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9 MB
  • 2022-04-29 14:28:46 发布

最新安全主任实务课件PPT课件

  • 5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安全主任实务课件 安全主任培训教材安全管理(应用实务) 安全技术措施除了本质安全技术措施以外,还可以有下列各类措施:(P94)采用安全装置;采用警告装置;其他措施。 安全装置可分为:(P94)防护装置:指用屏蔽或其他方法使人体与生产过程的危险因素隔离的装置。保险装置:指机器设备工作发生异常或人有不安全行为时,能自动防止事故发生的装置。自动监控装置:指能自动监测、控制机器设备或工作场所的工作参数、工作状态、发生异常情况时能自动报警和消除危险的装置。 采用警告装置:(P94)警告装置是用声、光、颜色、文字符号等,警告人们预防危险的装置,这些装置不能消除危险,只能提醒人们注意避开危险。(有关这部分内容留在第七章再述)实现安全技术措施的主要手段是编制和贯彻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P95) 安全检查:(P96)安全检查的目的:是查出事故隐患,为进行整改或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提供依据。安全检查可分为:日常性检查:经常的,普遍的检查。专业性检查:针对特种作业、特种设备、特殊场所进行的检查。季节性检查:根据季节特点进行的检查。节假日前后检查:根据节假日前、后的特点进行的检查。 特种作业设备因危险性比较大,所以必须经特种设备检测部门审查合格。电梯作业危险性较大,属特种作业。国家规定:电梯的制造、安装、维修单位必须经特种设备检测部门审查合格。 安全检查表:(P96-97)定义:安全检查表就是安全检查项目的一个清单和备忘录,规定了检查的内容、时间、要求、标准,由专人按规定时间逐项进行检查,把检查结果和检查人都填入表中。安全检查表的类型:设计用安全检查表;厂级安全检查表;车间安全检查表;工段及岗位安全检查表;专业安全检查表。 基础管理考评检查表 设备设施考评检查表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检查表 第七章作业环境的整治和改善(P101)作业环境的整治和改善包括的内容:作业空间的合理设计;作业场所的清理整顿;合适的照明、通风、温度、湿度;尘、毒、噪声及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治;适当的色、音、味调节;安全信号装置、安全标志的完善。 作业空间就是人进行作业所需的活动空间以及机器、设备、工具所需空间的总和。作业空间布置的基本原则:把使用频率高和最重要的设备操纵控制及显示装置布置在最佳作业范围内,以便于作业者观察和操作;依据操作的顺序进行布置,保证整个作业不空运,不倒流,有条不紊地进行;符合人的生理和运动特性,使人工作起来既高效又不易疲劳;人流货流的交通组织既通畅又安全。 合适的照明、通风、温度、湿度(P103)光环境良好的光环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适当的照度和良好的光的质量。人识别外界物体的清晰程度主要取决于照度的数值大小。照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加速人的视觉疲劳,对安全都是不利的。 改善光照的方法:(P104)尽量应用天然采光;适当的人工照明;限制眩光的方法;适当的色彩调节。 热环境:(P104)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三者互相影响,构成了作业场所的热环境。三者中,环境温度是起主导作用的。人主观感觉到的温度不仅与环境温度有关,还受到环境湿度和通风情况的影响。 高温环境作业有三种基本类型:(p105)高温、强辐射作业;夏季露天作业;高温、高湿作业。改善高温环境的措施:减少热源的热作用;通风散热;局部降温冷却。 尘、毒、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治:(p106)国家规定车间作业场所噪声不得超过85分贝;现有车间作业场所经努力暂达不到标准的,可暂放宽,但不得超过90分贝。尘、毒、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治:适当的声、音、味调节。 安全信号装置、安全标志的完善:(P112)安全信号装置和安全标志是警告装置,是在不能消除控制危险的情况下,提醒人们避开危险的装置。因此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御性措施。安全标志即用简明醒目的颜色(安全色)、几何图形符号并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以提醒警告人们防止危险、注意安全。安全标志分为:(P113)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 提示标志警示标志指令标志禁止标志 安全色分红、黄、蓝、绿四种(P113)红色:易见性最好,而且鲜艳夺目,适用于停止和禁止信号。黄色:明度最高,最为醒目,以黑色条纹衬托对比时视认性更好,适用于警告。蓝色:彩度、明度都最低,因此单独使用注目性、视认性不好,但与白色配合,使用时则对比鲜明,提高了视认性,因此用作指令。绿色:视认性不好,但具有安全、和平的意义,因此用来表示安全或用作提示。 第八章人员的选配、教育和培训(P114)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就是不符合安全生产客观规律,有可能导致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的人的行为。有意的不安全行为:是指有目的、有意图、明知故犯的不安全行为。无意的不安全行为:是无意识的、非故意的不安全行为,是不存在不适当需要和目的的不安全行为。造成无意的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 人员的合理选配(P117)职业适应性:就是指人所应有的为胜任某项职业(或职务)所必需的知识文化基础、生理和心理特性。职业适应性检查包括:(P119)生理特性;知识文化基础;心理特性。 安全教育与培训(P122)安全教育的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培训安全教育类型:(P125)对管理人员(干部)的教育:领导干部、技术干部、行政管理干部、安全人员对工人的教育:新工人的、特种作业的、五新作业、复工教育、调岗教育 第九章作业过程的安全化(P129)实现作业过程安全化采取的对策措施:(P129)劳动组织的科学化;作业方法的改善;实行作业的标准化;实行确认制。 劳动组织的科学化:(P129)科学控制加班、加点:企业员工在法定节日和公休日从事生产工作的称为加班。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又延长时间进行生产工作的称为加点。改善单调性作业的措施:充实操作内容;建立中间目标;定期轮换工作,创造新鲜感;实行色彩和音乐调节。工作节奏的实质是工作的速度问题 工作节奏过快会增加劳动的强度,并使工人感到紧张,导致疲劳加剧,并诱发操作失误,造成工伤事故。工作节奏过慢会使工人因等待而烦躁不安,注意力分散,反应速度降低,以致降低劳动生产率,对安全也是不利的。所以,工作节奏过快和过慢都不好,对安全都不利。 作业方式的改善(P131)改善作业方法应本着安全、高效的原则,综合评价、择优选定。作业的标准化(P134)标准化作业标准是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具体化。作业标准化主要是作业方法的标准化,作业方法的改进,必将涉及到设备和环境的许多方面,因此它的实质是人机匹配问题。制定作业标准的原则(P135)符合政策;保持连续;立足科学;总结经验;结合实际 实行确认制(P136)实行确认制是防止发生误操作的有效措施。