要接下去写第二层呢?①指名读。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麋鹿的外形特征?读读、想想、画 画。       (角型、尾巴、蹄子、毛色)     ③这几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   尾巴——鹿科动物最长的。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 ④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    (生活习性)      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⑥讨论:有了第一层的介绍,我们懂得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第二层写实不是有点多余,为什么?      ⑦引读练习    (4)理解第三层内容     ①默读第三层,思考 课文是从那几点来说明“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的?      ②交流。  2.学习第三段,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传奇”,齐读 说说“传奇”的意思。    (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第二,1865年后。特别是1900年,麋鹿惨遭侵略者的偷盗、杀戮。第三,1986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5)从麋鹿多舛的命运,你领悟到了什么?(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课文内容的要点,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 3.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传奇经历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复习导入1.配乐朗读第二、三段  2.复述课文。3.简单说说麋鹿的外形和传奇的经历。  二、精读训练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  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河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插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  3.为什么说大风自然保护区“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  4.通过课文的第二、三两段的描写,我们对麋鹿已经有了比较全面充分的了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段,可以去掉吗?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课堂练习   1.出示课文后第5题: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2.交流复述方法。   (1)结合插图,抓住麋鹿的角、蹄、尾、毛色等几个部分的特点,介绍它的体型及生活习性。  (2)参照“麋鹿的传奇经历”表介绍它的经历。  3.练习复述。   (1)同桌互相复述。    (2)举行“大风麋鹿自然保护区讲解员”选拔赛。  (3)师生评选。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3、4。3.收集国家级保护动物的资料并开展活动。 心得反思 教学课题:习作5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银杏》,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引起方面来写银杏的。让学生懂得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要学会问、学会查找资料。2.指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找有关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的良好的习惯。3.帮助习作要点的提示,学习例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教学重、难点:1.学习例文获取作文材料的方法。2.训练学生如何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教学准备: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引导学生像沈平平那样自己支观察、搜集作文材料。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导观察,激发兴趣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2.谈话:刚才同学们观察了这幅画,说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如果我们就这样写下去,不仅显得零乱,而且也不够形象、逼真。沈平平同学根据金老师的要求写了这棵银杏,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向她学习,看看她是怎么写的。二、读例文,感知内容1.生自由轻读例文,思考: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用“——”画出来。2.讨论交流。3.小结:这篇例文先写了银杏的枝干、叶、花、果的特点,再写银杏的价值,最后写出人们为什么称银杏为“活化石”。三、读例文,讨论写法1.生自读,思考:沈平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金老师的要求完成《银杏》这篇习作的。2.交流讨论。小结:⑴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同学介绍了银杏的干、靶、花、果的特点,还写了形状、颜色等。⑵ 在观察的基础上,沈平平询问自然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和为什么银杏被称为“活化石”。3.读“习作要点提示”,对照例文,明确写作要求。⑴齐读例文后面的“习作要点提示”。⑵讨论本次写作的要点和重点。⑶小结:这是一篇状物类的习作训练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习作题目:自定。习作重点: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四、读写迁移,运用写法1.确定习作内容及要点。⑴你准备介绍家乡的哪一种产品?⑵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⑶在询问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介绍该产品的营养价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⑷通过询问和查阅资料,介绍该产品在食用或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2.组织学生交流、评议。3.教师指点:介绍产品的三个方面内容时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有详有略,侧重写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注意说法要有根据。4.学生起草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3.学生修改。二、佳作欣赏。心得反思 教学课题:练习5教学目标: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4.学习写毛笔字。5.有条理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反复诵读中受到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2.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学时间:三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的等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创设情景: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学生帮小芳回答这个问题。2.教学第二部分。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他们的区别。学生读句子,试填适当的风。给出恰当的答案,让学生说出理由。3.教学第三部分。学生诵读风速歌。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地认识、了解风速。拓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里用这种方法来推测风速,并跟气象报告做比较,看是否接近。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1.诵读讨论: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们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秋天吗?学生回答出示《秋》,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子音,读准节奏。