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9.00 KB
- 2022-04-29 14:36:1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高等教育]西南大学实验心理学PPT课件6
三、实验设计主要内容:实验设计的概念实验设计的内容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Ⅰ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Ⅱ
实验设计的概念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它的目的在于找出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结论,来检验解决问题的假设。
1、实验前后设计指在实验条件处理前对被试进行观测的结果与实验条件处理所做的同样观测结果加以对比的设计。即,这种设计类型是实验(处理)前后的比较设计。
实验前与实验后设计模式说明:Y1表示实验处理前对被试者观测所得值Y2表示实验处理后对被试者观测所得值X表示实验条件处理
实验前后设计举例目的:第一次参加射击运动的人在接受打靶训练前后打靶成绩的变化。方法:选择10名从来没有参加过射击运动的被试,在他们进行打靶练习前,先进行一次打靶测验,记录下他们的打靶成绩(前测成绩)。然后对他们进行为期1周的打靶训练,每天2小时。训练结束后,再次对他们的进行打靶测验,记录下他们的成绩(后测成绩)。将前后两次成绩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1周的训练是否有效果。
实验前后设计评价优点:(1)能较明显地检测初实验处理的效果如何;(2)对被试的需要量较少,一组被试当两组被试用,无须设控制组,不但提高效率,被试变量也得到较好控制。缺点:(1)前后两次观测之间存在时间间隔,会带来外来影响;(2)易产生顺序误差。
2、定时系列设计指实验处理前对一组被试作一系列的定时重复观测,然后实施实验处理。在对被试作一系列的定时重复观测,分析自变量(实验处理)对因变量的关系。
定时系列设计模式说明:Y1a、Y1b、Y1c分别表示实验处理前之观测值Y2a、Y2b、Y2c分别表示实验处理后之观测值X表示实验条件处理
定时系列设计举例代币法对儿童问题行为矫正的作用
定时系列设计评价优点:除具有前后设计的优点,还具有(1)降低由于一次观测而得到被试不正常行为的几率;(2)提供测量过程中的信息。缺点:(1)由于更多次的观测,势必延长实验时间,从而会有更多的外来影响;(2)也正是更多次的观测,更易引起顺序误差,更易导致练习、疲劳、紧张或厌烦等效应。
3、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指抵消实验过程中无关变量的一种设计。前面讲到,有些无关变量在某些实验情况下既不能被消除,又不能保持恒定。例如,单组实验往往由于前一处理影响后一处理的效果,产生顺序误差。为了抵消顺序误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ABBA的排列顺序来安排实验顺序。其模式如下表所示。
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模式
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示例人们解决两个不同问题的思维特点分析实验任务:分马问题和肿瘤问题
分马问题如下图所示,栏内有九匹马,请画出两个正方形将每一匹马分隔开。
假如你是个医生,面临一个胃部患恶性肿瘤的病人,这个病人不能动手术,但如果不摧毁肿瘤,病人会死掉。有一种射线可用来摧毁肿瘤,但如果用高强度射线幅射肿瘤,肿瘤虽会被摧毁,但这种高强度射线也会使肿瘤通道上的健康组织受到损伤。强度较低的射线对健康组织无害,但也不会摧毁肿瘤,用什么方式能使射线摧毁肿瘤同时又避免伤害健康组织呢?肿瘤问题
设计如何安排人们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顺序?
