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3.50 KB
- 2022-04-29 14:32:0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Slide1广州中医药大学(精)
11、了解惊悸.吐衄.下血和胸满瘀血等病症各篇的意义22、熟悉惊悸的病因病机,证治及吐、衄、下血的病机预后和治疗禁忌。33、掌握瘀血的脉证.治法及吐、衄、下血的辨证论治。目的要求
一、概念惊——有所触而动曰惊,多因外界刺激而引起,表现为惊恐,精神恍惚,卧起不安,后世称之惊悸。悸——无所触而动曰悸,多由气血虚弱,心失所养或痰热扰心所致,自觉心慌,心中跳动不安,后世称为怔忡。
二、辨证论治(一)火邪致惊[原文12]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逼津外出、汗伤心神 心悸火邪汗后壮火食气、心气受损臥起不安灼津为痰、痰阻心窍 惊狂煩躁
补益心阳,镇惊安神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甘草——复心阳;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且助神明,蜀漆——涤痰受邪龙骨、牡蛎——重镇潜敛以安心神
(二)水饮致悸[原文13]心下悸,半夏麻黄丸主之。水饮停心下 心悸宣通阳气上凌于心咳唾有痰涎沫降逆蠲饮心阳被遏 胸皖疼闷或喘或呕半夏麻黄丸
病例一患者女性,54岁,因“呕吐鲜血二次,伴排黑便一次”入院。患者于5年前患胃脘痛,钡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二日又出现阵发性胃痛,疼后呕吐血液,后转为黑色血液,频频恶心,不能进食,心悸、腹胀,继之排黑色大便,肢冷面色恍白,病倦,舌淡苔白,脉虚大无力。问:1、诊断2、病因、病机3、治则、方药
吐衄下血一、成因[原文3]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四时气候与衄血的关系春夏——阳气外浮,升发太过,热扰血脉——太阳衄秋冬——阳气浮越不敛,迫血妄行——阳明
[原文7]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词解]酒客:平素嗜酒之人。吐血:指咯血与吐血。
病因-极饮过度所致(湿热内蕴)酒客咳者——胃中积热,上熏于肺证状 →肺夫清肃。必吐血——热盛损伤胃津→血热妄行
二、脉证(一)内伤吐衄下血之脉证[原文5]病人面无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衄血、下血、吐血的不同脉证及其鉴别诊断。
[原文8]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击,此名曰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虚寒亡血的脉象。
鉴别诊断何种出血沉—肾虚不能濡养肝木肝火上逆脉衄血弦---肝郁(病位在肝)伤及阳脉浮---阴不敛阳.虚阳外浮阴血脱于下脉下血弱---血虚虚阳浮于上見虚烦咳嗽---阴虚有热.虚热灼伤肺络吐血
三、预后1、衄血[原文2]师曰:夫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从脉证判别衄血的预后
候肝肾---脉应沉不应浮尺脉尺脉浮---肾阴亏虚.相火妄动目睛晕黄——水不涵木,肝火上炎,上扰于目衄血证候衄未止——肝火上炎,相火浮动,热伤阳络预后——晕黄去——肝肾阴复,热退血宁脉静
2、吐血[原文6]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吐血重证的预后。阴虚火旺咳逆上气-虚火灼肺、肃降失常吐血 脉数而有力-阴虚不斂阳.虚阳外浮肺络损伤不得卧-虚火上浮扰动心神火邪不降 阳愈盛 阴阳离绝吐血不止 阴愈虚 其气乃绝死
四、治疗禁忌[原文4]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瞬,不得眠。[原文9]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即寒傈而振。
五、证治(一)吐血1、虚寒吐血[原文14]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吐血不止 损伤阳气中气虚寒 温摄无力吐血不止过饮寒凉
上消出血病例
治则——温中止血方药——柏叶汤柏叶——收敛止血干姜——温中摄血艾叶——温经止血马通汁——引血下行止血
2、热盛吐衄[原文17]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清热泻火,凉血止血黄连泻心火黄芩泻心火泻心即泻火,泻火即止血黄芩泻上焦火大黄泻火通腑
汤证病机中气虚寒,气不摄血心气不足,热盛迫血妄行症状吐血不止,舌暗红,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白脉微弱或虚而无力。吐血、衄血、多鲜血来势急,面红口渴、神烦、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治法温中止血泻火凉血药物柏叶、艾叶、干姜、马通汁大黄、黄莲、黄芩柏叶汤证和泻心汤证比较表柏叶汤泻心汤
(二)下血1、虚寒便血[原文15]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治法——温中健脾,养血止血灶中黄土——温中,涩肠止血白术、附子——温阳健脾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黄芩——清内热,且能制约术、附温燥动血之弊甘草——和中缓急
2、湿热便血[原文6]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方见狐惑中。治法——清热利湿,解毒化瘀赤小豆——清热利湿解毒当归——活血祛瘀,引血归经浆水——清凉解毒,清热除湿
