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 MB
  • 2022-04-29 14:37:33 发布

最新《价格变动的影响》(公开课)课件PPT.ppt

  • 13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价格变动的影响》(公开课) 价格变动的影响《经济生活》双峰七中——彭足辉 (一)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1、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价格上升需求()价格下降需求()一般情况下:买落不买涨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这就是需求法则。减少扩大 价 格需求量需求曲线买落不买涨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情况),商品的需求量随其价格的变化呈()变动。1、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反方向 价格上升减少购买 (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增加购买(需求扩大)买涨不买落特殊情况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个人爱好和预期。这种“买涨不买落”的反常现象与消费者的预期有关。 情境探究2:小明爸爸为什么说“牛奶涨也得买”?生活中还有哪些商品即使涨价我们也得买呢? 如果这时黄金的价格也上涨了,人们对此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为什么?想一想:大米价格涨了也得买!金价涨了,以后再买金项链算了! 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说明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金饰品属于高档耐用品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较小,是居民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东西。大米属于生活必需品。生活必需品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是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档耐用品价格的上涨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减少,说明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小大 2.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需求量需求弹性结论: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大价 格高档耐用品生活必需品ABabp1p2 情境探究3:蒙牛牛奶价格上涨,伊利牛奶的需求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蒙牛伊利互为替代商品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为替代商品.互为替代商品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当两种商品是互为替代商品时:结论: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其替代商品需求量()变化。上升上升上升下降下降下降同方向 情境探究4:汽油和汽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油价上涨没有让爸爸买车的欲望付诸行动? 汽油汽车互补商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互补商品 当两种商品为互补商品时:结论: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变化。上升上升下降下降上升下降反方向 乙需求量替代品互补品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结论: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其替代商品需求量()变化。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会引起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变化。甲价格上升上升下降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上升上升下降下降下降同方向反方向 材料:前几年棉花价格持续攀升,许多棉农看到种植棉花可获得巨大的利润,于是纷纷砍掉其他的植物改种棉花。可好景不长,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市场开始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价格又持续下跌使棉农急剧缩减种植面积。有的干脆不种棉花,改种蔬菜。问:棉农应如何根据价格的变化来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价格上涨获利获利生产生产供不应求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产量增加扩大减少扩大 价格供给量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随其价格的变化呈()变动。供给曲线价格变动会引起供给量的变动同方向 当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时,生产者除了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以外,还可以采取什么办法? 生产要素: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内容。某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增加使用量某种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减少使用量调节生产要素的目的:降低成本,保证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企业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对人们生活消费的影响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一般理论: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为替代商品互补商品调节产量价格变动的影响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课堂小结 答案1.D2.B3.C4.D5.B D 答案1.D2.B3.C4.D5.B B 答案1.D2.B3.C4.D5.B 3.(全国新课标2卷)在我国,煤炭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原料。煤炭价格从2011年约850元/吨大幅下降到2014年底的约500元/吨,有人据此建议下调电力价格。能支持其建议的恰当理由是()A、电力产能过剩,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B、电力是生产生活必需品,低价有利于社会稳定C、电力价格与其生产成本的变化方向应当一致D、电力与煤炭是互补品,二者价格变化方向应当一致C链接高考 答案1.D2.B3.C4.D5.B 4.(2015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某公司准备在甲乙两种复印机中选购一台,甲复印机的购置成本为22000元,乙为18000元;甲的专用耗材每年消耗量不及乙的50%。该公司最终购买了甲复印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A、甲乙是替代品,甲的耗材消耗量低于乙B、甲与其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耗材成本低于乙的购置成本C、甲与乙的耗材是互补品,甲的购置成本低于乙的耗材成本D、甲乙是替代品,甲多耗费的购置成本低于甲节约的耗材成本D 答案1.D2.B3.C4.D5.B 5.(高考题)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B.减少50单位C.增加10单位D.减少10单位B 6.为什么农业会经常出现“丰产不丰收”、“谷贱伤农”的现象?1、供求影响价格,农产品丰收,使得供给增加,供过于导致价格下降。2、价格影响需求,农产品价格下降使得消费者的需求量有所增加。3、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小,价格下降,农产品需求量不会有很大的变化。4、需求增加带来收益弥补不了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所以导致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 谢谢同学们合作,请专家提宝贵意见,再见! 成本会计学第九章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8/18/202140 本章内容第一节变动成本法第二节标准成本法第三节作业成本法8/18/202141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一、成本按习性的分类所谓成本习性,是指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这里的业务量,可以是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数量,也可以是反映生产工作量的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工作小时等。成本按照其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8/18/202142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一)固定成本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例如:按直线法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机器设备的租金等。8/18/202143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固定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保持不变;图9-1单位固定成本与业务量的增减成反比例变动。