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7.50 KB
- 2022-04-29 14:37:4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全科医生糖尿病药物课件
DM定义DM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而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导致全身器官损害,尤其是眼、肾、神经、血管和心脏,导致其机能障碍和功能衰竭。
糖尿病具有毁灭性和致死性糖尿病是全球第4位致死性疾病;中国第3位致死因素成年失明的主要因素截肢15-40x心血管疾病和卒中2-4x晚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因素
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绝大部分被破坏,达80%以上,胰岛素绝对缺乏,血浆胰高糖素升高。患者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易发生酮症。外源胰岛素治疗是必需的。1型糖尿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及少年期发病为多。
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分泌缺陷或者是胰岛素作用缺陷。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两方面缺陷均存在,只是有的以胰岛素抵抗为主,有的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
2型糖尿病由于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临床上表现为起病缓馒。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是多基因与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特殊类型糖尿病1.B细胞遗传缺陷2.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3.外分泌性胰腺疾病4.内分泌疾病5.药物或化学因素诱发6.感染7.免疫介导性糖尿病的少见形式8.伴有糖尿病的其他遗传综合征
1型糖尿病发病机理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HLA关联)(病毒)自身免疫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减少高血糖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细胞缺陷肝细胞缺陷Ins受体、后缺陷分泌异常Ins肝糖输出增加Ins抵抗Ins分泌减少葡糖异生增加高血糖
DM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尿量、尿次数多饮饮水量增多、喜冷饮多食食欲增加,多食易饥体重减少
WHO新诊断标准1.具有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浓度11.1mmol/L(200mg/dl)。2.**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126mg/dl)。3.疑有糖尿病者在接受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2h血糖11.1mmol/L(200mg/dl)。注:*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中任何时间,与是否进食无关。**空腹指禁食至少8h。
IGT/IFG糖耐量减低—IGT空腹<7.0,7.8≤服糖后2h<11.1空腹血糖受损—IFG6.1≤空腹<7.0服糖后2h<7.8
T1DMT2DM发病年龄青少年成年体型偏瘦偏胖病因病毒自身免疫胰岛素抵抗起病急缓抗体阳性阴性酮症多见少见胰岛素缺乏抵抗
治疗原则:早期,长期,个体化,综合治疗。措施:饮食,运动,药物,宣教,代谢监测。目的:1.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防止并发症。2.保证健康,维持劳动力,延长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选择(一)1型DM病人,一旦诊断明确,即开始包括胰岛素在内的综合治疗。
治疗选择(二)2型DM病人轻度患者饮食控制,无效者可加口服降糖药.中度患者饮食控制加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者加小剂量胰岛素。重度患者必须用胰岛素,可合用口服降糖药。
2型DM治疗的五个阶段基础治疗:教育、控制饮食、有氧锻炼、减肥口服降糖药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联合用药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合用药胰岛素治疗
治疗措施宣传教育运动治疗饮食治疗药物治疗
教育和学习给予患者及家属充分的宣传教育,使其了解有关DM的知识,是取得良好的疗效的基础和保证。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治疗措施宣传教育运动治疗饮食治疗药物治疗