按作业程序制定确认制:(P137)作业准备的确认;作业方法的确认;设备运行的确认;关闭设备的确认;多人作业的确认。确认制确认的方法: 无声确认;手指呼唤;模拟操作;呼唤应答。 第十章安全目标管理(P139)概述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创立的(P140)安全目标管理的含义: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地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订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列的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安全目标管理的目标是上下级充分协商,在取得一致意见基础上制定并执行。 为实现安全工作的目标,需开展安全目标管理的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等方面工作。(P141)安全目标管理的二个特点:(P141)安全目标管理是重视人、激励人、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管理;安全目标管理是系统的、动态的管理。管理以人为本,管理的主客体都是人,有效的管理必须充分调动起人的主观能动性。(P141) 实现系统的整体安全目标的基本方法:(P142)要制定一个既先进又可行的整体安全目标,即安全管理的总体目标总目标自上而下地层层分解,制定各级、各部门直到每个职工的安全目标要重视对目标成果的考核与评价要重视目标实施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安全目标的意义:(P142)有利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利于改善员工的素质,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利于从根本上调动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能带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综合来说,安全目标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的科学管理方法。它能有效地动员起各级组织、各个部门、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搞好安全生产的积极性;能充分发挥一切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积极作用,能充分体现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现代管理思想。(P143)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程序:(P145)安全目标的制定和展开;安全目标的实施;成果的考核评价。 安全目标的制定(P145-146)制定安全目标包括:企业安全目标方针;企业总体安全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对策措施。为实现安全目标,需要重点控制的对象(P147)危险点:指可能发生事故,并能造成人员重大伤亡,设备系统造成重大损失的生产现场。危害点:指尘毒噪声等物理化学有害因素严重,容易产生职业病和恶性中毒的场所。 危险企业: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系统造成重大损失的。特种作业: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安全目标的展开:安全目标的实施(P150)实现安全目标,保证安全生产,是推动安全目标的出发点。为了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在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处理阶段,都必须建立相应的保证体系,实现PDCA的良性循环。 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阶段应做好下面工作:(P150-151)(1)权限下放、自我管理、自我控制(2)监督检查目标实施主要依靠各级组织和广大职工的自我控制,但也不能放松上级对下级的领导、帮助和控制工作。要实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也就是讲,目标管理的放权活动中,监督权利则不应下放。(3)信息交流 目标成果的考评(P151-153)目标考评的原则:自我评价与上级评定相结合重视成果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目标考评的方法:奖惩与总结 第十一章作业基层的安全管理(P155)作业基层安全管理必须采取综合性的对策措施:班组安全建设;危险点控制管理;危险作业控制管理;安全竞赛、评比与奖惩。 采取综合性的对策措施班组安全建设班组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是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P155)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班组安全建设的主要措施: 采取综合性的对策措施危险点控制管理(P158)危险点:是指科研、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并能使工作人员造成死亡或重伤,设备系统造成重大损失的生产现场。危险点控制管理有下列性质和特点:是突出重点的管理;是全面系统的管理;是预防为主的管理。 危险点控制管理体现了系统原理的管理思想,是全面系统的管理。(P158)根据危险点可能造成伤害和损失的严重程度,一般可将危险点的危险等级分为三级:(P159)Ⅰ级危险点:可能造成多人死亡,设备系统造成重大损失的生产场所。Ⅱ级危险点:可能造成死亡或多人重伤,导致设备造成较大损失的生产场所。Ⅲ级危险点:可能造成重伤,导致设备造成损失的生产场所。 典型的I级危险场所:如锅炉房、乙炔站等等。典型的II级危险场所:如变配电站等等。 典型的III级危险场所:如冲床等等。危险点控制管理的措施:(P160-161)健全制度;明确责任;教育培训;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基础建设;考评奖惩。 危险作业的控制管理(P161)危险作业的基本特点:临时性;不固定性;危险性。危险作业审批前的准备工作(P162)调查研究;危险性分析;危险性评价;制定事故防止对策;确定作业时间和对作业人员的要求。 信息与安全信息信息:各种信号、情报、数据、指令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具有物质性,而它本身并不是物质。我们常说的管理与控制,其本质就是信息处理。信息管理系统的任何缺陷和失误,都可能成为事故触发的媒介。(P189)第十三章安全信息管理(P189) 安全信息用于企业安全管理的作用:(P190)安全信息是企业编制安全计划的依据;安全信息是企业开展安全管理的组织手段;安全信息是对生产异常进行有效控制的工具。 安全信息管理(P190)安全信息在企业内部一般包括五种信息流:组织系统的信息流;以安全检查人员及其他监督人员为中心的信息流;人机系统的信息流;机械中的信息流;环境和物质的信息流。计算机在安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P192)检索数据处理计算机专家系统的应用 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