图9-28/18/202144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固定成本可以划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它是指同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的形成及其正常维护相联系的固定成本,如厂房和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保险费、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等。8/18/202145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由企业高层管理者按照经营方针的要求所确定的一定时期的预算固定成本,如广告费、研究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等。注:固定成本总额只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才是固定的。如果业务量超过了相关范围,固定成本也会发生变动。8/18/202146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二)变动成本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包装材料等。8/18/202147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正比例变动;单位变动成本固定。图9-3图9-4变动成本也存在着相关范围的问题,在相关范围内,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保持着完全的线形关系,在相关范围之外,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是非线形的。例如:企业产品产量与单位变动成本的关系。8/18/202148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三)总成本习性模型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Y=A+BX图9-58/18/202149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二、混合成本及其分解同时具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是混合成本。(一)混合成本的种类1.半变动成本。这类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量,类似固定成本,在此基础上,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加。例如:热处理设备的电费图9-68/18/202150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2.半固定成本。业务量在一定范围内增长,其发生额固定不变,当业务量超过一定限度,其发生额会突然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业务量增长的一定限额内保持不变。例如:化验员和检验员的工资。图9-6、图9-78/18/202151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二)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1.合同确认法。根据与其他单位签定的合同中关于支付费用的具体规定,来确认成本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的混合成本分解方法。8/18/202152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2.技术测定法根据生产过程中消耗量的技术测定和计算来划分成本的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的混合成本分解方法。8/18/202153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3.历史成本分析法(1)高低点法根据一定期间内的最高业务量及其成本和最低业务量及其成本,来推算成本中的固定成本部分和变动成本部分的一种混合成本分解方法。例9-18/18/202154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2)散布图法根据若干期的业务量、成本资料,在坐标图中标出所有各期的成本点,再用目测的方法画出一条能够反映成本变动的平均趋势的直线,并在图上确定直线的截距即固定成本,然后计算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混合成本分解方法。例9-28/18/202155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3)回归直线法根据若干历史时期的业务量和成本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的原理,计算出最能代表业务量和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据以确定成本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的一种混合成本分解方法。例9-38/18/202156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高低点法最简便,但没有利用所占有的全部数据,只利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数据,因此,如果最高点、最低点业务量的成本有畸高或畸低现象,计算结果不会准确。散布图法简便、容易理解,但通过目测画线,很难十分准确。回归直线法利用了离差平方和最小的原理,计算结果最准确,但计算工作量大。8/18/202157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三、变动成本法的特点变动成本法,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产品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视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8/18/202158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把固定制造费用视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的原因:固定制造费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保持一定的生产能力而发生的,在已经形成的生产条件下,不论各期的产量如何,这些费用会照常发生,并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增减。即固定制造费用是按期间发生的,因此,应将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在其发生时全额计入当期损益,而不应将其计入产品成本。8/18/202159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三、变动成本法的特点(一)成本类别的划分和产品成本包含的内容方面的区别【图9-9】、【图9-10】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非生产成本销售费用期间成本产品成本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直接人工图9-9完全成本法下成本类别的划分与产品成本所含内容关系图8/18/202160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直接人工变动生产成本变动制造费用变动销售费用变动管理费用产品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销售费用固定管理费用直接材料固定成本期间成本图9-10变动成本法下成本类别的划分与产品成本所含内容关系图8/18/202161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由于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在产品构成内容上的不同,因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结果上必然会不一致。例9-48/18/202162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二)产成品与在产品存货估价上的区别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是按照变动生产成本计价,而不含固定制造费用,金额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的估价。例9-58/18/202163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三)盈亏计算上的区别1.计算过程的不同完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营业净利变动成本法下: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营业净利8/18/202164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2.分期损益计算上的不同例9-6(1)生产量=销售量两种成本法下所确定的营业净利相等;(2)生产量﹥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净利大于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净利;(3)生产量﹤销售量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净利小于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净利。8/18/202165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四、变动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一)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有利于进行本量利分析和短期决策。例9-72.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和进行成本分析。