运动的好处有利于控制血糖增加肌肉和肝脏对葡萄糖的摄取改善脂类代谢加速脂肪分解,降低三酰甘油,升高HDL有利于控制体重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通过运动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心肺功能
运动疗法运动形式:有氧运动强度:最大耗氧量的50-70%,脉率=170年龄注意:避免不规则运动,运动前后检测血糖。
治疗措施宣传教育运动治疗饮食治疗药物治疗
饮食疗法适应症①某些IFG、IGT患者的主要疗法;②需要药物治疗患者的基础疗法。
饮食疗法操作步骤计算标准体重=(身长cm-100)×0.9(男)标准体重=(身长cm-100)×0.85(女)2.按标准体重和劳动强度测算所需总热量卧床休息25~30千卡/kg/d轻体力劳动30~35千卡/kg/d中度体力劳动35~40千卡/kg/d重度体力劳动大于40千卡/kg/d
饮食疗法操作步骤3.糖、脂肪及蛋白质的比例每日所需蛋白质(g)=标准体重×1.0每日所需脂肪(g)=标准体重×0.8每日所需糖类(g)=[总热量-蛋白质×4-脂肪×9]/44.膳食分配宜参照饮食习惯、病情及用药情况而定。5.折算成具体食物
治疗措施宣传教育运动治疗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
口服降糖药物分为五类:1.磺酰脲类2.双胍类3.-糖苷酶抑制剂4.胰岛素增敏剂5.餐时血糖调节剂
磺酰脲类--作用机制刺激细胞分泌Ins,细胞30%以上。作用机制是与β细胞膜上的磺酰脲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使K+通道关闭,引起膜电位改变,于是Ca2+通道开启,胞质内Ca2+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改善2型患者In受体或In受体后缺陷,增强Ins敏感性。特点对正常人有降血糖作用。
磺酰脲类--适应症单纯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2型DM,其降糖作用有赖于尚存相当数量有功能的细胞2型DM经3个月以上饮食和运动治疗无效2型DM每日仅需胰岛素40U以下与胰岛素联合用药,增强疗效、减少胰岛素用量
磺酰脲类--禁忌症1)1型DM2)2型重症DM伴严重并发症者。合并严重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大手术肝肾功能不全妊娠3)对磺酰脲类过敏者。
磺酰脲类--常用药物常用药物第一代:甲磺丁胺(D860)、氯磺丙脲、醋磺己脲第二代: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奇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
格列苯脲5mgbid作用最强、作用时间最长,不适用于老年病人本品降血糖作用强,按药量计算相当于第一代磺脲类药物甲磺丁脲200倍。本品口服吸收快,蛋白结合率很高,为95%,口服后2-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持续作用24小时。半衰期为10小时。在肝内代谢,其中两种主要代谢产物4-反式-羟-格列苯脲与3-顺式-羟-格列苯脲亦可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而有降糖作用,这可能是本品治疗中发生低血糖较多的原因之一。
格列奇特中效,一般80mgbid,有抗凝、改善微循环作用格列齐特治疗不仅使血糖与HbA1c显著下降,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水平亦明显减低。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实验证明,本品有降低胆固醇蓄积,减少主动脉三磷酸甘油酯和脂肪酸的血浆浓度作用。因此,既可治疗糖尿病代谢紊乱,又可防止血管病变,改善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格列齐特能减少血小板粘附与聚集,降低血栓素水平,增加内皮细胞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活性,从而增加纤维蛋白降解能力,有可能减慢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纤维增生。糖尿病(本科)长征医院内分泌科石勇铨
格列吡嗪短效,tid其缓释剂(瑞易宁)5mgqd,作用温和、依从性好在磺酰脲类药物中,本药胃肠吸收较快,1~2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最高药效时间与进餐后血糖升高高峰时间较一致,因此引起下一餐前低血糖反应的机会较少,且本药半衰期较短,引起严重持久的低血糖的危险性较小。缓释片服药后,2小时开始释放药物,持续时间可达8小时,24hr内可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用药后不易发生低血糖,老年患者使用比较安全。糖尿病(本科)长征医院内分泌科石勇铨
格列喹酮短效,95%从胆汁排泄,适用于肾功能损害或老年病人本药口服吸收快,口服后2-3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持续时间可达8小时,半衰期为1-2小时。本药特点为95%经肝脏很快代谢,代谢产物几无降糖活性,由胆汁排泄,经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仅5%经肾排出,是唯一非主要从肾排出的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物。糖尿病(本科)长征医院内分泌科石勇铨
