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 MB
- 2022-04-29 14:42:0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3第十三章地下工程测量剖析
主要内容地下工程的种类、特点及对测量的要求隧道贯通误差预计地面和地下控制测量联系测量陀螺经纬仪及定向测量隧道施工及竣工测量
13.1地下工程的种类、特点及对测量的要求
(4)、测量工作随着坑道工程的掘进,而不间断的进行。一般先以低等级导线指示坑道掘进,而后布设高级导线进行检核。(5)、由于地下工程的需要,往往采用一些特殊或特定的测量方法(如为保证地下和地面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需进行联系测量)和仪器。
地下工程测量主要内容建立地面控制网地面和地下的联系测量地下坑道中的控制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安全监测
地下工程对测量的要求应严格按照先控制后碎部、高级控制低级、对测量成果逐项检核,测量精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等原则进行。应采取措施严格控制横向误差和高程误差,以保证工程质量。为保证地下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工程施工前,应进行工程测量误差预计。在地下工程中应尽量采用先进的测量设备。
13.2隧道贯通误差预计
贯通误差定义:施工中心线在贯通面处产生错开的现象称之。分类:纵向:中心线方向的贯通误差,仅影响线路的里程,要求较低。横向:垂直于中心线方向的贯通误差,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需重点考虑。高程:铅垂线方向的贯通误差,利用水准测量方法,一般较容易满足要求。
贯通误差的分配把测量误差分成:地面控制测量、两条地下导线,3个独立的影响因素来考虑。则每个因素的影响为:
当采用竖井开挖时,应同时考虑竖井的传递误差,并将其各作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此时每个因素的影响为:
高程方面,由于地面和地下的观测条件各有优缺点,因此,将洞内和洞外各作一个独立因素来考虑,即:
对于多个贯通面的情况,为保证线路中心线几何形状的完整性,测量精度应从严考虑,即只考虑有一个贯通面,总的误差不变,则每个贯通面的洞内测量允许误差影响为:以上方法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但偏于安全。
严密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平差的方法,将地面控制网和地下导线进行联合精度估计,具体步骤如下:确定地面和地下控制网的基本网形(注意将贯通面处的M点处理成M1和M2两个点)。量取观测量的概略值。确定观测精度和先验权。控制网联合平差,求取M1、M2两个点的协方差子矩阵。求取M1、M2两点的相对误差椭圆元素(E、F、φ)。求横向贯通误差影响:
如果上述要求不满足,则应进一步进行控制网的优化处理。
13.3地面和地下控制测量
地面控制的一般要求控制网类型由工程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测量仪器等因素决定。一般可采用三角网、边角网、导线网、GPS网等。平面网布设收集资料:地形图、线路平面图等。现场踏勘:查看测量控制点和线路控制桩。布网选点:注意控制网的网形;控制点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的方便性;洞口一般应有3~4个控制点;洞口点应通视良好,便于保存。
控制网精度一般根据规范的规定和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确定。导线网具有灵活、方便、计算简单、受地形及通视条件影响小等优点。一般用主副导线法,主导线沿隧洞中心线布设成直伸形,副导线用于提高精度和可靠性。高程控制一般用水准测量方法,并布设成环形,每个洞口至少有2个水准点,以便检核,埋设时,应注意点位的稳定性。
