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6.50 KB
- 2022-04-29 14:35:34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偿债能力分析
§7.1.1偿债能力分析的意义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清偿到期债务的现金保障程度。1、债权人债权收回的保证程度2、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全程度3、经营者优化融资结构和降低融资成本4、政府机构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意义
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营运资金表明流动资产是以一定数额的长期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作为资金来源,不能偿债的风险较小。表明部分长期资产以流动负债作为资金来源,不能偿债的风险很大。(1)营运资金>0(2)营运资金<0§7.2.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是指企业用其流动资产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企业偿付即将到期债务的实力。
【单项选择】下列各项中,不会影响流动比率的业务是()A.用现金购买短期债券B.现金购买固定资产C.用存货进行对外长期投资D.从银行取得长期借款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流动负债3、速动比率通常认为正常的速动比率小于1,会使企业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如果速动比率大于1,尽管债务偿还的安全性很高,但却会因企业现金及应收账款资金占用过多而大大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ⅰ一般情况下,速度比率越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并非所有情况)ⅱ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分析: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4、现金比率是最严格、最稳健的短期偿债能力衡量指标,它反映企业随时还债的能力。现金比率过低,说明企业即期偿付债务存在困难;现金比率高,表明企业可立即用于偿还债务的现金类资产越多,偿还即期债务的能力较强。国际公认的现金比率一般在20%左右。ⅰ现金比率不应过高ⅱ特殊情况的合理性分析分析:
【单项选择】如果流动比率大于1,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速动比率大于1B.现金比率大于1C.营运资金大于0D.短期偿债能力绝对有保障答案:c。
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期末流动负债总额5、现金流动负债比该比率越大,表明企业现金流入对当期债务清偿的保障越强,表明企业的流动性越好,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表明企业的流动性较差。ⅰ该指标越高越好,因为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最终依赖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析:
现金负债总额比=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期末负债总额6、现金负债总额比该指标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每1元负债有多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来偿还,表明企业偿债能力的强弱。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越强;反之,该比率越低,表示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差。
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1)增加企业变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减弱企业变现能力的因素
影响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外部因素主要有:1、宏观经济形势2、证券市场的发育与完善程度3、银行信贷政策
【单项选择】下列业务中,能够降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是()A.企业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置一台大型机械设备B.企业从某国有银行取得3年500万的贷款C.企业向战略投资者进行定向增发D.企业向股东发放股票股利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以负债取得的资产越少,企业运用外部资金的能力较差。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企业通过借债筹资的资产越多,风险较大。ⅰ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在40%-60%分析:ⅱ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公开上市,其净资产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必须在30%以上,即负债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得高于70%§7.3.1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单选】ABC公司无优先股,去年每股收益为4元,每股发放股利2元,留存收益在过去一年中增加500万元,年底每股净资产为30元,负债总额为5000万元,则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A.30%B.33%C.40%D.44%
2、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全部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比率与资产负债比率之和等于1。因此,这两个比率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所有者权益越大,资产负债率就越小,反之亦然。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3、产权比率产权比率越高,企业所存在的风险也越大,长期偿债能力较弱。产权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承担的风险越小,债权人也就愿意向企业增加借款。ⅰ是资产负债率的必要补充,具有共同的经济意义分析:ⅱ与资产负债率比,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侧重点不同ⅲ由于反映的偿债能力是以净资产为物质保障,所以必须结合有形净值债务率指标作进一步分析
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1+产权比率=1/(1-资产负债率)4、权益乘数ⅰ是产权比率指标的延伸分析:表示1元股东权益拥有总资产的数额
【多选】下列各指标中,属于影响业主权益乘数的因素有()A.资产总额B.无形资产C.待摊费用D.股东权益E.负债总额
【单选】在下列关系表达式中,正确的有()A.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产权比率B.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产权比率C.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产权比率D.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产权比率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支出)/利息费用5、已获利息倍数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就越强,企业对到期债务偿还的保障程度也就越高;相反,则表明企业没有足够资金来源偿还债务利息,企业偿债能力较弱。ⅰ从长期来看,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应大于1分析:ⅱ该指标与经济环境和行业有关
非流动负债与营运资金比率=非流动负债÷营运资金6、非流动负债与营运资金比非流动负债与营运资金比率越低,不仅表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而且还预示着企业未来偿还长期债务的保障程度也较强。
1、长期租赁2、担保责任3、或有项目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因素
P182/T3
思考题?2、资产规模如何影响长期偿债能力?1、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因素与影响长期长期偿债能力的因素有何不同?