可以把由产量变动所引起的成本升降,同由于成本控制工作的好坏而造成的成本升降清楚地区分;便于成本责任的归属和业绩的评价。8/18/202166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3.能促使管理部门注重销售,防止盲目生产。例9-84.可以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变动成本法下,成本计算中的费用分摊工作简化,可以减少成本计算中的主观随意性。8/18/202167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二)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1.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的要求。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3.不便于价格决策。4.改用变动成本法时会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5.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划分比较困难。8/18/202168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补充:变动成本法如何提供对外报告成本信息。在变动成本法下,“生产成本”科目中不含固定制造费用,因此,从“生产成本”转入“产成品”的产品制造成本中,也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当期发生额全部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全部在当期的产品销售收入中抵减。8/18/202169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为了使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信息能够满足对外报告的需要,应该对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计算系统,进行必要的调整。8/18/202170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对“固定制造费用”科目,设两个二级科目,“在产品”和“产成品”,“在产品”二级科目的借方,记录本期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期末按照一定的方法将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同时将属于完工产品负担的部分,从该“在产品”二级科目的贷方转入该科目“产成品”二级科目的借方。8/18/202171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设置帐户: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产成品期末将属于完工产品负担的部分固定制造费用,编制分录:借:固定制造费用——产成品贷: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8/18/202172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在结转当月产品成本的同时,结转固定制造费用,按照已销售产品应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的数额:借:产品销售成本贷:固定制造费用—产成品8/18/202173 第一节变动成本法期末余额: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是期末在产品存货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产成品,是库存产成品存货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8/18/202174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一、标准成本法概述(一)标准成本法的特点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也是加强成本控制、评价经营业绩的一种成本控制制度。8/18/202175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的主要特点:1.预先制定产品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2.按标准成本进行产品成本核算。3.计算各成本项目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各种差异,设立各种成本差异科目进行归集,并借以对产品成本进行控制和考核。总之,标准成本法是一个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处理成本差异三个环节所组成的完整系统。8/18/202176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二)标准成本的种类1.理想标准成本。以现有生产经营条件处于最优状态为基础确定的最低水平的成本。通常根据理论上的生产要素耗用量、最理想的生产要素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来制定。由于没有考虑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提出的要求过高,在实际工作中较少采用。8/18/202177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2.正常标准成本。以正常的工作效率、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条件为基础制定的标准成本。根据过去经验估计,往往不能反映目前的实际,控制成本不够积极。8/18/202178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3.现实标准成本。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进行有效经营的基础上,根据下一期最可能发生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耗用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标准成本。包含管理当局认为短期内不能完全避免的某些不应有的低效、失误和超量消耗,最切实可行、最接近实际成本。标准成本法一般采用这种标准成本。8/18/202179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三)标准成本的作用1.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2.有利于责任会计的推行。3.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4.对在产品、产成品和销售成本进行计价,可以简化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工作。8/18/202180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二、标准成本的制定(一)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材料用量标准×直接材料价格标准例题9-98/18/202181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工资率=标准工资总额/标准总工时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工时标准×标准工资率例题9-108/18/202182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三)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额/标准总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工时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2.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标准总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工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例9-118/18/202183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四)标准成本卡标准成本制定后,企业应就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产品,编制标准成本卡。标准成本卡格式见P277例9-128/18/202184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三、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三)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分析(四)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分析8/18/202185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技术方法。8/18/202186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连环替代法:1.确定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指标分解)2.确定分析对象。3.连环顺序替代。以基期指标体系为计算基础,用实际指标体系中的每一因素的实际数顺序地替代其相应的基期数,每次替代一个因素,替代后的因素被保留下来,并计算结果。8/18/202187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4.替代前后结果的差额,就是替代因素对分析对象的影响程度。5.检验分析结果,将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额相加,代数和应该等于分析对象。8/18/202188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例9-13(1)-(2)=材料价格差异(2)-(3)=材料用量差异(1)实际价格×实际用量(2)标准价格×实际用量(3)标准价格×标准用量(1)-(3)=材料成本差异8/18/202189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应由采购部门负责,因为材料购买价格的高低、采购费用的高低,采购部门是可以控制的。