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评价优点:(1)能较好地控制被试变量;(2)能较好地控制顺序误差;(3)时间上比较经济。缺点:(1)反应变量在时间维度(轴)上的关系是线性时才能使用。(2)对有些实验不适用。如用两种学习方法学习同一实验材料。
(二)被试间设计被试间设计是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的处理,对另一被试者(组)进行另一种处理,故又称独立组设计。包括随机组设计和配对组设计。被试间设计的统计检验——独立样本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1、随机组设计将被试随机分配在不同的组内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随机组设计的基本假设是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若对各组用同一样的课题,在系统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其结果就成为系统组,则他们的成绩在统计上应是相等的。
随机组设计的优缺点优点是:(1)用随机分配被试者的方法可控制两组被试者变量的差异,分组方法简单可行。(2)由于对每一被试者只作一次观测,可消除某些实验误差,如消除学习误差的影响。缺点是:(1)分成等组的方法仍欠精密。(2)若两组在不同时期观测,就有可能插入实验以外的偶发事件,影响因变量的观测结果。
2、配对组设计也叫对等组设计、匹配组设计,是随机组设计的一种扩展。目的是使各组的特性更加相同。这种设计可以控制组内变异和组间变异。匹配被试就是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者说是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配对组设计的步骤第一步:让所以被试做“共同作业”,即接受预备测验,获得作业分数;相同任务:如打靶;根据打靶成绩进行分组;类似任务:如问题解决→不同种类问题解决;相关任务:如智力测验→问题解决。第二步,根据作业分数形成配对组。
配对设计的优缺点优点:在实验处理之前,就把组间变异缩到最小,并使各组内变异比单独的随机分配更接近相等。因此,这种设计能对被试个别差异给予更多的控制,小型实验用配对设计,其效果比用随机分组的效果更为显著。缺点:实验者因分配被试而大大增加工作量。
被试内和被试间设计比较被试内设计:也叫单组实验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被试间设计:被试间设计是要求每个被试者只接受一种实验处理,对另一被试者进行另一种处理,故又称独立组设计。
(三)混合设计混合设计是指在一个研究中有些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有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一般说来,如果一种自变量很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那么对这些自变量按组间设计安排,其余的自变量按组内设计安排。
混合设计举例一Johnson等(1983)用混合设计的方法比较抑郁者和非抑郁者的记忆成绩。他们假设,抑郁者比非抑郁者对于未完成的记忆任务的记忆效果更好。实验中,要求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完成20项记忆任务,其中,10项记忆任务在完成之前被打断。在全部任务完成后,要求被试回忆记忆任务的名称或尽可能多地描述记忆任务。
比较被试变量是组间设计(抑郁、非抑郁)任务类型是组内设计(完成、未完成)。
混合设计举例二让被试以不同的背诵方式对一系列意义上没有联系的3个英语单词为一组的材科进行加工,背诵的次数也不相同。背诵方式有4种,产生了4种实验条件:(1)数字条件。(2)机械背诵。(3)造句背诵。(4)想象背诵。背诵次数分别为1,2,4,8,10次,每次背诵时间为2秒。
混合设计背诵方式为组间设计:所有被试分成4组,每组被试只用一种方法背诵。背诵次数为组内设计:但在每种背诵方式下,背诵次数都有1,2,4,8,10五种.每个被试都要按随机安排的顺序轮流进行这五种不同次数的背诵。
实验程序1、选择被试2、被试分组3、安排被试接受哪些实验处理4、分组实验A、B、C、D四组A组:数字条件B组:机械背诵C组:造句背诵D组:想象背诵
A组:数字条件实验指导语:“你的任务是记忆数字如30、89等等,但这个任务过于容易,于是呈现三个一组的单词‘map、wood、sand’来干扰你对数字的记忆。”每次背诵完毕,要求被试默写刚背过的数字。但在整个实验结束时,却在被试未曾料到的情况下立即要求被试把他所见过的单字默写出来,如“地图、木头、纱”等等。在这种实验条件下,主试有意对被试进行欺骗,让他把主要注意力用于背数字,而只用最少的注意力去观察单字,目的是考察在最少注意时对单字的记忆成绩如何。
在数字条件下,背诵次数为2次的具体程序如下
准备背诵一次
3089
mapwoodsand
mapwoodsand
3089
mapwoodsand
mapwoodsand
mapwoodsand
mapwoodsand
请写下刚才记忆的数字
实验结束
实验结果
四、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Ⅱ(一)真实验设计(二)准实验设计(三)非实验设计
(一)真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程度要求较高,在使用这类实验设计时,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操纵实验变量,能有效地控制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无关因素的影响,能在随机化原则基础上选择和分配被试,从而使实验结果更能客观地反映实验处理的作用。