第六节劳动法和社会保障制度劳动法社会保障制度
一、劳动法(一)劳动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是指因管理社会劳动力、执行社会保险、组织工会和职工参加民主管理、监督劳动法规的执行、处理劳动争议等发生的社会关系。
一、劳动法(一)劳动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1、公民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的原则2、改进劳动组织;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则3、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4、维护劳动者享有休息和劳动保护权利的原则5、保护劳动者获得物质帮助的原则6、维护劳动者参加民主管理权利的原则7、平等就业、同工同酬的原则
(二)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依法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
(二)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在劳动过程中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二)劳动者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劳动者的基本义务:完成劳动任务;提高劳动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三)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1、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1)合法原则(2)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原则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当事人协商约定的其他内容。
(三)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1、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原订劳动合同内容的增减或修改。经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已经修改或废止;企业经批准或者根据市场变化决定转产或调整生产任务;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情况。一方当事人提出变更劳动合同的建议后,另一方当事人应在对方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双方就变更合同的内容协商,达成一致,签订书面的变更协议。提出变更合同的一方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经济赔偿责任。
(三)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1、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之前双方当事人终止劳动合同关系。(1)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1、劳动合同(1)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1、劳动合同(1)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下列情况下,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的;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提供劳动条件的。(2)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1、劳动合同2、集体合同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签订集体合同。也称集体协议,是工会代表职工与所在企业通过协商谈判,就集体劳动条件、生活条件等事项达成的书面协议
(三)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1、劳动合同2、集体合同(1)集体合同的主体,一方是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另一方是企业。(2)集体合同的内容侧重于维护企业职工权益的规定。(3)集体合同的订立必须经过双方协商谈判,达成书面协议。(4)集体合同签订的直接目的在于规定企业职工的一般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5)集体合同的效力一般高于劳动合同,具有本企业劳动基准法的效力。集体合同的法律特征:
(四)劳动争议的处理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发生的纠纷。因录用、考核、调动、辞职、辞退、除名、开除引起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时间、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因履行劳动合同,变更、解除或续订劳动合同引起的争议;参加企业民主管理引起的争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四)劳动争议的处理(1)着重调解原则(2)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
(四)劳动争议的处理(1)调解(2)仲裁(3)法院判决
二、社会保障制度(一)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是指在人们因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劳动机会、遭受天灾人祸,从而失去生活来源的情况下,由社会提供必要的救助,以保证其生存和生活的权利。(1)覆盖层面的广泛性(2)参与上的强制性(3)制度上的立法性(4)受益程度的约束性
二、社会保障制度(一)社会保障制度(1)社会稳定功能(2)经济调节功能(3)分配功能(4)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
二、社会保障制度(二)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保险(2)社会救济(3)社会福利(4)社会优抚
二、社会保障制度(二)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保险是指当劳动者乃至全体社会成员在遭遇年老、患病、失业、伤残、生育等风险时,由国家和社会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
二、社会保障制度(二)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保险(2)社会救济是指对于基本物质生活陷入困境而自己无力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各种物质援助,以满足其最低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社会保障制度(二)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保险(2)社会救济(3)社会福利(4)社会优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健康评估--排泄-活动与运动课件PPT.ppt
- 最新健康素养66条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健康评估黄疸教学课件(1)课件PPT.ppt
- 最新健康评估课件--尿液的检查(1)课件PPT.ppt
- 最新健身运动PPT课件PPT.ppt
- 最新健身俱乐部保洁工作流程课件PPT.ppt
- 最新健胸操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傅健阐述多发性肌炎的治疗_图文.课件PPT.ppt
- 最新傅健概述:运动神经元特点课件PPT.ppt
- 最新催产素的临床应用课件PPT.ppt
- 最新催乳师基础知识产后修复师--体质调理课件PPT.ppt
- 最新儿科关联销售课件PPT.ppt
- 最新儿科关联销售.(1)课件PPT.ppt
- 最新儿科关联销售(2)课件PPT.ppt
- 最新儿科一般护理ppt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儒家文化与中医课件PPT.ppt
- 最新儿科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课件PPT.ppt
- 最新儿科呼吸支持现状和趋势PPT课件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