格列美脲2mgqd,可在早餐前或与早餐同时服用,不必在餐前半小时服用。本药是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降糖药,作用机制与格列本脲相似,但本药是与磺酰脲受体上的65kDa亚基相结合,而不是与14065kDa亚基相结合。本药有改善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且较少引起严重低血糖,这一特点可能与其结合及解离磺酰脲受体的速度较快有关。糖尿病(本科)长征医院内分泌科石勇铨
磺酰脲类—不良反应低血糖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肝功能损害胆汁淤积性黄疸变态反应皮疹过敏性皮炎
磺酰脲类—给药说明1.饮食治疗是使用本类药的前提,不控制饮食,药物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2.肥胖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限制每日摄入总热量及脂肪比例,并进行体育活动,减轻体重,否则服用本类药可增加体重,病情难以得到满意控制。3.餐前服药效果较好,如有胃肠反应,可于进餐时服药以减少反应。4.漏服一次药,应尽快补上,如已接近下次用药时间,则不要补服,更不要加倍用药。5.用药期间,应根据血糖及尿糖调节剂量。6.如果单独用磺酰脲类一个时期后效果减弱,可合用其它类型的口服抗糖尿病药或胰岛素。7.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量应减少,宜选用作用时间较短的磺酰脲类制剂,避免用长效制剂。
磺酰脲类—联合用药可减弱磺酰脲类降糖作用的药物有:下列药物与SU同用时可升高血糖,可能需要增加SU的剂量: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噻嗪类利尿剂、苯妥英钠、利福平。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可拮抗SU的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故也可致高血糖。
可增强磺酰脲类降糖作用的药物有:与下列药物合用,可增加低血糖的发生。(1)抑制磺酰脲类(SU)由尿中排泄的药物,如治疗痛风的丙磺舒、别嘌醇。(2)延缓SU代谢的药物,如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氯霉素、抗真菌药咪康唑、抗凝药。(3)促使SU与结合的血浆清蛋白分离的药物,如水杨酸盐、降血脂药贝特类。糖尿病(本科)长征医院内分泌科石勇铨
(4)本身具有致低血糖作用的药物:水杨酸类、胍乙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奎尼丁。(5)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可干扰低血糖时机体的升血糖反应,阻碍肝糖酵解,同时又可掩盖低血糖的警觉症状。(6)合用其它降血糖药物:胰岛素、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胰岛素增敏剂。糖尿病(本科)长征医院内分泌科石勇铨
磺酰脲类失效应如何处理重新审查药物是否对症加强饮食控制、增加运动坚持正确的用药方法换用其他同类药物加用胰岛素加用其他口服降糖药
口服降糖药物分为五类:1.磺酰脲类2.双胍类3.-糖苷酶抑制剂4.胰岛素增敏剂5.餐时血糖调节剂
双胍类--作用机制减少或延缓肠道吸收葡萄糖促进周围组织利用葡萄糖(无氧酵解)抑制葡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特点改善糖代谢,降低体重,但不影响血清胰岛素水平,对正常范围的血糖无影响,单独使用不引起低血糖.
双胍类--适应症1.轻、中度肥胖的2型DM(对于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本药不但有降血糖作用,还有减轻体重和缓解胰高血糖素血症的效果)2.血糖波动较大的1型DM(可与Ins合用减少后者用量)3磺酰脲类药物治疗失效者4采用每日小于20U胰岛素,希望改成口服治疗5对胰岛素有抗药性的病人6与磺酰脲类药物合用治疗肥胖型2性DM
双胍类--禁忌症1轻症2型DM,可用饮食控制的2中、重症2型DM或1型DM须用胰岛素的3.有酮症倾向或有严重并发症的DM4.线粒体DM5.使用胰岛素每日大于20U者
双胍类--常用药物1.苯乙双胍(phenformin),又称降糖灵,副反应大;2.二甲双胍(metformin),又称降糖片,副反应小,餐中口服,每次0.25~0.5g,一日3次。
双胍类--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主要有口干苦、金属味、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泻。进餐时服药或小剂量开始服药可减轻此种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皮肤红斑,荨麻疹乳酸性酸中毒促进无氧酵解,产生乳酸
口服降糖药物分为五类:1.磺酰脲类2.双胍类3.-糖苷酶抑制剂4.胰岛素增敏剂5.餐时血糖调节剂
α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抑制小肠的α-葡萄糖苷酶,从而抑制或减缓多糖分解为单糖,减慢小肠对糖的吸收,使餐后血糖降低。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所以向葡萄糖的转化仅仅是推迟,而不是完全阻断.通过使小肠内糖消化减缓和对结肠内糖吸收的调节,使1d内血糖浓度平稳.
