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5 MB
- 2022-04-29 14:36:28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儿童常见疾病的中西医保健
發燒的定義耳溫超過38℃腋溫超過37.5℃發燒是對抗外來病原體入侵的反應,是人體正常的免疫防衛機轉千萬不要只用手去感覺小孩有否發燒,家裡一定要備體溫計一般的發燒本身不會燒壞腦筋,除非腦膜炎,腦炎引起的發燒。發燒達41.5℃以上才有可能對腦細胞造成傷害。
退燒的目的發燒本身若引起小孩不舒服,可使用退燒方法退燒,目的是讓小朋友舒服.退燒並不等於治病,最重要是找出病因,自然會退燒若已找出發燒病因,則需按時服藥(此時仍會發燒數天),這時退燒已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觀察小孩生命徵象,如呼吸困難、腹脹、疼痛、意識變化等。
熱痙攣(Febrileseizure)好發於6個月至6歲之兒童原因:幼童的腦部發育未成熟,發燒時易引起腦細胞異常放電大多是全身性發作,通常不會超過15分鐘一般不需用任何抗抽筋藥物治療,預後良好複雜性熱性痙攣:若抽筋時間超過15分鐘,或有局部發作,或在24小時內再發作,須住院觀察治療
痙攣的處理1.保持冷靜。2.鬆開衣物,保護患者,避免受到外傷。3.頭側向一邊,身體側躺,維持呼吸道暢通,以防嘔吐物倒吸。4.勿硬塞任何東西讓病患咬住5.觀察並紀錄抽動的模式。6.抽筋時間過久應緊急就近送醫。
感冒呼吸道感染是兒童最常見的感染症分為上、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炎、鼻咽炎、急性咽炎等,通常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症狀較輕微,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當併發中耳炎、鼻竇炎時,大多是細菌感染所致,需抗生素治療。避免使用阿斯匹靈以免造成雷氏症候群
咽喉炎及扁桃腺炎入學第一年的兒童最容易患咽喉炎,因為他們一下子接觸多種病毒而其抵抗力還未充足。徵狀:喉嚨痛,發燒、頭痛,頸部淋巴結痛,乾咳大部分呼吸道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狀病毒均可引起咽喉炎,不具特異性。腺病毒引起的會化膿並引起結膜炎。EB病毒引起的則會發疹,淋巴結及肝脾腫大。五歲以上必須考慮A族鏈球菌。
咽喉炎及扁桃腺炎的處理大量飲水與休息。服食適量止痛藥來減輕咽痛以及退熱。家人不要抽煙或至少在病癒前暫停吸煙。如果耳痛、出紅疹,一定要看醫生。如有細菌感染,抗生素治療。
腸病毒如何傳染?人類是唯一自然宿主主要傳播方法:是經口傳染(包含口糞及口沫傳染)大部分都感染小孩子,尤其6歲以下的小孩。主要於夏秋兩季
泡疹性咽峽炎(Herpangina)A族或B族克沙奇病毒特徵是突發性發燒(38-40oC)、嘔吐、喉嚨痛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少部份造成無菌性腦膜炎大多數病例都是輕微而無併發症,病程一般是3到6天。
手足口症(Hand-foot-mouthdisease)A族克沙奇病毒,腸病毒71型特徵是突發性發燒(38-40oC)、嘔吐、喉嚨痛及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身體出現小水泡,主要分佈於手掌和腳掌病童常因口腔有潰瘍而致進食困難,病程大約一週左右。
手口足病,疱疹性咽峽炎與疱疹性齒齦炎前者為腸病毒引起,後者為疱疹病毒引起
腸病毒重症症狀及危險因子重症病例之前趨症狀四肢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嗜睡中樞神經受侵犯之危險因子年齡在3歲以下高燒超過39度燒超過3天嗜睡、抽筋、頭痛、嘔吐高血糖(>150mg/dl)其他危險因子肢體無力白血球過高(>17500/mm3)
腸病毒治療與預防目前無抗病毒藥物,以支持性療法為主由於口腔潰瘍會影響患兒的餵食;為了補充患兒的體力及避免脫水,應鼓勵甚或勉強患兒進食,易入口的食物即可不宜與其它小孩親密接觸,不要共用奶嘴或交替食用同一食物,玩具的清潔病毒可生存於喉嚨、糞便數週,這段時間要勤洗手
水痘好發年齡:5-10歲潛伏期:14-16天傳染期:發疹前2天至發疹7天後傳播途徑:極易傳染的疾病接觸直接傳播飛沫或散布在空氣中的鼻喉分泌物傳播接觸到患者分泌物弄污的物件而間接傳播。
水痘病原體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皰疹病毒的一種)所引起。病徵發燒、疲倦和軟弱無力。頭皮、腋窩、軀幹、甚至眼皮及口部會出現刺癢的皮疹。皮疹不久會在5日內形成水泡。水泡會在接下的3日內乾癟並結痂。併發症傷口細菌感染肺炎,出血性疹,肝炎,腦炎.