单一导线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单一导线宜布设成紧靠中心线的直伸导线。单一导线缺少必要的检核条件。
主副导线法作隧洞地面控制利用两条导线构成两个闭合环,以主导线控制精度,副导线起到检核作用,利用闭合环作角度平差,以提高横向贯通精度。采用条件平差方法,对两个闭合环的角度作平差。
主副导线有检核作用,且能提高横向贯通精度。宜布设成两个环形,结点在贯通面附近。单一环形的主副导线,提高精度少,一般不宜采用。
三角锁作地面控制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直接分析两个洞口点A、N的相对误差在贯通面上的投影即可。
地下控制测量地下平面控制测量和地下高程控制测量。地下平面控制测量由于受地下工程条件的限制,使得测量方法较为单一,只能敷设导线。地下高程控制测量方法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地下导线地下导线测量的作用是以必要的精度,建立地下的控制系统。依据该控制系统可以放样出隧道中线及其衬砌的位置,从而指示隧道的掘进方向。地下导线的起始点通常位于平峒口、斜井口以及竖井的井底车场,而这些点的坐标是由地面控制测量或联系测量测定的。地下导线等级的确定,取决于地下工程的类型、范围及精度要求等。对此各部门均有不同的规定。
地下导线测量的特点由于受坑道的限制,其形状通常形成延伸状。地下导线不能一次布设完成,而是随着坑道的开挖而逐渐向前延伸。随着坑道的开挖,先敷设边长较短、精度较低的施工导线,指示坑道的掘进。而后敷设高等级导线对低等级导线进行检查校正。导线点有时设于坑道顶板,需采用点下对中。地下工作环境较差,对导线测量干扰较大。
地下导线的布设地下导线的类型有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方向附合导线、支导线及导线网等。当坑道开始掘进时,首先敷设低等级导线给出坑道的中线,指示坑道掘进。当巷道掘进300—500m时,再敷设高等级导线检查已敷设的低等级导线是否正确,所以应使其起始边(点)和最终边(点)与低等级导线边(点)相重合。当巷道继续向前掘进时,以高等级导线所测设的最终边为基础,向前敷设低等级导线和给中线。
施工导线:指导开挖,方便放样,精度较低,边长30~50米,由基本导线控制。基本导线:保证贯通,精度较高,边长100~200米,当隧洞不超过2KM时,可作首级控制。主要导线:保证贯通,边长150~800米,由合适的基本导线点组成,应尽量靠近中心线布设。
导线的检核往、返观测支导线,以检核错误。增加新点时,对老点的变动检查可只查转折角,如无明显变动,则取两次成果的平均值为结果,若有变动,则取后一次的成果为结果。控制导线遇横洞时,应及时组成闭合环,并重新测量,严密平差,计算新的坐标。当隧洞全部贯通后,为确定隧洞的中心位置,测定贯通误差,应将各条支导线连接起来,精确求得各控制点的最终坐标值。
布设地下导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地下导线应尽量沿线路中线(或边线)布设,边长要接近等边,尽量避免长短边相接。导线点应尽量布设在施工干扰小、通视良好且稳固的安全地段,两点间视线与坑道帮的距离应大于0.2m。对于大断面的长隧道,可布设成多边形闭合导线或主副导线环。有平行导坑时,平行导坑的单导线应与正洞导线联测,以资检核。2、在进行导线延伸测量时,应对以前的导线点作检核测量,在直线地段,只作角度检测,在曲线地段,还要同时作边长检核测量。
3、由于地下导线边长较短,因此进行角度观测时,应尽可能减小仪器对中和目标对中误差的影响。当导线边长小于15m时,在测回间仪器和目标应重新对中。应注意提高照准精度。4、边长测量中,采用钢尺悬空丈量时,除加入尺长、温度改正外,还应加入垂曲改正。当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时,应经常拭净镜头及反射棱镜上的水雾。当坑道内水汽或粉尘浓度较大时,应停止测距,避免造成测距精度下降。洞内有瓦斯时,应采用防爆测距仪。为保证测距精度,边长很短时应采用钢尺量边。在矿山的重要贯通工程中,还应对导线边长加入归化到投影水准面和投影到高斯-克吕格投影面的改正。
