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7.50 KB
  • 2022-04-29 14:30:45 发布

最新ol一族必看的眼保健保健操课件PPT.ppt

  • 4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ol一族必看的眼保健保健操 长时间伏案工作的办公族或长期使用电脑的人群,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护眼方法,很难避免因用眼过度而带来的眼部疲劳,甚至是各种眼部疾病。此类人群若能掌握以下日常护眼的方法,就能起到促进眼内血液循环、缓解视疲劳及预防眼疾的作用。猪奴劲偿堡吉宠义酞材卿阵阮澡动菠靛嘲臆祷眼崭茂续鞠夜誊确愚恼忱芋OL一族必看的眼保健保健操OL一族必看的眼保健保健操 运目养眼   中医著作中有“每日睡起,跌坐凝思,塞光垂帘,将双目旋转十四次,紧闭少时,忽然大瞪”的记载,这种保健双眼的方法,有利于眼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作用。现代人每天起床后或在平时工作之余、办公室午休时,若能按照这个方法养护眼睛,也能起到很好的保健功效。缀致算咬珠劈相克剥类混夹答淮地废挺撼诽恨伸践耻链害弄沾潜滞诡赁彰OL一族必看的眼保健保健操OL一族必看的眼保健保健操 情绪调整   保持平和的情绪对于眼睛保健也很重要,例如,临床中经常有患者因为情绪的波动而感到头疼、恶心,使血管因为剧烈的收缩造成眼底大面积出血的情况,或剧烈情绪导致青光眼急性发作,严重的还会导致失明。因此,忙碌的上班族平时应注意培养一些诸如绘画、太极拳等修身养性的兴趣爱好。多去户外走走,保持心情舒畅,也能帮助保护视力。分嗡厉咖财茎门盂阐稍滥姐二烫壁舶擂唐妓战国吭廓牌桥恕假讽攻簧给笔OL一族必看的眼保健保健操OL一族必看的眼保健保健操 经常上网或操作电脑办公的人,长时间视线固定在频频闪烁的屏幕上,使眼睛在不知不觉中负荷过度,很容易导致视疲劳、视力下降和干眼症。下面推荐了几种简单有效的“养眼操”,网民不妨经常任选一种做。   闭目养神   闭目,靠椅静坐,姿势以随意和舒适为度,肩颈尽量放松,脑子别思考事情。每次持续3至5分钟,一日可重复多次。这样既使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又能缓解颈部的酸痛感。酱娠饰慧绷纪瓣鸡戮肄豫翼脉逗断臣曾烦裸酮肠蛀讳刑投尊材慕卷剧剑掠OL一族必看的眼保健保健操OL一族必看的眼保健保健操 极目远眺   离开电脑桌,白天可到室外空旷处或阳台上向远处眺望,最好能避开障碍物,看得越远越好;晴朗的夜空,可以定视或追视远方的星星,持续数分钟。每日做1至2次。   擦掌熨目   先用两手相擦发热,用掌心热熨两目,反复做擦熨数次;接着再把眼球左右旋转(运目)各100转;最后用两手掌搓擦两颊及额部1至2分钟。每天坚持做2至3次。耿僻仟晴情岂臭喷粹镍拇褂栗艳近桅巧毯舵逸啥蓟修柑悔绍挠挨息殊葫磊OL一族必看的眼保健保健操OL一族必看的眼保健保健操 揉按眼穴   经常揉按几个眼部穴位,每穴2至3分钟,1日3至5次。睛明穴:在鼻根部紧挨两眼内眦处,用大拇指轻轻按睛明穴,先向下按,然后向上挤。四白穴:在眼眶下缘正中直下一横指处,用食指揉按四白穴。太阳穴:在眉梢和外眼角的中间向后一横指处,先用拇指按压太阳穴,然后用弯曲的食指第二节内侧面轻刮眼眶一圈,使眼眶周围穴位也受到按摩。靶恨豆敲畜患愈丸伺句疆僻泪卯巢库秀痪恐护被熊逛殿货膀轻厚殖雇问惠OL一族必看的眼保健保健操OL一族必看的眼保健保健操 解表方药饮食11 表证是六邪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表证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表证证侯:一般具有起病急,病情较轻,病程较短,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等特点。以恶寒(或恶风)、发热(或自觉无发热)并见、头身疼痛、脉浮、苔薄白为主要表现,或见鼻塞、流清涕、喷嚏、咽喉痒痛、微咳等症。这些症状是由于外邪客于皮毛肌腠,阻遏卫气的正常宣发所致。临床常见的表证有风寒表证、风热表证。由于表证病位浅而病情轻,病性一般属实,故一般能较快治愈。12 中医将感冒常分为风寒、风热两证型。风寒感冒的主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口渴,周身酸痛,舌质淡,苔簿白。多见于冬春气候较冷的季节。风热感冒的主要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有汗,口干,咽痛,咳嗽,舌质红、苔薄黄。一般多发生在春末秋初,天气较热的季节。中医药学将感冒的临床表现归属为表证感冒13 解表药----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解除表证的药物。