水痘治療方式:藥物:抗組織胺(止癢)普拿疼(退燒)抗病毒藥物Acyclovir(縮短病程)局部藥膏(金貝比或氧化鋅)抗生素(預防細菌感染)注意局部清潔
中耳炎六歲之前由於耳咽管尚未發育成熟且較平較短。當鼻咽受感染時,病原較易經由耳咽管進入中耳引起發炎。急性中耳炎須以抗生素治療10至14天治療後要做耳鏡的追蹤檢查。孩童時期是聽覺及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如果中耳積液一直不好,要做聽力檢查。
中耳炎
肺炎病毒性肺炎:5歲以下,呼吸道融合病毒為主,而流感病毒侵犯較大的孩童,治療以支持性療法。黴漿菌:主要侵犯五歲以上的大小孩,臨床症狀與胸部X光的變化往往不一致,治療以抗生素。細菌性肺炎:肺炎球菌及嗜血桿菌,症狀往往較嚴重,治療上以抗生素為主。胸膜積水、積膿、或肺膿瘍是併發症。
流行性感冒(流感,Influenza)由流感病毒所引起:分為三型-A流感病毒:可能引起較嚴重的疾病,造成大流行,病毒變異迅速。-B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通常較輕微,造成的流行較小。-C流感病毒:較少引起疾病
流感的症狀發燒,超過38ºC畏寒、冒冷汗、寒顫頭痛、咽部疼痛肌肉酸痛、全身倦怠畏光、眼眶疼痛、輕咳
流感的治療症狀治療-孩童避免使用aspirin退燒藥抗病毒藥物:克流感(口服5天,每日2次療程)流感的預防疫苗的接種
中醫轉骨兒童從10歲開始,一直到青春期,「轉骨發育期」的生長潛力最大12~16歲為男孩增長高峰10~14歲為女孩增長高峰要長高先做好基本功:均衡營養、適當運動、充足睡眠、心情穩定、預防疾病
1.小孩先天脾胃氣虛,後天失調,長年食慾不振,或是偏食、挑食引起,吃多了含糖飲料及零食,造成營養不均衡,消化不良2.健全的腸胃系統是小朋友生長發育的基礎,更是兒童長高、長肉的主要來源。在中醫上是以「脾」的概念來整體涵蓋。3.培養正常的飲食習慣,是健胃整腸的第一步驟。飯前盡量不要吃過甜、脂肪含量過高的食物或飲料,進餐時保時愉快的情緒。4.這種小孩的轉骨方,應該先從改善腸胃著手,開脾健胃,益氣滋養,或止瀉消積,而不是一昧的吃補藥。
男性重固精,女性重調血養血中醫「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強固則筋強骨健」,治療原則是以健脾、補肝腎或疏肝理氣為主,服用量身訂製的轉骨方。開脾健胃藥:山楂、神麴、茯苓、薏苡仁、芡實、蓮子、山藥針灸或穴道按摩可以調理體質,幫助長高,而且沒有副作用,沒有年齡限制。湧泉穴:位於腳掌中線前三分之一處,每天按摩30-50次,用力碰觸穴道可加速循環幫助生長。
調理腸胃的藥膳【排骨四神湯】藥材:山藥1兩,蓮子1杯,茯苓3錢,芡實5錢,薏仁5錢食材:小排骨半斤酸菜,薑,蔥
小兒腦性麻痺小兒腦性麻痺是指胎兒在出生前到出生後1個月內,大腦在尚未成熟階段受到損害或損傷,而引起的以非進行性中樞性運動和姿勢障礙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症。主要表現為站立遲緩、行走遲緩、發展遲緩、牙齒發育遲緩、語言遲緩或頭軟無力、不能抬頭,屬於中醫學中“五遲”、“五軟”、“五硬”的範疇。
05/06/1036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可的64種針灸適應症(9大類)
05/06/10
05/06/1038小兒腦性麻痺針炙治療百會、上星、顳三針,上肢癱加曲池、合谷,下肢癱加足三里、三陰交,語言障礙加廉泉,腰軟加腎俞。治療前後運動功能的改善差異明顯,且針刺對腦組織影像學的改善有促進作用。
05/06/1039小兒腦性麻痺中藥治療辨證施治,標本兼顧,補益肝腎,醒腦開智益神,兼以活血化淤,疏通經絡,調理氣血陰陽的平衡1.脾腎兩虛型:補中益氣丸+六味地黃丸2.肝強脾弱型:加味六君子湯或小續命湯3.肝腎不足型:六味地黃湯加減或補腎地黃丸加減
頭皮針炙(留針)05/06/10
05/06/1041四肢穴位針炙(體針半刺)
05/06/1042穴道按摩
05/06/1043神闕穴藥灸伏貼
05/06/1044小兒氣喘小兒氣喘發生率逐年增加1994年台大醫院:台北地區學童氣喘發生率由1974年1.3%升高至1994年的10.9%2002年長庚醫院:國小一年級氣喘發生率19.8%(男:24%,女15%)
05/06/1045
小兒氣喘的中醫治療減敏調理方:黨參、白朮、茯苓、甘草、黃耆、麥冬、防風、蒼耳子、陳皮、半夏益肺健脾:四君子湯、玉屏風散化痰:二陳湯治過敏:蒼耳子、辛夷從基本袪痰,並調理臟腑,使免疫平衡並調整消化吸收,而減少發作頻率及嚴重度。