5、凡是构成闭合图形的导线网(环),都应进行平差计算,以便求出导线点的新坐标值。6、对于螺旋形隧道,不能形成长边导线,每次向前引伸时,都应从洞外复测。复测精度应一致,在证明导线点无明显位移时,取点位的均值。
导线的测角精度洞内支导线测量所产生的横向贯通误差为0.58M,在直伸隧洞中,横向误差主要由测角误差引起,因此,可以认为角度观测所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不应大于0.58M,假设支导线为等边直伸,则:
若导线形状曲折,则可采用下式:
由基本导线边长推算主要导线边长主要导线边长一般不需要观测,而是采用基本导线的边长进行投影求得。基本导线基本上等边直伸时,主要导线边长的精度与基本导线丈量的精度相同。对于曲线形隧洞,不能用上面的公式进行精度估算。
洞内高程测量地下高程控制测量的任务是,测定地下坑道中各高程点的高程,建立一个与地面统一的地下高程控制系统,作为地下工程在竖直面内施工放样的依据。解决各种地下工程在竖直面内的几何问题。地下高程控制测量可分为:地下水准测量和地下三角高程测量。
特点1、高程测量线路一般与地下导线测量的线路相同。在坑道贯通之前,高程测量线路均为支线,因此需要往返观测及多次观测进行检核。2、通常利用地下导线点作为高程点。高程点可埋设在顶板、底板或边墙上。3、在施工过程中,为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一般是低等级高程测量给出坑道在竖直面内的掘进方向,然后再进行高等级的高程测量进行检测。每组永久高程点应设置三个,永久高程点的间距一般以300—500m为宜。
施测地下水准测量的作业方法同于地面水准测量,测量时应使前后视距离相等。由于坑道内通视条件差,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不宜大于50m。为检查地下水准标志的稳定性,应定期地根据地面水准点进行重复的水准测量,将所测得的高差成果进行分析比较。根据分析的结果,若水准标志无变动,则取所有高差的平均值作为高差成果;若发现水准标志变动,则应取最近一次的测量成果。对于水准支线,要进行往返观测,当往返测不符值在容许限差之内,则取高差平均值作为其最终值。
13.4联系测量
设置竖井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工作面。它需要将地面的坐标、高程和方位传递到地下,以方便开挖施工。在地下工程中,可使用平峒、斜井及竖井进行地下的开挖工作。为保证地下工程沿设计方向掘进,应通过平峒、斜井及竖井将地面的平面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传递到地下。该项工作称为联系测量。通过平峒、斜井的联系测量可由导线测量、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完成。竖井联系测量工作分为平面联系测量和高程联系测量。平面联系测量又分为几何定向(包括一井定向和两井定向)和陀螺定向。
一井定向示意图
一井定向测量工作可分为投点和连接测量工作。投点通常采用单重稳定投点或单重摆动投点。单重稳定投点只有当井筒中风流、滴水很小,垂球线基本稳定时才能应用。而单重摆动投点则让钢丝自由摆动,用专门的设备观测其摆动,从而求出它的静止位置并加以固定。由地面向定向水平上投点时,由于井筒内气流、滴水等影响,致使井下垂球线偏离地面上的位置,该线量偏差e称为投点误差,由此而引起的垂球线连线的方向误差θ,叫做投向误差。连接测量时,常采用连接三角形法。
联系三角形定位原理C与C′称为井上下的连接点,A、B点为两垂球线点,从而在井上下形成了以AB为公用边的三角形ABC和ABC′。
连接测量在连接点C和C′点处用测回法测量角度γ、γ′、Φ、Φ′。当CD边小于20m时,在C点进行水平角观测,其仪器必须对中三次,每次对中应将照准部(或基座)位置变换1200。丈量井上下连接三角形的六个边长a、b、c、a′、b′、c′。量边应用检验过的钢尺并施加比长时的拉力,并测记温度。在垂线稳定情况下,应用钢尺的不同起点丈量6次,读数估读到0.1mm。同一边各次观测值的互差不得大于2mm,取平均值作为丈量的结果。