指名读,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学生练习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2.欣赏指名说小诗写的是什么。欣赏。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2.学习写毛笔字。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教学第三题1.指导。让学生读这两段话,指出选自哪里?引导学生读帖。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2.练习。(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2)教师范写。(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1.审题,明确本次学写的字。2.指导。(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3.练习,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心得反思课时第三课时课时目标有条理地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你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栏目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指导。(1)学生思考问题,准备说话内容。(2)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栏目做准备。(教师巡视指导)分组练习各自的话题。(学生互相评议)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3.反馈。(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2)评议小结。 心得反思教学课题:18.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4.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亲切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4.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亲切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导入示标:1.导入: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读题,作者是——巴金。了解巴金吗?能用一、两句话简洁地介绍巴金吗?(一个作家,作品就是他最好的名片;巴金是笔名;一个谦虚的人,一个真诚的人。)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1)自由读课文,学会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原谅  羡慕   奉献  争先恐后 2.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1.出示词语:2.指名读。3.同桌相互读。齐读。4.理解自学要求中提出的词语。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适当指点。6.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稍作交流。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1.默读课文:说出每个小节的意思。2.指导学生交流。(段意略)3.根据信的内容,猜一猜孩子们给巴金爷爷的信中会写些什么?读了这封信,肯定有许多地方深深地打动着你的心,或者让你有所感悟,读一读。(交流)4.指导感情朗读,初步感受信的内容。五、课堂练习。1.本节课作业:(1)描红、临写生字词,教师适当指导。(2)抄写生字两遍。2.学生完成。3.当堂反馈。六、总结提升:读懂这封信,我们还要更多地走近巴金爷爷,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巴金的资料,相信你通过阅读巴金,对这封信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阅读资料。七、下节课预习作业: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搜集一些巴金的资料加深认识。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2.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导入示标:1.导入:巴金多么想念孩子们呀,力不从心的他用书信和孩子们交谈,他说了些什么?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2)巴金为什么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3)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2.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1.讨论第1题(1)要为社会添更多的光彩!"为别奉献更多的爱"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2)他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2.讨论第2题: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3.讨论第3题:("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开花结果。)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学习第1部分:1.巴金说自己是普通人,同学们你们说是不是啊。2."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作为理解巴金爷爷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1)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2)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3.体会爷爷珍惜生活,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4.学习书信的格式(1)书信的格式分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五个组成部分。五、课堂练习。 本节课作业:1.造句:多么……多么……不是……而是……3.课后作业。4.学生完成。5.当堂反馈。六、总结提升:为着社会,为着他人,活着才有光彩,正如巴爷爷一生恪守的信条: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他。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精力,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心得反思教学课题:19.钱学森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提示课题,设置悬念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老师这里有一点资料,请同学们读读。(出示有关资料)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钱学森学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1.一读课文。(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2)检查效果。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二读课文。(1)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2)检查效果。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3.三读课文。(1)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2)检查讨论。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分段,理清课文脉胳。一(1)二(2)三(3~4)四(5~6)五(7)三、分段读课文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1.说说“垠、艘、额、裕”这4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2.教师示范指导“艘、额”这两个字的书写。3.学生描红。五、布置作业心得反思 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 复习导入1 .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学生读题),通过学习,你能谈谈对他的了解吗?(学生交流)2 .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钱学森说的话,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感受到些什么?