但是,由于决定材料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采购部门无法控制。直接材料用量差异一般应由生产部门负责,因为产品耗用某种材料数量的多少、材料的损耗,生产部门是可以控制的,但是,对材料用量差异的影响因素也很多,例如:材料的质量低劣或材料不符合要求等。8/18/202190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例9-14(1)-(2)=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2)-(3)=直接人工效率差异(1)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2)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3)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1)-(3)=直接人工成本差异8/18/202191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工资率差异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工资的调整、生产工人升级或降级使用、出勤率的变化等。因为原因复杂,责任一般应由劳动人事部门或者生产部门负责。人工效率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工人技术的熟练程度和责任感、设备的完好程度、作业计划安排是否周密、工作环境是否良好、动力供应情况等。人工效率差异的责任基本上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也可能一部分应由其他部门负责。8/18/202192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三)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分析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标准工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8/18/202193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其中: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例9-158/18/202194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变动制造费用是一个综合性费用项目,对其差异的分析,应结合构成变动制造费用的具体明细项目做进一步分析。可以根据变动制造费用弹性预算的明细项目,结合同类项目的实际发生数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差异的原因和责任归属。8/18/202195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四)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分析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费用分配率8/18/202196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1.两差异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是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计划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计划产量标准工时×标准费用分配率8/18/202197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是指由于设计或计划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差异而导致的成本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计划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费用分配率例9-168/18/202198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2.三差异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是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计划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计划产量标准工时×标准费用分配率8/18/202199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是指实际产量实际工时脱离计划产量标准工时而引起的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差异而导致的成本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计划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产量实际工时)×标准费用分配率8/18/2021100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效率差异是指因生产效率差异导致的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产生的成本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费用分配率例9-178/18/2021101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固定制造费用是一个综合性的费用项目,为了准确查明差异发生的原因,必须按固定制造费用各项目的预算数与实际发生数进行对比,以便逐项分析原因和责任。能力差异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产销数量引起的,如经济萧条、产品定价过高造成销路不好和开工不足,或原材料、能源供应不足造成生产能力利用不充分。效率差异的原因主要应由人事部门和人工管理部门负责。8/18/2021102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四、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一)标准成本法账务处理的特点1.“在产品”、“产成品”等账户可以只登记标准成本,设置各种成本差异账户,分别核算各种差异。各种不利差异,应分别记入有关差异帐户的借方,各种有利差异,应分别记入有关差异的贷方。8/18/2021103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材料价格差异的核算:1.“材料价格差异”帐户核算购入材料的价格差异。2.“材料价格差异”帐户核算领用材料的价格差异。(常用方法)8/18/2021104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2.会计期末对成本差异进行处理(1)本期的各种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期末库存产成品和本期已售产品。(2)将本期发生的各种差异全部计入当期损益。8/18/2021105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二)账务处理举例P285例9-188/18/2021106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五、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成本法的比较相同点:两者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和实施环节,都要在事先制定产品应该发生的成本,以此作为控制成本的依据,并据以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追查发生差异的原因,以便降低产品成本。8/18/2021107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区别:1.定额法要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标准成本法下,一般只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不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2.定额法下,对成本差异的核算比较简单,在标准成本法下,对成本差异的核算比较细,要为各种成本差异设置很多总账科目进行核算,并列在利润表中。8/18/2021108 第二节标准成本法3.在定额法下,要将成本差异在各种产品之间、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在标准成本法下,对成本差异的处理,一般是将各种成本差异全部计入当期损益。另外,在定额法下,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所依据的定额成本都是现行的,在标准成本法下,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所依据的标准成本有多种。8/18/2021109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一、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1.企业的弹性制造系统。FMS是企业内部设计的一种具有高度自我调节功能的组织体系“它主要应用于制造业,其特征可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原材料投放生产的自动控制与调节;第二,相对独立的各生产职能部门高效率地自动运行;第三,完善的内部信息网络监控体系。8/18/2021110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FMS组织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调节的准备时间,从而使企业在产品品种的转换以及生产能力的扩大与收缩上具有更大的适应性与灵活性,以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8/18/2021111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2.