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MB
- 2022-04-29 14:35:5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儿科病史与体格检查
概述准确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正确诊断疾病的重要基础基本功病史记录病情发生、发展,诊疗过程和转归诊治疾病的重要依据医、教、研及卫生保健等工作的信息资料最重要的医疗证据(医疗纠纷、法律责任)
病史采集和记录病史采集准确(认真听、重点问)---患儿和家长人文关怀(温和、关心、尊重)灵活调整(反应,病情)保护性医疗原则(轻柔、温暖)不可先入为主不能用暗示的言语或语气诱导
入院病历格式和要求主诉(20字以内)主要症状/体征+持续时间不宜用诊断或检查结果代替举例:“发热咳嗽气急=肺炎?”多项主诉应按发生顺序分别列出现病史举例:“发热4天、咳嗽两天”起病情况—起病时间缓急有无诱因主要症状的发生、发展情况—时间先后详细伴随症状--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阴性症状诊疗经过—何时何地就诊诊断?检查?治疗?一般状况---神纳二便情况
入院病历格式和要求个人史生产史G1P1G1P2喂养史生长发育史:体格发育/智力发育<7d生产史及其他个人史归入现病史预防接种史:常规/非常规接种按卡接种?漏种
入院病历格式和要求过去史:既往健康状态既往病史:疾病、外伤、手术药物或食物过敏史家庭及生活环境史(遗传、传染病史)家庭成员及其健康状况生活环境传染病接触史
体格检查注意事项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加患儿安全感(尽量让孩子与亲人在一起)检查顺序灵活掌握(对患儿有刺激而不易接受的部位最后查)人文关怀防止交叉感染(洗手)
入院病历格式和要求体格检查一般测量:TRPWBp*头围*胸围腹围身长一般情况:发育营养/体位/面色/病容/意识/精神皮肤及皮下组织:颜色/瘀点(斑)/皮疹/脱屑/色素沉着/弹性/皮下脂肪/水肿淋巴结:颈部/腋下/腹股沟区
入院病历格式和要求头部及其器官头颅:外观/囟门/骨缝眼眼睑结膜巩膜角膜瞳孔耳外耳道鼻鼻扇口唇口腔黏膜咽部扁桃体
入院病历格式和要求颈部:强直/气管/甲状腺/血管胸部:胸廓对称/有无畸形,肋间隙肺部望诊:呼吸动度/呼吸节律/三凹征触诊:语颤/哭颤叩诊:清音/浊音/鼓音听诊:呼吸音/干湿性罗音/胸膜摩擦音
入院病历格式和要求心脏望诊:心前区是否隆起/心尖搏动触诊:心尖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叩诊:心浊音界大小听诊:心率/心音/心律/杂音/心包摩擦音
入院病历格式和要求左锁骨中线(左乳线)cm心界图前正中线(右胸骨线)
各年龄小儿心界年龄左界右界<1岁左乳线外1-2cm沿右胸骨旁线1-4岁左乳线外1cm右胸骨旁线与右胸骨线之间5-12岁左乳线上或乳线内0.5-1cm接近右胸骨线>12岁左乳线内0.5-1cm右胸骨线
入院病历格式和要求腹部望诊:肠型/肠蠕动波/脐部触诊:肝脏/脾脏/包块叩诊:鼓音/浊音/清音/移动性浊音/叩痛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
入院病历格式和要求脊柱和四肢肛门和外生殖器神经系统·浅反射/深反射肌力/肌张力新生儿/小婴儿原始反射(吸吮、觅食、握持、拥抱反射)脑膜刺激征、病理征
入院病历格式和要求辅助检查摘要与讨论诊疗计划入院诊断治疗原则主要疾病拟作主要检查并发疾病伴发疾病XXX
Thankyou
艾滋病、梅毒母婴阻断干预服务技术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一、孕产妇抗病毒治疗方案(一)推荐方案。1.孕期或临产发现感染、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产妇,应即刻给予抗病毒治疗。治疗方案推荐选择以下两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方案一: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或方案二:替诺夫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
孕前已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产妇,根据病毒载量检测结果进行病毒抑制效果评估。如果病毒抑制效果理想(即病毒载量小于最低检测限),可保持原治疗方案不变;否则,调整抗病毒治疗用药方案。
(二)注意事项。1.一旦发现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无论其是否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也无论其检测结果如何,都要尽快开始抗病毒治疗。在分娩结束后,无论采用何种婴儿喂养方式,均无需停药,尽快将其转介到抗病毒治疗机构,继续后续抗病毒治疗服务。特别强调,对于选择母乳喂养的产妇,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停药,应用抗病毒药物至少要持续至母乳喂养结束后一周。2.当孕产妇血红蛋白低于90g/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0.75×109/L,建议不选或停用AZT。应用TDF前,须进行肾脏功能评估。
二、婴儿抗病毒用药方案婴儿应在出生后尽早(6~12小时内)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案中的任意一种(详见表2和表3)。婴儿若接受母乳喂养,应首选NVP方案。
