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 MB
  • 2022-04-29 14:30:10 发布

最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件:4.4-群落的演替课件PPT.ppt

  • 5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进入夏天,少不了一个热字当头,电扇空调陆续登场,每逢此时,总会想起那一把蒲扇。蒲扇,是记忆中的农村,夏季经常用的一件物品。  记忆中的故乡,每逢进入夏天,集市上最常见的便是蒲扇、凉席,不论男女老少,个个手持一把,忽闪忽闪个不停,嘴里叨叨着“怎么这么热”,于是三五成群,聚在大树下,或站着,或随即坐在石头上,手持那把扇子,边唠嗑边乘凉。孩子们却在周围跑跑跳跳,热得满头大汗,不时听到“强子,别跑了,快来我给你扇扇”。孩子们才不听这一套,跑个没完,直到累气喘吁吁,这才一跑一踮地围过了,这时母亲总是,好似生气的样子,边扇边训,“你看热的,跑什么?”此时这把蒲扇,是那么凉快,那么的温馨幸福,有母亲的味道!  蒲扇是中国传统工艺品,在我国已有三千年多年的历史。取材于棕榈树,制作简单,方便携带,且蒲扇的表面光滑,因而,古人常会在上面作画。古有棕扇、葵扇、蒲扇、蕉扇诸名,实即今日的蒲扇,江浙称之为芭蕉扇。六七十年代,人们最常用的就是这种,似圆非圆,轻巧又便宜的蒲扇。  蒲扇流传至今,我的记忆中,它跨越了半个世纪,也走过了我们的半个人生的轨迹,携带着特有的念想,一年年,一天天,流向长长的时间隧道,袅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件:4.4-群落的演替 [学习目标]1.理解群落的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过程。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并关注相关政策。 方式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有关群落演替图片。提出问题:大火过后的公园土地上的种群有什么变化?如何一步一步的变回森林?学生回答:大火后的土地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不同的植被,由低级到高级,生物种群一个替代一个,最后成为森林。教师总结:群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它是不断变化的,如果群落结构受到干扰,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这种现象就叫做演替。课堂导入 新知导学达标检测内容索引 新知导学 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的过程。2.原因:群落是一个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3.演替的类型(1)初生演替①实例:光裸的岩地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演替出森林。一、演替的类型动态代替 ②演替的机理地衣首先定居在光裸的岩地上,因为它可以分泌从而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形成含的土壤颗粒,为苔藓的生长创造条件。苔藓生长后,由于苔藓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处于优势,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同理依次出现草本植物阶段、阶段和森林阶段。有机酸有机物阳光灌木 ③特征:一个从来没有被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2)次生演替①实例: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②特征: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植物覆盖植被土壤条件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时间经历的时间_____经历的时间_____速度__________影响因素自然因素__________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3)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较长缓慢较短较快人类活动 例1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答案解析解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判断的关键是演替的初始阶段有没有植物存在。由海底火山爆发形成的一个新岛上没有植被,所以这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项正确。 例2下图表示两种群落演替的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处可表示发生特大火灾原有生物彻底灭绝B.b处可表示火山爆发形成火山岩C.甲、乙演替的起点均具备基本的土壤条件D.如果时间允许,甲、乙都会形成森林√答案解析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甲表示次生演替,乙表示初生演替,a处遭受破坏但是物种丰富度并未降到0,即原有生物没有彻底灭绝;而b处所遭受的破坏导致物种丰富度降为0,即原有生物彻底灭绝,可表示火山爆发;初生演替的起点不具备基本的土壤条件;群落演替最终能否形成森林不是时间问题,而是取决于气候条件。 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1)从起点上判断①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是初生演替。②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是次生演替。(2)从时间和速度上判断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方法技巧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活动方式①行为: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②保护性行为: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2)影响后果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自然演替的进行。速度和方向破坏性不同于 水土流失2.退耕还林、还草、还湖(1)原因: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并且成为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2)解决方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洪涝灾害 例3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影响着群落的演替B.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使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C.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D.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答案解析解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从而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例4下列有关人类活动,有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的是A.围湖造田B.过度放牧C.封山育林D.退草还耕√答案解析解析围湖造田、过度放牧、退草还耕都会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简单化,生产力下降,不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封山育林使生物群落的结构和成分由简单到复杂,对环境资源利用由不充分到充分,使生产力逐步提高,有利于群落的正面演替。 物种入侵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人类活动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将某个新物种引入到某一群落之中。在适宜的条件下,新物种会迅速成为优势种,破坏原有群落的稳定性。(2)与人类对环境的直接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深化拓展 学习小结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达标检测 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森林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森林答案√1234解析解析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另一些生物不一定形成了新的群落,A项错误;如果在干旱的沙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森林,但如果气候适宜,弃耕的农田就会演替成森林,C、D项错误。5 2.下列关于弃耕农田和裸岩上的演替,说法正确的是A.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B.