在垂球摆动情况下,应将钢尺沿所量三角形的各边方向固定,用摆动观测的方法至少连续读取六个读数,确定钢丝在钢尺上的稳定位置,以求得边长。每边均须用上述方法丈量两次,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其平均值作为丈量结果。井上、下量得两垂球线距离的互差,一般应不超过2mm。
误差分析
分析上述误差公式可得出如下结论:(1)连接三角形最有利的形状为锐角不大于20的延伸三角形。(2)计算角α(或β)的误差,随γ角的误差增大而增大,随比值a/c(和b/c)的减小而减小。故在连接测量时,应尽量使连接点C和C′靠近最近的垂球线,并精确地测量角度γ。(3)两垂球线间的距离c越大,则计算角的误差越小。(4)在延伸三角形中,量边误差对定向精度的影响较小。
联系三角形布设的要求在选择井上下连接点C和C′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CD和C′D′的长度应尽量大于20m;2、应使C和C′点处的锐角γ及γ′小于20,构成最有利的延伸三角形;3、点C和C′应适当地靠近最近的垂球线,使a/c和b′/c之值尽量小一些。根据分析可得,联系三角形应布设成直伸形状。
联系三角形定位中的误差联系三角形观测误差钢丝传递点位的误差(风力作用、单摆作用)目标偏心对定位的影响
两井定向在两个竖井中各悬挂一根垂球线A和B。由地面控制点布设导线测定两垂球线A、B的坐标。在地下用导线将A、B两垂球线连接起来。布设连接导线时,应尽量使其长度最短并尽可能沿两垂球线连线方向延伸。
两井定向示意图
竖井高程的传递基本原理改正尺段的温度改正尺段的拉力改正
13.5陀螺经纬仪及定向测量
概述陀螺经纬仪是一种将陀螺仪和经纬仪结合在一起的仪器。它利用陀螺仪本身的物理特性及地球自转的影响,实现自动寻找真北方向从而测定地面和地下工程中任意测站的大地方位角。在地理南北纬度不大于75°的范围内,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环境等条件限制,实现快速定向。
发展情况陀螺经纬仪的发展,大体可分为20世纪50年代前的液浮式陀螺仪、20世纪60年代的下架式陀螺经纬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上架式陀螺经纬仪和自动化陀螺经纬仪三个时期。上架式陀螺经纬仪以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操作和携带以及具有中等定向精度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测量中。瑞士wild厂生产的GAK—1型、匈牙利MOM厂生产的Gi-C11型、徐州光学仪器厂生产的JTl5型等陀螺经纬仪均属于这一类型的仪器。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为了提高陀螺定向的精度和可靠性,减轻观测者的劳动强度,又研制了自动化陀螺经纬仪。其特点是,定向过程采用积分法并以数字显示方位角,在观测过程中由于温升、震动和纬度产生的误差均可自动加入改正,全部操作过程由电子计算程序予以控制。20世纪80年代,国外已研制成功数字化陀螺全站仪,如日本索佳厂生产的GP1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激光陀螺的出现,陀螺定向测量技术会有更大的发展。
陀螺仪的基本特性凡是绕其质量对称轴高速旋转的物体均称为陀螺。因此陀螺仪的主要部件是一个匀质的转子,它的质量集中在边缘上,可绕其质量对称轴高速旋转。其转速达到每分钟20000转左右。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并具有三个自由度的陀螺仪称为自由陀螺仪。自由陀螺仪在高速旋转时具有两个重要特性:1、陀螺仪自转轴在无外力矩作用时,始终指向其初始恒定方向。该特性称为定轴性。2、陀螺仪自转轴受到外力矩作用时,将按一定的规律产生进动。该特性称为进动性。
目前上架(或下架)悬挂式陀螺仪是采用一根金属悬挂带将陀螺房悬挂起来,使陀螺仪的重心在Z轴上且位于自转轴下面,从而限制了绕Y轴旋转的自由度,使得X轴总是趋于水平状态。此时它具有两个完全的自由度和一个不完全的自由度(即陀螺可绕自转轴高速旋转,又能绕悬挂轴转动,绕Y轴的旋转受到限制)。
仪器构造陀螺仪精度±4″,纬度≤75°,工作温度-40℃~+50℃,22000转/分钟。经纬仪T1、T2、T16等电源逆变器用于供电、仪器操作、电源的转换