表2.婴儿预防用药建议剂量:奈韦拉平(NVP)出生体重用药剂量用药时间≥2500gNVP15mg(即混悬液1.5ml),每天1次母亲孕期即开始用药者,婴儿应服药至出生后4~6周;母亲产时或者产后才开始用药者,婴儿应服用6~12周。母亲哺乳期未应用抗病毒药物,则婴儿持续应用抗病毒药物至母乳喂养停止后1周。<2500g且≥2000gNVP10mg(即混悬液1.0ml),每天1次<2000gNVP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1次
表3.婴儿预防用药建议剂量:齐多夫定(AZT)出生体重用药剂量用药时间≥2500gAZT15mg(即混悬液1.5ml),每天2次母亲孕期即开始用药者,婴儿应服药至出生后4~6周;母亲产时或者产后才开始用药者,婴儿应服用6~12周。母亲哺乳期未应用抗病毒药物,则婴儿持续应用抗病毒药物至母乳喂养停止后1周。<2500g且≥2000gAZT10mg(即混悬液1.0ml),每天2次<2000gAZT2mg/kg(即混悬液0.2ml/kg),每天2次
三、孕产妇抗病毒治疗的相关检测孕产妇抗病毒用药前、用药过程中应进行相关的检测,并结合临床症状对孕产妇感染状况进行评估,以便确定用药方案和监测治疗效果。用药前,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检测及其他相关检测(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用药过程中,每三个月进行1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他相关检测(同前)。孕晚期,进行1次病毒载量检测,并在分娩前获得检测结果。
四、安全助产服务孕期提供充分的咨询,帮助感染孕妇及其家人尽早确定分娩医院,及时到医院待产。艾滋病感染不作为实施剖宫产的指征。对于孕早、中期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规律服用药物、没有艾滋病临床症状,或孕晚期病毒载量<1000拷贝数/毫升,或已经临产的孕产妇,不建议施行剖宫产。分娩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并积极处理产程,尽量避免可能增加母婴传播危险的损伤性操作,包括会阴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新生儿出生后应及时使用流动的温水进行清洗,用洗耳球清理鼻腔及口腔粘膜,缩短新生儿接触母亲血液、羊水及分泌物的时间。清理过程操作手法应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和黏膜。医务人员实施普遍性防护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减少职业暴露。
五、婴儿喂养咨询与指导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医务人员应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其家人进行婴儿喂养方式的可接受性、知识和技能、可负担性、可持续性等条件的综合评估,给予技术指导。对选择人工喂养者,指导正确冲配、器具清洁消毒等。对选择母乳喂养者,要做好充分的咨询,强调喂养期间母亲或婴儿坚持服用抗病毒药物,指导正确的纯母乳喂养方式和乳房护理。告知母乳喂养时间最好不超过6个月,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尽早改为人工喂养。
六、儿童艾滋病感染状况监测和随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将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纳入高危管理,于儿童满1、3、6、9、12和18月龄时,分别进行随访和体格检查,观察有无感染症状出现。按照《婴儿艾滋病感染早期诊断工作方案》的相关技术和时间要求,对所生儿童于出生后6周和3个月时,分别采集血标本,进行婴儿感染早期诊断。未进行婴儿早期诊断检测或婴儿早期诊断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儿童,应于12、18月龄进行艾滋病抗体筛查及必要的补充试验,以明确艾滋病感染状态。
七、应用复方新诺明预防机会性感染应用对象包括: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细胞/mm3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15%的艾滋病感染儿童。复方新诺明用药方法、停药指征及注意事项等详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指导手册》。
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干预服务技术要点一、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方案(一)推荐方案。一旦发现感染,即刻开始治疗,可选择以下任意一种药物。1.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2.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单位/日,肌内注射,连续15日为1个疗程。
(二)替代方案。1.若没有青霉素,可用头孢曲松,1g/日,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日为1个疗程;2.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每次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日为1个疗程。