三伏貼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在一年當中最炙熱的3天(三伏天),以白芥子延胡索細辛多種中藥調和後直接貼敷於穴位,經由皮膚下穴位的吸收,使中藥對人體之五臟六腑產生補氣及調理作用,以達到提升免疫力改善體質與預防疾病的效果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反覆性感冒
中藥氣霧吸入治療05/06/10
穴道按摩05/06/10
05/06/1050穴位藥灸伏貼
過動症ADHD缺乏注意力,過動,衝動7歲以下的兒童過動症的發生率3%至5%ADHD是多重神經生物性可能病因所引起的情緒及行為疾病ADHD是大腦內神經化學失衡(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ADHD具遺傳性:dopaminetransportergene(DAT1)onchromosome5dopaminereceptorD4gene(DRD4)onchromosome11
過動症—中醫觀點小兒為純陽之體,稚陰未長,生機蓬勃,若先天不足或後天失調,則易出現陰虛陽亢,陰靜不足,陽動有餘的證候。過動症臟腑功能失調主要是心、肝、脾、腎四臟的失調。心主血,藏神,小兒心火易亢,出現心神不寧,多動不安肝為剛臟而性動。小兒肝常有餘腎常虛,肝陰不足,肝陽偏亢,則注意力不集中,衝動易怒。
現代過動兒比例增多大多是飲食出了問題,小朋友從小起就常接觸到炸雞、薯條、奶油、巧克力。小朋友吃了含糖食物,常會出現「sugarhigh」(吃糖後的興奮症狀)。市售各種五顏六色的冰品與各類蜜餞糖果,所添加的防腐劑、食用色素雖然符合目前食品衛生法令規定與標準,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研究發現,若兒童每天都攝取含有食用色素、防腐劑、苯甲酸鈉、苯甲酸,會明顯出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情形。1980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食用色素、防腐劑等食品添加物是過動症的誘因,並會引發氣喘等過敏反應;1997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也提出相同見解。
衛生署台東醫院中醫部研究觀察近200個2歲到17、8歲以及成年過動症患者,發現超過八成屬於中醫「胃熱」體質。胃熱:過動體質、手腳心易出汗、常便秘、晚上睡覺易踢被子及易尿床小兒胃熱主要是因為「過食肥甘厚味」,巧克力、炸雞、薯條、洋芋片充斥市面,學校的營養午餐也多半油膩。只要有「胃熱」體質的孩子,都會因為這些食物加重孩子的症狀,更加無法專注,也更容易坐不住及衝動。
過動症的中醫辨證論治第一型:心腎陽虛証:好動、神情呆滯、面色蒼白、手足不溫藥:熟地、山茱萸、山藥、杜仲、枸杞子、石菖蒲、遠志第二型:心脾氣虛証:好動、胃口差、易拉肚子,夜間多夢、精神衰弱無力藥:黃耆、白朮、黨參、茯神、遠志、石菖蒲、當歸第三型:胃熱內擾証:好動、口臭、便秘、痰多、胸悶藥:陳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實、竹茹、黃連、梔子第四型:心火旺盛証: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不想睡覺、容易衝動任性、常過度興奮藥:知母、黃柏、熟地、山茱萸、澤瀉、茯苓、丹皮,
針灸治療過動症透過對人體特定的穴位針刺或按揉方法,達到疏通經絡、調整陰陽、治理心腎、健腦寧神的目的主穴:內關、太衝、大椎、曲池注意不集中:百會、四神聰、大陵活動過多:安神、安眠煩躁:神庭、膻中
過動兒飲食要注意要項1.少吃生冷、冰涼、油炸、甜食、巧克力、含有食用色素食物、含糖飲料等高熱量的食物,或辛辣、刺激性、重口味等屬燥熱性的食物。2.適度適量的運動,可抒發體內蓄積的陽氣。3.切勿隨意服食滋補的藥物、健康食品或食物,以免火上加油。
小兒尿床遺尿,是指五歲以上的小兒在睡眠之中小便自遺,醒後才發覺的一種病症。原發性遺尿:控制膀胱排尿的功能未成熟,常有家族傾向。隨著小兒發育成熟而逐漸改善。續發性遺尿:膀胱病變、泌尿道感染、腎臟或輸尿管病變或脊椎神經病變
小兒遺尿的中醫治療下元虛寒型:腎氣虧虛,無法溫養膀胱,導致膀胱氣化無力,不能固攝所致。脊髓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功能尚未成熟,八味地黃丸+桑螵蛸散脾肺氣虛型:脾氣虛不能調節約束水液的代謝與吸收,同時肺氣虛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所致。膀胱括約肌的發育協調尚未成熟。補中益氣湯+縮泉丸肝經濕熱型:肝膽濕熱下注,導致膀胱濕熱內蘊,氣化不利所致。多合併有泌尿道感染,八正散+龍膽瀉肝湯。