陀螺仪陀螺马达陀螺房陀螺房悬挂柱悬带导流丝光学投射系统目镜分划板限幅制动机构限幅手轮桥型支架压环
定向测量操作安置经纬仪安装陀螺仪接通电源启动马达释放灵敏部观测(逆转点法、中天法等)按安装的反程序收仪器
陀螺仪定向原理由于地球自转垂直分量的影响,子午面在不断地变换位置,造成陀螺仪轴与子午面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地球自转角速度分量示意图
陀螺轴对子午面的相对运动示意图
悬带零位与仪器常数悬带零位:悬带的无扭平衡位置。可利用公式进行改正。其测定方法为取多个逆转点的苏勒平均值。仪器常数:观测所得的陀螺方位角与大地方位角之间的差值,每个地点不一样,需测定后再改正。关系式见教材。
陀螺仪定向示意图
逆转点法安置仪器接通电源测前零位测定观测测后零位测定收仪器数据计算处理(苏勒平均值)
中天法定向要求:与北方向偏差不超过±10′,有分划板。基本思想:利用马表记录陀螺每次中天的时间,并记录陀螺的摆幅,利用公式计算出真北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观测步骤:概略定向,读出水平度盘读数;启动陀螺仪;观测,测中天时间和摆幅;计算(见教材)C的测定:在一条已知大地方位角的固定边上,以中天法分别观测两次,第1次偏东,第2次偏西。公式见教材。
(1)灵敏部指标线经过分划板零刻线时启动专用秒表,读取中天时间t1;(2)灵敏部指标线到达逆转点时,在分划板上读取摆幅读数aE;(3)灵敏部指标线返回零刻线时读取秒表读数t2;(4)灵敏部指标线到达另一逆转点时读摆幅读数aW;(5)灵敏部指标线返回零刻线时再次读取秒表上的中天时间t3;
摆动半周期:时间差:摆幅值:近似北方偏离平衡位置的改正数为:摆动平衡位置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陀螺北方向值)应为:
陀螺经纬仪的近似定向两逆转点法四分之一周期法
陀螺经纬仪定向误差来源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影响(温度、风力、湿度等)
仪器误差零位漂移受导流丝的温度影响及动力作用。零位的变化并不是随时间呈线性变化。零位的变化可用均方连差的方法进行检验。仪器常数变化有多种影响因素,一般采用测前、测后与高精度边比测的方法进行解决。灵敏部摆动平衡位置的变化
观测误差主要指读数误差,可利用误差传播定律推导。
自动化陀螺经纬仪
自动化陀螺经纬仪在无需人工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可快速高精度地实现定向观测。如Gyromat2000陀螺经纬仪,在不足10分钟的时间内可达到优于±3.2″的定向精度。自动化陀螺经纬仪一般由自动陀螺仪和电子经纬仪组成。陀螺经纬仪按灵敏部的结构方式,可分为悬挂式、液体漂浮式及混合式,近代陀螺经纬仪大都采用悬挂式。对于悬挂式的陀螺经纬仪按结构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陀螺仪架在经纬仪之上,陀螺仪作为上架附件,不定向时可将其卸下,经纬仪可单独使用;另一类是将陀螺仪安装在经纬仪的下部,两者紧密相连,经纬仪不能单独使用。
自动化陀螺仪一般通过数据电缆与电子经纬仪联接,并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完成定向的整个操作过程。Gyromat2000陀螺经纬仪的自动定向主要是依靠步进测量(概略寻北)和自动积分测量系统实现。步进测量的目的是减小陀螺在静态摆动下的摆幅,使摆动的信号处于光电检测元件的感光区内,同时在陀螺启动状态下也使摆动平衡位置最终接近于北。
Gyromat2000自动陀螺经纬仪定向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将陀螺经纬仪安置到三脚架上,对中、整平;2、连接自动陀螺仪与电子经纬仪之间的数据通信电缆;3、经纬仪开机,陀螺仪开机;4、启动测量程序进行定向测量:(1)将仪器从任意初始位置依靠步进测量自动实现概略寻北;(2)测定测前悬带零位;(3)仪器预定向,使概略指北方向小于0.05g(2′42″);(4)按积分测量精确定向,并显示照准部零位与真北方向的偏角;5、经纬仪照准测线目标,盘左、盘右观测两测回,将结果输入到陀螺仪中,即可计算并显示测线方位角。