裸岩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这两种演替过程完全相同D.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答案√1234解析解析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裸岩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这两种演替过程不完全相同。5 3.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是A.人类活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B.人类活动会延缓演替的进行C.人类活动往往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的方向D.人类活动会降低群落的丰富度√答案解析1234解析在自然状态下,群落的演替会沿着自身的规律,在外界环境的变化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而如果有了人类的干预则会加速或者减缓演替的速度,对于群落的丰富度的影响也应该是两方面的。5 4.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C.通常情况下,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12345解析√答案 解析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在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而不是次生演替;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也存在竞争现象,但不明显;能否形成森林是由当地气候条件决定的,如果条件适宜,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更容易形成森林。12345 5.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有机酸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成______的过程。(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______________。12345答案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土壤草本植物阶段 (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_________,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_________。(5)在以上演替的各阶段中,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是A.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B.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C.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D.森林阶段12345√答案苔藓阶段苔藓阶段 第二章泻下剂概说代表方剂 泻下方概说一、定义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属于“八法”中的“下法”。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剂寒下-----里热实证-----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下-----里寒实证-----大黄附子汤、温脾汤润下-----肠燥便秘-----麻子仁丸逐水-----水饮壅盛-----十枣汤攻补兼施-----里实正虚-----黄龙汤、增液汤 三、使用注意1、表证未解,里实已成,应视表里证的轻重,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2、年老体弱及病后正虚而有里实之证,需根据虚实缓急,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3、泻下剂大都易伤胃气,故得效即止,慎勿过剂。同时,服药期间应忌食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防重伤胃气。4、峻下之剂,孕妇慎用或禁用。 大承气汤来源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配伍要点证治要点注意事项现代研究 来源 《伤寒论》组成大 黄 12g芒 硝 6g厚 朴 24g枳 实 12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功用峻下热结。主治l. 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日晡潮热,神昏谵语,手足澉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 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鞭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3. 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方解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君)芒硝--泻热通便,软坚润燥(臣)厚朴--行气消胀除满(佐)枳实 配伍要点大黄苦寒,长于泻下攻积,然软坚之力欠佳,而芒硝咸寒,泻热之力不及大黄,然长于软坚。两者相须为用,则峻下热结之力增强。积滞内阻,致使腑气不行,故用厚朴、枳实两药行气导滞,消痞除满,助大黄、芒硝推荡积滞,攻下热结。四药相合,泻下行气并重,共奏峻下热结之功。 证治要点本方为急下存阴之剂。以数日不大便,脘腹胀满,苔黄厚而干,或焦黑燥裂,脉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以及某些热性疾病过程中出现高热,谵语,神昏,惊厥,发狂而见大便不通,苔黄脉实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之。 注意事项本方为急下存阴之剂。凡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孕妇等,均应慎用。在煎服方法上,先煮枳、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是因硝、黄煎煮过久,会减缓泻下作用。 现代研究实验研究:该方能显著增加肠道的蠕动、容积和推进功能,有促进肠套叠的还纳和肠扭转的复位作用。本方的上述作用是直接作用肠道实现的,如切断迷走神经,上述作用依然存在。同时,大承气汤能增加肠血流量,改善肠管血运状态,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对炎症早期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升高有抑制作用。此外,本方能促进腹腔内陈旧性异种血吸收作用,能预防术后的腹腔内粘连,对消化酶的活性和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有明显抑制作用,能调节肝胆功能,对肾功能亦有保护作用 十枣汤来源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配伍要点证治要点注意事项现代研究 来源 《伤寒论》组成  芫花甘遂各等分大戟大枣 用法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2g),羸人服半钱(1g),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功用 攻逐水饮。主治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鞭,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2.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方解甘遂--善行经络之水湿大戟--善泻脏腑之水邪(君)芫花--善消胸胁之痰饮大枣--益气护胃,使下不伤正缓和诸药毒性(佐) 配伍要点方中甘遂苦寒有毒,善行经隧络脉之水湿;大戟苦寒有毒,善泻脏腑之水;芫花辛温有毒,善消胸胁伏饮痰癖。三药峻烈,各有专功,合而用之,攻逐水饮之功显著。用大枣10枚煎汤送服,取其益气护胃,防止逐水伤及脾胃,并缓和诸药毒性,使邪去而正不伤。 证治要点1.本方为攻逐水饮之峻剂,临床以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为证治要点。2.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以及晚期血吸虫病所致的腹水等属形气俱实者,均可应用。 注意事项1.因本方为攻逐水饮之峻剂,故孕妇忌服,体弱者慎用。2.原方用法,值得注意。一是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因方中甘遂的有效成分难溶于水,故以散剂吞服疗效较好。二是从小量开始,且于清晨空腹服用。以免量大下多伤正,如服后下少,明日加量。三是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 现代研究实验研究:芫花、甘遂、大戟均属刺激性泻下药,具有强烈的泻下作用。芫花能兴奋肠道,使蠕动增加,张力提高,引起强烈水泻和腹痛,并可增加肝胆汁流量。甘遂的泻下作用以生者为强,但毒性也较大。小鼠实验表明,甘遂能增强其肠内的推进及推净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