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3.50 KB
  • 2022-04-29 14:33:15 发布

最新W3.2.1欧姆定律课件PPT.ppt

  • 4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W3.2.1欧姆定律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1: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并调节电阻R两端电压的变化保持导体的电阻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结论:1.解释欧姆定律的内容和数学表达式b 1、这个实验做三次的目的是什么?2、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是滑片向左滑动时,两表的示数怎样变化?4、第三次实验所测得的电流值偏小,原因可能是什么?3、某同学实验在发现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的指针却有明显的偏转,则电路中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请你思考: 2.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不超过两个电阻的电路) 1、有两个导体,电阻分别为10欧和30欧,把它们串联接通后通过10欧电阻的电流是0.5安。求:①电源电压是多少?②两个电阻上的电压分别是多少?③串联电路中电阻和电压有什么关系?①R=R1+R2=10Ω+30Ω=40ΩI=I1=0.5AU=IR=0.5A×40Ω=20V②U1=I1R1=0.5A×10Ω=5VU2=I2R2=0.5A×30Ω=15V③=R1=10ΩR2=30ΩU=?I=0.5AU1=?U2=? 2、R1和R2两个电阻,阻值分别为4欧和8欧,并联后接到电压为12伏的电源上。求:①R1和R2中通过的电流有多大?②干路中电流有多大?③通过R1和R2的电流和两个电阻有什么关系?①I1====3AI2====1.5A②I=I1+I2=3A+1.5A=4.5A③=U=12VR1=4ΩR2=8ΩI1=?I2=?I=? 3、两个电阻R1=5欧,R2=10欧,串联接到电源上,则I1:I2=?U1:U2=?如果是并联接到电源上,则I1:I2=?U1:U2=?4、R1和R2两个电阻并联,R1:R2=1:4,干路中的I=1安,则I1=?5、R1和R2两个电阻并联,I=1.2安,I1=0.8安则:I2=?若R1=3欧,则R2=? 6、如图,R1=10欧,R2的最大阻值为30欧,U=12V不变,求:滑片滑动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变化范围。AVU=12VABPR2R1AVU=12VABPR2R17、再把电压表接成如图,求;滑片滑动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变化范围。AVU=12VABPR2R18、如图,R1=10欧,R2的最大阻值为30欧,U=12V不变,求:滑片滑动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变化范围。 典型练习:1.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R2=R3=20Ω,当S1、S2都断开,电流表示数是0.3A,求:①电源电压,②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是多少?AR1R2R3S1S2当S1、S2都断开时:AR1R2R3S1S2AR1R2R3S1S2当S1、S2都闭合时: 2.如图,电源电压为6V不变,灯L1的电阻为12Ω,灯L2的电阻为9Ω,灯L3标有“6V2W”字样求:1)灯L3的电阻为多大?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多大?2)开关S1、S2同时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3)开关S1、S2同时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少?L2的电功率为多大?AVL1L2L3S1S2 提高题:如图,电源电压保持6V不变,R1=10Ω,R2=15Ω,求:1)当S断开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各为多少?2)当S闭合时,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各为多少?R1R2AVS 归类:1、运用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规律解题2、运用比例关系解决有关问题3、电表示数变化4、动态电路*5、巧用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 第八章常用免疫学检查一、免疫球蛋白检查免疫球蛋白(Ig)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与分泌,分布于血液、体液及部分细胞的表面。免疫球蛋白分为IgG、IgA、IgM、IgD和IgE五类。 临床意义(1)IgG、IgA、IgM均增高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硬化、淋巴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2)单一Ig增高主要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免疫增殖性疾病。(3)Ig减低见于各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联合免疫缺陷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二)IgE测定IgE主要由鼻咽部、扁桃体、支气管、胃肠道等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分泌。IgE增高:见于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其他疾病,如IgE型骨髓瘤、急慢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寄生虫感染等。 二、血清补体检查补体(C)是血清中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糖蛋白,由传统途径的9种成分C1(C1q、C1r、C1s)~C9组成。补体、体液因子或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灭活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也参与破坏自身组织或自身细胞而造成的免疫损伤。 (一)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所反映的主要是补体9种成分的综合水平。一般以50%的溶血率(CH50)作为判别点。临床意义(1)CH50增高见于急性炎症、组织损伤、恶性肿瘤。(2)CH50减低见于肾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慢性肝病等。 (二)血清补体C3测定血清补体C3测定(C3)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与旁路途径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补体C3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急性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排异反应。(2)减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肝硬化等。 (三)血清补体C4测定(1)增高见于急性风湿热、皮肌炎、关节炎等。(2)减低见于狼疮性肾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胰腺癌、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三、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病毒性肝炎主要有5型,相应的肝炎的病原体有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除乙型肝炎病毒为双链DNA病毒外,其余均为单链RNA病毒。由于各种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有其特异性,检测中无交叉反应,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一)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查1.参考值ELISA法:阴性2.临床意义(1)抗HAVIgM阳性:是早期诊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特异性指标,于发病后1~2周内出现,3个月后滴度减低,6个月后不易检出。(2)抗HAV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可作为甲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的指标。 (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1)HBsAgHBsAg阳性,常作为感染性标志之一。HBsAg阳性见于:①乙型肝炎潜伏期和急性期;②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③慢性HBsAg携带者。(2)抗-HBs抗体在HBsAg消失后数周血清中才出现抗-HBs,阳性时表示对乙型肝炎病毒具有保护性免疫作用。抗-HBs阳性见于:①既往曾感染过HBV,现已有一定的免疫力;②接种乙肝疫苗后,血中可出现抗-HBs阳性;③被动性获得抗-HBs,如输血治疗。 (3)HBeAg是HBV核心颗粒中的一种可溶性蛋白质。HBsAg阳性是病毒复制、传染性强的标志;孕妇血清HbeAg阳性可引起垂直传播;HBeAg若持续阳性提示肝细胞损害严重,可能转为慢性乙型肝炎。