13.6隧道施工与竣工测量
主要任务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确定平面及竖直面内的掘进方向定期检查工程进度(进尺)及计算完成的土石方数量在隧道竣工后,还要进行竣工测量
洞口联系数的计算直线进洞控制点在中心线上,参照图4-9,利用A、B、P三个点的坐标,计算AB、AP的方位角,从而进一步计算进洞联系数θ角。控制点不在中心线上。首先根据转点JD与A点的坐标,以及隧道中心线的设计方位角反算归化元素,将A归化到中心线上(A’),再由A’、JD定向指导开挖。横洞进洞利用洞口点A、B、C三个点的坐标和设计角γ,可求得O点的坐标,从而求得联系数θ和S。曲线进洞
中线法标定方向洞内开挖方向的标定
隧道竖直面掘进方向的标定在隧道开挖过程中,除标定隧道在水平面内的掘进方向外,还应定出坡度,以保证隧道在竖直面内贯通精度。通常采用腰线法。隧道腰线是用来指示隧道在竖直面内掘进方向的一条基准线,通常标设在隧道帮上,离开隧道底板一定距离(该距离可随意确定)。
贯通误差的测定和调整测定:1、直接标定法2、解析法(测定贯通面上同一点坐标)调整:1、直线调整2、曲线调整
地下洞室测量激光经纬仪交会法免棱镜全站仪测绘法断面仪测绘法
隧道竣工测量隧道竣工后,为检查主要结构及线路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应进行竣工测量。该项工作包括,隧道净空断面测量、永久中线点及水准点的测设。
隧道净空断面测量时,应在直线地段每50m、曲线地段每20m或需要加测断面处测绘隧道的实际净空。测量时均以线路中线为准,包括测量隧道的拱顶高程、起拱线宽度、轨顶水平宽度、铺底或抑拱高程。近年来许多施工单位已开始应用便携式断面仪进行隧道的净空断面测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种仪器可进行自动扫描、跟踪和测量,并可立即显示面积、高度和宽度等测量结果,测量速度快、精度高。隧道净空断面测量
隧道竣工测量后,应对隧道的永久性中线点用混凝土包埋金属标志。在采用地下导线测量的隧道内,可利用原有中线点或根据调整后的线路中心点埋设。直线上的永久性中线点,每200m至250m埋设一个,曲线上应在缓和曲线的起终点各埋设一个,在曲线中部,可根据通视条件适当增加。在隧道边墙上要画出永久性中线点的标志。洞内水准点应每公里埋设一个,并在边墙上画出标志。永久中线点及水准点的测设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治指南产科徐宏甲
妊娠期甲亢概述甲亢即甲状腺毒症,是指由于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和(或)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浓度增高,引起机体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妊娠期甲亢的发病率国内报道为0.1%~0.2%。
妊娠期甲亢可对母儿可产生严重不良影响1.孕妇:可发生如反复流产、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心衰和甲状腺危象等,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心衰和甲状腺危象。2.对胎儿或新生儿也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如可能发生胎儿生长受限(FGR)、低体重儿
妊娠期甲状腺生理变化1.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2.胎盘激素影响3.雌激素分泌增加,可使肝脏合成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增加,而代谢清除率下降,使得TBG明显增高,并引起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升高4.胎盘可合成大量HCG,在妊娠3个月时达高峰。血清HCG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有相同的α亚基,故早孕期高水平的HCG能刺激TSH受体,从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5.妊娠期甲状腺可出现生理性肿大