(学生默读课文,圈画)二、 精读感悟你找到了钱学森说的话了吗?指名读。*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 .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谁来读读相关的语句,谈谈你的感受。2. 引导: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你可以看出什么?(受重用)3 .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师出示图片,介绍)。如果在冯卡门身边,意味着钱学森将得到什么?(金钱、财富、地位、荣誉、优越的工作条件,更早地获得成功……)可钱学森是怎么说的?(出示:我是中国人。……)指名读。他想要干什么?(回国)这又意味着什么?(放弃这一切,)是的,可当时的中国又是怎样的?连年的战争,中国落后、贫穷,中国人是被人看不起的,钱学森能成为如此杰出科学家的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你觉得他通过什么做到的?(不懈努力,付出了无数心血。)可他这样做,为的是自己吗?谁来读读他说的话?(出示:我是中国人。……)你读出了什么?(他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祖国、对祖国的爱、为了祖国,他甘愿放弃一切。)师:是啊,我们的祖国虽然贫穷、落后,但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虽远隔万里,却心系祖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齐读)*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1. 那钱学森的第二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三四自然段。谁来交流?(中秋之夜,钱学森和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秋节)师:是的,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夜,海外游子分外思念自己的祖国。谁还想补充?(新中国已成立)这意味着什么?(中国人需要科技人才建设祖国,只有这样,祖国才能强大)2.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那就是:(出示:早日回到……)可当时祖国刚解放,情况怎样?(很穷)这意味着什么?(搞科学研究,困难大)可钱学森却诚恳地说(出示:我们日夜盼望……)谁来读?从钱学森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再多的困难也不怕,只要祖国需要我们,我愿意放弃一切,为祖国建设出力)3.出示:我们是应当回去的。你怎么看待这个应当?(钱学森把为国效力看作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当做的事。)谁来把钱学森的这种爱国情怀读出来。师:钱学森能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决心回国,是因为他始终认为,齐读板书:我是中国人。为祖国建设出力是理所当然的。4.让我们再来读读钱学森说的话。(出示两段话)*精读第五自然段1钱学森的回国的道路是极其艰难的。谁来读读第五自然段。因此,他受到了百般刁难。谁有所了解?师介绍:当时美国政府听说钱学森将回国,就将他软禁在美国加州的特米那岛上长达5年之久,他的行动处处受到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2长达5年,行动没有自由,“然而……”引读第六自然段。师:支持钱学森克服千难万险,回到祖国的信念就是:齐读板书:我是中国人。*精读第一自然段1 .1955年10月1日,钱学森终于乘上了归国的巨轮。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尤其从哪里读出了钱学森的一种什么样的心情?2 .你能根据这段内容完成这个填空吗?(出示课后练习中的填空)生完成后指名读。*略读第六自然段 钱学森凭着坚定的信念,克服了千难万险,终于回到祖国,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想,有一首歌最能表达他的心声(歌曲《我的中国心》)这歌唱得多好,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因为--学生齐读板书:我是中国人。三、 拓展延伸课后搜集一下像钱学森这样的爱国志士的故事。板书:钱学森我是中国人心得反思教学课题:20.詹天佑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理解新词,积累语言。能用“周密、藐视”写句或写话。2.通过查找资料、研究学习、操作演示、绘图等实践,促进个性化的学习,探究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及京张铁路的地理环境,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从中体会詹天佑的智慧和才干,感受他的“爱国”和“杰出”。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合作与共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强感。4.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适当做记号。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2.难点: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2.思读质疑,引导学生梳理疑问,确定研究目标。3.培养学生思读质疑的能力,激发乐于和伙伴交流、学习的欲望。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导入新课1.板书:詹天佑2.说说你眼中的詹天佑。二、初读感知1.为自己制定初读的目标,利用自己的经验快速达成目标,完成作业本(1)、(2)。2.交流一下各自初读的收获。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看有什么读不懂的,或是搞不清又很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三、质疑问难,梳理问题1.通过学习,你有什么问题?随机板书有价值的问题2.师生共同研究问题间的联系,然后归成三类。A、关于历史背景的;B、关于铁路地理环境的;C、关于修筑京张铁路的3.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迎解在于上述三方面问题的解决。4.引导学生根据需要、兴趣、能力、条件选取研究题,。四、根据选题等相关条件帮助学生寻找合作伙伴,形成研究学习合作小组。五、课外作业 1.通过上网搜索、查阅资料,联系看过的电影、电视,学过的课文、知识等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2.通过找资料、看地图、上网搜索、采访地理老师、测绘人员、交通局等了解铁路的地理环境。3.阅读有关詹天佑的文章、书籍,了解詹天佑的生平及杰出贡献。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根据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2.研读课文中感兴趣的词句,朗读感悟,边读边画,操作演示等体会语情语义。3.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4.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合作与共享的良好品质。5.小组学习成果交流,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的智慧和才干。6.通过交流,增强语言理解、感悟、欣赏能力,积累语言,促进表达。7.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强感。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制订计划指导各研究小组拟订研究计划,包括研究学习的方法、途径、及分工、完成时间、成果展示形式等。二、探索研讨师生活动:1.师积极参与各小组的研究学习,搜集信息,认真聆听,发表个人见解,及时指导。2.教师适时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交流各自研究的情况,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汇总、筛选、整理,做好本组选题研究情况汇报交流的准备。3.学生根据小组学习研究计划进行合作学习,并做好交流的准备。形式:专题讨论,各小组交流研究成果。主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师生双向活动 各小组汇报交流探究情况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宣读研究报告(情况),感情朗读,展示示意图,讲解,演示操作、答辩、赞颂等,以准确生动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收获、情感,吸引他人,唤起他人同感为目的。(一)“历史背景”知识块研究交流要点1.通过资料的交流体会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帝国主义“阻挠、争夺、要挟、轻蔑”中国的原因,感悟中国人民遭受到的侵略侮辱,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者侮辱行为的愤恨。2.交流中穿插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子;引导回击外国记者侮辱中国的话,以表达内心情感。