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7 MB
  • 2022-04-29 14:31:13 发布

最新人际交往心理学第3讲.课件PPT.ppt

  • 10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人际交往心理学第3讲. 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针灸治疗王艳锋岳阳市中医院 概念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所致。相当于现代医学急性脑血管意外范畴。进入恢复期后多有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蹇涩等症。中医中药,特别是针灸对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诊断要点】1、急性脑血管意外(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脑栓塞等)经临床救治后,生命体征相对平稳。2、中风病恢复期一般为脑梗塞发病2周后或脑出血发病1个月后,后遗症期为发病半年后,遗留意识、语言、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等诸项神经功能缺损症状。3、头部CT检查示软化灶形成或见不同程度脑萎缩。 【治疗】一、针灸治疗1、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早期或软瘫期。(1)治法:疏通经络,行气活血。(2)穴位:肩髃、曲池、合谷、外关、足三里、环跳、阳陵泉、昆仑、三阴交、太冲、地仓、人中。 随证加减风痰阻络证,加风池、丰隆、阴陵泉、合谷熄风化痰。肝阳上亢证,加太冲、行间、阳陵泉清肝潜阳。痰热腑实者,加膻中、中脘、天枢、丰隆、上巨虚。曲池。气虚血瘀证,加气海俞、膈俞、脾俞、血海以益气活血。阴虚阳亢证,加三阴交、太溪、太冲、风池滋阴潜阳。瘀阻脑络证,加膈俞、血海、三阴交、百会活血通络。语謇加廉泉、通里,或金津、玉液点刺放血;口喎流涎,配颊车透地仓,下关透迎香。 针刺操作以针刺为主,初病宜泻,久病宜补,气虚可灸。取仰卧位,肩髃向臂臑方向透刺1.5~2.0寸,曲池直刺1.0~1.5寸,外关、合谷直刺0.8~1.2寸,环跳直刺3.0~4.0寸,阳陵泉、足三里直刺1.0~1.5寸,昆仑直刺0.8~1.0寸。廉泉向舌根方向刺0.5~1.0寸,通里直刺0.5~0.8寸。 2、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早期和恢复期。(1)治法:醒脑开窍,疏通经络。(2)穴位: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3)针刺操作:以针刺为主,补泻兼施。内关用捻转泻法行针1-3分钟;三阴交,足三里用提插补法;刺极泉在原穴位置下两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麻胀或抽动为度;尺泽、委中直刺,提插泻法,以肢体抽动为度。 3、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技术。脑卒中痉挛瘫痪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呈痉挛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张力平衡针刺法,选用伸肌、屈肌侧有效穴位,根据两侧痉挛、弛缓的不同,施以不同手法,改善肌张力,缓解偏瘫痉挛状态,提高肢体运动功能。该疗法不仅适用于偏瘫所致的痉挛瘫痪,对小儿脑瘫、截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肌张力增高、痉挛拘急状态亦验之有效。 (1)治法:协调阴阳,缓解痉挛,通络起废。(2)穴位:上肢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上肢伸肌侧:肩髃、天井、阳池;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下肢屈肌侧:髀关、曲泉、解溪、申脉。(3)针刺体位:患者取仰卧位,患侧上肢置体旁,手臂伸直,掌心向躯干;患侧下肢自然伸直,腘窝处垫高15cm左右,支撑踝关节保持中立位。 针刺操作①弱化手法:先取上肢屈肌,下肢伸肌侧穴位,快速刺入各穴,得气后每穴行柔和均匀的捻转手法1分钟。痉挛优势侧的针刺刺激手法不宜过强,进针手法要快捷轻柔,行针手法以不出现肌肉抽动为度,出针手法轻慢。②强化手法:取上肢伸肌、下肌屈肌侧穴位,快速刺入各穴,得气后每穴行较强的提插捻转手法1分钟。痉挛劣势侧的针刺刺激手法可较强,进针手法要快捷轻柔,行针手法以出现较强针感为度,出针较快。留针30分钟,出针前分别用上述手法运针1分钟,每日1次。10天为了疗程,疗程之间隔两天。 其他疗法①电针疗法:选择体针穴位,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仪,刺激20—3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注意肌张力的变化,软瘫期用连续波或断续波,硬瘫期用疏密波。②头针疗法:偏侧运动障碍取偏瘫对侧运动区、足运感区;偏身感觉障碍取对侧感觉区;精神障碍、强哭强笑,刺正中线两侧胸腔区,横刺;肢体浮肿,取对侧血管舒缩区,毫针平刺入头皮下,快速捻转2-3分钟,同时让病人活动患肢,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③康复疗法:康复治疗可尽早介入。可用按摩、被动运动、床上良肢位摆放等措施,以预防关节挛缩、变形。 辨证论冶①风痰阻络: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口眼歪斜,伴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治宜熄风化痰通络,方用导痰汤合牵正散加减。 ②肝阳上亢: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口眼歪斜,眩晕,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有力。治宜平肝潜阳,泻火通络,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③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口眼歪斜,伴腹胀便秘,咯痰口粘,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大。治宜化痰通腑,方用星蒌承气汤加减。④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口眼歪斜,伴面色萎黄,气短乏力,肌肤不仁,口角流涎,心悸便溏,肢软无力,舌淡有瘀点,苔薄白或腻,脉沉细、细涩或细缓。治宜益气活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⑤阴虚阳亢――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口眼歪斜,伴烦躁失眠,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手足拘急或蠕动,舌红绛或暗红,少苔,脉细弦或细弦数。治宜滋养肝肾,潜阳熄风,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⑥瘀阻脑络――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偏身麻木,口眼歪斜,伴头部刺痛,头晕目眩,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涩。治宜化痰通脑,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注意事项】1、饮食:低盐低脂饮食。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多进食水果、蔬菜,以保持大便通畅。2、调护:注意调适心理,避免不良刺激,保持情绪稳定,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适当锻炼,注意看护,防跌倒,防再次中风。 3、针刺治疗痉挛瘫痪患者时,因肌肉痉挛状态及肌张力增高,容易出现滞针,故病人体位要舒适,留针期间不得随意变动体位。医者手法要熟练,进针宜轻巧快捷,提插捻转要指力均匀,行针捻转角度不宜过大,运针不宜用力过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