妊娠期甲亢的诊断1.既往病史2.临床症状、体征3.实验室检查:FT3、FT4增高,TSH受抑制或检测不出(低于0.1mU/L),才能确诊为妊娠期甲亢
妊娠期甲亢的分度轻度甲亢:BMR增高20%~30%;中度甲亢:BMR增高>30%~60%为;重度甲亢:BMR增高≥60%
妊娠期甲亢分类1.妊娠期一过性甲亢综合征(GTH),与妊娠期激素变化相关,多在妊娠8-10周发病2.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GD),与自身免疫相关3.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毒症,原因主要包括: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毒性腺瘤及人为导致的甲状腺毒症。
妊娠期一过性甲亢综合征(GTH)是指在妊娠早期出现的短暂性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主要是由于妊娠时HCG升高所致,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妊娠剧吐有关,属于生理性,多在妊娠早期发生,至妊娠中期逐渐恢复正常。表现:为血清FT3TT4升高、TSH降低或无法检出,甲状腺自身抗体阴性,既往无甲亢病史,临床无甲状腺肿大、眼病等治疗:对症治疗,不推荐抗甲状腺药物应用
妊娠期Graves病1.表现:体重增加与孕周不符,消瘦、静息状态心率>100次/分2.浸润性突眼、弥漫性甲状腺肿伴局部血管杂音和震颤3.血清TSH<0.1mU/L,FT3、FT4升高,血清TRAb(敏感度95%,特异度99%)或(和)甲状腺刺激抗体(TSAb)阳性
TSH是反映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最为准确的指标,ATA指南推荐参考范围①妊娠初期低于2.5mU/L,范围在0.1~2.5mU/L。②妊娠中期0.2~3.0mU/L。③妊娠晚期0.3~3.0mU/L(LevelI-USPSTF)。
检测TRAb的重要性TRAb可通过胎盘刺激胎儿甲状腺,且其活性在妊娠期间持续存在,故TRAb转阴对改善母婴预后尤为重要对妊娠期新诊断GD或既往有GD病史的患者,应在妊娠22~26周时检测TRAb一旦发现仍有高水平TRAb,应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并在生后3~4d和7~10d时筛查新生儿甲亢。
妊娠期甲亢的治疗治疗妊娠期甲亢的目标是在短期内控制症状,使甲状腺功能恢复至正常,同时尽量避免母儿并发症的发生。1.口服ATD药物治疗2.手术治疗,妊娠是甲状腺切除手术的相对禁忌证,甲状腺切除术很少用于治疗妊娠期甲亢,如果病情需要,手术最佳时间应选择在妊娠中期I131为放射性物质,妊娠期和哺乳期甲亢妇女禁用
妊娠期ATD应用ATD为D类药物PTU与MMI均可通过胎盘1.丙硫氧嘧啶(PTU),ATA指南建议:在妊娠前3个月推荐服用PTU治疗甲亢。胎盘通过率低,半衰期为1~2h,为治疗妊娠期甲亢的首选药2.甲巯咪唑(MMI),妊娠3个月以后可以使用(致畸作用:FGR,面部畸形、皮肤发育不全等),半衰期6~8h,胎盘通过率高,作为妊娠期二线用药,哺乳期患者首选MMI治疗。
大剂量的ATD应用会抑制胎儿甲状腺功能PTU用量为50~150mg,2~3次/d;MMI用量为5~15mg,1次/d。在ATD治疗期间,应每2~6周监测FT4和TSH一次,血清FT4目标值维持在正常参考值中等程度的上限,每4周检查一次肝功。
药物调整血FT4改善一般需4周,TSH正常化需6~8周TSH水平正常时可提示ATD应减量或停药TRAb消失则提示可以终止ATD治疗,如继续使用可能会增加胎儿甲减的风险目前认为,使FT4维持于非妊娠期正常参考值上1/3的ATD用量为合适剂*除非出现胎儿甲亢,否则不建议ATD与甲状腺激素(LT4)联合应用