3.归纳出詹天佑就是在如此国际形式严峻,国内政府腐败,人民寄予厚望,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情况下受命的,体会其“爱国”精神。(二)“铁路地理环境”知识块研究交流要点1.交流对铁路环境的调查了解情况,结合“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等语言文字体会环境的恶劣、险要。2.结合“第一条、完全”等语言文字体会詹天佑的爱国及杰出才能。(三)“修筑京张铁路”知识块研究交流要点1.勘测线路。2.展示照片,交流文字研读情况: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引导学生体会詹天佑勘测线路的精密,考虑问题的周密,工作的认真、负责,环境条件的艰苦、恶劣,感悟其敬业精神,爱国精神及身先士卒的品质。3.开凿隧道通过谈上山体验,画图,做道具演示等,进一步体会勘测工作的精密及詹天佑非凡的智慧,感受詹天佑的杰出才能。4.“人”字形线路引导学生合作演读课文,边读边画边演示火车爬陡坡,体会这一创举对山坡铁路建设的杰出贡献。5.引导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二、对“詹天佑”人物研究的个性交流1.交流对詹天佑生平及事迹的研究。2.结合“许多到中国来游玩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这句话,说说对“赞叹不已”的研究,以及外宾们会怎样赞叹不已(模拟中外游客,及当时轻视中国的外报记者说)。三、研究活动作业1.把自己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体会写下来。2.抄摘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词、句。心得反思 教学课题:21.鞋匠的儿子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领会“尴尬、名门望族、卑微、羞辱、止歇”等词语的意思,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领悟林肯在辩论中处乱不惊,宽容大度的心态和以情动人的演讲风格,从而感受林肯伟大的胸怀,体现出语文教学的“醇厚”感。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悟其以情动人、真诚恳切的演讲风格和结构严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色。2.难点:品读中领悟林肯处乱不惊、宽容大度的气魄,伟大的胸襟和充满智慧的人格魅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尴尬”、“卑微”、“名门望族”等词语的意思,并能选择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在教师的引导下读懂林肯说的三段话,并初步体悟其以情动人、真诚恳切的演讲风格和结构严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色。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导入示标:初步了解林肯的演讲策略,领悟林肯在辩论中处乱不惊,宽容大度的心态和以情动人的演讲风格。1.导入:板书课题,组织学生交流对“林肯”的认识。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1)自由读课文,学会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羞辱、讥讽、嘲笑、尴尬、傲慢、卑微、名门望族2.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 1.出示词语:羞辱、讥讽、嘲笑、尴尬、傲慢2.指名读。3.同桌相互读。齐读。4.理解自学要求中提出的词语。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教师适当指点。6.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稍作交流。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1.默读课文:写出各自然段的意思。2.指导学生交流。(段意略)3.指导分段感情朗读课文。五、课堂练习1.本节课作业:(1)描红、临写生字词,教师适当指导。(2)抄写生字两遍。2.学生完成。3.当堂反馈。六、总结提升小结:林肯,从一个出身贫贱的鞋匠之子,到深受人敬仰的的美国总统,这其间他经受了种种磨练,他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呢?七、下节课预习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搜集一些描写林肯的故事。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感受林肯伟大的胸怀,体现出语文教学的“醇厚”感。2.在对比品读中领悟林肯处乱不惊、宽容大度的气魄,伟大的胸襟和充满智慧的人格魅力。体悟其以情动人、真诚恳切的演讲风格和结构严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 一、导入示标: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文中有关主人公林肯的语言你们画下了吗?这节课我们精读课文,对人物的语言细细品味,体会林肯的话语中饱含的情感。2.出示学习目标。(见上)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1)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怎会使“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尴尬?(2)不仅仅是一个参议员,所有的参议员都参与了这个羞辱新总统的行动。他们个个大笑起来,开怀不已,这笑声充满了快意,听着这样的笑声,你真想说些什么?2.学生自学。三、检查自学1.讨论第1题(1)理解“尴尬”,在参议员看来林肯的父亲是个怎样的鞋匠?(2)然而,在林肯眼中父亲是个怎样的鞋匠?2.讨论第2题:(1)参议员们笑什么呢?你认为是什么使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赞叹的掌声的?你可以把相关的句子划下来,在边上写写自己的感受。(2)抓住“伟大、无人能比”等词体会到林肯父亲的了不起和林肯对父亲的尊敬。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学习第1部分:1.在参议员和林肯眼中他的父亲分别是怎样的鞋匠?2.抓住“伟大”“艺术”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学习第2部分:(1)哪些地方你觉得能让嘲笑声化成赞叹的掌声?(2)体会到林肯父亲的了不起和林肯对父亲的尊敬。(3)林肯的演讲结束了,那你觉得到底是什么让所有的嘲笑声全都化成掌声的?(4)如果你是参议员中的一员或者你就是曾经羞辱林肯的那个参议员,此时面对演讲台上的林肯,你有什么想说的?五、总结:如果你是参议员中的一员或者你就是曾经羞辱林肯的那个参议员,此时面对演讲台上的林肯,你有什么想说的? 心得反思教学课题:习作6教学目标:1.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知道本次习作采用调查访问或直接拜访的形式,走进社会,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2.能根据习作要求,写出一篇介绍家乡名人事迹的习作。教学重难点:了解名人的事迹,丰富习作材料,并将调查访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教学准备:搜集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指导习作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第一步:习作前准备。访问名人,搜集资料。谈名人,丰富话题。1.我们的家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至今出了许多的名人,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在不同行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一提起他们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你知道哪些家乡的名人呢?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可以是古代名人,如:墨子、孟尝君、鲁班、毛遂……也可以当代名人:李继耐、李景……可以是自己村里的致富能手,也可以是我们学校的老师,班里的同学。)3.教师小结:是啊,大到国家政治领导人物,小到街头的手工艺人,村里的“种田能手”,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邻居,只要有特殊才能的,都是名人。正可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啊!4.列提纲,探名人。我们只有走近家乡的名人,亲自拜访、调查了解身边的名人,名人的形象才能呼之欲出,我们自己眼中的名人才是真实生动的。如果走近名人,你最想了解他们的什么?学生讨论自己想了解的事迹,列好访问提纲。如:名人的职业、奋斗成长历程、他们的成就……动笔列好访问提纲。5. 学生自由组合,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社会生活,寻找、了解或拜访身边的名人,主要了解名人的事迹。细心观察,并做好活动记录。有条件的,可以拍摄图片或录像,然后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活动经历和感受,选择“名人”最突出的事迹进行简要概括,形成文字介绍资料,并配上照片,制成图文并茂的“家乡名人资料库”。