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1.00 KB
  • 2022-04-29 14:44:56 发布

最新掺伪第四章第二部分课件PPT.ppt

  • 8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掺伪第四章第二部分 第三节食用油脂掺伪检测 三、芝麻油掺伪的鉴别检验1.芝麻油的定性检验(1)硫酸反应法:取浓硫酸数滴于白瓷反应板上,加入待检油样2滴,观察反应后表面颜色的变化。如显棕黑色为芝麻油,否则为非芝麻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显棕红色;豆油、芥子油、菜子油、棉籽油显棕褐色;棕榈油显橙黄色)。(2)蔗糖反应法:取油样2滴,加石油醚3mL,蔗糖盐酸溶液(取1g蔗糖溶解于100mL盐酸中,临用时配)3mL,缓缓摇动15min,加入蒸馏水2mL,摇匀后观察。如果水层显红色,则为芝麻油。 (2)苦味酸法取1mL油样于试管中,加人3mL饱和苦味酸溶液。若油层红色,表示有桐油存在。本检验法按桐油掺杂量的增加,颜色从黄橙到深红,色调明显,可配成标准系列比色定量。 (3)三氯化锑-三氯甲烷界面法原理:三氯化锑-三氯甲烷溶液可使试样溶液分为2层,如有桐油存在,则在两层溶液界面上出现紫红色至深咖啡色的环。见教材P73(四)硫酸法原理:浓硫酸与桐油反应,凝成深红色固体,同时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变成炭黑色。 2、掺入青油和亚麻仁油的检验原理:青油、亚麻仁油含有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如亚麻仁油酸等能与溴生成不溶性六溴化合物沉淀,而检出青油与亚麻仁油。方法:取20滴油样于试管中,加5mL乙醚溶解,缓缓滴入溴试液至混合液保持明显红色为止,摇匀后置冷水(l5℃以下)中静置15min,如发生沉淀,则表示有青油或亚麻仁油的存在。结果判断:掺入2.5%以上青油或亚麻仁油的油样,起阳性反应,掺青油或亚麻仁油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3、掺入蓖麻油的检验蓖麻毒素是一种抑制核糖体的毒性蛋白,来源于植物蓖麻的种子,属剧毒性生物毒素。儿童误食3~5粒即可引起中毒。检测方法有:乙醇溶解法、气味与沉淀法、颜色反应法。 乙醇溶解法:取油样5mL,置于10mL的离心管中,加无水乙醇5mL,加塞,振荡2min,去塞,置于离心机中,以1000r/min离心5min。取出离心管,静置30min后,读出离心管下部油层的体积,如少于5.0mL,即表示掺有蓖麻油。评价与判断:利用蓖麻油能与无水乙醇以任何比例混合,而其它常用植物油不易溶于无水乙醇这一特性来对其进行检验 气味与沉淀法:利用蓖麻油在碱性介质中熔融,产生辛醇气味,此熔融物在酸性条件下有结晶析出。取少量混匀油样于镍蒸发皿中,加氢氧化钾一小块,慢慢加热使其熔融,如有辛醇气味,表明有蓖麻油存在。或将上述熔融物加水溶解,然后加过量的氯化镁溶液,使脂肪酸沉淀,过滤,用稀盐酸将滤液调成酸性,如有结晶析出,表明有蓖麻油存在。 颜色反应法:蓖麻油与硫酸、硝酸反应,产物呈褐色。取数滴油样于白瓷板中,滴加数滴硫酸,如果呈淡褐色,说明掺有蓖麻油。或者取数滴油样于白瓷板中,滴加数滴硝酸,如果呈褐色,说明掺有蓖麻油。 4、掺入巴豆油的检验巴豆油的毒性巴豆主要成分为巴豆油,油中含巴豆醇、甲酸、丁酸、巴豆油酸、巴豆酸等,此外,还含有毒蛋白质巴豆素及11种巴豆因子,均为致癌物。巴豆素能溶解红细胞,使细胞局部坏死,巴豆酸有强烈腐蚀和泻下作用,可引起肠炎,使肠蠕动强烈,从而导致肠腔出血。巴豆油、去壳巴豆仁、巴豆霜直接接触皮肤,可发生急性接触性皮炎。巴豆油为淡黄色液体,含有极毒的巴豆毒素,对人致死量为1g。 (1)氢氧化钾乙醇检验法:取1mL油样加等量无水乙醇,振摇,缓缓倾入另一装有2mL醇性氢氧化钾的试管中,在水浴上加热30min,其界面处能缓缓生成红褐色或红紫色环,说明有巴豆油存在。食油中掺杂2.5%巴豆油即可检出。棉籽油、豆油及菜油,用本法检验时,可产生淡红色环,应注意区别。随着掺巴豆油量的变化,环的颜色自淡红至棕黑色变化。 (2)三氯甲烷乙酸酐检验法取2mL三氯甲烷与乙酸酐(1+1)混合于试管中,加硫酸1滴,然后加数滴油样,如有巴豆油则呈墨绿色。棉籽油和酸败油对本法有干扰。 5、掺入矿物油的检验(1)皂化法取1mL油样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入1ml氢氧化钾溶液(3+2)及25ml乙醇,瓶口插一根长玻璃管作为空气冷凝管,于水浴上回流皂化5min。皂化时应加以振摇,使加热均匀。皂化后加25mL沸水,摇匀。如浑浊或有油状物析出,表示有不能皂化的矿物油存在。(2)荧光法:矿物油具有荧光反应,而植物油均无荧光,所以可用荧光法检出。矿物油呈天青色荧光。 五、毛油与精制油鉴别植物油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浸出法和压榨法,用这两种方法制得的油称为毛油。