新的企业观下,企业实施的适时制生产方式和全面质量管理。新的企业观,就是把企业看作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形成了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到外的作业链。为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提高增加价值作业的运作效率,企业必须实施适时制生产方式和全面质量管理。8/18/2021112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2.新的企业观下,企业实施的适时制生产方式和全面质量管理。适时制生产方式,企业适时地将外购材料或零部件投入生产,各个零部件适时地加工完成,组装成产品后适时地提供给外部顾客,即要求以顾客的需要为出发点,实现零存货。8/18/2021113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3.为满足经营管理的需求,成本核算工作由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建立以作业为基本对象的科学的成本信息系统,使之贯穿于作业管理的全过程,以便通过它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反映,提供更为相关、精细的信息。8/18/2021114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4.企业的间接费用增加,构成内容复杂。新的生产模式下,企业的间接费用大大增加,并且在构成内容上大大复杂,客观上要求把成本计算的重点放到间接制造费用上来,需要对制造费用的核算进行变革。8/18/2021115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不能满足变化后的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作业成本法以作业量为成本分配基础,以作业为成本计算的基本对象,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更为相关、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8/18/2021116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本质就是要确定分配间接费用的合理基础—作业,并引导人们注重成本动因,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算和有效控制,来克服传统的以交易或数量为基础的成本系统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缺陷,使以前的许多不可控间接费用变成可控的。8/18/2021117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二、作用成本法的基本概念(一)作业——为了提供一定产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的集合体。作业也就是基于一定目的、以人为主体、消耗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1.单位作业。使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每生产一单位产品就需要作业一次。8/18/2021118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2.批别作业。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成本与产品的批数成比例变动。3.产品作业。使某种产品的每个单位都受益的作业,与产品项目成比例变动。4.维持性作业,使某个机构或某个部门受益的作业,与产品的种类和某种产品的多少无关。8/18/2021119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二)“作业链”和“价值链”概念企业是一个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集合体,形成了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作业链。作业的推移,同时也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顾客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的总价值,这个总价值就是产品的成本。8/18/2021120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三)成本动因作业成本法主张以作业量作为分配大多数间接成本的基础,隐藏在间接成本后面的推动力就是成本动因。成本动因——就是决定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动或事项。成本动因可以是一个事件、一项活动或作业,它支配成本行为,决定成本的产生。8/18/2021121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1.资源动因。资源被各种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反映作业中心对资源的消耗情况,是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标准。例如:如果人工方面的费用主要与从事各项作业的人数相关,就可以按照人数向各作业中心分配人工方面的费用,从事各项作业的人数就是一个资源动因。8/18/2021122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2.作业动因。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或劳务消耗的方式和原因。它反映产品消耗作业的情况,是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中的标准。例如:如果在各种产品或劳务的每份订单上所耗用的费用基本相当,就可以按照订单份数来向各种产品或劳务分配订单作业成本。8/18/2021123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下,费用的分配与归集基于以下认识:1.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2.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间接制造费用的核算上。8/18/2021124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三、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一般程序(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图9-13】制造费用作业基础成本库第一步:按不同作业的耗用归集分配制造费用第二步:按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ABCD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分配率分配率分配率分配率产品或产品线8/18/2021125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下,对制造费用的核算做了根本变革:1.制造费用由全厂统一或按部门归集和分配,改为由若干个成本库分别进行归集和分配。2.由单一标准分配改为按引起制造费用发生的多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8/18/2021126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的核算分为两步:1.将制造费用计入作业基本成本库中。2.得出和使用一系列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将归集的成本一一分配给各种产品。8/18/2021127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程序1.在作业分析的基础上,确认作业、主要作业,划分作业中心。2.以作业中心为成本库归集费用。3.将各作业成本库归集的成本分配计入最终产品或劳务上,计算出产品或劳务的成本。8/18/2021128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四、作业成本法举例例9-19传统成本计算法下,会低估批量较小、技术上比较复杂的产品的成本,高估批量大,技术上较为简单的产品的成本。作业成本法下,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制造费用,为不用的作业耗费选择相应的成本动因来向产品分配制造费用,使成本计算的准确性提高。8/18/2021129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五、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局限性和借鉴时应注意的问题(一)作业成本法的优点1.拓宽了成本核算的范围。2.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3.作业成本信息可以有效地改进企业战略决策。8/18/2021130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4.提供便于不断改进的业绩评价体系。5.便于调动各部门挖掘盈利潜力的积极性。6.有利于企业杜绝浪费,提高经济效益。8/18/2021131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二)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1.在成本动因的选择上有一定的主观性。2.实施作业成本计算的费用较高。3.作业成本计算的实施会降低(或失去)成本信息的纵向和横向可比性。8/18/2021132 第三节作业成本法(三)我国企业在借鉴作业成本法时应注意的问题1.充分认识企业的具体情况,把作业成本法的实施与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改进与提高结合起来,从现实需要出发,来设计作业成本计算系统。2.充分认识作业成本法在费用分配上的本质要求,不要主观武断。3.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有效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8/18/2021133 思考题1.变动成本法的特点是什么?2.标准成本有哪些作业?3.在标准成本法下,会计期末一般对各种成本差异怎样进行处理?其理由是什么?8/18/20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