α糖苷酶抑制剂--适应症单纯饮食治疗不能控制,尤其是肥胖者更为适宜葡萄糖耐量减低(IGT)病人可作为一线药物配合饮食治疗使用,尤其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者2型糖尿病病人用磺酰脲类或双胍类疗效不佳,尤其是餐后血糖控制不佳,可加用本类药物1型糖尿病与胰岛素合用,作为辅助用药
α糖苷酶抑制剂—不良反应与禁忌症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腹胀、腹泻、肠鸣音亢进、排气增多禁忌症胃肠功能障碍者:消化不良、结肠炎、慢性腹泻肝功能不正常者慎用,也不宜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8岁以下儿童。
α糖苷酶抑制剂--常用药物常用药物阿卡波糖用法:于开始进食时口服,每次50~100mg,一日2~3次。伏格列波糖0.2~0.4mg服用方法随第一口主食一起嚼碎后服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发生低血糖的解救方式直接给予葡萄糖,吃饭无效
口服降糖药物分为五类:1.磺酰脲类2.双胍类3.-糖苷酶抑制剂4.胰岛素增敏剂5.餐时血糖调节剂
胰岛素增敏剂(一)作用机制不影响胰岛素的分泌,通过增强胰岛素的作用而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没有胰岛素存在时,不具有降血糖作用,在非糖尿病病人中不会引起低血糖.与胰岛素或双胍类合用,能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
胰岛素增敏剂(二)适应症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DMIGT无糖尿病但有胰岛素抵抗的肥胖者。
胰岛素增敏剂(三)不良反应肝功能异常、体重增加、水肿、头痛、乏力、腹泻、贫血、红细胞减少禁忌症严重贫血、白细胞减低肝肾功能损害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浮肿对此类药物过敏者
胰岛素增敏剂(四)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噻唑烷二酮罗格列酮曲格列酮吡格列酮二甲双胍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钙离子的摄取利用,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无氧酵解,改善高血脂等而改善胰岛素抵抗格列美脲
口服降糖药物分为五类:1.磺酰脲类2.双胍类3.-糖苷酶抑制剂4.胰岛素增敏剂5.餐时血糖调节剂
餐时血糖调节剂此类药物是促胰岛素分泌剂;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仅在进餐时促进胰岛素分泌,避免了空腹期间对β细胞的不必要刺激.适用于2型糖尿病病人,随餐服用,饭前服用(不必提前半小时),重塑餐时Ins分泌模式;减少由于误餐导致的低血糖;不良反应与磺酰脲类相似。
餐时血糖调节剂适用:经过饮食、减轻体重和运动不能满意控制的2型糖尿病病人.禁用:妊娠、哺乳期妇女、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重症肝肾功能不全者、过敏者.不良反应:轻度低血糖、短暂视力障碍、胃肠功能紊乱、肝酶轻度升高.
餐时血糖调节剂目前上市的药物:结构:苯甲氨酸衍生物列奈类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唐力
中医中药药物:人参、黄芩、生地、熟地、玄参、泽泻、葛根、黄连、苦瓜中成药:玉泉丸、六味地黄丸、石斛夜光丸、消渴丸、金芪降糖片、参芪降糖片注意:每粒消渴丸中含0.25mg格列本脲,不能随意加量,并避免与格列本脲同服.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的作用部位
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原则首选药物磺酰脲类非肥胖病人及轻度超重者双胍类肥胖病人持续高血糖,不增加体重,对胰岛素抵抗有改善阿卡波糖轻度持续高血糖,较高的餐后血糖,不会诱导低血糖,适用于老年病人罗格列酮有胰岛素抵抗病人血糖<7.8mmol/L避免用引起低血糖药物血糖7.8~11.0mmol/L低剂量磺酰脲类或双胍类高血糖病人起始就使用磺酰脲类
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原则联合用药磺酰脲类+二甲双胍最常用磺酰脲类+阿卡波糖同上二甲双胍+阿卡波糖也有效罗格列酮+二甲双胍胰岛素+磺酰脲类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二甲双胍减少肥胖病人对胰岛素的需求胰岛素+罗格列酮胰岛素缺乏得到改善胰岛素+阿卡波糖减少餐后血糖的波动
胰岛素治疗
作用机制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对其敏感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然后引发一系列的生理效应,包括葡萄糖等物质经细胞膜的转运、多种酶的激活或抑制、细胞的生长发育等。糖尿病(本科)长征医院内分泌科石勇铨
