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 MB
  • 2022-04-29 14:35:23 发布

最新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课件PPT.ppt

  • 8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健康教育服务规范 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培训教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教程》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包括11项内容,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在建立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中,把健康教育放在第二位,不仅体现了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充分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健康教育工作和体系建设的重视,同时说明了健康教育专业在公共卫生领域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健康的标准WHO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提出了健康的参考标准1、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的紧张;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敢于承担责任;3、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5、抵抗力强,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锐敏,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 讨论一名出生在日本的女婴期望寿命为85岁,而出生在非洲塞拉利昂的女婴期望寿命仅有36岁,为什么? 影响健康的因素行为生活方式因素遗传生物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因素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指出:影响健康的储多因素中:个人的行为生活方式因素:60%环境因素:17%遗传-生物因素:15%医疗保健:8% 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影响疾病食谱不当酗酒吸烟缺乏锻炼精神紧张心脏病+++++++++中风+++++++++高血压+++++++++肺癌--++--糖尿病++++-++++骨质疏松+++++++-营养失调+++--++溃疡病++++++-++注:++高度损伤;+危险;-无直接关系 (二)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如环境污染、气候变暖、安全饮用水、生活条件、工作条件社会环境:经济、政策、文化、教育、宗教、风俗习惯等 (三)遗传-生物因素1、传统遗传疾病2、其他疾病中的遗传因素3、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4、个人生物学特征:儿童、更年期、老化 (四)卫生服务因素预防保健服务、医疗服务、康复服务:卫生服务机构与人员数量卫生服务技术、质量卫生服务的价格卫生服务的提供方式 七项有益健康的基本行为每日正常而规律的三餐,避免零食每天吃早餐每周2-3次的适量运动适当的睡眠(每晚7-8时)保持适当体重不吸烟不饮酒或少饮酒 (一)健康相关行为1、概念:健康相关行为指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2、种类: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类。 (二)促进健康行为1、概念: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2、特点:(1)有利性  (2)规律性(3)和谐性 (4)一致性(5)适宜性 (6)动力定型 *促进健康行为的特点表现行为有利性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不抽烟规律性行为表现规律有恒,不是偶然行为定时定量进餐和谐性根据环境调整自身行为使之与其所处的环境和谐选择运动项目一致性个体外显行为与其内在的心理情绪一致,无矛盾适宜性行为的强度适宜,不过量 (二)促进健康行为3、种类基本健康行为预警行为合理利用卫生服务避开危险环境行为戒除不良嗜好 4、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1992年国际心脏保健会议提出的维多利亚 心脏保健宣言(二)促进健康行为 (1)合理膳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③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④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⑤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⑥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⑦如饮酒应限量; ⑧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油脂类25克(0.5两)奶类及奶制品100克(2两)豆类及豆制品50克(1两)畜禽肉类50-100克(1两至2两)鱼虾类50克(1两)蛋类25-50克(0.5两至1两)蔬菜类400-500克(8两至1斤)水果类100-200克(2两至4两)谷类300-500克(6两至1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中国营养学会22 (2)适量运动:运动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与适合自己、量力而行。建议每周有氧运动3至5次,每次半小时左右。运用形式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不必局限 (3)戒烟限酒:吸烟是引起肺癌、冠心病、支气管炎、肺气肿、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饮酒:肝硬化、肝癌、胃溃疡、高血压、脑卒中、酒依赖、酒精性精神病 (4)心理平衡:是一种理性的平衡,是四大基石中最重要的因素。保持心理平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三)危害健康的行为1、概念:危害健康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偏离个人、他人、社会的健康期望,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2、特点:(1)危害性(2)稳定性作用(3)习得性 (三)危害健康的行为3、种类(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2)致病性行为模式(A、C)(3)不良疾病行为(4)违规行为 A型行为模式typeAbehavioralpattern,简称TABPA型行为又叫“冠心病易发性行为”。行为表现:做事动作快,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大声和爆发性讲话,喜欢竞争,对人怀有潜在的敌意和戒心等。核心行为:不耐烦和敌意。 原理: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肾素、血管紧张素持续、大量释放血压升高、冠状动脉收缩、血管内脂质加快沉着等病理现象A型行为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复发率和病死率均比非A型行为者高。 C型行为模式C型行为又称“肿瘤易发性行为”。行为表现:爱生闷气,表面上处处依顺、谦和善忍、回避矛盾,内心却是强压怒火,生活和工作中没有主意和目标,不确定性多。