第二步:指导写法,快速成文一、交流采访所得,丰富习作素材。1.课前同学们已经访问、调查了自己心目中的名人,有的同学对采访的内容做了文字记录,有的同学还对采访的内容录了音,留下了照片。为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名人的事迹,同学们积极地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你们如蜜蜂一样采了许多花,为酿出香甜的蜜做了充分地准备。同时在社会实践中也锻炼了自己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看着你们丰硕的成果,老师真为你们骄傲!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收获。请同学们把自己的采访收获展示出来,让打家一起分享吧!3.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资料。4.学生自荐介绍名人。介绍形式灵活多样:可用图片、录像、录音展示,也可以是文字介绍、模拟表演展示……,可以是对名人的整体印象,也可以是你最想让人了解的。(边介绍,边用实物投影仪投出资料。)对于学生口头介绍名人的情况,教师相机引导评议,并作适当提示和小结,让学生在互动对话中初步领悟描述人物的基本要领。二、审明题意、明确习作要求。通过访问或查找名人的资料,我们已经搜集到了非常丰富的资料,但我们在写家乡名人的时候,不能面面俱到,要有选择的运用所得的资料,那么我们要怎样写好名人呢?再看看《习作6》的要求吧!1.学生阅读《习作6》。对于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你有什么看法?2.学生审题。(1)学生默读习作要求,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用笔划下来。(2)交流自己的审题所得。通过审题,你认为本次习作要围绕哪些方面去写?把你认为重要的信息说一说。(学生交流自己的审题所得。)(3)根据学生的收获,教师小结:要写“家乡”的“名人”。可以是“各行各业”的有“突出业绩的能手”,也可以是“道德品质优秀,被广大的人民群众热爱拥戴的人”……要用“真实、具体、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鲜明”的特点。三、读写联系,领悟写法。1、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比如6单元的课文就记叙了中外名人的事迹,有巴金、钱学森、詹天佑、林肯等。想一想: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学生交流课文人物的表达方法:(1)明确中心。寻访家乡名人的成长足迹,我们一定会发现许多闪光点,要表达出自己眼中的名人形象,确定要表达的中心。(2)精心选材。A、内容:“名人”身上的闪光点很多,故事也很多。那么,怎样表达闪光点呢?就要选取最让你感动的,最吸引你的事情,来凸显名人特点。 B、表达形式:要善于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C、道出真情。在讲述“名人”事迹的同时,也是我们自己心灵接受洗礼的时候。在习作中,我们要随时道出我们内心的感动,写出对家乡名人的敬佩之情。四、重点突出,快速成文。1.请同学们提起笔来,选取一两件事快速表达出你心目中的名人形象。再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整体思路,一气呵成。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对于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地加以指导。)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作后评改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指导修改。1.自我修改。学生出声朗读自己的习作。边读边修改字词句,做到文通字顺。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习作目标进行重点修改与补充:(1)选取自己印象深刻的材料,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等细节描写反映人物的品质或特点。(2)是否做到“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写出了心目中的名人形象。(课件出示修改要求。)2.学生自荐读习作,根据习作的目标师生共同评议。(1)文章三分写,七分读,希望通过你声情并茂地朗读,给自己的作文增添更亮丽的色彩!学生读自己的习作。(2)学生自荐的习作一般是他们认为比较满意的,在作品中一定有不少的闪光点,在师生评议的过程在要挖掘优点,并把它放大,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也给听者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不怕作文。师生共同评议学生的习作的优点和不足。3.再一次自我修改完善,然后小组内互评互改。可从选材、语言描述等方面进行修改。作后延伸,设计展示“名人名片”。小组合作,把习作或习作的精彩片段设计成图文兼美的“名人卡片”,张贴在展示栏里,大家共同分享。 心得反思教学课题:练习6教学目标:1.认识倒顺词现象,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风歌》3.写好钢笔字。4.口语交际。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倒顺词现象,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2.难点:练习口语交际,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话能力和交际能力,并从名言中受到教益。教学准备:视频、名人名言、书签等教学时间:三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倒顺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教学第一题1.教学第一部分。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使用的语言很有趣,有的词倒个个儿,就变成了另一个词。我们听一听。事先准备好《有趣的倒顺词》,教师要求学生对照题中的文字来听。学生练读这段相声,重点注意加点的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说出每组加点词的区别。(词法和用法)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出倒顺词的规律。2.教学第二部分。学生认真读题中的每一对倒顺词。(要求学生体会它们的意思是否相同)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师生小结。(有的一组倒顺词词义有区别,有的没有大的区别)3.教学第三部分。学生再次听录音,边听边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倒顺词。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各自想出的倒顺词。教师要求学生练习把自己想到的词补充到相声中去。拓展。(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留意这样的词,学着去用)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诵读积累语言知识,丰富语言感觉,学习欣赏诗歌。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1.诵读《大风歌》。学生自由地读诗,对于像“兮”等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或问老师和同学。教师范读。(读出诗的磅礴的气势)学生对照题中注释大致理解诗意。集体练读,同座练背。指名背诵,集体背诵。2.欣赏。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诗中表现出刘邦的英雄气概,有着磅礴的气势”这个结论。根据得出的结论,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读后的感受。拓展。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诗篇,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学会欣赏。师生评议。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出自《给家乡孩子的信》。 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教师重点指导“宽广、事物、希望”等词的写法,并注意整体布局。2.练习。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3.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心得反思课时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第七题,口语交际2.练习写字。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教学第七题1.审题。指名读题目要求。2.指导。(1)请同学读题目内容。(2)教师可先选择一句名言,指点快速构思的要领(如先要说说什么名言,再说说得到什么启示,怎样指引自己前行?要想好了再说,也可以在小纸片上列出简要提纲),让同学尝试用这种方式准备,并在小组中练说,再请一两个学生说一说。3.练习。(1)让每个同学当堂构思,在小组里练说。