真实验设计类型真实验设计之一:完全随机化设计真实验设计之二:多因素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之三:随机化区组设计
真实验设计之一:完全随机化设计完全随机化设计也称简单随机化设计,是指用随机化方法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实验的目的对各组被试实施不同的处理。1.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2.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3.随机多组后测设计
1.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是指研究者在实验前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被试分为两组,并随机选择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控制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而控制组则不给予实验处理。(1)设计的模式(2)设计的评价(3)设计的显著性检验(4)设计的实例分析
(1)设计的模式RO1XO2RO3O4
(2)设计的评价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基本控制了绝大多数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这是因为该设计采用随机布置的方法将被试分为两组,从而可以控制选择、被试的中途退出以及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另外,由于安排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在前测到后测这段时间内的事件对实验组控制组的影响基本相同,因而可以控制历史、成熟、测验、仪器使用等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设计使用了前测验.它为检查随机分组是否存在偏差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但它也带来了不利的一面,即被试由于前测验而获得的经验,可能对后测验产生敏感性,出现测验的反作用效果,导致对实验设计外部效度的影响。
(3)设计的显著性检验其一是对增值分数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是对每一名被试,用其后测成绩减去前测成绩(O2-O1,O4-O3),分别求出两组增值分数的平均数。对两组增值分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方法有:t-检验(参数统计);曼—惠持尼(Mann—Whitney)U-检验或中位数检验(非参数检验)。另外,还有协方差分析法,这种方法被研究者认为是很好的方法。此方法是将前测分数作为协变量,对实施实验处理前的组间差异进行控制和调整,以便使两组的后测成绩能够比较不受前测成绩的影响。
(4)设计的实例分析沃坦阿贝、黑尔和洛马克斯关于“通过一系列教学程序和方法的训练,来培养学生根据报纸标题预测所报道内容的能力”的实验。
2.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1)设计的模式(2)设计的评价(3)设计的显著性检验(4)设计的实例分析
(1)设计的模式RXO2RO4
(2)设计的评价首先,由于采用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从而控制了历史和成熟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另外,由于实验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它控制了选择和被试的中途退出等影响内部效应的因素。同时.由于两组被试没有进行前测验,从而控制了测验与实验处理交互作用对实验外部效度的影响。
(3)设计的显著性检验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简单。大部分研究者使用f—检验对两组后测成绩进行比较研究;非参数检验也常使用曼-惠持尼U-检验或中位数检验法。
(4)设计的实例分析卢仲街等(1981)的研究项目“初中一年级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协作实验研究”。
3.随机多组后测设计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有时要进行实验处理的方案不只是一个或两个,即有时研究者要进行的实验处理x的个数有3个或3个以上。
设计的模式RxlOlRx2O2Rx3O3
真实验设计之二:多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是指在实验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自变量),并且每个因素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各因素的各个水平互相结合,构成多种组合处理的一种实验设计,又称完全随机析因设计。在完全随机析因设计中,研究者可以考察各个自变量交互作用对因变量的主要影响效应(交互作用),并同时考察各自变量对同一因变量的主要影效应(主效应),以及考察一个因素的各个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某个水平上的效应(简单效应);在心理学的实验研究中,这种设计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1.多因素实验的优点多自变量实验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实验结果更有价值