黄土汤与赤小豆当归散证鉴别表方证黄土汤证赤小豆当归散证辨证要点便血量多,色暗柏油样大便,胃腕冷痛,或肢痛绵绵,得热得食减,面色萎黄或苍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大便下血,血色鲜红,或夹脓液,腹痛,大便不畅,肛门灼热或肿痛,纳呆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病机脾气虚寒,气不摄血大肠湿热,迫血下行治法温脾摄血清热利湿,活血止血
瘀血[原文10]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言我满,为有瘀血。
瘀像
[原文11]病者如热状态,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瘀血阻滞日久,郁而化热伏于血分——此为阴伏
theend
肺病的中医特色保健、治疗射洪县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岳鹏程副主任医师
中医肺病历史渊源早在春秋两汉时期,《黄帝内经》中已经记录了肺系疾病的成因等。《素问·宣明五气》所谓“五气所病……肺为咳”,是指咳嗽因于肺之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其气上逆而作。《素问?咳论》说:“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一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是为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中医肺病历史渊源东汉末年,著名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肺系病阐述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讲的是咳嗽、气逆、喉中有哮鸣音的,用射干麻黄汤治疗。
中医肺病历史渊源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喘促》把喘证归纳为虚喘和实喘两大类“盖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实喘者气长而有余,虚喘者气短而不续。实喘者胸胀气粗,声高息涌,膨膨然若不能容,惟呼出为快也;虚喘者慌张气怯,声低息短,惶惶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劳动则甚,而惟急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此其一为真喘,一为似喘,真喘者其责在肺,似喘者其责在肾。”指出实喘和虚喘的区别。
中医特色治疗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益肺灸法(督灸)中药离子导入脐灸穴位埋线平衡火罐药罐益肺呼吸操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外敷止咳散:冬病夏治,用于反复外感发热、慢性咳嗽、肺胀、喘症、哮病、肺萎等。舒肺贴贴敷:适用于急慢性咳嗽、喘证、肺胀病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肺萎等疾病。贴脐疗法:主要适用于以肺肾气虚证、肾阳虚证为主的咳嗽、肺胀病、哮病、肺萎、肺癌等虚证患者。
益肺灸法(督灸)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寒除湿、豁痰破瘀、补益肺肾,填精益髓之功效。适用于咳嗽、肺胀病、肺萎、肺癌、喘证等属于肺气虚、肺脾气虚、肺肾气虚、痰浊阻肺、阳虚怕冷者。艾绒是主要的施灸材料,艾灸时艾的药性可借火的温和热力,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然后再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治疗作用。
中药离子导入通过直流电将药物离子直接导入人体内或局部组织,发挥局部治疗作用或整体调节作用的治疗方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从体外给药,避免了口服或注射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不同的病症可以应用不同的中药。主要用于咳嗽、肺胀病、肺萎、风温肺热病、喘证等急性期,能够加快肺部炎症和病灶的吸收。
脐灸适用于各种慢性肺病的缓解期,尤其是对于肺肾气虚、肾阳虚等证,可预防疾病急性加重,能改善患者睡眠,缓解周身疲劳及亚健康状态。方法:在肚脐上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和通五脏六腑、联络全身经脉的功能,发挥艾灸、药物的双重作用。脐即神阙穴,为奇经八脉中任脉上的要穴,通五脏六腑,联全身经脉,有“生命之蒂”之称,是一个具有扶正祛邪、养生延年、健脾和胃、温补肺肾、通经活络、行气和血、敛汗安神等特殊作用的穴位。
穴位埋线适用于慢性咳嗽、肺胀病、肺萎、哮证等。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作用,达到减少疾病复发的目的。
平衡火罐适用于咳嗽、喘证、肺胀、肺痿等慢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或者稳定期,隔日一次。平衡火罐手法有留、闪、摇、摩、抖、擦、推、弹、振。选择起平衡作用的特定治疗部位,实施熨烫、牵拉、挤压、弹拨等手法,从而起到温经散寒、舒经活血、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等功效。