(2)推举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并请全班同学选出的审团当场打分。(3)公布即席演讲结果。(4)教师倡议,制成书签 心得反思教学课题:22.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和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2.难点: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汲取知识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两首古诗。2.学习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背诵古诗导入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同学们在课外又学会背诵了哪些古诗?现在请同学们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有没有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呀?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1.简介陆游。2.解题,释题。示:指示、训示。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题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3.初读指导。(1)教师范读,学生画出生字。(2)学生读生字,认读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生试读诗文,把全诗读通、读顺。4.理解前两行诗句。(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这一行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始:才。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苦功夫。5.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2)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3)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6.指导朗读,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1)听录音。(2)自由练读。(3)指名读e评价e再读。(教师点拨学生在朗读中细心体会知与行的关系)(4)齐读。(5)指导背诵。作业设计:1.背诵并抄写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2.课外自学一两首没有学过的古诗。心得反思 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古诗《观书有感》。2.学习本课生字。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复习导入1.有感情地朗读。2.背诵古诗。二、学习《观书有感》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出示课件:自学提纲:(1)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2.交流自学情况。(1)配乐范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准确理解一些词语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指方塘。如许:如此。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边读边理解边想象。质疑--------解疑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2)学生自由练读。(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聪明)(3)指名读。(4)练习背诵。三、学习本课生字。1.记忆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几个字的。2.正确书写: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3.练习书写。四、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 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提示:先读读古诗,说说作者是谁。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诗句和意思,最后和大家读一读。2.请二、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2.默写课文。板书设计:22.古诗两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心得反思教学课题:23.学与问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认识到“问”的作用。通过读文品句,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2.难点:体会“学”与“问”的关系,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导入新课1.师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2.板书课题:学与问,齐读题目。3.围绕题目质疑:自己读了题目知道了什么或想知道什么?师小结:同学们读了题目已经知道了些知识,也有许多的疑问,那么学与问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读了课文同学们的疑问就会弄明白了。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2.边读边画出生字。3.边读边理解生词的意思。4.边读边思考全文共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三、再读课文,理解层次1.再读课文学与问有什么关系?(小结:人在学习知识,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默读课文A、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连一段话说说。B、根据刚才所说把课文分为三段。小结: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学与问”中“问”的重要性,然后用具体事例说明了“问”在探索奥秘,求得新知中的作用;最后总结全文。提出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读全文四、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表中生字的笔画与结构。2.交流:每个生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3.指导书写。心得反思 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复习导入新知1.自由读全文。2.认读生字新词、说说课文列举了几个事例来说明?3.分别是什么事例?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一)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我们先学习作者引用的第一个事例。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事?2.交流。3.哥白尼“喜欢问”表现在什么地方?课文里找答案。4.交流。5.因为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因此他成了伟大的天文学家,你们还知道哥白尼的哪些情况呢?6.交流。7.从哥白尼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学会发现问题,多多提问,才能……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会成功。)(二)学习第三自然段。过渡:所以,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了?看课文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当今世界有什么特点?小学生该怎么做?(文中找答案)2.交流。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3.向谁问?理解。“能者为师”(联系上下文理解)(三)学习第四自然段。过渡:在求知过程中,光向别人请教行了吗?不行,我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我们再来学习作者引用的第二个事例。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他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2.交流。(理解诗意)课件出示古诗。3.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不仅要勤学好问,还要善于思考)(四)精读第五段。