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7 MB
  • 2022-04-29 14:37:02 发布

最新光合-呼吸课件PPT.ppt

  • 4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光合-呼吸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课本117页) 过程现象结论暗处理遮光脱色染色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形成实验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溶解在中,叶片变成。漂洗,滴加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叶片的见光部分,不见光部分,还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淀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冲洗去掉碘液便于观察目的,对照黄白色黄白色酒精隔水加热叶绿素没变蓝色变成蓝色 三、呼吸作用 萌发的种子甲煮熟并冷却的种子乙萌发的种子呼吸时释放热量结论:请你认真观察: 煮熟并冷却的种子乙萌发的种子甲结论:种子在呼吸作用中产生二氧化碳 萌发的种子甲煮熟并冷却的种子乙结论:种子在呼吸作用中吸收氧 (1)为什么要用黑色塑料袋装蔬菜。(2)实验结果:装有新鲜蔬菜的塑料袋排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产生。(3)烫过的蔬菜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4)实验结论.实验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植物在呼吸作用中产生了二氧化碳抑制光合作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二氧化碳对照 实验植物呼吸作用需要氧气a新鲜的植物b烫过的植物(1)将密闭的a瓶b瓶在黑暗处放一昼夜;(2)将燃烧的小棒伸入a瓶,火苗,这是因为。(3)将燃烧的小棒伸入b瓶,火苗,这是因为。(4)实验结论:。熄灭燃烧新鲜的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烫过的植物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瓶中有氧气植物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小结:请你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线粒体 小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场所条件原料产物能量转变物质转变反应式联系区别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叶绿体光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叶绿体线粒体有光有光、无光均可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有机物、氧储存能量释放能量合成有机物分解有机物相互依存线粒体 实际生产中,提高作物产量的方法和原理方法原理合理密植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照,延长光照时间夜晚降温充分利用光照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1、暗处理的目的2、隔水加热的目的是3、滴加碘液后,叶片颜色变化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结论5、普利斯特利实验的结论6、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7、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8、写出光合、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吸收量二氧化碳释放量光照强度 1、请根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知识回答:A+水B+氧A+水+能量光能叶绿体ab(1)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a是,b是。(2)A、B表示两种物质:A是,B是。(3)a作用的意义:不但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了,而且提供了呼吸作用需要的,同时减少了大气中的含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平衡。(4)b作用的意义是为植物进行生命活动提供。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有机物二氧化碳碳—氧能量 2、下图是某种树叶的外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分别是①,②,③,④。(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箭头所指的物质分别是①,②。(3)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箭头②所指的物质是。(4)物质①、②进出叶片的通道是,物质③的运输通道是,物质④的运输通道是二氧化碳氧气有机物水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气孔筛管导管 选取绿色叶片和有白斑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如右图:(1)在实验中,将牵牛花放在暗室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将此装置放在光下数小时后,再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是使_____溶解,而隔水加热的目的是为了防止_______。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叶绿素酒精燃烧思维拓展 (3)实验中滴碘液不变蓝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本实验的结构可以确定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和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Ⅰ叶被铝箔遮住的部分,Ⅱ叶的白色部分,Ⅲ叶全部光、叶绿体、二氧化碳思维拓展 取三支试管,各注入相同体积的清水,分别插入一棵大小相似的枝条,甲、乙装置的枝条保留全部叶片,丙装置的叶,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入相同量的植物油,然后将甲、丙装置放到35℃环境中,乙装置放到15℃环境中,两小时后观察实验结果。基础闯关甲乙丙枝条去掉全部 请分析回答问题:(1)该实验可分为两组____实验,一组是___和___,其变量是____,实验结果是___液面下降较大,可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另一组是___和___,其变量是____,实验结果是___液面下降较大,可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2)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基础闯关对照甲35度乙15度丙35度甲丙叶甲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甲乙温度甲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防止水分从水面蒸发 1、在天气晴朗、温度适宜、水分和无机养料完全充足的条件下,为达到可控温室内蔬菜增产的目的,应采取的措施是不断向温室内补充_______,它可促进植物的____作用,抑制____作用。