全家人的中醫養生保健
中醫穴位按摩保健合谷穴(面口合谷收)大拇指與食指之間(虎口)的凹陷處。顏面以及口部的病痛各種痛症的要穴
內關穴(內關心胸胃)手腕上的橫紋兩寸(約三個手指)之距離,在兩筋之間。心、胸、胃不適主治胸悶、心悸、嘔吐、暈車、安眠、偏頭痛
足三里穴(肚腹三里留)在外膝眼下三寸(四個手指)處。胃腸的疾病主治胃病,打嗝、胃痛養生保健常用穴
陽陵泉穴(外傷陽陵泉)小腿外側,兩骨頭交接處的頂點凹陷。外科傷痛、扭挫傷疼痛筋骨僵硬、痠痛、易抽筋、足踝扭傷、膝扭傷膝關節痛、肩關節痛有良好的保健效能。
三陰交穴(婦科三陰交)腳踝內側突起處往上三寸(約四個手指),與脛骨內側交接處婦科的主穴主治一般婦女的疾病
迎香穴在鼻孔兩旁約五分(拇指二分之一寬)鼻塞不通主治鼻炎、鼻竇炎、鼻過敏
眼睛酸澀、黑眼圈
正確的進補觀念
那些人需要補身體虛弱、容易感冒之人容易疲倦氣虛容易怕冷、手冷陽虛容易頭暈、手麻血虛容易有虛火陰虛病後、產後復原
什麼人不可以進補體質不「虛」,而屬於「實證」的人感冒的時候高血壓患者有發炎的時候屬於敏感體質者(冬天怕冷、夏天怕熱)
亂補一通會有什麼後遺症補氣血和溫藥容易上火:頭痛、失眠、牙齦浮腫、口乾舌燥、喉嚨緊縮等補血藥對有熱證體質者易造成出血滋陰藥物容易造成胃口變差、腹脹、大便溏泄會影響病情注意造成痛風、高血脂、血糖升高、高血壓等問題
如何補得健康對症下藥以體質特性,選擇適合的補藥選擇適合的食物注意自己的身體,是否有隱藏的疾病適量
什麼是氣虛?能量、動能不足(1)神疲乏力(2)少氣或懶言(3)自汗(4)舌胖或有齒痕(5)脈虛無力補氣藥物:人參、黃耆、白朮、茯苓、山藥、紅棗補氣方劑: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
什麼是血虛?與貧血觀念相似(1)面色蒼白(2)起立時眼前昏暗(3)唇舌色淡(4)脈細補血藥物:當歸、熟地黃、白芍、丹參、雞血藤、阿膠、何首烏補血方劑:四物湯、當歸補血湯
什麼是陰虛?虛火、津液不足、陰精虧乏(1)五心煩熱(2)咽燥口乾(3)舌紅或少苔、無苔(4)脈細數滋陰藥物:沙參、麥門冬、天門冬、枸杞子、熟地黃、何首烏、石斛、肉蓯蓉滋陰方劑: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丸
什麼是陽虛?主證:(1)全身或局部畏寒或肢冷(2)面足虛浮(3)舌淡胖苔潤(4)脈沉微遲次證:(1)夜尿頻多(2)便溏而尿清長溫陽藥物:高麗參、乾薑、附子、桂枝、胡桃肉、肉豆蔻、補骨脂、杜仲溫陽方劑:八味地黃丸、十全大補丸、理中湯
傳統飲片中藥與GMP科學濃縮中藥飲片中藥:品質來源問題,保存時效,煎煮煩瑣GMP科學濃縮中藥:中藥飲片煎制濃縮成液體(10:3),再噴霧乾燥成細顆粒,品質比直接將生藥磨成粉來得有保障。GMP的宗旨:把人為的錯誤減少到最低限度。防止藥品的污染和品質變化。建立能保證產品品質優良的體系
消脂茶材料:仙楂1兩黑棗5錢甘草1錢烏梅1兩洛神花3錢決明子3錢做法:放入12碗水,加仙楂、烏梅煮滾後。改小火煮20分鐘,再加入黑棗、甘草、洛神花同煮。繼續煮25分鐘後。用濾紙或濾網瀝去藥渣。再將湯汁倒回鍋內,加2碗水煮開後,加入砂糖煮至溶化即可
甘麥大棗湯紅棗15枚、浮小麥10錢、甘草3錢。加適量的水,煮成藥茶憂思過度,心陰受損,肝氣失和,更年期症候群養心安神,調肝和中。
黨參薄荷茶易鼻塞、流鼻水及頭痛黨參3錢、麥冬5錢、防風1.5錢、紅棗3錢、薄荷1錢加2000cc水,泡約半小時後以大火煮滾,再轉小火煮約1小時後,熄火燜約10分鐘,過濾後加少許冰糖、蜂蜜或紅糖調味
枸杞桑椹茶眼睛經常有乾澀、發癢、紅痛枸杞6錢、桑椹6錢、黃耆3錢、葛根3錢、菊花1錢、蔓荊子1錢將材料加入2000c.c.的水,煮滾後轉小火續煮10分鐘
薏仁荊芥茶皮膚紅癢、易起水泡、濕疹淡竹葉3錢、白茅根3錢、薏仁5錢、荊芥2錢將藥材加2000cc水,泡約半小時後以大火煮滾,再轉小火煮約1小時後,熄火燜約10分鐘,過濾後加少許冰糖、蜂蜜或紅糖調味
茅根石斛茶口臭、口氣重白茅根9錢、石斛6錢、薄荷3錢加2000CC水,煮滾後轉小火續煮30分鐘
謝謝聆聽!花蓮慈濟醫院中醫科楊成湛醫師TEL:8561825-3156
概说一、发病的概念: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即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抗损害的矛盾斗争过程。二、发病学说的概念:研究疾病发生的途径、类型、机制、规律以及影响发病诸因素的理论。