精制油:对毛油进行脱胶、脱酸;脱臭、脱色等工艺加工,以便除掉尘埃、蛋白质、胶质、粘质物、游离脂肪酸、色素及有臭物质。毛油存放时间短就产生臭味,加热后发烟点低,水分高、油加热后变黑。 物理常数:密度、折光率、发烟点。同时与同品种精制油比较。水分:正常精制植物油水分含量<0.2%,而毛油水分多>0.5%,仅水分一项,不能判定为毛油,应配合其它指标。杂质:精制油杂质0.1~0.25%,毛油中杂质远远超过此数。 加热试验:油脂由于品质和含杂质量的不同,经过加热后其透明度和颜色均发生不同的变化,加热前后进行比较,可判断油脂的品质和含杂质的情况。油样混浊在加热时消失,冷却后又重新出现:油样水分过高或含有动物性脂肪混浊在加热时也不消失:杂质多 六、掺伪油的定性检验参考GB/T5539-2008粮油检验-油脂定性实验。 补充内容一酸败油的检验 1、油脂酸败:油脂或油脂含量较多的食品,在贮藏期间,因空气中的氧气、日光、微生物、酶等作用,油脂内产生醛、过氧化物、酮、有机酸等,产生异臭发酵味、苦味、苦辣味、出现沉淀、颜色变暗等,这种现象称为油脂酸败。 油脂酸败引起的原因根本原因油脂酸败变苦的根本原因是脂肪在酶或微生物等的作用下水解为游离脂肪酸,或与空气接触产生氧化作用,最后产生醛、酮等类物质的结果。影响因素主要是水分、空气、温度、光和杂质等。 水分是参与脂肪水解的重要介质,并能助长酶的活性与微生物的繁殖。因此油脂中混有水,就会加速油脂的水解而酸败变质。空气空气中的氧是促使油脂氧化酸败的主要因素,如果油脂长期与空气接触,空气中的氧就会加速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而酸败变质。同时干性油和半干性油,由于氧化作用会使油脂变稠,并在表面上形成固体薄膜。因此储藏油脂装入密闭容器中能提高油质的稳定性。 干性油-----碘价>170,如亚麻籽油、桐油等;半干性油-----碘价100~170,如大豆油、菜籽油、芝麻油、葵花籽油等;非干性油------碘价<100,如椰子油、棕榈油等。 温度油脂在较高温度下,能加速微生物繁殖,分泌蛋白酶、解脂酶;同时油脂中原有的蛋白酶、解脂酶也会加速活跃,促使油脂的水解和氧化反应。所以油脂应存放在阴凉处。光日光照射不仅会增加油脂的温度,还因在日光的紫外线作用下,常能形成少量的臭氧,能在不饱和脂肪酸双键处形成臭氧化物,进一步分解为醛、酮类物质。故储藏油脂应注意避免日光照射和强烈的照明。 杂质油脂中,特别是毛油中常含有磷脂、黏蛋白、黏液素、饼末、种皮等杂质。这些杂质最适宜于微生物的繁殖,加速油脂酸败,如在高温下,酸败的过程就会更快。因此含杂多的油脂一般都不耐储藏。 酸败油脂的品质变化感官变化——酸败变苦油脂酸败变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游离脂肪酸增加,酸度增高;其次是油脂中沉淀物增多,透明度变小,颜色变深,混浊度增大;最后酸败,产生酸和苦的滋味及气味,俗称哈喇味,食用品质大为降低,导致不能食用 营养素的变化如亚油酸及亚麻油酸等同时遭到破坏危害机体可因缺乏必需脂肪酸而出现中毒现象。油脂中的维生素(如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等)被氧化,并失去生理作用。酸败油脂不仅破坏了本身所含有的维生素,而且在接触其他食物时或同时摄入胃肠道后,亦可破坏其他食物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酸败油脂还能对机体的几种酶系统具有损害作用(如琥珀酸氧化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等)。 物理化学指标改变相对密度折光率酸价过氧化值皂化价碘值 酸败油脂的检验鉴别油脂是否酸败,一般都从检验油脂的过氧化值酸价沉淀物透明度色泽气味 过氧化值的测定过氧化物是油脂在氧化过程中的中间产物,通常都以过氧化物的反应作为油脂酸败的定量测定。过氧化值有多种表示方法,一般用滴定1g油脂所需某种规定浓度(通常用0.002mol/L)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表示。 (1)原理油脂中所含的过氧化物与氢碘酸作用而析出游离的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根据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量,计算出油脂中过氧化值的含量。反应式如下: (2)试剂①冰醋酸与氯仿混合液按体积1:1比例进行配制。②0.002moI/L(或0.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临用时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稀释而成。③1%淀粉指示剂。④碘化钾饱和溶液取10g碘化钾,加入7mL水。临用时新配。 (3)操作步骤称取油样2~3g(固体油脂先熔化,然后称重)。置于250mL带塞锥形瓶中,加入30mL冰醋酸与氯仿的混合液。再加入1mL饱和碘化钾溶液,立即加塞,摇匀,放置暗处5min。取出,加入100mL水,以淀粉为指示剂,用0.002mol/L或0.