(三)治疗时期1.孕早期发现的感染孕妇,应于孕早期和孕晚期各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共2个疗程。2.孕中、晚期发现的感染孕妇,应立刻给予2个疗程的治疗,2个治疗疗程之间需间隔4周以上(最少间隔2周),第2个疗程应当在孕晚期开始,最好在分娩前一个月完成。3.临产时发现的感染孕产妇,也要立即给予1个疗程的治疗。4.治疗过程中复发或重新感染者,要追加1个疗程的治疗。5.既往感染的孕产妇,也要及时给予1个疗程的治疗。
(四)注意事项1.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为规范治疗:①应用足量青霉素治疗;②孕期进行2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之间需间隔2周以上;③第2个疗程在孕晚期进行并完成。2.苄星青霉素治疗期间,若中断治疗超过1周,或采用其他方案进行治疗时,每个疗程治疗期间遗漏治疗1日或超过1日,要从再次治疗开始时间起重新计算治疗疗程。3.治疗期间应当定期随访。每月做1次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观察滴度变化,判断有无复发或再感染。随访过程中,如果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滴度上升或结果由阴转阳,则判断为再次感染或复发,应当立即再开始1个疗程的梅毒治疗。4.感染孕产妇分娩前必须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以便与所生新生儿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作为后续诊治的依据。
二、儿童预防性治疗1.治疗对象:孕期未接受规范性治疗,包括孕期未接受全程、足量的青霉素治疗,或接受非青霉素方案治疗,或在分娩前1个月内才进行抗梅毒治疗的孕产妇所生儿童;孕期接受过规范性治疗,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滴度不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的儿童。2.治疗方案: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千克体重,1次肌内注射(分两侧臀肌)
三、先天梅毒的诊断与治疗(一)先天梅毒诊断。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可诊断为先天梅毒:(1)儿童的皮肤黏膜损害或组织标本暗视野显微镜(或镀银染色)检测到梅毒螺旋体;(2)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阳性;(3)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结果阳性,滴度≥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结果阳性;(4)出生时不能诊断先天梅毒的儿童,任何一次随访过程中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且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5)18月龄前不能诊断先天梅毒的儿童,18月龄后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仍阳性。
(二)先天梅毒患儿的治疗方案。1.脑脊液正常者。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千克体重,1次肌内注射(分两侧臀肌)。
2.脑脊液异常者。可选择以下任意一种药物。(1)水剂青霉素G,每次5万单位/千克体重,每8小时1次(7日内新生儿,每12小时1次),静脉注射,连续10~14日。(2)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次5万单位/千克体重,每日1次,肌内注射,连续10~14日。治疗期间遗漏治疗1日或超过1日,则从再次治疗开始时间起重新计算治疗疗程。3.如无条件检查脑脊液,按脑脊液异常者治疗。
谢谢聆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儿科急诊腹部超声课件PPT.ppt
- 最新儿科常见皮疹疾病课件PPT.ppt
- 最新儿科常见病毒性疾病及抗病毒药物课件PPT.ppt
- 最新儿科泌尿系统疾病课件PPT.ppt
- 最新儿科教学查房结核性脑膜炎课件PPT.ppt
- 最新儿科护理学课件第三章住院患儿的护理(1)课件PPT.ppt
- 最新儿科感染性休克诊治进展(1)课件PPT.ppt
- 最新儿科罕见病症的辩证施护课件PPT.ppt
- 最新儿科知识集锦ppt课件PPT.ppt
- 最新儿科诊法特点课件PPT.ppt
- 最新儿科诊疗的临床思维(1)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保健原则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公开课课件PPT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公开课课件PPT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 最新儿童保健系列——学龄前儿童问题的处理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保健门诊工作常规及体格发育测量妇幼中心讲稿 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保健按摩法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保健方法与方式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