2.完全随机析因设计在析因设计中,为简化表述,常常采用一些英文字母、符号和数字,作为各个因素和因素各个水平及其相互关系的标志。通常用英文大写字母来表示因素,用与大写字母相对应的小写字母来代表因素的水平,而用乘号(×)表示因素之间的相互结合关系。例如,在包括两个因素且其中一个因家有2个水平,而另一个因素有3个水平的析因设计中,以A和B代表两个因素,以a1、a2相b1、b2和b3分别代表因素A和因素B的水平。我们称其为双因素设计,又称A×B因素设计,也可称2×3因素设计。
完全随机双因素析因设计完全随机双因素实验设计是指研究者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被试分为若干同质组(分组的个数等于实验处理的个数),同时用随机的方法分配每一组被试接受一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由于双因家析因设计实验处理的个数是由两个因素的水平数交叉组合决定的,所以双因素析因设计的模式也与各因素的水平数有关。
双因素析因设计的主要效应与交互作用的效应主效应是指由每个单独因家(自变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交互作用的效应是指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相反,如果某一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大小,不受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影响,我们就说这个因素与其他因素是没有交互作用的。
杨治良等(1981)的实验目的:了解年龄对再认能力的影响第一个自变量是年龄,选取初中生年龄组和大学生年龄组。第二个自变量是实验材料,这里我们选取具体实物图形组和词组两个组。因变量取再认能力d‘作指标。这个实验的方法是采用再认法,把被试者识记过的材料和没有识记过的材料混在一起,要求被试者把两种材料区分开来。
真实验设计之三:随机化区组设计随机化区组设计是将被试按某种标准分为不同的组(区组),每个区组的被试接受全部发实验处理。随机化区组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区组内的被试差异尽量缩小,而对区组之间的差异依据设计要求而定。每种处理出现在每个区组中,这时区组之间的差异并不影响在各处理平均数间的差异。
随机化区组设计的原则随机化区组设计的原则是同一区组内的被试尽量“同质”。每一区组内被试的人数分配有3钟情况:一名被试作为一个区组。这时,每名被试(区组)均接受全部处理,在接受处理的顺序上要采用随机化的方法。每个区组内被试的人数是实验处理数目的整倍数。区组内的基本单元不是一名被试或几名被试,而是以一个团体为单元。
1.随机化区组单因素设计随机化区组单因素设计与随机多组后测设计是基本相似的,不同的是随机化区组单因素设计要求将被试划分为不同的区组,并且每一区组随机接受所有不同的处理。然后观察实验处理后每个区组对不同处理的反应,并作为后测成绩。
2.随机化区组多因素设计随机化区组两因素设计与随机化双因素设计基本相似,只是随机化区组两因素设计将被试划分为不同的区组,每个区组都随机接受两因素各个水平组合的全部处理,然后观测每个区组对不同处理的反应,并将反应值作为后测成绩。
(二)准实验设计主要类型:1.单组准实验设计(1)时间序列设计(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3)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4)回归间断点设计2.多组准实验设计(1)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2)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3)平衡设计
1.单组准实验设计在心理学研究中,有时会因条件的限制和问题的性质而使研究无法采用控制组,从而选取准实验设计进行研究。
(1)时间序列设计时间序列设计是指对一组被试或个体进行一系列周期性测量,并在测量的时间序列中引进实验处理(X),然后观测引进实验处理后的一系列测量结果,并与引入实验处理X前的一系列测量结果相比较,研究插入实验处理前后测量结果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是否产生效果。
时间序列设计模式系列前测实验处理系列后测
时间序列设计举例学习心理咨询前后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时间序列设计可能的实验结果
时间序列设计评价时间序列设计可以较好地控制“成热”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
其次,该设计可以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由于每名被试都要经过多次测验,并得到一系列测验结果.这就能够降低由于只作一次测验而出现的有偏向性样本成绩的概率。同时,该设计有可能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综上所述,由于时间序列设计可以多次测量被试在处理前后的数据,因此通过观察处理x前后的变化趋势,也就可以判断处理x前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作用。优点可真不少……!