三、发病学说的特点:重视内因和外因在发病过程中的相互影响。1、内因是机体自身功能失调,最易导致外在致病因素的侵袭。2、外在致病因素的侵入,加重机体功能紊乱和代谢失调。
四、发病学说的源流:(一)《内经》:提出“外内合邪”即重视内因,即亦不忽视外因在发病中的作用。(二)《温疫论》:“本气充实,邪不能入”、“本气亏虚,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说明疫病之所以从呼吸道侵入人体,是由于本气亏虚,强调正气防御作用。
正邪与发病致病因素人体正气正邪斗争阴阳相对平衡破坏不能自行调节恢复发病
第一节发病原理发病原理,简单说就是“邪正相搏”,疾病发生和变化,在于正邪矛盾斗争的过程。致病因素作用人体后,能否使人发病,受诸多因素影响,不仅与人体正气的强弱,个体体质特点、精神状态有密切联系,而且与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有关。
发病原理,旨在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机制,包括发病的基本原理、影响发病的因素和发病类型等。
一、发病的基本原理(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1、正气的基本概念:指人体正常结构与功能活动及其抗病、康复能力。包括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及其所产生的维护健康的能力。
2、正气的防御作用:(1)抵抗外邪入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驱邪外出:消除邪气对机体的损害。(3)修复调节能力:正气的“自和”能力对机体阴阳平衡进行调节,可不药而愈。(4)维护脏腑经络功能协调:脏腑经络之气,推动调节各脏腑功能正常发挥,防止各种病理产物形成。
3、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正气强弱在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表现:(1)正虚感邪而发病:正气不足,抗邪无力,邪气乘虚而入。(2)正虚生“邪”而发病:脏腑功能失调,精气血津液代谢失常,内生五邪而发病,或形成痰饮、瘀血、结石病理致病因素而发病。
(3)正气强弱决定证候类型:正盛邪实——实证邪盛正虚——虚实错杂(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邪气的基本概念: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2、邪气的侵害作用:(1)导致生理功能失常:机体失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精气血津液代谢及功能障碍
(2)造成脏腑组织的形质损害:机体皮肉筋骨损害脏腑器官损害精气血津液亏损(3)改变体质类型:改变体质特征,影响对疾病的易罹倾向。
3、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1)邪气是导致疾病的发病原因。(2)影响发病性质:不同邪气,发病特点、证候类型不同。(3)影响发病类型和病情:邪气性质和感邪轻重,与病情轻重有关。(4)在特殊情况下,邪气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如邪气毒力、致病力特别强,不可抗拒的暴力等。
(三)邪正斗争胜负与发病的关系:1、决定是否发病。正胜邪却——不发病邪胜正负——发病2、决定证候类型。包括病变性质,病情轻重都与正邪斗争有关。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一)环境因素与发病:1、气候因素:(1)不同季节,易感病邪和易感病不同。(2)反常季节,促进病邪孳生与传播。(3)气候反常,易诱发和加重宿疾。
2、地域因素:(1)引发地方病:现代流行病学与地质学研究发现,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导致疾病的地区性和地方性。(2)促使发病或加重病情:骤然异地而居亦可促成疾病的发生与加重,又称“水土不服”。
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多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东北、西北:多克山病、大骨节病。山区及远离海岸地区:多瘿病。北方地区:多地方性氟中毒。鼻咽癌以广东高发,食道癌以华北、西北高发,肝癌以江苏省启东县高发。