核心行为:情绪好压抑、性格好自我克制。 原理:情绪长期压抑体内神经-体液水平长期紊乱免疫仅能全面下降C型行为者宫颈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比非C型行为者高,并易发生癌的转移。 危害健康的行为4、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1)潜伏期长(2)特异性差(一因多病,一病多因)(3)协同作用强(4)变异性大(个体差异)(5)广泛存在 肺癌冠心病高血压吸烟饮食不合理肥胖饮酒吸烟高血压一因多病与一病多因肺心病老慢支缺少运动食盐过量 一、健康教育的概述(一)、健康教育概念健康教育(healtheducation)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健康教育目的: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促使人们改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主体: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核心: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善主要任务:动员个人为促进自己的健康改善行为 二、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知—信—行,(知识、信念、行为)知----知识和学习、接受信息的过程(基础)信---正确的信念和积极态度(动力)行---行动(目标) 【例1】:以控制吸烟为例。吸烟作为个体的一种危害健康的行为已经存在多年,并形成了一定的行为定式①知:首先要使吸烟者了解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戒烟的益处,以及如何戒烟的知识。②信:具备了知识,吸烟者才会进一步形成戒烟有益健康的信念,对戒烟持积极态度,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戒烟。③行:最终可能采取戒烟行动。 【例2】:以预防艾滋病为例。知:①帮助人们了解艾滋病在全球蔓延趋势及其严重性、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等。信:②人们接受了这些知识,通过思考加强了对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责任感,确信只要杜绝作为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行为,就一定能够预防艾滋病,并形成采纳和预防艾滋病行为的态度行:③最终可能摒弃艾滋病的相关危险行为。 二、 健康促进概述1、健康促进定义:健康促进包括健康教育及能促使行为与环境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相关政策、法规、组织的综合。主体:政府或政策制定者核心:支持性环境主要任务:社会动员 2、健康促进五大领域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环境加强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渥太华宣言》,1986 五大健康促进领域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强化社区行动发展个人技能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创造支持性环境强化社区行动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通过有效地促进、影响行政领导和决策层,以制定足以促进健康的各项政策,并明确要求非卫生部门参与健康促进的决策,实行广泛的部门合作,把健康问题提到各个部门、各级政府和组织的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上。创造支持性环境创造安全的、满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区成员有权决定他们需要什么及如何实现其目标。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调动一切可用的力量,积极有效的参与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执行及评价,帮助社区每一个成员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提供健康信息,教育并帮助人们提高健康选择的技能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健康和环境,不断地从生活中学习健康知识,有准备地应付人生各阶段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并很好地应付慢病和伤害。通过多部门的协作和社区的参与,对卫生服务项目进行优化选择,把卫生服务的重点从医疗服务调整到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方面来。 健康遗传及基因易感性社会人文环境(文化、政策、法规、物质、社会心理)人类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因素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自然生态环境(阳光、土壤、水、病原体、传染源)60%健康促进健康教育17%8%1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任务花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医疗卫生资源的医疗诊治系统,对居民健康贡献只有8%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解决卫生问题的主要战略措施,已得到世界公认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医务人员和健康管理师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具、方法与策略 卫生宣教、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它们的关系是:后者包容前者,后者是前者的发展。用公式可把三者描述为:卫生宣教=卫生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健康教育=知识+信念+行动健康促进=健康教育+行政手段+社会支持 第二节乡村健康教育人员的职责与能力 一、乡村健康教育人员的职责(一)初级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能力1、评估个人和社区健康教育需求;2、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3、实施健康教育计划;4、评价健康教育项目的效果;5、协调健康教育服务;6、提供健康教育信息和资料;7、对健康和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焦点问题和资料进行交流。 (二)高级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能力在初级的7项职责中增加了3项新的职责。1、在健康教育中运用适当的研究原理和方法;2、管理健康教育项目;3、发展健康教育专业。 二、乡村卫生人员具备的基本技能技能一 获取健康教育相关信息的能力(收集信息)了解和掌握本村村民的生活与健康问题及需要解决的健康问题是对乡村卫生人员基本能力要求1、病例积累2、病例观察3、座谈会4、访问5、采用调查表调查。 技能二 评估个人和社区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需求的能力(评估信息)1、群众关心的健康问题2、健康问题与环境、营养、卫生保健知识的关系3、评估生活方式与个人习惯中的危险因素 技能三  组织与协调能力1、社会各界2、当地政府决策部门和领导(纳入日常规划)3、当地人文、经济、政策资源 技能四 健康教育信息传播能力1、根据不同的传播对象选择合适的传播方式、咨询和讲座的能力。2、制作各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的所需材料的能力(宣传栏、手册、折页)3、评价健康教育传播效果的技术能力 第三节 健康教育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 二、服务内容1.