过渡:通过2、3、4自然段的学习,“学”与“问”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继续学习第五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学与问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2.交流。三、拓展交流1.四人小组交流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或名言。2.全班交流反馈。四、总结全文1.小组轮流读课文。2.师总结:这是一篇明事理的文章,文章强调了人在学习知识,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过列举科学家的事例,说明“勤”学好问的习惯必须从小养成。五、板书设计23.学与问勤学问思结合养成习惯好问心得反思教学课题: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弄清课文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主要途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初读破题,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大自然充满了神奇,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文字。今天,让我们跟随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一道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作用,学习做一个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人。(板书)24大自然的文字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1)出示词语:耸立预兆铁砧青苔罗盘小熊星座指名读词,相机正音,齐读。(2)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3.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4.听后交流。三、精读课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一)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1.指名读第一节。2.大自然的文字在哪?3.也就是说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4.齐读第一节。四、小结。心得反思 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品读、美读,赏析语言,理解重点。2.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研究自然、利用自然的热情。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铁砧罗盘耸立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近大自然的文字,去读一读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二、精读课文(一)齐读第一节。(二)学习课文的第二小节。1.星星写成的天书很厚很厚。翻开天书的一页,指名读第2节。2.这一节介绍了哪种大自然的文字?3.认识它有什么作用?4.出示图片,认识小熊星座,让生指出北极星。5.让他们说说自己知道的星座。(结合课文阅读,我在课外书上还知道……)由此可见,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生答)辨别方向。(板书)是啊,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可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还远远不止这些呢,再读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1.自读课文的第三小节。2.读后汇报。(1)砧状云,这个大自然的文字告诉我们什么知识?所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板书:观察气象)。3.拓展阅读,出示谚语。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屏显)用笔写在书的旁边。4.引读。所以说:(师引读)天上的每一颗星(生回答)是一个字,(师引读)天上的每一片云(生答)也是一个字。这就是(指板书)我们神奇的天书啊!不仅有神奇的天书,还有有趣的地书呢。瞧,地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在地上有哪些文字呢?(四)自学课文的第4-6节。 1.自学要求:默读4-6节,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2.汇报。(1)哪几种文字?你从中读懂了什么?(2)想象一下,曾经的沧海会是什么样,现在的城市呢?真是沧海桑田啊!(3)可见,看起来普通的石灰石,在懂的它的人看来,可以反映出(地质的变化)板书(4)齐读第5节。(5)同样是石头,这块花岗石又是怎么来的?找出句子中的动词。(搬爬带走)(6)冰块是一下子把花岗石搬来的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爬)(7)一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可以看出(地质的变迁)板书(8)这两种文字,向我们介绍了大地的变和迁。让我们齐读4、5、6自然段。3.同样是介绍地上的石头,作者的叙述重点却不一样。第五节,强调人们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了解地质变化中的“变”--海洋变陆地(城市);第六节,着重告诉我们地质变化中的“迁”--远古时代,从寒冷的冰川变迁而来。(五)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1.要想了解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我们有哪些途径呢?自读第七小节。2.师小结: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3.总结:同学们,我们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就可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懂大自然这本很厚的书,感受自然的无穷奥妙。三、拓展阅读心得反思教学课题: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明确读报有哪些好处,懂得养成读报的习惯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乐趣。教学重、难点:明确读报好处,懂得养成读报的习惯给生活带来很多乐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谈话导入你了解报纸吗?浏览《资料背囊》有关报纸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你看后,了解到的内容。如:报纸的历史变迁,报纸的种类等。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2.指名逐段读课文,说说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讨论给课文分段。三、理解内容,拓展阅读1.指读第一段思考:写了什么?出示: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了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1)理解“九霄云外”,从这个词体会到什么?像这样的人和事,你们身边有吗?(2)引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看报看到上瘾的程度”(3)学习第三自然段,思考:报纸上有什么东西令人着迷呢?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什么报纸上,读到了哪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学生各抒己见。2.学习第二段。画出写读报方法的句子.积累精读成语: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含英嚼华略读的成语: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囫囵吞枣、蜻蜓点水。找出读报纸要注意的事情。浏览《拓展阅读》181页:读报六法,把读报的好方法记录在你的笔记本上。3.学习第三段。讨论:经常读报有哪些好处?请阅读《拓展阅读》183页:读书益处多。由读书益处多,你想起了哪些名言?(读书好的名言;好读书以及读好书的名言。)4.谈话:你有读书读报的习惯吗?喜欢读什么报纸?为什么?由此你想到了哪些名人警句或谚语俗句?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顾宪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实践活动:开展“报纸剪贴”读报评报活动。 板书设计: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知道天下事读报     先浏览(略读)再细看(精读)心得反思教学课题:习作7教学目标:1.能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书中包含的故事有顺序地记叙完整,写出具体、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2.