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同时做空白试验(除不加油样品之外,其他条件完全与测定条件相同)。 酸败检测方法缩醛检验法(1)原理油脂酸败后产生醛类,如环氧丙醛,它在酸败的油脂中不呈游离状态,而成缩醛,但在盐酸的作用下,被逐渐地释放出来,遇间苯三酚产生桃红色(环氧丙醛与间苯三酚的凝集物)。 甲基酮检验法(1)原理在某些含有低级脂肪酸的油脂中(如椰子油、奶油等)其酸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霉菌的繁殖作用而产生甲基酮所致,检验甲基酮是否存在,能够反映这类油脂的质量指标。甲基酮从酸败的油脂中被蒸馏出来,在硫酸的存在下与水杨醛作用,产生一种粉红至深红色物质而被检出。 (2)操作步骤①空白试验在一个250mL蒸馏烧瓶中,加入150mL水,装上冷凝管,取一支50mL比色管收集馏出液25mL,加入0.4mL纯水杨醛,猛力摇2min后,用离心机以2000r/min离心5min,使内容物沉淀。弃去上层溶液至剩下约有4mL时,摇匀,在不接触管壁情况下,滴加2mL硫酸,猛烈振摇lmin,静置,其上清液应为浅黄色或微显粉红色。 ②测定取油样10g(固体样品先熔化),加入上述蒸馏瓶内的残留水中,蒸馏。用50mL比色管收集馏出物25mL,以下操作同空白试验。醛层显粉红至深红色表示有酮存在,如果颜色很淡时,将样品管、空白管浸入沸水浴中15min再进行检定。 (3)注意事项①新鲜油脂,酮检验呈阴性。②感官检验正常,没有酸败的症状,但甲基酮检验呈阳性,说明此油脂不能再继续储存了。 酸价检验法酸价是中和1.0g油脂中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新鲜油脂的酸价很小,随着储存期的延长和油脂的酸败,其酸价随之增大,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可直接说明油脂新鲜度和质量的下降。(1)原理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氢氧化钾产生中和反应,从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游离脂肪酸的量。 (2)试剂①中性醇醚混合剂或中性苯醇混合剂取化学纯95%乙醇和乙醚按2:1体积混合,或苯和95%乙醇等体积混合,然后加酚酞指示剂数滴,用0.1mol/L氢氧化钾溶液中和至微红色。②1%酚酞指示剂。③0.lmol/L氢氧化钾标准溶液 (3)操作步骤准确称取油样5.0~10.0g置于烧杯中,加入混合溶剂50ml,振摇溶解(必要时加热),然后加入酚酞指示剂3~4滴,用0.lmol/L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滴定至淡红色于1min内不退色为终点。 酸价高于3.5mgKOH/g时,油脂出现不愉快的哈喇味;酸价超过4mgKOH/g较多时,人们如果食用了这种油脂后可引起呕吐、腹泻等中毒现象,酸败严重的油脂不能食用。 补充内容二潲水油的检验 地沟油泛滥成灾来源:酒店、宾馆、餐饮业以及食品加工等相关行业排放的含油废物;利用死因不明的畜禽肉直接熬制加工。 什么为潲水油?潲水油(即地沟油、泔水油)是餐饮业排水道中,由隔油器收集,然后经脱水、脱渣、脱色和脱臭等过程提炼的油脂,含有很多有毒有害的物质。 潲水油的危害极大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垃圾油是质量极差、极不卫生,过氧化值、酸价、水分严重超标的非食用油。它含有毒素,流向江河会造成水体营养化,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 “过菜油”之一就是煎炸油在高温状态下长期反复使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水解、氧化、聚合等复杂反应,致使油黏度增加,色泽加深,过氧化值升高,并产生一些挥发物及醛、酮等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致癌作用。“泔水油”中的主要危害物—黄曲霉素的毒性则是砒霜的100倍。 潲水油的检验油脂的酸值测定过氧化脂质的检验酸败油脂的羰基值的检验碘价测定酸败油脂的电导率测定酸败油脂的化学发光分析检测 潲水油的电导率测定食品物料的电导特性是指食品的电学物理特性,指在物料两端施加电场时所表现出来的电阻或电阻抗特性。影响食品物料电导特性的主要因素有食品物料的状态和成分等。油脂是属于非导电物质,电导率低。但是由于潲水油与金属离子等各种杂质的接触机会多。因此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等杂质溶入油中,使电导率升高! 