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8 MB
  • 2022-04-29 14:28:02 发布

最新学校支援计划非华语中学生的中文教与学简介会ppt课件PPT课件

  • 3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学校支援计划非华语中学生的中文教与学简介会ppt课件 背景分析本團隊擁有相關的研究及校本支援經驗計劃目標參與對象教師和校長參與本計劃的程度本計劃施行時間表及重要日程本計劃預期的成果簡介現有支援非華語學生的中文課程及教材交流及問答程序2 三、計劃目標9 計劃目標發展校本的教學策略,配合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需要幫助他們發展學習中文的興趣,並建立他們學習中文的信心幫助他們有效地學習中文幫助他們學會說廣東話和書寫繁體字幫助他們改善中文閱讀理解的能力幫助他們改善中文寫作的能力建立正面及積極的學習態度,生活上及學習上都能有效地運用中文10 計劃目標培育教師作為課程領導的角色,在中文教學上扮演推動者、協調者及研究員的角色,以發展校本的中文程,幫助這些非華語學生有效地學習中文課程檢討現行的、為非華語學生而編寫的中文課程探討學習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理論及教學法促進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成效加深各參與學校對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需要的認識11 計劃目標促進各參與學校對學習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對非華語學生的社交及智力發展的影響設計、施行及評估參與學校在教與學方面的轉變促進參與教師在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學習方面的教學效能為參與教師提供研究為本及課堂為本的支援,幫助他們所屬的中學發展成更融合及充滿活力的校園通過知識共享、同儕備課及課後研討,讓教師成為終身學習者12 計劃目標參與學校內及各學校之間強大的專業學習社群學習社群可帶來不同的知識及不同的教學風格,共享發展非華語學生中文課程的校本經驗,促進為教與學的水平參與學習社群的教師分享經驗,能總結有效的教學經驗,並將之理論化提供出版及技術支援平台,推動專業之間的分享;推廣由不同教師設計的、有效的校本教材,讓學習社群內的教師互相分享及共同使用13 四、參與對象14 參與對象密集的校本支援:8所中學計劃年期:3年約40位教師和校長直接受惠通過邀請他們分享參與的經驗和心得,同校約80位教師及1200非華裔學生可間接受惠15 參與對象為中文課程領導而設的學習社群:16所中學計劃年期:3年約30位教師及校長通過參與學習社群的分享活動,改善校本中文課程及教學策略;校內約300位非華語學生間接受惠16 參與對象推廣研討會、《教師手冊》、《家長手冊》及網上資源庫:香港所有對指導非華裔學生學習中文有興趣的教育同工和家長,通過參與推廣研討會、閱讀教師或家長手冊,和瀏覽本計劃網站而受惠17 五、教師和校長參與本計劃的程度18 校本中文課程總目標圖示如下:課程總目標共通能力文化素養學習態度學會學習語文能力語文能力的綜合運用聽說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19 研究計劃校本中文課程識字聽、說第一年讀第二年寫第三年資訊科技輔助中文學習20 教師和校長參與本計劃的程度校本支援:參與校本支援的教師(每所學校約派出5位教師)會直接參與校本中文科課程的設計、施行、課堂研究及計劃成效評估各中學校長協調計劃在校內的執行情況可商議確實的計劃進度及參與時數預算教師每年需投入40小時參與與計劃有關的會議(包括共同備課會議)參與兩次研討會,並分享研究成果21 教師和校長參與本計劃的程度學習社群:每所學校派2位教師或課程領導(例如校長、課程發展主任或中文科科主任)參加本計劃提供之工作坊或學習會議總會議時間約為每年25小時本計劃鼓勵教師設計及評估他們自行為非華語學生設計的校本教與學活動的成效本計劃鼓勵每所學校的校長參與本計劃舉辦的所有活動本計劃亦會邀請不同界別的持份者參與,例如非華語學生、本地學生、家長及其他學科的教師22 六、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 重要的日程23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基本原則:本計劃提供的支援以符合個別學校的需要為原則本計劃創建的學習社群,旨在組織不同學校的教師及行政人員,建立學習及交流的平台本計劃會出版一本有關指導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的《教師手冊》本計劃將舉辦講座及週年研討,藉此向教育界同工及社會推介各參與學校的校本經驗及教材24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校本支援:重點:提升參與學校教師對指導非華裔學生學習中文的教學法和能力,從而提高教與學的水平施行模式:為期3年由大學教師、課程發展主任組成專業團隊,與學校緊密合作大學專業團隊會為學校提供密集的校本支援,包括共同備課、課堂研究及課後檢討會議等25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循環式的計劃、施行、觀察及檢討,檢視創新的中文教與學方法能否配合NCS學生的需要通過與香港大學專業團隊的合作,參與學校的教師能掌握進行「行動研究」的技巧和能力,從而檢視校本的轉變,及教師的專業發展參與學校會組成「跨校學習網絡」,定期分享他們的學校發展經驗。此外,教師亦參與「學習社群」(即第二種支援模式)所組織的交流活動,與與會者分享經驗26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為確保本計劃所得的經驗及成果能推廣給全港的教育同工,本計劃會舉辦兩次週年研討會(第一次:2010年2月;第二次:2011年年底),讓參與學校的教師能總結他們的教學及研究經驗,並分享有效的教學法有效的教學資源會上載到網上資源庫,供參與本計劃的教師便用和分享27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為學校和教師建立學習社群:重點:提升為NCS學生而設的中文課程的教與學水平提升課程領導和中文科科主任在第二語言教學的知識,學會如何監察及檢視校內的教與學水平並以研究為基礎,解決NCS學生學習中文的問題28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施行模式:為期3年參與學校委派2位代表參與(包括課程發展主任、中文科主任等)大學教師、課程發展主任組成專業團隊,提供專業訓練及推動學習社群成員的參與;專業團隊成員亦會到各參與學校進行分享每兩星期或每月舉行會議,交流教學經驗,或檢討施行新教學法的成效,促進教與學的水平和發展29 本計劃施行的時間及重要的日程期望課程領導能積極參與,試用以研究為基礎發展出來的創新教學法,以發展校本的改善計劃,例如合作進行行動研究,幫助教師設計及發展校本的中文課程、教材及相關的語文評估工具這些以研究為基礎的經驗及試驗結果,會於會議中與與會者分享,並獲得他們及大學團隊的回饋所有參與學校會被邀請參加兩次週年研討會,並於研究會上報告他們的研究成果有效的教學資源會上載到網上資源庫,供參與本計劃的教師便用和分享30 七、本計劃預期的成果31 預期的成果專業的支援及一系列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活動出版《教師手冊》及《家長手冊》。《教師手冊》會包括重要的概念指引及示例;《家長手冊》會以淺白的文字為家長解釋重要的概念(例如第二語言學習理論)發展網上資源庫,提供有效的推廣及交流媒介,分享有效的教學設計、教材及學示例舉辦兩次全港性的週年研討會32 預期的成果澄清參與學校校長及教師,在教導NCS學生時的需要及問題,提供有用的指引回應這些問題教師對指導NCS學生學習中文的效能會提升為NCS學生提供較佳的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包括聆聽、說話、閱讀和寫作)NCS學生對學習中文的興趣得到提升;對運用中文表達自己的信心增加學校與教師之間建立可持續的學習網絡及社群,促進他們對指導NCS學生學習中文的交流和分享33 八、簡介現有支援非華語學生的中文課程及教材34 九、交流及問答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