为提高温室培育蔬菜的产量,温室内白天和夜晚的温度应控制为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光合呼吸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 2、晴天的上午,把一盆栽植物的一片叶套上一个透明塑料袋,扎紧袋口:(1)不久塑料袋内壁出现了一些小水珠,这是植物_______的结果。(2)下午打开袋口,迅速将一支将熄灭的火柴伸进袋口,火柴又复燃了,这是植物_______的结果。(3)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前打开袋口,迅速伸进一支将熄灭的火柴,火柴不再复燃,这是植物________的结果。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1、夜间,在室内摆放植物过多会影响健康,其原因是()A、气温较高B、湿度过大C、空气不流通D、植物与人争夺氧气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和探究,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总结,并作了如下记录,找出记录中的错误选项(  )A、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B、呼吸作用要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C、植物在漆黑的深夜,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D、植物在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DD想一想3、潮湿的稻谷堆中温度较高,这些热量是来自稻谷种子的()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吸收作用B 中药灌肠法 中药灌肠法定义中药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属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药煎煮并将药液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中药直肠给药的历史沿革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中记载“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开创了中药肠道给药的先河。至今已发展应用多个临床科室。 中药灌肠疗法临床常用的灌肠疗法分为3类:保留灌肠法﹑清洁灌肠法﹑直肠滴注法。目前儿科临床常选用直肠滴注法。因为直肠滴注法给药速度慢,对肛门直肠等局部组织的刺激相对其他灌肠疗法小,并且减少了因短时间注入药量过大导致药液溢出肛门的弊端,且肠道内保留时间较长。慢性疾病多采用保留灌肠法 中药灌肠目的镇静、催眠。用于高热等症。控制肠道感染。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综合症。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降低血液中的含氮物质,如氮质血症等疾患。 中药灌肠机理中医学认为,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由于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药物自大肠吸收入体内,通过经脉复归于肺,肺朝百脉,宣发通降,将药物输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从而达到整体治疗作用。若病位在肠腑、盆腔等邻近部位,灌肠疗法可使药物直达病所,充分发挥局部疗效。 中药灌肠机理现代医学认为,直肠的肠壁组织是具有选择性吸收和排泄功能的半透膜。另外直肠富有丰富的静脉丛,药物可通过下列三条途径发挥全身疗效:一条是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进入体循环;另一条是经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第三;淋巴组织也参与了药物的吸收。 直肠给药的优点一、不经过上消化道,可避免胃酸和酶对药物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对胃肠的刺激;二、50%药物避免了肝脏,首个作用,减低了对肝脏的副作用;      三、部分药物直达盆腔,使病所药物浓度高,作用强。所经直肠炎药比口服药生物利用度高,同样剂量的药物直肠给药的作用大于口服药物的作用。据研究,中药灌肠在吸收速度、显效速度上比丸、片、栓、汤剂均快,达峰浓度高,达峰时间短 物品准备治疗盘:量杯、50ml注射器、弯盘内放消毒肛管(14~16号)、温开水、水温计、石蜡油、橡胶单、治疗巾、棉签、卫生纸、便盆、止血钳。按医嘱准备中药汤剂。 操作步骤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治疗卡。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左侧或右侧卧位),双膝曲屈,裤脱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微弯,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垫小枕于橡胶单下以抬高臀部10cm。检测药液温度,注洗器抽取药液(或倒入小容量灌肠筒内),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夹紧肛管并放入清洁弯盘内,弯盘置于臀下,左手用卫生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持血管钳夹入肛管前端轻轻插入15cm。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灌肠筒滴入速度视病情而定),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注入时间宜在15~20分钟内。药液灌毕,夹紧肛管,分离注沅器,抽5~10ml温开水从肛管缓缓注入(或直接将温开水10ml倒入灌肠筒内滴入)。分离注洗器,抬高肛管,反折或捏紧肛管(封闭式灌入法直接关上开关,开放式灌入法则夹紧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前段,拔出肛管放于弯盘内。用卫生纸轻揉肛门片刻,抬高臀部,待10~15分钟后取出小枕、橡胶单和治疗巾,嘱病人静卧1小时以上。整理床单位,撤去屏风,开窗通风,观察病人反应。清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 注意事项操作前先了解病人的病变部位,掌握灌肠的卧位和肛管插深度。如慢性痢疾,病变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宜采取左侧卧位,插入的深度以15~20厘米为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插入深度应达18~25厘米,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应采取右侧卧位。减轻肛门刺激,宜选用小号肛管,压力宜低,药量宜小;为促进药物吸收,插入不能太浅,操作前须嘱排空大便。一般用量200ml以内,小剂量药液灌肠时应加倍稀释,以增加吸收率。慢性肠道疾患病人应在晚间睡前灌入,灌肠后药液保留时间越长越好,并减少活动。灌肠液应温度适宜:一般为39℃~40℃。可根据药性、年龄及季节作适当调整。清热解毒药温度宜偏低,以10℃~20℃之间为宜;清热利湿药则稍低于体温,以20℃~30℃为宜;补气温阳,温中散寒之药温度以38℃~40℃之间为宜。老年人药温宜偏高。冬季药温宜偏高,夏季可偏低。肛门、直肠和结肠等手术后或大便失禁病人,不宜保留灌肠。向病人及家属宣讲中药保留灌肠的注意事项及肠道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