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1.00 KB
  • 2022-04-29 14:43:20 发布

学校重点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PPT课件

  • 7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学校重点传染病 防控知识培训1 目录1、学校及托幼机构疫情报告工作规范2、学校传染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3、学校因病缺课监测工作4、传染病的种类及学校常见传染病5、流行性感冒防控知识6、手足口病防控知识7、水痘防控知识8、“红眼病”防控知识9、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知识10、消毒工作2 学校及托幼机构疫情报告工作规范3 学校及托幼机构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卫生部2006年)《南昌市学校和幼托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定》4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 工作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1、报告内容和时限(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5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 工作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向辖区疾控机构报出相关信息。6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 工作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2、报告方式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7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 工作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3、报告流程教师:晨检—发现可疑情况—填写《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每天登记表》(见《南昌市在校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方案(试行)》附表1)—报告校医室8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 工作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3、报告流程疫情报告人员:排查—填写《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报告(辖区疾控机构及单位领导)单位领导:报告上级主管部门9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10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总体要求:组织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制度完善,工作流程简洁明了,资料建档规范。核心内容:快捷、准确、完整。11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组织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各学校及托幼机构应成立由校领导和各系主任、校医务室及疫情报告管理等人员组成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收集、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及流程。2、负责配备传染病疫情报告通讯等设备装备,保证疫情信息传递畅通。12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组织机构健全,人员落实指定由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的在编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担任单位疫情报告人。职责:1、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与报告工作。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3、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生的晨检工作4、积极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13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完善1、制定合理可行的本单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学校和托幼机构的老师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人。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14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3、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学校和幼托机构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按规定时限向辖区疾控机构报告,并做好报告登记。15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4、岗位培训制学校及幼托机构应组织对教师及幼托保育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各项条款,熟悉常见传染病临床症状,掌握传染病报告方式和报告时限,清楚单位疫情报告相关管理制度和报告程序。新录用的教职人员和实习教师须经过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相关知识培训。16 5、领导过问制度学校及幼托机构应明确一名领导分管疫情报告工作,成立由校分管领导和各系主任、校医务室或疫情报告等人员组成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单位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制度和年度工作目标的制订,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监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17 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要求资料健档规范1、有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包括上级行政及业务指导部门文件)2、有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和学校及幼托机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报告登记本(保存3年)3、有上级有关部门日常技术指导及监督文书。4、有自查奖惩及人员培训等相关记录。18 强调工作重点1、晨检工作2、因病缺勤追查登记工作3、出勤表4、清洁消毒工作5、发现疫情,及时报告19 学校因病缺课监测工作20 工作分工区疾控中心对区直属学校和托幼机构进行督促和技术指导,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中学及村小的传染病防控督导。21 一、监测流程(村小流程)各班级因病缺课情况由班主任收集学校因病缺课监测责任人月报月报经常性报告经常性报告乡镇防保站乡镇中心小学区疾控中心区教体局22 二、报告时限:1、经常性报告:学校因病缺课监测责任人对本校1天内同一班级或者同一宿舍出现相似症状3人以上,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名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或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在当天情况报至区疾控中心(农村学校报所在地乡镇防保站)。疾控中心/乡镇防保站接到报告后,应派员到学校进行学生疾病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处理意见。23 2、月报1)监测学校每月2日前将上月《学校月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汇总表》报区疾控中心/乡镇防保站;乡镇防保站汇总后于每月5日前转报县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汇总后于每月8日前将汇总表报市疾控中心。24 日期姓名性别年龄班级排查原因*主要症状是否就诊排查结果登记人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1)因病缺勤;2)传染病早期症状;3)疑似传染病病人25 三、报表1、学校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每天汇总表2016年日期(月日)班级因病缺课人数因病缺课主要症状人天数学生因病缺课疾病名称男女发热、咳嗽、头痛、咽痛腹痛、腹泻、呕吐确诊疾病可疑疾病未定疾病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3月4日一(1)李晨√感冒26 传染病的种类27 传染病的种类1、法定传染病(共39种)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28 传染病的种类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26种)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肺炭疽按甲类管理29 传染病的种类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30 传染病的种类2、其他重点监测传染病水痘、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及不明原因传染病等。31 学校常见传染病32 学校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即红眼病)和风疹等。33 流行性感冒防控知识34 流行性感冒概述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其主要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也可以传播。典型的临床特点是急起高热、显著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而鼻塞、流涕和喷嚏等上呼吸卡他症状相对较轻。四季均可发病,秋冬季节高发。