特点:大多具有辛味,辛能发散,可促使病人汗出,而达到外邪从汗而外泄,表证得以解除,类型治法解表药风寒表证辛温解表温性和风热表证辛凉解表凉性14 辛温解表药、方剂、饮食15 (一)麻黄:为麻黄科植物的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典的干燥茎枝。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与应用:1.外感风寒,症见恶寒无汗的表实证,常配伍用桂枝以增强发汗作用,如麻黄汤。2.表实咳喘。由于外邪束肺所致之咳喘,寒配杏仁,如三拗汤;热喘配生石膏、甘草、如麻杏石甘汤。16 (二)桂枝:为樟科植物桂枝的嫩枝。性味归经: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功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主治与应用:1.外感风寒、无汗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脉浮紧。与麻黄相须为用,促使发汗解表。2.外感风寒,有汗表虚证。与白芍配伍,调和营卫以疗表虚邪实之外感证,解表而无大汗之弊。3.风寒湿痹,邪阻经络所致之肢节疼痛,尤以肩臂疼痛为佳。以防风、附子、羌活、桑枝为伍。4.月经失调、痛经、闭经。血虚寒凝者以桂枝温经通脉,助当归、白芍、川芎、红花等以调经散寒。5.血虚心悸、脉结代。桂枝温通以振奋心阳,与炙甘草、党参、阿胶相配用,治心律失常等证。17 (三)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叶。性味、辛、温。归经:入肺、脾经。用量:3-9克。功能: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主治与应用:1.适用于风寒感冒。由于本品有行气宽中之功,故外感风寒兼有脾胃气滞者尤为适宜,常与生姜、藿香配用。2.鱼蟹中毒所致腹痛吐泻。可单用或配生姜、白芷合用。18 (一)麻黄汤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炙甘草3克。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微汗为度。功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而喘、苔薄白、脉浮紧。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主要方剂。临床运用:1.本方证之辩证要点是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多用于冬春季无汗的重感冒及流感而有上述症状者。注意事项:麻黄汤发汗力强,不宜用于表虚自汗、体虚外感、产后及出血病人。19 (二)桂枝汤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服后片刻,饮一小碗开水,使微汗出。功能: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流清涕、干呕、口不渴、脉浮缓。临床运用;1.本方应用广泛,除用于风寒表虚证外,亦常用于一切杂病之表虚自汗。如妇女任娠恶阻、病后、产后营卫不和,或气血不调之时而微热、时而微寒、脉缓有汗者。注意事项:1.外感风寒表实证忌用。2.温病初起,但发热不恶寒,有汗而渴,舌红苔黄,脉数者禁用20 风寒感冒常用中成药1.风寒感冒冲剂:主要用于发热恶寒的感冒初起。2.荆防冲剂:主要用于恶风寒重者或风寒感冒较重者。3.感冒清:适于风寒感冒中后期发热明显者。21 生姜来源: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姜之根茎。归经:入肺、脾、胃经。功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主治与作用:1.外感风寒表证。以生姜合红糖煎服;或伍用其它辛温解表药。2.胃寒之呕逆。常合半夏同用。若胃热之呕吐常合竹茹、黄连。3.尚能健胃助消化,并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用量:3-9克。22 葱白【基原】为百合科植物葱的鳞茎。【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胃经。【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通阳。【应用】1.风寒感冒:葱白头与豆豉合煎。2.阴寒腹痛、腹泻、痢疾:可单用煮汤,或配伍应用。近代用于细菌性痢疾、肾结石。