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2.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3.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4.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5.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6.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7.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三、服务形式及要求1.提供健康教育资料(1)发放印刷资料: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置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 (2)播放音像资料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机构正常应诊的时间内,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2.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置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处,距地面1.5~1.6米高的位置。每个机构每季度最少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需要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开展6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居民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和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需要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每两个月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 三、服务流程 四、服务要求(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每年接受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少于8学时。树立全员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观念,将健康教育与日常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结合起来。(二)具备开展健康教育的场地、设施、设备,并保证设施设备完好,正常使用。(三)制定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保证其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健康教育内容要通俗易懂,并确保其科学性、时效性。健康教育材料可委托专业机构统一设计、制作,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开展健康教育。 (四)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音文件等,并存档保存。每年做好年度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评价。(五)加强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社会团体等辖区其他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六)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作用,接受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技术指导和考核评估。(七)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传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内容。 五、考核指标(一)发放健康教育印刷资料的种类和数量。(二)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的种类、次数和时间。(三)健康教育宣传栏设置和内容更新情况。(四)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和健康教育咨询活动的次数和参加人数。 土的击实性击实的概念:指土体在反复冲击荷载的作用下,体积减小,密实度提高的性能。击实的目的:是减小土体变形,提高土体的承载能力。击实方法:是通过击实试验测定土体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指土体在最紧密状态下的干密度。最优含水率:指能使土体被击实到最紧密状态时的含水率。 击实原理击实原理:1)把不同含水率的土装入击实筒中,2)用一定质量的锤从一定高度(落高)自由落下反复打击土体,使土体处于紧密状态,3)测定这时的干密度和含水率。一般用5个不同含水率的土体,得到5组不同的干密度和含水率。击实功:土的击实效果用击实功来衡量:击实功=锤重量落高击数单位体积击实功=总击实功/击实筒体积 击实试验的种类击实试验的种类:轻型击实试验、重型击实试验、大型击实试验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d<5mm的土,锤质量2.5kg,击实筒体积947.4cm3,分3层,每层25击,单位体积击实功为592.6KJ/m3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5mm20mm(40mm)的土。 击实试验以轻型击实试验为例:1)首先制备5个不同含水率的土样,每个土样的含水率相差2%,中间一个土样的含水率以土的塑限控制;2)计算每个土样的加水量,均匀洒在每个土样上,盖上盖子浸润一天;加水量计算:3)拌和土样均匀,进行击实试验(注意分层之间的刨毛),得到5组不同的干密度和含水率。 击实曲线作图:1)以含水率为横坐标,以干密度为纵坐标,2)点出5个不同的干密度和含水率的点,3)连成一条曲线,就是击实曲线,它是一条向上弯的曲线。 击实曲线的特点击实曲线表明:1)土体含水太少或太多,都不能够被击实到最紧密状态2)只有在某一含水率下土体才能够被击实到最紧密状态3)这一含水率就是最优含水率注意:土体处于最紧密状态时,不是处于饱和状态 最佳击实指标图解法:击实曲线顶点的坐标就是土体的最大干密度dmax和最优含水率op。数解法:干密度和含水率具有如下关系: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只需要3组不同的干密度和含水率,即可确定最佳击实指标。 回填土的质量控制指标回填土:指把不满足工程要求的土体挖掉,重新用满足工程要求要求的好土进行回填。回填目的:通过对回填土的分层夯实或碾压,减小回填土的变形,提高回填土的承载能力。控制指标——压实度:指回填土在现场碾压的干密度与室内击实试验得到的最大干密度之比。回填土的施工质量越好,压实度越大。 回填土的质量控制过程1)清土;2)选土;3)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4)现场铺土;5)控制含水,洒水或翻晒;6)夯实或碾压;7)检测现场干密度;8)计算压实度,9)判断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现场干密度的检测检测方法:灌砂法、灌水法操作过程:在现场检测位置处开挖试坑,称出试坑中的土体质量和含水率,将砂或水灌入试坑中测定试坑的体积,计算出现场土体的干密度。回填土施工质量的判断:有了回填土的现场干密度,结合室内击实试验得到土的最大干密度,计算压实度,结合设计要求,判断回填土施工质量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