甲亢患者妊娠的时机:(1)妊娠前甲亢患者,如正在接受ATD治疗,且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达到正常范围,可改用ATD的最小有效剂量,维持血清FT4达正常参考值的上限。(2)131I治疗后达6个月以上,并在受孕前3个月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
产褥期甲亢妊娠期有免疫抑制现象,产后抑制解除,会出现免疫反跳,故妊娠时患者的甲亢症状有所缓解,而产后病情可能会加重。因此,产后应注意复查甲状腺功能,以及时调整ATD用量
甲亢危象甲亢危象虽然较少见,但病死率极高,为10%~20%,若抢救不及时病死率可升至75%,因此,一旦发生甲亢危象应立即抢救,待病情稳定后2~4h终止妊娠,以剖宫产为宜。
甲亢危象表现:高热、脉快、焦虑、极度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厌食、恶心、呕吐、黄疸、腹泻、大量失水可致虚脱、休克,继而嗜睡或昏谵。处理:1.建立静脉通路、吸氧、降温、监测生命体征、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2.首选丙基硫氧嘧啶,口服或胃管内每次注入200~300mg,每6小时一次
甲亢危象3.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1小时内,静脉或口服大量碘溶液,以阻断激素分泌。可在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加碘化钠溶液0.25g静脉滴注,每8~12小时一次,也可口服复方碘溶液每日30 滴左右,并在2周内逐渐停用4.迅速阻滞儿茶酚胺释放:用心得安10~40mg,每4~6小时口服一次,或静滴0.5~1mg,用药期间要注意心脏功能
甲亢危象5.氢化可的松200~500mg/d,静脉滴注,以纠正在危象时的相对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以后逐渐减少药量,以防反跳。6.去除诱因
胎儿甲亢胎儿甲亢主要发生于高滴度TRAB的Grave孕妇,通常在妊娠中期发病表现:胎儿心动过速(胎心率>170次/分,持续10分钟以上)、胎儿甲状腺肿、胎儿骨龄加速、胎儿生长迟缓*对于存在高滴度TRAB的孕妇,需要从妊娠中期开始检测胎儿心率、甲状腺体积
新生儿甲亢新生儿甲亢的症状、体征通常在出生后10天左右出现诊断:甲状腺毒症状;血清FT3FT4TT3TT4水平升高,TSH降低可诊断新生儿甲亢治疗:抗甲状腺药物、碘剂、对症治疗
甲亢哺乳期治疗哺乳期首选PTU治疗
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12.听听秋的声音66课件解析课件PPT.ppt
- 最新12.启示感悟题型课件PPT.ppt
- 最新12基础定义解析课件PPT.ppt
- 最新12听听秋的声音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PPT.ppt
- 最新13-白鹅---副本课件PPT.ppt
- 最新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13.3运行调节课件PPT课件.ppt
- 最新13最大公因数的应用课件PPT.ppt
- 最新13讲预应力混凝土锚具课件PPT.ppt
- 最新13花钟PPT课件1下载课件PPT.ppt
- 最新14+呼吸道感染细菌课件PPT.ppt
- 最新14.2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课件PPT.ppt
- 最新144电场的能量课件PPT.ppt
- 最新14《花边饺子里的爱》课件(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课件)新解析课件PPT.ppt
- 最新14小蜗牛课件课件PPT.ppt
- 最新14纤维生产原理4:第二篇-聚合物加工的理论基础解析课件PPT.ppt
- 最新15.督脉详解课件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