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和贮存起多方面的作用:(1)促进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主动转运。吸收的葡萄糖进而经过分解代谢,产生能量,或是以糖原或甘油二酯的形式贮存起来。(2)促进肝摄取葡萄糖并转变为糖原。(3)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原异生,抑制肝葡萄糖的输出。(4)促进许多组织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取,同时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脂肪细胞中游离脂肪酸的释放,抑制酮体生成,从而调节物质代谢。这样,将使血中葡萄糖来源减少,去路增加,从而使血糖降低。糖尿病(本科)长征医院内分泌科石勇铨
胰岛素适应症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大剂量口服药物控制不佳合并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合并严重慢性并发症:严重肾脏、神经病变合并严重感染、大手术等应激状态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处于妊娠或分娩期
胰岛素制剂速(短)效中效长效起效20~30min1.5~4h3~4h作用高峰2~4h6~10h14~20h持续时间5~8h12~14h24~36h应用一餐后两餐后提供基础水平高血糖高血糖胰岛素商品诺和灵R诺和灵N精蛋白锌胰优泌灵R优泌灵N岛素混合胰岛素诺和灵30R优泌灵30/70笔芯胰岛素lispro(进餐时注射,持续4h)展望口服胰岛素鼻喷胰岛素
胰岛素使用原则和剂量调节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首剂量目前主张小剂量开始,视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用量;每日分早、中、晚餐前用速效胰岛素,夜宵前用中效胰岛素。也可有其他分配方案。根据不同情况可分为胰岛素的补充治疗和替代治疗
胰岛素补充治疗适用范围用于2型糖尿病在饮食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仍欠佳,需补充胰岛素方法白天口服降糖药物,睡前用中效胰岛素,初试剂量0.1~0.2u/kg,根据空腹血糖(4~8mmol/L),3天调整1次剂量,每次调整量2~4u如果胰岛素用量达到14u/d,改为早晚两次注射,早2/3,晚1/3如果胰岛素用量达到30~36u/d,说明β细胞功能差,停用磺酰脲类药物
胰岛素替代治疗适用范围内生性胰岛素绝对缺乏,包括1型糖尿病和2型β细胞功能衰竭的病人方法每天注射2次:早餐前(2/3)和晚餐前(1/3),混合胰岛素短效:中效=1:2每天注射3次:早餐前、午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晚餐前注射混合胰岛素每天注射4次:早、中、晚三餐前使用短效胰岛素,睡前使用中效胰岛素每天注射5次:早餐前使用短效+中效,中、晚餐前使用短效,睡前使用中效胰岛素,该方法最符合生理性分泌模式
注射部位可用于胰岛素注射的身体部位有7个:两上臂外侧、脐周(腹部)、两大腿前外侧、臀部两侧。不同注射部位本品的吸收可有差别,腹壁吸收最快,前臂外侧比股前外侧吸收快,臀部吸收最慢。长期在一个部位注射会导致皮肤硬结、皮下脂肪坏死,应每次换不同部位注射。糖尿病(本科)长征医院内分泌科石勇铨
胰岛素副反应低血糖局部反应(皮下硬结、红晕、瘙痒、皮下脂肪萎缩)全身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胰岛素浮肿(胰岛素有钠、水潴留作用);屈光不正(晶状体随血糖起落而改变)早晨反应性高血糖(Somogyi效应)胰岛素抗药性
糖尿病自我监测监测内容症状与体征的变化: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低血糖症状:头晕、心慌、饥饿感、出冷汗血压、心率、皮肤感觉、腱反射、肾功能、眼底、血脂、动脉彩超如何检查尿糖尿糖的准确性用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手指血糖与静脉血糖的差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概述特征高血糖、酮症、酸中毒原因体内缺乏胰岛素或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因而身体不能利用葡萄糖,只能依靠大量脂肪为机体供应能量,脂肪分解的一部分产物为酮体,是一种酸性有毒物质后果酮体在体内积聚,导致机体过于酸化,可对机体产生严重损害,引起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流行病学资料此组症群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也可发生于2型伴应激时。
发病诱因感染是最常见诱因,尤其是T2DM伴急性感染。胰岛素剂量不足或中断应激状态饮食失调或胃肠疾患尤其是伴严重呕吐、腹泻、厌食、高热等导致严重失水和进食不足者,伴胰岛素用量不足或暂停时。其他如妊娠和分娩;胰岛素抗药性,伴有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过多。
临床表现(一)临床症状1、原有DM症状加重及疲乏无力等。2、部分病人可有呕吐、腹痛等。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临床表现(二)体征酮症、酸中毒的体征:呼吸加深加快,有烂苹果样丙酮味脱水体征:皮肤干燥、缺乏弹性;粘膜干燥,眼球下陷,眼压降低;心、脉率细速而微弱,血压下降。反射迟钝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糖尿和酮尿:尿糖和酮体均呈强阳性。高血糖:多数在16.7~27.8mmol/L。高血酮:定性强阳性,定量一般>50mg/dl,一般血酮>5mmol/L即有诊断意义。血酸碱度:代偿期,pH可在正常范围;失代偿期,pH常低于7.35,有时<7.0。血电解质:低钠血症较常见,血Na+<135mmol/L,少数正常。血钾初期可正常或偏低,尿少、失水和酸中毒严重时,可升高达5mmol/L以上;其他