酸败油脂的化学发光分析检测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鉴别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理:不同颜色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可对它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判别。比尔朗伯定律----液层厚度相等时,颜色的强度与呈色溶液的浓度成比例,从而奠定了分光光度法的理 论基础,这就是著名的比尔朗伯定律。 物质的吸收光谱本质上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了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 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 、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 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 测 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 吸光度,absorbance,是指光线通过溶液或某一物质前的入射光强度与该光线通过溶液或物质后的透射光强度比值的对数,影响它的因素有溶剂、浓度、温度等等。吸光系数与入射光的波长以及被光通过的物质有关。只要光的波长被固定下来,同一种物质,吸光系数就不变。当一束光通过一个吸光物质(通常为溶液)时,溶质吸收了光能,光的强度减弱。吸光度就是用来衡量光被吸收程度的一个物理量。 高←───頻率───→低紫          可           紅 外          見           外 线          光           线 短←───波长───→长 紫外线近程紫外线(UV-A)          315~400nm中程紫外线(UV-B)          280~315nm远程紫外线(UV-C)          100~280nm 可见光(visible):辐射能频谱的可见光部分波长在380~770nm。 利用潲水油668nm处特征吸收峰、花生油在420-480nm间3个特征吸收峰的变形或消失以及吸收光谱平头峰的加宽与否,可以鉴别花生油是否掺兑了潲水油。 潲水油中含有在餐具洗涤过程中使用的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成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这种物质既亲水,又亲油。通过检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来鉴别潲水油和合格食用植物油。 作业1食用花生油中掺入棕榈油如何鉴别检验?2查阅GB/T5539-2008,说明桐油、蓖麻油、亚麻油、矿物油、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棉籽油、菜籽油的定性检测方法。 政经计算题练习 练习1.价格与价值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价格为1元。今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货币价值仍然没有变,但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这种商品1000万件,而社会需求为1500万件。试计算:该单位商品的价格应为多少?价格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偏离多少? 解:根据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例的原理:劳动生产率=1/单位商品价值量。因为:去年劳动生产率=1/1=1,1x100%=100%所以:今年劳动生产率100%+25%=125%由此: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1/1.25=0.80元根据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作用原理:因为:社会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为1000万件,社会需求商品使用价值量为1500万件。所以:单位商品价格:0.80元×(1500万件/1000万件)=1.20元单位商品价格高于价值:1.20元-0.80元=0.40元答:(1)该商品单位价格为1.20元。(2)单位商品价格高于价值0.40元。(3)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是反比例的关系。(4)通过上述的计算,说明了商品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 练习2.