通过搜集和整合资料的过程,打开思维,拓展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逐步养成爱读书、好读书、会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教学重、难点:1.重点: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对语文课本中的故事进行合理的加工,或进行适当地概括,或发表自己的感想。2.难点:从文章中读出文章,从故事中读出故事,写出故事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的文章,有自己的感想。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流程一:作前指导一、阅读要求,明确指向1.指导学生阅读《习作7》,并通过问题启发:读了《习作7》,你了解到哪些内容?2.引导学生发表对这次习作内容和要求的理解。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引导并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说出习作要求。选择范围:可以在本册书中寻找故事,也可以是小学阶段学过的十一册书中的故事。 选择内容:选取的故事不受局限,可以是成语故事、诗歌创作的背景故事、小说章节的前后故事、神话故事、插图故事等。还可以写一写读完故事后从中明白的道理、得到的启示,可以侧重于语文书里故事的记叙,也可以写自己读故事的收获。二、打开课本,寻找“故事”同学们,我们明确了习作要求,现在我们就打开册课本(也可以是十一册书)寻找故事。1.学生寻找故事。2.学生汇报并用一句话说出故事梗概。教师点评发言,引导学生汇报时注意概括,用一句话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敞开心扉,诉说“故事”过渡:我们转眼间找到了这么多故事,它们有的藏在课文中,如发生在《负荆请罪》之前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还有的是一些课文的背景故事,如《半截蜡烛》“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发生在《林冲棒打洪教头》前后的故事;……可见同学们真是爱读书、会读书,我们如何把这些故事说得更具体、更精彩呢?1.引导明确叙述要求(1)把故事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完整。(2)叙述人物时,要突出人物性格特点。(3)要有合理的想象。(4)写启示时,不要大段大段的摘抄情节,而应注重感受和启示,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引导回忆观看课本剧时的情景,教师引导说出。)2.从众多的选题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简单讲给同桌听。3.推选优秀者在班内讲自己选取的故事。教师引导点评(侧重于是否完整、有顺序、重点突出、并展开了合理的想象)流程二:下笔成文四、点拨思路,编写“故事”我们已经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故事,现在就开始写一写你找到的故事,作为对语文书的资料补充,也可以写读了故事之后受到的启示。写的时候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突出,也可以再次寻找所需要的材料阅读连接,充实内容,要有合理的想象。可以结合刚才所说的,先用几句简单的话或几个词语写下自己的构思。然后,快速成文,遇到选不准的词语或不会写的字,可以先跳过去,以免影响全文的构思。有问题的同学可举手示意,小声交流,请大家动笔成文。学生写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心得反思 课时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流程三:作后评改五、修改习作,充实“故事”1.自我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仅开头就修改了二十多次。这可见修改的重要性。请大家先快速浏览作文,把刚才没写出的字词查阅工具书补上,然后出声读自己的文章,从字词句三方面看看有没有要修改的;再读时,注意考虑是否按照一定顺序来写,写完整了,想想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在通读中发现了问题,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及时修改。2.集体评议。选取一名学生,鼓励他把习作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教师适时点评。点评时围绕“写事的文章是否做到了按一定顺序写、重点突出、情节完整,写人的文章是否突出了人物性格特点,是否想象合理等。”3.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文章不厌百回改”,在刚才评改这位同学习作的过程中,你一定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请同学们再一次出声的读自己的习作,用刚才的方法再次修改习作,并在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六、结集成册,分享“故事”以《“故事”里的“故事”》《慧眼识“故事”》《书中自有千古事》等书名将故事分类汇编,结集成册,放入班级图书角,供同学们借阅。心得反思教学课题:练习7教学目标:1.学习有关读书的方法、故事和名言,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学会读书。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学习读书方法,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学会读书。2.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学习读书方法,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习任务教学时间:三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语文与生活: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读书。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题。2.你能体会出老师这么讲的意思吗?读书贵疑,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并努力解决疑问,就能够获得真知。3.齐读老师的话,深入理解老师话的意思。二、学习第二部分1.指名读题。2.书怎么可以煮呢?你对煮书是怎么理解的?(交流)3.是不是所有的书都要煮?你觉得哪些书要煮?哪些书不要煮呢?4.你觉得该怎么煮书呢?(分享曾经“煮熟”的收获)三、学习第三部分1.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他针对读书中可能存在的误区,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有什么收获?2.自由读读四则名言,交流从中得到的收获。3.齐读四则名言。4.抄写四则名言。四、补充一些名言分组进行研读,并交流收获。(教师巡视,指导点拨)五、作业课外记熟这四则名言,找来鲁迅的名著读读。 心得反思课时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诵读与积累,提高阅读量,激发学生多渠道学习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阅读经验,陶冶学生的情操。2.写好钢笔字。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一、诵读与积累1.审题。2.自读《今古贤文》,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3.交流对《今古贤文》的理解。4.练习诵读,准备表演。5.配乐表演。6.背诵  形式:小组比赛背诵;集体背诵;接力背诵。二、写好钢笔字1.审题。2.这句话出自《学与问》,让我们一起认真读这两句话,进一步了解其中的含义。3.指导书写。(1)观察作品,整体感知,从大小、布局、形状上去观察、揣摩。(2)练习,书写时注意用笔的轻重,讲求提、按、顿、挫。(3)反馈。(4)面批,并进行指导。4.小结。三、作业1.读背诵读部分内容。2.写一段话,用上《古今贤文》中的句子。3.练习写好钢笔字。 心得反思课时第三课时课时目标1.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2.学写毛笔字。教学流程教学改进措施 一、口语交际:推荐一本书。1.激趣:有人说:读书的孩子最美,是啊,在巍峨的书山之中,知识的山峦会将我们引向高峰,书能让我们成熟,让我们走向希望,走向成功。今天就让我们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2.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推荐一本书,说清楚自己推荐的书名和原因,重点是把自己推荐的理由讲得有条有理。3.指导:可以从一个方面说,如秘书读书后的启发;也可以是多个角度,如书的装帧、作者、内容等。4.练习:自由交谈,发表意见,听众可以提问,推荐者回答。5.小结。二、学写毛笔字。1.审题。2.观察范字:坐和器两个字中,坐字整体取斜势,中竖要正而挺,两个横画一长一短,短横略向上翘,长横略向下弧,两个人字呈左低右高之势;器字的四个口略有参差,中宫收紧,犬字撇捺宜收缩。3.练习。4.反馈。三、作业设计:1.整理口语交际内容。2.练习写毛笔字。心得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