(4)抗-HBe抗体多出现于急性肝炎恢复期的病人血清中,抗-HBe阳性见于:①HBeAg转阴的患者,提示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减低;②部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 (5)HBcAg和抗-HBc抗体抗-HBc包括IgM和IgG两种。①抗-HBcIgM:是感染HBV后血液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在急性期滴度高,是诊断急性乙型肝炎和判断病毒复制、传染性强的重要指标;阳性还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②抗-HBcIgG:在感染HBV后1个月左右开始增高,高滴度表明患者正在感染;低滴度表示既往感染过HBV;在体内持续时间长,具有流行病学的意义。 (三)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1)参考值ELISA法为阴性(3)临床意义①抗-HCVIgM阳性:诊断丙型肝炎的早期敏感指标,可见于丙型肝炎急性感染、病变活动期和传染期;②抗-HCVIgG阳性:提示体内存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四、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TM)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者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检测TM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肿瘤标志物动态测定有助于良、恶性疾患的鉴别,还可提示肿瘤是否复发和转移。 (一)血清甲胎蛋白测定1.原理甲胎蛋白(AFP)是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出生后,AFP逐渐消失。当肝细胞或生殖腺胚胎组织发生恶变时,原已丧失合成AFP能力的细胞又重新开始合成,使血AFP增高。2.参考值定性:阴性;定量:<20μg/L 3.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细胞癌:AFP>300μg/L有诊断意义。(2)其他:生殖腺胚胎瘤(如睾丸癌、畸胎瘤、卵巢癌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妊娠3个月后,AFP开始增高,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 (二)血清癌胚抗原测定1.原理癌胚抗原(CEA)是一种富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出生后含量极低。但在部分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EA含量可异常增高。2.参考值ELISA法:<15μg/L3.临床意义CEA增高见于: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胃癌、肺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恶化时;此外,结肠炎、肝硬化、肺气肿等也会增高。 (三)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1.原理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一种由前列腺腺管上皮细胞分泌的单链糖蛋白。2.临床意义血清PSA测定是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有价值的试验,血清中PSA>10μg/L时作为诊断界限值;定期随访PSA有助于前列腺癌治疗疗效、复发的判断,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亦可升高,大多小于20μg/L。 (四)癌抗原125测定卵巢癌明显增高,阳性率达97%。(五)癌抗原15-3测定CA15-3是一种乳腺癌相关抗原,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监测有一定的价值。(六)癌抗原19-9测定胰腺癌、肝胆和胃肠道癌时血中CA19-9的水平可明显升高。 五、感染免疫检测(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anti-streptolysin"O",ASO)测定临床意义ASO增高见于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扁桃体炎、风湿热、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等。 (二)肥达反应(Widalreactin,WR)1.原理肥达反应是以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液为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的一种凝集试验。2.参考值伤寒“O”凝集价<1:80;伤寒“H”凝集价<1:160;副伤寒A、B、C凝集价<1:80 4.临床意义WR阳性一般出现在伤寒发病后一周,第二周为60%~70%;第四周可达90%以上。单份血清抗体效价“O”大于1:80及“H”大于1:160者有诊断意义;若动态观察,WR持续超过参考值或较原效价升高4倍以上更有价值。 (三)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HP-Ab阳性常见于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 六、性传播疾病的免疫检查(一)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1.参考值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TA)和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均阴性2.临床意义阳性可确定梅毒的诊断。 (二)人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测定1.原理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是艾滋病的病原体,机体感染HIV后数周至半年后,多数患者体内可出现抗-HIV抗体。2.参考值阴性3.临床意义筛选试验常用ELISA法,敏感性高,但有假阳性。筛选试验阳性时,需做确诊试验,确诊试验用蛋白印迹试验或RT-PCR法,阳性对肯定诊断有价值。 七、自身免疫检测(一)类风湿因子测定1.原理类风湿因子(RF)是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内。2.临床意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阳性率为70%;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也可出现阳性;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可呈现阳性反应。 (二)抗核抗体检测1.原理抗核抗体(ANA)是以细胞的核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2.参考值间接荧光抗体法:阴性;3.临床意义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筛选试验。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等均可出现阳性。 (三)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测定1.原理抗脱氧核糖核酸抗体(抗-DNA)分为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单链DNA(ss-DNA)抗体。2.参考值阴性3.临床意义(1)抗ds-DNA抗体阳性见于活动期系统红斑狼疮,阳性率70%~90%,特异性达95%,敏感性较低,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极为重要。 (四)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谱测定1.原理可提取的核抗原(ENA)由多种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多肽构成,检测这些抗原刺激产生的自身抗体,用来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的状况。2.参考值免疫印迹试验(IBT):阴性 3.临床意义(1)抗Sm抗体阳性该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标志抗体,诊断疾病的特异性为99%,且能反映疾病活动程度。但是阳性率不高,为25%-45%。(2)抗RNP抗体阳性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 八、其他免疫检测(一)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1.原理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是游离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的抗原与相应抗体的复合物。临床检测的常为血液中的CIC。2.临床意义CIC增高见于血清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血管炎等。 (二)C反应蛋白测定1.原理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由肝脏产生。2.参考值免疫比浊法为阴性;单向免疫扩散法为低于8mg/L。3.临床意义CRP升高见于:化脓性感染、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组织损伤、风湿热活动期、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