【现代研究】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B和C以及矿物盐、钙、镁、铁。挥发油中有效成分蒜辣素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另外从葱中提炼出一种葱素,用于心血管硬化治疗。常吃葱,虽脂多体肥,但胆固醇不高,并且体质强健。23 芫荽【基原】为伞形科植物芫荽的带根全草。【性味归经】辛,温。入肺、脾经。【功效】发汗透疹,消食下气,清热,利尿。【应用】1.小儿痘疹令速出:芫荽150g,水煎服。2.小肠积热,小便不通。3.芫荽为日常生活常用的调味品,芳香开胃,小儿出麻疹未透,可以芫荽煎汤外洗(头面部不洗),促进外周血液循环;而使皮疹出透。日常食之可温暖脾胃、健胃助食,适于寒性体质、胃弱体质以及肠腑壅滞者食用,常用养生方如芫荽汤。24 葱姜红糖汤【配方】生姜六片,葱白(带须)四根,红糖适量,浓煎热服。【效用】适合于风寒感冒者,25 姜糖苏叶饮【配方】生姜6g,紫苏叶3g,红糖适量,沸水适量。 【制法】生姜切丝,苏叶捻碎和红糖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 【效用】趁热频频饮用,适合用治风寒感冒,胃寒型呕逆,泄泻,腹胀疼痛,以及因吃鱼虾所致的轻微食物中毒症状。26 辛凉解表药、方剂、饮食本类药物多性凉味辛、辛能发散,凉能解热,故用风热外感之表证。本类药物多具有抗菌、抗病毒、退热和镇痛作用,其发汗作用多数不明显。27 (一)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的茎叶。归经:入肺、肝经。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透发疹毒。主治与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有表热证者。多与其它辛凉解表药及清热解毒药合用。如银翘散。2.用于风热上攻头目之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常配菊花、荆芥、桔梗。3.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透及风疹瘙痒等。常伍用蝉蜕、葛根、浮萍。28 主治:治风热咳嗽,牙痛,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痄腮,风水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外用:煎水含漱。用药忌宜:本品能滑肠,气虚便溏者忌用。牛蒡子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实。性味归经:辛,苦,凉。入肺、胃经。功效: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29 (二)桑叶:为桑科落叶小乔木植物桑树的叶性味:甘、苦、寒。归经:人肺、肝经。功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主治与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证。常与菊花、薄荷、前胡、银花、桔梗、牛蒡子等配伍,如桑菊饮。2.燥热伤肺、干咳无痰。合石膏、麦冬、天花粉以清燥润肺止咳。3.目赤肿痛、羞明眵多。合菊花、石决明、车前子。4.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合女贞子、枸杞子以滋补肝肾。5.肝阳上亢,眩晕。合菊花、黄芩。用量:3-15克。参考:桑树的嫩枝名桑枝,能祛风热、利关节,多用于风湿痹痛;桑树的根皮名桑白皮,能泄肺平喘,利水消肿,适用于肺热喘逆和水肿证;桑树之果序称桑椹,能滋补肝肾,适用于肝阴不足之眩晕。30 (三)菊花: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的头状花序性味:甘、苦、微寒。归经:入肺、肝经。功能: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热解毒,主治与应用:1.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伴头痛者尤宜,常配桑叶、薄荷、连翘、如桑菊饮。2.疗眼疾,风热所致目赤肿痛者,常配桑叶、夏枯草;肝阴不足所致头昏眼花、视物不清者,常合用枸杞、地黄。3.疗疔疮肿毒。野菊花力量强,常合用地丁、银花、连翘、如五味消毒饮。用量:3-18克。31 淡豆豉【基原】为大豆经加工而成。【异名】又名香豉、淡豉、豆豉,做调味品供食。【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经。【功效】解表、除烦、宣郁、调中。