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5.00 KB
  • 2022-04-29 14:27:44 发布

最新学前儿童心理学ppt课件PPT课件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学前儿童心理学ppt课件 第五章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学习目标1.理解学前儿童音乐能力(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欣赏能力)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2.理解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3 .理解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心理特点。 4.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趋势及其特点。 一、学前儿童的气质传统的气质类型分为四种,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三种典型的婴儿的气质类型包括: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和启动缓慢型。 二、学前儿童的性格学前儿童的性格特征具有如下特点: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 三、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一)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对身体的认识: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开始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名字与身体联系   对自己行动的认识:区分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出现了最初的独立性;支配自己的动作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3岁儿童开始意识到愿意和应该的区别;4岁儿童开始出现了对自己的认识活动和语言的意识。 2.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如下: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的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内心品质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四、学前儿童的性别化1.儿童的性别概念儿童的性别概念包括三部分: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2.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时个体关于男性或女性各自适宜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性别角色的发展阶段:生物取向阶段——社会取向阶段——心理取向阶段。 第七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学习目标: 1.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和主要观点。 2.学会应用有关理论分析儿童行为的特点和成因,确定有效教育内容和方法 3.学会分析学前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4.逐步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发展观 .一、环境取向的发展理论以环境为取向的发展理论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代表。从发展历程看,行为主义心理学分以华生为代表的经典行为主义和以斯金纳、班杜拉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一)华生的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这种思想可以简化为S-R(刺激-反应)这个公式,它成为了行为主义理论的标记,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观察法是华生坚持并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认为华生所讲的行为属应答性行为,但现实生活中,有机体更多的是操作性行为,即个体主动发生的一个行为。如果该行为被强化,则其发生概率会大大增加。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不同于模仿,观察学习是是通过观察从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 (四)对行为主义发展理论的评析 行为主义在心理学史上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流派。极大地推动了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变革,推广了心理学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尤其是对儿童的学习和教养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如教育和训练的目标和标准应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不要墨守陈规,而应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坚决反对体罚儿童,应该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家庭护理、身心教育等。 二、生物取向的发展理论以生物为取向的发展理论的代表是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三、相互作用取向的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相互作用取向的理论典型。。 四、社会文化历史取向的发展理论 以维果茨基为首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家坚持社会文化历史的取向。他们认为儿童的心理是在社会文化历史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的。社会交往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在社会条件下,儿童通过教育,高级心理机能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把这一学派称为高级心理机能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