药罐是以中药浸煮后的竹罐吸拔于病体上的祛病方法,其优势是充分发挥因病用药、选穴和使用不同的吸拔方法。适用于各种肺病,减轻症状,效果显著。
益肺呼吸操是肺胀病患者稳定期康复治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肺胀病稳定期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平时进行益肺呼吸操的锻炼可以改善呼吸困难、动则气喘等症状,长期坚持有提高肺活量、改善肺功能的作用。步骤如下:①体位:卧位、坐位或立位均可。卧位时两膝下可垫软枕,全腹肌松驰;②步骤:左右手分别放在上腹部和前胸部;呼气时腹部下沉,用手稍加压力,以进一步增加腹压,促使膈肌上抬;吸气时上腹部对抗该手的压力,徐徐隆起;③要求:静息呼吸,经鼻吸气,缩唇呼气,吸呼气应该缓慢和均匀,吸气和呼气时间之比达到1:2~3;每天3次,每次10~15分钟。
四季养肺之春季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因此,春令是肺脏的“多事之春”,尤其是老年人体质较弱,稍有不慎极易诱发肺病。因此,肺病患者在该季要注意生活起居。脱减衣被不要太快,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居室要保持通风,多参加室外活动,增强体质。同时,饮食宜多吃一些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功效的食品,如莲子、梨、百合、蜂蜜、海带等。
四季养肺之夏季夏季养肺重在“调”,夏季是万物繁荣茂盛的季节,养生当与自然界阳气相应,顺其性“动而向外”,使阳气得到充分宣泄和舒展,肺病患者要注意精神情志的调摄。饮食上因苦味食品能泄热燥湿,可适当增加苦味食物的摄入,如苦瓜、凉茶等,但也不能滥服。根据中医学“春夏养阳”的原则,一些冬季常发的慢性肺病如肺胀、哮病、肺心病等,可积极采取“冬病夏治”,有助于病情的改善。
四季养肺之秋季秋季养肺贵在“润”,秋天气候较干燥,燥气通于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而燥气最宜伤肺。所以秋天最容易出现肺燥阴亏。因而,肺病患者秋天需要注意多饮水,可以食用(或做成药膳)沙参、麦冬、天冬、杏仁、百合、秋梨等养阴润肺之品。
四季养肺之冬季冬季养肺重在“养”,冬季天气寒冷、气候干燥、容易诱发咳嗽、咽炎、哮病等疾病。冬季养肺,一方面要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多吃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同时宜多食生津润肺、养阴清燥的食品,另外要多饮水。运动也能起到养肺的效果,平时不妨多做深呼吸、喊山、慢跑等运动,能显著增加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改善肺功能。
肺病患者的药膳百合银耳瘦肉汤 原料:百合20g、银耳15g、猪瘦肉100g。 做法:猪瘦肉洗净切片,与百合、银耳一起入锅。加水适量,共煎30分钟。调味,食肉饮汤。 功效:滋阴生津,润肺止咳。适用于慢性咳嗽、肺燥久咳者,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粘稠不利,甚则痰中带血,口咽干燥,舌红津少等。
肺病患者的药膳丝瓜花蜜饮 原料:丝瓜花10g,蜂蜜20g。 做法:丝瓜花用沸水冲泡5分钟,再调入蜂蜜即成。 功效:清热泻火,止咳化痰。适用于痰热咳嗽,喘急气促的患者。
肺病患者的药膳阿胶粥 原料:阿胶15g,糯米100g。 做法:将阿胶捣碎。将糯米煮粥,待熟,入阿胶稍煮,搅令烊化即成。 功效:养血止血,滋阴润肺。适宜于咯血、吐血及贫血患者。
肺病患者的药膳杏仁川贝水鱼汤 原料:南杏仁10g、川贝母10g、知母10g、淡水鱼1条(约400g)。 做法:先将水鱼洗净,去鳃和内脏,杏仁、川贝、知母洗净用纱布包,置入鱼腹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煎沸后,文火煮1小时。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肉。 功效:滋阴清热,化痰止咳。适用于慢性咳嗽、肺胀病,症见胸痛久咳,或咳嗽咯血,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咽干燥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S6洛伦兹力初探课件PPT.ppt
- 最新s2032 右下角gap超规课件PPT.ppt
- 最新RxNorm资料课件PPT.ppt
- 最新saber-无源逆变电路的仿真课件PPT.ppt
- 最新SBAR沟通模式课件PPT.ppt
- 最新Section-A-2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3单元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Shopping购物课件PPT.ppt
- 最新ShehadeggsandsausagesPPT课件4课件PPT.ppt
- 最新simulink教程课件PPT.ppt
- 最新Smart-growth(精明增长、省市规划)课件PPT.ppt
- 最新SNRI的双通道作用机制带来更好的疗效课件PPT.ppt
- 最新solidworks案例教程《蝶形螺母建模》课件PPT.ppt
- 最新spss表格基本操作课件PPT.ppt
- 最新SQL补充触发器临时表与游标课件PPT.ppt
- 最新stp生成树三台二层课件PPT.ppt
- 最新STEMI溶栓后PCI时机选择策略课件PPT.ppt
- 最新SVG培训(8.6)资料课件PPT.ppt
- 最新syb创业培训第五步:选择一种企业法律形态.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