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4 MB
  • 2022-04-29 14:35:13 发布

最新应急急救知识课件PPT课件

  • 4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应急急救知识课件 急性疾病和意外创伤,随时可能发生和遇到.急救是否及时、妥善,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危和预后。院前现场急救,尤为重要! 生存链的概念四个环节:尽早识别、呼叫,尽早进行基本CPR,尽早电除颤,尽早加强治疗。上述四方面是决定复苏成功的重要环节,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并互为因果。 现场CPR方法:ABC 心搏-呼吸骤停的判断要求在5秒钟内完成:突然倒地和/或意识丧失;自主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拍打肩部,大声呼唤:“喂!你怎么了?”如无反应,则确定为意识丧失。高声呼救:“快来人呐!救命啊!” 抢救的体位要求:呼救的同时,应迅速将病人摆放成卧位。翻身时整体转动,保护颈部。身体平直,无扭曲。摆放的地点:地面或硬板床。 A(Airway)维持呼吸道通畅(1)取仰卧位。(2)检查口鼻气道有无阻塞。松开伤员衣领、内衣、裤带等。(3)如发现气道异物,可用背击法、指扣咽喉法、推压腹部法清除。(4)若伤者呼吸停止,应紧急采用心脏复苏术予以救治。 压额提颏法保证气道通畅 清除异物检查呼吸 B(breathing)人工呼吸:通过上述方法检查无呼吸,立即给予2次口对口呼吸。 C(circulation)人工循环检查脉搏,以中指及食指并排放在喉结上方后向外侧滑约一指宽的距离,到一下凹处轻压约5~10秒,以感觉脉搏的跳动。若无脉搏,则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有效的心脏按压能维持心脏充盈和搏出,诱发心脏的自律性搏动,并可能预防生命重要器官(如脑)因较长时间缺氧而导致的不可逆性改变。推荐按压频率为100次/分,按压/呼吸比均应保持在15:2。 按压点定位: 按压方法: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体重和肩膀力量垂直向下挤压,使胸骨下陷4CM,略停顿后在原位放松,但手掌根不离开胸壁定位点。连续作15次心脏按压,再口对口吹气二次。如此反复。 儿童:小儿按压可用单手指按压,新生儿可用两个指头按压。按压频率:成人80-100次/分,小儿100次/分,新生儿120次/分。按压深度:新生儿2CM、儿童3CM。 评估:检查瞳孔,复苏是否有效:⑴颈动脉出现搏动;瞳孔由大变小;紫绀减退,自主呼吸恢复;收缩压60mmHg以上复苏有效。B、C过程反复四次后,作评估:脉搏是否恢复、呼吸是否恢复。若未恢复,重复B、C过程。 心肺复苏注意事项:心脏按压部位要正确,用力要均匀,不宜过轻或用力过猛,以免造成无效按压或发生肋骨骨折、气胸、内脏损伤、胃内容物返流等。心脏按压时间为每一按压与放松周期的1/3,放松时间为2/3。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应注意与胸外心脏按压的配合。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是15:2。呼吸复苏失败的原因是呼吸道阻塞和口对口接触不严密。 二、止血成年人全身血容量约为4000~5000ml,如出血达到800~1000ml,就有危险。临床表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呼吸急迫、口唇紫绀、心慌等、严重者可进入休克状态。 (一)出血的种类1、动脉出血:鲜红色,压力高呈喷泉状,随心脏搏动向外射出,发生在近心端。2、静脉出血:暗红色,不间断、均匀、缓慢的流出,发生在远心端。3、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整个创面外渗,创面上有许多细小血滴,可自行凝固。 (二)止血方法1、一般止血法:清创→消毒→包扎2、指压止血法:用拇指压住出血血管的近心端,以压闭血管,阻断血流。仅适合于动脉出血的急救,压迫时间不宜过长。3、止血带止血法:将受伤肢体抬高2min→垫衬垫→结扎。4、填塞止血法:用纱布等填塞加压→包扎。多用于静脉出血。 各部血管出血的压迫点 止血带止血法注意事项止血带应放在伤口的近心端。止血带不要直接扎在皮肤上;紧急时,可将裤脚或袖口卷起,止血带扎在其上。要扎得松紧合适,一般以不能摸到远端动脉搏动或出血停止为度。结扎时间过久,可引起肢体缺血坏死。因此要每隔1h(上肢或下肢)放松2~3min;放松期间,应用指压法暂时止血。要有上止血带的标志,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 三、包扎包扎术是现场救护及家庭救护中的基本技术之一。常用的包扎材料有:绷带、三角巾、多头带、丁字带等。 (一)绷带包扎普通绷带借助物理作用,达到固定与治疗患部的目的。如固定敷料、保护伤口、出血伤口的加压包扎、肢体支持与悬吊以及和夹板、石膏一同应用固定骨折、方便转运等等。运用绷带包扎,要求牢固、舒适、整齐、美观并符合节约的原则。 1、绷带包扎注意事项(1)绷带包扎前的准备:包扎部位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对皮肤皱襞处,如腋下,乳下,腹股沟等处应用棉垫、折叠纱布遮盖,骨隆突处用棉垫保护。(2)绷带包扎的体位:在满足治疗目的的前提下,病人位置应尽量舒适。对肢体应保持功能位或所需要的体位。 (3)绷带选用:根据包扎部位选用不同宽度的绷带。手指需用3厘米宽,手、臂、头、足用5厘米宽,上臂、腿用7厘米宽,躯体用10厘米宽的绷带。(4)包扎操作:一般应自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开始处作环形两周固定绷带头,以后包扎应使绷带平贴肢体或躯干,并紧握绷带勿使落地,包扎时每周用力要均匀适度,并遮过前周绷带的1/3~1/2,太松易滑脱,太紧易致血运障碍。 (五)绷带拆除:拆除绷带应先自固定端,顺包扎相反方向松解,两手相互传递绕下,在紧急和绷带已被伤口分泌物浸润干涸时,可用绷带剪剪开。为了节约起见,如果绷带还干净,可重新卷起再用。 2、绷带基本包扎方法(1)环形包扎法:用于肢体较小或圆柱形部位,如手、足、腕部及额部,亦用于各种包扎起始时。绷带卷向上,用右手握住,将绷带展开,左拇指将绷带头端固定需包扎部位,右手连续环形包扎局部,绞布固定绷带末端。 (2)螺旋形包扎法:用于周径近似均等的部位,如上臂、手指等。从远端开始先环形包扎两卷,再向近端呈30°角螺旋形缠绕,每卷重叠前一卷2/3,末端胶布固定。在急救缺乏绷带或暂时固定夹板时每周绷带不互相掩盖,称蛇形包扎法。 (3)螺旋反折包扎法:用于周径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大腿等,开始先做二周环形包扎,再做螺旋包扎,然后以一手拇指按住卷带上面正中处,另一手将卷带自该点反折向下,盖过前周1/3或2/3。每一次反折须整齐排列成一直线,但每次反折不在伤口与骨隆突处。 (4)“8”字形包扎法:用于肩、肘、腕、踝、等关节部位的包扎和固定锁骨骨折。以肘关节为例,先在关节中部环形包扎2卷,绷带先绕至关节上方,再经屈侧绕到关节下方,过肢体背侧绕至肢体屈侧后再绕到关节上方,如此反复,呈“8”字连续在关节上下包扎,每卷与前一卷重叠2/3,最后在关节上方环形包扎2卷,胶布固定(图4~8)。 图身体不同部位“8”字形包扎法 (5)反回包扎法:用于头顶、指端和肢体残端,为一系列左右或前后反回包扎,将被包扎部位全部遮盖后,再作环形包扎两周。 3、其他绷带:(1)弹性绷带:由弹性纤维织成的特殊软绷带。主要用于创伤后肢体肿胀、肢体静脉回流障碍以及四肢淋巴水肿。(2)石膏绷带:是含脱水硫酸钙粉末,吸水后具有很强的塑型性,能在短时间内逐渐结晶、变硬,维持住原塑型形状,起到固定作用。(3)粘胶石膏绷带:是将胶质粘合剂与石膏粉完全混合后牢固地粘附在支撑纱布上而制成。除了石膏完善地粘附在支撑织物上而节省材料外,绷带的处理更为清洁舒适,其性能远比石膏粉绷带优越,目前已广泛使用。 4、三角巾使用方法(1)头部:三角巾、风帽式、面具式(2)背部(3)上肢 四、固定1、骨折的判断(1)剧烈的疼痛:由于骨折处的尖端刺伤周围组织的血管、神经,活动时骨折局部剧烈疼痛,并有明显压痛、肿胀。(2)畸形:骨折部位在肌肉的作用下,形态改变,如成角、旋转、肢体缩短等。(3)骨摩擦音及骨摩擦感:骨折断端相互碰触时出现的声音和感觉。严禁有意去做此项检查。4.功能障碍:骨的支撑、运动、保护等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 2、常见骨折的固定方法(1)肱骨(上臂)骨折固定法夹板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上臂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将上下两端固定。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用小悬臂带悬吊。(2)尺、挠骨(前臂)骨折固定法夹板固定法:用两块长度超过肘关节至手心的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内外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前臂外侧)并在手心放好衬垫,让伤员握好,以使腕关节稍向背屈,再固定夹板上下两端。屈肘90度,用大悬臂带悬吊,手略高于肘。 (3)股骨(大腿)骨折固定法无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健肢靠近伤肢,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在关节处与空隙部位之间放置衬垫,用5~7条三角巾或布条将两腿固定在一起(先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4)脊柱骨折固定法:不得轻易搬动伤员。严禁一人抱头,另一个人抬脚等不协调的动作。现场处理原则是,背部受到剧烈的外伤,有颈、胸、腰椎骨折者,绝不能试扶着让病人做一些活动,以此“判断”有无损伤。一定要就地固定。(5)头颅部骨折伤员静卧,头部可稍垫高,头颅部两侧放两个较大硬实的枕头或沙袋等物将其固定住,以免搬动、转运时局部晃动。 3、骨折临时固定的注意事项开放性骨折,先止血、再包扎、最后再固定。下肢或脊柱骨折,就地固定,尽量少移动伤员。四肢骨折固定时,先固定骨折近端,后固定远端夹板须扶托整个伤肢,骨折上下端的关节均须固定住。绷带、三角巾不要绑扎在骨折处。夹板等固定材料不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垫等柔软物垫好,尤其骨突部位及夹板两端要垫好。固定四肢骨折时应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五、搬运1、对搬运转送病人的要求(1)首先必须妥善处理好病人(如外伤病人的止血、止痛、包扎、固定),才能移动。除非立即有生命危险或救护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赶到,都应等救护人员先处理病情稳定后再转送医院。(2)在人员、器材未准备妥当时,切忌搬运病人,尤其是搬运体重过重和神志不清者。(3)在搬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人的表现,如气色、呼吸等。(4)在火灾现场浓烟中搬运病人,应匍匐前进,离地面约30厘米以内,这里烟雾稀薄,否则容易被浓烟呛住。 2、常用的搬运方法(1)担架搬运(2)徒手搬运切忌对脊椎受伤的病人随意搬动。 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