缺点首先,由于该设计研究是在没有控制组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它不能控制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那些与自变过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
其次,测验与处理x的交互作用作为影响实验外部效度的因素在该设计中不易受到充分控制。
再次,多次实施前测验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从而在被试身上产生作用而影响被试在实验处理后的成绩。问题还真不少!运用时要小心哟!
(2)相等时间样本设计在心理研究中,与选择两等价样本组(实验组和控制组)相对应,当只有一组被试时,常使用两相等的时间样本,在其中的一个时间样本中不出现实验变量,而采用常规安排X0。
相等时间样本设计MOSHI记牢啊!
相等时间样本设计举例教师批改作业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相等时间样本设计评价相等时间样本设计在控制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方面是完全有效的。它能较好控制“历史”作用的影响;其他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也同时被较好地控制。优点还是很多的!
缺点相等时间样本设计在控制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方面并不理想。为什么呢?
①测验的反作用效果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为什么?
②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为什么?
③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为什么?
④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也会影响该设计的外部效度。为什么?
(3)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要求在时间1对两个变量(A、B)的关系作出测定和相关分析,再在时间2作相似测定和分析,当交叉滞后相关之间有显著差异时,就可以推测变量A和B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举例三年级儿童对于暴力或凶杀电视片与他们的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饮食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4)回归间断点设计这种准实验设计通过实验处理与事后测量回归线的间断点的特征,确定准实验处理的主效应。即如果实验处理前后的的回归线出现了间断,说明实验处理是有效果的。
回归间断点设计举例奖励对职工工作成效的作用。2025
(3)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要求在时间1对两个变量(A、B)的关系作出测定和相关分析,再在时间2作相似测定和分析,当交叉滞后相关之间有显著差异时,就可以推测变量A和B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交叉滞后组相关设计举例三年级儿童对于暴力或凶杀电视片与他们的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饮食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4)回归间断点设计这种准实验设计通过实验处理与事后测量回归线的间断点的特征,确定准实验处理的主效应。即如果实验处理前后的的回归线出现了间断,说明实验处理是有效果的。
回归间断点设计举例奖励对职工工作成效的作用2025
2.多组准实验设计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使实验结果尽量少受无关因索的干扰,使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多组实验设计,即包括有实验组和控制组存在的实验设计。争取创造这样的条件吧!
(1)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特点是研究者不能按随机化原则和等组法来选择对等组,有时也不能随机安排哪个为实验组、哪个为控制组。限制不少哟
设计模式
举例思维训练
评价首先,由于增添了控制组,从而使该设计基本上控制了历史、成熟、测验等因素对实验的干扰。其次,由于两组都有前测验,研究者可以了解实验处理实施前的初始状态,从而也就对选择因素有了初步的控制。
缺点该设计没有使用随机化方法来分配被试或实验处理,实验组与控制组是不对等的,因而选择与成熟、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可能会降低该设计的效度。又由于两组都使用前测验安排,因而其实验结果不能校直接推广到无前测的情境中去。
(2)不相等组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潦后测时间序列设计是在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和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组准实验设计。是一个混合体
设计模式
举例
评价
(3)平衡设计平衡设计又叫轮换设计,或拉丁方设计。在该设计中,研究者为了达到对实验控制的目的,使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而对实验处理的顺序相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设计模式
举例研究4类测验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影响
评价
(三)非实验设计1.单组后测设计2.单组前测后测设计3.固定组比较设计4.事后回溯设计
1.单组后测设计在单组后测设计中,只有一个实验组,而对实验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然后通过测量得到一个后测成绩。
单组后测设计模式
举例数学课外辅导讲座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影响。
评价
2.单组前测后测设计单组前酗后谢设计是对单组后测设计的一种改进,它增加了在实验处理前的测验,但还是仅有一组实验组。
单组前测后测设计模式
举例威待墨(JWitter)“七年级低成就学生态度和成就的咨询和辅导效应”
评价
3.固定组比较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又称静态组或整组比较设计,该设计采用实验组和控制组两组被试,但因这两组被试在实验处理前就已经形成,故它不能使用随机化的原则来选择被试。
设计模式
举例
评价
4.事后回溯设计事后回溯设计是指所研究的对象是已发生过的事件。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需要设计实验处理或操纵自变量,只需通过观察存在的条件或事实,将这种已自然发生的处理或自变量与某种结果或因变量联系起来加以分析,以便从中发现某种可能的简单关系。
设计模式
两类事后回溯设计(1)相关研究设计(2)准则组设计
(1)相关研究设计相关研究设计是在一个被试组内收集两个集合的数据,其中一个数据集合是观察到的结果,另一个则是被追溯的数据集合,研究的目的是确定这两个数据集合之间的关系(正相关、负相关和无关)。
相关研究设计模式
相关研究设计举例吸烟与肺癌的关系
关于相关关系相关关系≠因果关系这一点可要记住啊!