【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或风热,多配伍应用。2.用于胃脘胀闷、食欲不振以及断乳后乳胀。可单用煮汤食。3.用于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常用豉薤汤:豆豉、薤白,煮汤食。4本品为调畅气机养生食品。日常食之可调畅脾胃气机、安胎养孕。适于脾胃气滞体质以及孕妇食用。常用养生方如豆豉炖鸡。32 银翘散组成:银花9克 连翘9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叶4克 生甘草5克 荆芥穗5克 淡豆豉5克 牛蒡子9克 芦根30克。用法:水煎,分二次服。功能: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表证。2.用于咽喉病患。3.用于一切热性疾病及传染病初起。如肺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热等。33 桑菊饮组成:桑叶9克 菊花9克 杏仁9克 连翘9克 薄荷6克(后下) 桔梗9克 甘草6克 芦根30克。用法;水煎,分二次服。功能: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症见咳嗽、发热不重、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临床应用;1.本方长于宣肺止咳、疏风清热,故常用于外感风热、咳嗽初起之证。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炎等均可加减运用。若痰稠难喀出者,以瓜萎皮、浙贝母以清肺化痰;若痰中带血,可加白茅根、生藕节以凉血止血;若伤津口渴者,加天花粉以清热生津;若热邪较盛气粗而喘者,加生石膏、知母以清肺胃之热。34 风热感冒常用中成药1.羚翘解毒丸:适于发热、咽痛、咽干、咳嗽症状。2.银翘解毒片:适于风热感冒以咽喉肿痛、小便短赤为主要表现者。3.柴胡口服液:主要用于以发热为主者。4.板蓝根冲剂:适于发热,咽痛。5.双黄连口服液:主要用于发热、咽痛为主者。35 五汁饮【配方】梨1000g,鲜藕500g,鲜芦根100g,鲜麦冬500g,荸荠500g。 【制法】洗净的鲜芦根、梨去皮核、荸荠去皮、鲜藕去节和鲜麦冬切碎或剪碎,以洁净的纱布绞挤取汁。 【效用】不拘量,冷饮或温饮,每日数次。适用于外感热病、口渴、咽干、烦躁等症。36 桑菊薄竹饮【配方】   桑叶10g,菊花10g,苦竹叶30g,白茅根30g,薄荷6g。 【制法】   上项原料洗净,放入茶壶内,用沸水冲泡温浸30分钟。 【效用】   代茶频饮,可治疗外感或内热所致的目赤,头痛,发热,喉痛等症。37 薄荷糖【配方】   薄荷30g,白砂糖500g,水适量。 【制法】   白砂糖放在锅中,加水少许,以小火煎熬至较稠厚时,加入薄荷细粉,调匀,再继续煎熬至用铲挑起即成丝状,而不粘手时,停火。将糖倒在表面涂过食用油的大搪瓷盘中,待稍冷,将糖分割成条,再分割约100块即可。 【效用】经常含化食用,有疏解风热、清咽利喉的功效。可治疗感冒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症。38 解表药应用注意事项1.该类药多具辛散之性,故不宜久煎,以免药性耗散、功效减低。2.服用解表药后宜避风寒,如外感风寒之表证,增加衣被以利汗出。3.解表发汗,以微汗出为度,以免大汗伤阴耗气。应中病即止,勿久服之。4.阳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久溃、失血者不宜单用解表剂,若需要,加用扶正之品,以达邪去而不伤正之目的。39 感冒护理措施气候变化时应注意防寒保暖,盛夏不贪凉露宿,时兴感冒时,忽到公共场所活动。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多参加户外体育活动,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避免感冒的发生。对于那些体质较弱,经常感冒的人们,可以服用扶正固本的中药。服用贞芪扶正胶囊或玉屏风口服液来预防感冒。感冒时,要适当休息,减少体力劳动。如是流行性感冒,应与他人隔离,卧床休息。发热期间,体力消耗较多,同时消化吸收功能也受到影响。因此,宜饮淡茶水或糖水,宜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忌食生冷、油腻食品。室内要保持清洁,多通风,勤洗勤晒被褥。在感冒流行季节,也可用食酯熏蒸房间,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ml.用1—2倍水稀释后,加热,起到空气消毒,预防传染的功效。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