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35 病原学特点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特点是容易发生变异,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36 流行病学特征1、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37 流行病学特征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潜伏期: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38 预防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39 预防措施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6、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7、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40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41 手足口病概述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42 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易感人群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尤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传播潜伏期:一般2~10天,平均3~5天43 病原学特点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44 病原学特点EV71的特点:较强的传染性:爆发流行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较为特殊的发病机制:病情加重突然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有一定难度45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1、本病流行季节,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如出板报、张贴宣传画、发送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短信、致家长一封信等。2、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教育幼儿咳嗽、打喷嚏时要掩鼻,不要直接对着其他的小朋友,并帮助孩子清理好由鼻排出的分泌物。3、老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做好巡检工作。在孩子吃饭、喝水时,注意小孩是否有不适,是否说嘴痛;在小孩洗手时,注意是否有疹子。46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4.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5.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6.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47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7.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8.教育指导儿童勤剪指甲、勤洗手,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9.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48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10.发现手足口病疑似病例,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49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疫情 停课标准与程序聚集性疫情定义: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50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疫情 停课标准与程序托幼机构停课建议: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51 水痘防控知识52 水痘概述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学龄前儿童多见。临床以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和结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53 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疱疹的疱浆而传染,传染性很强。在集体小儿机构中易感者接触后80%~90%发病。54 流行病学特征易感性:任何年龄均可感染,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6个月以下的婴儿较少见。孕妇患水痘时可感染胎儿,形成胎儿水痘综合征。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的患者感染本病后病情严重可致死。潜伏期:10~21日,一般为14日左右。一次感染可获得持久免疫。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较多见。55 控制措施1、发生水痘后,对发热学生及时登记,并及时带其到校医院隔离治疗,痊愈(至烧退、结痂开始脱落才免隔离。)后方可返校复课。2、对患者所在班级观察有无发热、皮疹出现,时间为21天(从确诊最后一例病例算起)。3、保持宿舍教室空气新鲜,每日通风换气,宿舍可统一喷洒含氯消毒剂或可用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一小时。患者的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4、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病意识。5、注射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最好办法。56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57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本病接触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一旦流行,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对人民生活、工作和社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视力无损害,角膜无基质浸润,一般无后遗症。本病属于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丙类传染病。58 病原学病原为肠道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CA24v)。病毒对热、紫外线及含氯消毒剂敏感。59 流行病学特征1、本病易导致流行或暴发流行,以夏秋季常见,流行期间无季节性。2、患者多有明显的接触感染史,通过眼---手、物、水---眼的途径接触传染。60 疫情判定标准1、聚集性疫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聚集性疫情是指1周内,学校同一班级或一个集体单位发生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占所在班级学生/员工的20%及以上,或发现10例及以上病例,或多个班级(3个及以上班级)出现病例。61 疫情判定标准2、暴发疫情标准暴发疫情是指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50例及以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62 停工、停课标准根据疫情控制状况,若一个班级病例数达到该班人数的20%及以上或10例以上时,可建议采取班(组)停课/停工措施。较大疫情需全校(集体单位)听课/停工时,需经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后实施。停课时间为一周。63 防控措施1、发现病例及时隔离并上报对发现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症状的人员应立即建议其去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或居家隔离观察、休息,不建议其入托和去公共场所。隔离期:至其所有症状消失后至少24小时或7天以上(以两者之间长者为准)。64 防控措施2、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加强晨检、巡检和因病缺勤追查登记工作。发现聚集性疫情或异常信息(指1个班级1天内发生3例及以上或3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及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65 防控措施3、健康教育可采用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书写板报、讲座授课等形式,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普及手卫生和爱眼护眼知识,养成勤洗手、不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生活用品的卫生习惯。一般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的方式进行该病的群体预防。66 防控措施4、流行期间,尽量不安排集体活动,同时应加强对公共游泳池、计算机室等卫生管理,避免通过以上场所传播此病。如学校多个班级发生暴发流行,必要时,可暂时关闭游泳池,暂停电脑课程、手工课和眼保健操。67 防控措施5、消毒工作(1)、专人负责,即有专人负责全校的消毒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电子阅览室等学习生活场所的日常保洁和环境消毒工作,并有工作记录。适当增加洗手设施、配备肥皂或洗手液。68 防控措施(2)、消毒方法对患者使用过的洗脸用具及接触过患者眼部分泌物的物件进行消毒,可采用煮沸消毒10-30分钟,或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浓度浸泡30分钟。不能煮沸和浸泡的物品可在阳光下暴晒,居住、学习、工作场所的桌椅、床栏、门把手、水龙头、电话、电脑等物体表面可采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浓度进行擦拭,其它手可触摸的部位可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浓度进行喷洒。69 防控措施(3)、消毒次数及持续时间终末消毒在24小时内完成,幼儿园内预防性消毒每天不能少于1次。消毒持续时间以流行已得到控制,无新发病例发生,即可转为常规预防性消毒。70 防控措施6、医务室(保健室)应加强消毒措施的落实。医务人员检诊病人后,必须认真消毒双手,未对双手消毒前,不得再接触其他病人。诊疗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物品要擦拭消毒。71 防控措施7、加强信息报送学校(托幼机构)出现疫情和病例后,学校(托幼机构)每日应向属地疾控机构报告晨检和因病缺课情况,至少持续至最后1例病例出现后7天。72 流行性腮腺炎 防控知识73 流行性腮腺炎概述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常见的幷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74 病原学特点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该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因与副流感病毒有共同抗原,故有轻度交差反应。从患儿唾液、脑脊液、血、尿、脑组织及其他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毒。75 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76 流行病学特征潜伏期: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为8~30天,平均18天。77 预防措施1、首先是传染源的管理,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隔离,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三周左右。2、由于腮腺炎病毒对外界的各种物理因素抵抗力较低,故不需终未消毒,但被患者污染的饮、食具仍需煮沸消毒。3、合理使用口罩,也可作为切断传染途径的有效办法。4、对一般接触者可不检疫,但对集体儿童、学校、部队的接触者应检疫三周。5、免疫接种,做好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督促儿童完成国家基础免疫。78 谢谢!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