(2)准则组设计准则组设计与相关研究设计相类似,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研究的一种非实验设计。它要求研究者通过对所研究现象的被试的比较,确定某些被试(准则组)具有一种状态的特征,而另一些被试(非准则组)不具有这种状态的特征,然后去追溯可能存在的原因。
准则组设计模式
准则组设计举例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因素
评价相关研究与准则组研究是事后回溯设计的两种主要形式,这两种研究是相辅相成的。相关研究的主要用途是辨认两个变量或两种现象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及存在什么形式的关系;而准则组研究的主要用途则是通过准则组与非准则组的对比,研究存在一定关系的两变量之间具有什么样的状态特征。
缺点主要缺点是它缺乏对变量的控制。
事后回溯设计与变量的控制
就相关研究设计而言,如果两变量存在因果关系,那么该设计就缺乏对影响因变量效果的自变量的控制。
对准则组设计来说,它影响着对两个因变量效果差异的观测。
该设计还缺乏对随机化分配的控制。
但是,研究者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来对调查中的测量进行控制。很好!
将调节变量引入事后回溯设计
举例关于受过课堂开放教学方法训练的教师组和末受过这种训练的教师组的课堂环境的对比研究。
实验设计小结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规定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为了具有可操作性),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计划外再次手术,包括医源性因素,即手术或特殊诊治操作造成严重并发症必须再次施行手术;以及非医源性因素,即由于患者病情发展或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而需要再次进行手术。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规定非计划再次手术由科主任或科副主任组织全科讨论,必要时进行全院会诊,讨论的内容包括病情评估、手术风险评估、手术方案、术后处置预案。术前讨论记录在病程记录中体现。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规定实施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科室必须主动书面上报医务部。择期手术术前24小时上报医务部,报告的内容包括病情摘要、第一次手术情况(手术名称、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手术医师等),再次手术的原因和目的、再次手术准备情况(包括术前准备采取的措施,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置预案等),由科室主任或科副主任签字确认;急诊手术术前电话报告医务部或医院总值班,术后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再次报告医务部。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规定实施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科室应在严格执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基础上,保证非计划再次手术由上一级医师(高级职称医师)主刀,第一次主刀医师协助手术。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规定手术科室应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避免因沟通不及时或不充分而出现的纠纷。
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规定医务部对非计划再次手术,每季度进行质量点评,针对出现的问题发布医疗风险预警,提醒临床科室,保证医疗安全。
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及监管规定各手术科室严格执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和《急诊手术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按诊疗操作常规开展工作,术前应做好患者病情、手术指征及手术风险的全面评估,尽可能避免非计划再次手术。
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及监管规定患者因各种原因需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科室应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建立专门的<非计划再次手术专项管理登记本>。非计划再次手术专项管理登记本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患者姓名、住院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首次手术情况、首次术后情况、再次手术原因分析、再次手术后情况
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及监管规定一旦发生患者需进行非计划再次手术,科室主任应召集相关医务人员开展病例讨论,分析其原因,确定下一步的治疗原则和手术方式,必要时请医务部召集院内相关科室会诊讨论,由主管医师将病例讨论情况记录在病历中,同时将患者信息登记在《非计划再次手术记录本》上。如系患者原手术或特殊诊疗操作导致并发症而需再次手术,主管医师应上报医疗不良事件,并在手术申请中申明非计划再次手术。