治疗原则纠正内分泌紊乱,去除诱因,防止各种并发症(低血糖、低血钾、脑水肿),减少死亡率。酮症阶段仅需给予足量的正规胰岛素,补液,加强代谢监测。DKA阶段立即抢救
治疗措施1.补液2.胰岛素治疗3.补钾4.纠正酸中毒5.并发症处理
补液原则由于DKA病人失水可致体重10%以上,应补足水分,输液应先快后慢,先盐后糖,严密监护,及时调整。
胰岛素治疗—小剂量正规胰岛素治疗方案作用:降血糖,逆转酮症优点:低血糖、低血钾、脑水肿等并发症较少,病死率低具体用法:20uRI静注,0.1u/kg•hRI静滴。*2小时后血糖无肯定下降(10%),RI剂量加倍。*血糖<14mmol/L,RI剂量减半或改皮下注射1次/4-6小时。
补钾及早补钾,勤测血钾,见尿补钾血钾4mmol/L虽属正常范围,但已有缺钾,故主张补钾应与胰岛素同时,初起补KCl1g/h;血钾3mmol/L时,提示体内缺钾较严重,故可补1.5~2.0g/h;但当尿量少而血钾升高至5.5mmol/L时,则应暂停补钾,密切随访观察;补钾2~6h后须复查血钾,如已正常而能口服者,可改为口服3~6g/d。
纠正酸中毒pH>7.1时暂时不补充NaHCO3;pH7.1时补充NaHCO350mmol、KCl13mmol,于30min内滴注完毕;pH<7.0时补充NaHCO3100mmol、KCl26mmol,并于45min内滴完;此后每隔30min监测pH及HCO3—,直至pH>7.1。
并发症处理休克如不易纠正,注意是否有其他情况。脑水肿脱水减压,加用激素严重感染抗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必须根据具体病情及早防治。
预防严格控制糖尿病避免应激因素教育病人不可自行停用胰岛素。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
概述特征:高血糖、高血钠(大于150mmol/L)、血渗透压升高(大于340mmol/L)、脱水、低血压、休克、电解质紊乱、神志不清甚至昏迷,但无明显酮症酸中毒。发病率低(1~1.5%),大多见于60岁以上2型轻症糖尿病及少数1型病者,也可出现于从未确诊糖尿病者,男女发病率相似。死亡率高,早期病死率高达40~70%,近年来已降至20%左右。
诱发因素疾病与应激感染、外伤、手术、心脑血管以外糖摄入过多输注含糖液体,饮服含糖饮料水分丢失过多及摄入不足某些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过量饮酒肾功能或心功能减退
临床表现DKAHDNC年龄多<40岁多>40岁病史1型多见2型多见血糖300-600>600血钠<140>140血渗<360>360PH<7.2正常酮体>5mmol/L正常血钾—N——N死亡率10%50%
诊断标准血糖>600mg/l(33.3mmol/L);血钠>145mmol/L;血渗透压>350mOsm/L.
治疗补液输液量较DKA多补充Ins补钾去除诱因
谢谢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祭灶神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扫尘“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贴春联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贴年画年画,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雕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杨家埠,是我国三个重要的年画产地。民国初年,上海出现了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形式,以后发展成为今天的挂历。
倒贴福字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逛庙会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全口义齿.课件PPT.ppt
- 最新全回流操作的意义课件PPT.ppt
- 最新全品中考网课件PPT.ppt
- 最新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平台课件PPT.ppt
- 最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课件_3软件工程课件PPT.ppt
- 最新全排列算法设计和分析课件PPT.ppt
- 最新全干大会课件PPT.ppt
- 最新全球主要装载机标志概要课件PPT.ppt
- 最新全球最美丽的眼睛摄影课件PPT.ppt
- 最新全科医师的临床思维分析课件PPT.ppt
- 最新全胃肠外营养与3L袋配置课件PPT.ppt
- 最新全肺切除后患者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课件PPT.ppt
- 最新全等图形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边角边定理-1课件PPT.ppt
- 最新全等三角形优秀1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全站仪在工程中的应用功能介绍课件PPT.ppt
- 最新全站仪--计量检定74105课件PPT.ppt
- 最新全脑血管造影PPT课件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