3、生活、工作环境:(1)居处潮湿或从事水上作业之人易患寒湿病证;(2)环境卫生不良,噪音污染,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
4、社会环境:“疾病的社会亲缘性”(1)社会境遇:个人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及个人遭遇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疾病的发生。如《素向·疏五过论》曰:“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中生,‥”;“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病从内生,”(2)社会治乱:“大兵之后必有大荒,大荒之后必有大疫。”如《儒门事亲》:“以时言之,治平之时常疟病少;扰攘之时常疟病多。”
(二)体质因素与发病不同的人之所以发生不同的疾病,除与其感受病邪的性质和轻重不同有关,还与人体内环境的差异有关。人体内环境是指由一定的组织结构和特定的生命物质及其功能活动构成。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关系到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人体内环境的主要因素是体质与精神状态。
1、体质决定发病倾向:体质虚弱,邪气耐受性差,易发病;体质强壮,邪气耐受性强,不易发病。2、决定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肥人易患眩晕、中风,瘦人易患痨嗽。“肥人多痰,瘦人多火”。
《医理辑要》曰:“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虚;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虚;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劳伤者,中气必损。”
3、体质决定某些疾病证候类型:(1)体质强弱不同,表现为不同的证候类型。体质强壮者----多实证体质虚弱者----多虚证或虚实夹杂证(2)病邪入侵后,随体质不同,病证性质发生变化,即从化。相同病因作用于不同体质,表现不同证型。不同病因作用于相同体质,可表现相同或相似证型。
(三)精神状态与发病春秋思想家、政治家管仲认为“暴傲生怨,忧郁生疾”。古有“百病怒起”之说。1、精神状态与发病的关系:(1)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气血和调,脏腑功能协调,则不易发病。(2)精神抑郁,心情不畅,气血不调,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常,则易发病。
2、精神状态与发病缓急情志变化激烈人体气机逆乱急性发病慢性、持久的情志变异脏腑气机郁滞起病较缓《杂病源流犀烛》曰:“或由于有所大恐,大喜,大忧,大惊,以致失神为之患也。”
第二节发病类型因人体正气强弱的不同,邪气的种类、性质、致病特点及致病途径各有不同,感邪的轻重不一及邪中的部位等差异,所以在发病的形式上也各有不同。概括起来有“感邪即发、”“徐发”、“伏而后发”、“继发”、“合病与并病”、“复发”,共六种。
一、感邪即发:又称“卒发”、“顿发”,指感邪后发病迅速,正气抗邪反应强烈,临床症状明显。一般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感邪较盛:新感伤寒、温病、疠气。2、情志遽变:急剧的情志波动,使人体气血逆乱,病变顷刻顿发。3、毒物所伤:误食有毒食品,吸入毒秽之气,毒蛇咬伤等中毒即发。4、急性外伤:跌打损伤、金刃所伤、烫伤、烧伤、冻伤、枪弹伤等等。
二、徐发:又称“缓发”,指发病徐缓,多为慢性、迁延性疾病。外感病因湿邪粘滞,病多缓起。长期不良刺激心脾受损内伤病因劳神、房劳精气日耗
三、伏而后发:病邪侵入人体后,当时不发病,有一段潜伏期,经一段时间后,或在一定诱因作用下才发病。如温病学中的“伏气温病”,“伏暑”等、破伤风、狂犬病。
四、继发:指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生新的病证。如久疟可继发“疟母”,肝胆病继发“癥积”、“鼓胀”,感冒可继发肺炎、心肌炎,小儿营养不良、消化不良可继发“疳积”。二者之间有密切的病理联系。