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及监管规定建立由医务部监管、手术科室负责、手术室参与的上报、监管、反馈、改进的质量控制体系。各临床手术科室负责监控各级手术,对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再次手术全部进行登记和上报。由主管医师按照要求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报告表》.一式两份,科室主任签字确认后,一份在再次手术前24小时上报医务部,一份科室存档。“报告表”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摘要及第一次手术情况、再次手术原因、目的及手术方式、再次手术术前准备情况、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防范措施、科室讨论意见等,要求项目填写齐全。
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及监管规定手术室负责配合各临床科室开展双渠道上报。常规手术在手术前一天手术通知单申请送达后,通过检索确定是否为一次住院期间施行多于一次手术,一旦发现立即进行记录,实时上报医务部;急症手术在手术结束后24小时内完成检索、上报工作。医务部汇总、监控、奖惩措施
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科主任召集相关医务人员开展病例讨论,分析原因,确定治疗原则和手术方式科主任同意签字,主管医师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报告表》报医务部审批,急症再次手术可先电话上报,术后48h内填写报告表报医务部主管医师将讨论情况记在病历及科室《非计划再次手术记录本》如系原手术导致并发症而需再次手术,主管医师应上报医疗不良事件手术室负责配合各临床科室开展双渠道上报。手术科室应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医务部对非计划再次手术进行监测、汇总、每半年进行质量点评,提醒临床科室,保证医疗安全
案例曹学友股骨干骨折三次手术未愈合
案例高明峰: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手术---股动脉损伤---截肢
案例坐骨结节囊肿--经久不愈、感染---纱布遗漏
案例胫腓骨开放骨折---清创、外架固定-----死亡--尸解---血胸
案例髋臼骨折、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手术---腓总神经损伤再探查手术
案例陈旧性胸椎骨折----手术内固定矫形----截瘫再手术探查
案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位错误---再手术新汶矿务局中心医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损伤腹主动脉--开腹探查------死亡
案例脊柱手术(少数民族)----感染----再开放引流
案例第一例吻合血管的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6天后坏死---创面植皮
案例腕部(掌侧)切割伤---伸肌腱断裂再手术
案例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粉碎骨块未完全固定----再手术
案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大小头间(双极头)脱位---再手术切开复位
案例股骨髓内钉---锁钉未锁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资料]透析病心衰护理查房课件PPT.ppt
- 最新[院校资料]重庆理工大学C语言期末考试2课件PPT.ppt
- 最新[院校资料]x-ray衍射分析-正式4课件PPT.ppt
- 最新[院校资料]chapt-8醛酮醌课件PPT.ppt
- 最新[重点]瘦素表达依赖性调控MSCs迁移和抗凋亡作用机制研究课件PPT.ppt
- 最新[高三政史地]文化生活第四课复习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高等教育]第三讲食品文化概述课件PPT.ppt
- 最新[高等教育]担保法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高一物理《原子核的构成、放射元素的衰变》PPT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_文本编辑好帮手课件PPT.ppt
- 最新§2.4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解析课件PPT.ppt
- 最新§2-1-H2-中的分子轨道及其共价键本质定核近似和H2-的薛定谔课件PPT.ppt
- 最新§18~03: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资料课件PPT.ppt
- 最新§1.6微积分基本定理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中药炮制学}第7章__饮片切制课件PPT.ppt
- 最新§5-4-2-细菌——参考课件2课件PPT.ppt
- 最新§5.2-利用系统函数求响应课件PPT.ppt
- 最新§3.3-摩擦力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