五、合病与并病:(一)合病:感邪较盛,正气相对不足。1、两经或两经以上证候同时出现。2、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证候同时出现。(二)并病:一经病证来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此多见于病位的传变之中。合病、并病的区别:合病:邪袭多部位,证见多部位,并病:原病变未愈,又出现病变部位传变。
六、复发:(一)涵义:指疾病初愈,或疾病的缓解阶,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引起原有疾病重新发作,或反复发的一种发病形式。又称“复病”。引起复发的机理是,余邪末尽,正气末复,加上各种诱因的作用。《类经》曰:“复者,病复作。”
二、复病的特点:1、基本证候类似初病,2、随复发次数增加,静止期恢复更不完全,预后越差,甚至留下后遗症。3、大多有诱因。
(三)复发的主要类型:1、疾病少愈即复发:多见于较重的外感性疾病的恢复期,若饮食不慎、用药不当或过度操劳则导致复发。《素向·热论》曰:“热病稍愈,食肉则复。”2、休止与复发交替,如哮喘病,因宿根未除,一旦正气不足或感受新邪引动宿根,即可旧病复发。
3、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交替:如胆石症的急性发作期,不但胆绞痛,且可因胆道阻塞感染出现高热、黄疸,经适当治疗,又进入缓解期。此外,还有“间发”:是指疾病呈间断性,或周期性发作。如痛经、经期头痛、夏季热等。
(四)诱发因素1、重感致复:因感受外邪而复发。2、食复:因饮食不当而复发。3、劳复:因形神过劳或早犯房事而致复病。4、药复:病后滥用补药,或药物调理不当而致复发。5、情志致复:因情志因素而复发。此外,气候、地理因素亦可为诱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儿童如何远离自闭症的危害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屈光状态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屈光不正的处理课件_图文.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体育教学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体育教学76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安全用药(培训资料)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安全体验馆设计方案育儿理论经验幼儿教育教育专区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康复医学概论及其进展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康复-脑性瘫痪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常见意外事故处理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感知觉.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成长家庭教育课件PPT教育讲座_图文.ppt课件.ppt
- 最新儿童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普及PPT课件(1)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晕厥诊断指南 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生长发育与矮小症讲座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牙齿口腔保健常识_育儿理论经验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课件PPT.ppt
- 最新儿童牙齿保健2 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儿童牙齿保健1:总结 计划 汇报 设计 纯word可编辑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