货币流通量,纸币贬值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28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70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8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50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400亿元。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2)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答:(1)(2800-700+800-500)/8=300(亿元)(2)300/400=0.75(元) 练习3.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期间死难矿工牛世清的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9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考证,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含工资)为14.90元。试计算:①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②剩余价值率是多少?答①m=(1.88×22.65-14.90×1.88)×30=437.1②m’=m÷v=437.1÷32.34=1351.58% 练习4.计算超额剩余价值某资本家纺织厂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生产棉纱10000斤。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面价值6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5年;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6000元;雇佣工人50人,每月平均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0.5倍,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它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试计算:(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解:(1)每月固定资产折旧费=60000元÷(12×5)=1000元每月工人工资=80×50=4000元每月总产值=(1000+16000)C+4000V+(4000×100%)m=25000元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25000元÷10000=2.5元(2)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产量增加到15000斤,原料耗费为16000元×(1+50%)=24000元当月个别价值=(1000+16000×1.5)C+4000V+4000m=33000元当月社会价值=2.5元×15000斤=37500元本月的超额剩余价值=37500元–33000元=4500元(3)本月的剩余价值率=(4500+4000)m÷4000v=212.5%答:(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2.5元。(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4500元(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212.5% 练习5.资本周转1设年生产产品W件,固定资本y元,n年更新一次,流动资本q元,周转一次要D个月,已知每个产品按P元卖出,求(1)预付资本年周转次数(2)年剩余价值额答:(1)(y/n+q×12/D)÷(y+q)(2)P×w-(y/n+q×12/D) 练习6.资本周转2某工厂,全部预付资本为x万元,固定资本y万元,其中厂房a万元,平均可使用n年;机器设备b万元,平均使用d年;小工具c万元,平均使用q年;流动资本e万元,每年平均周转m次。试计算:该厂预付资本的年平均周转次数为多少?解:周转次数=(a/n+b/d+c/q+e×m)/x= 练习7.资本周转3某企业年产w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x万元,使用年限为n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y万元,周转时间为t个月。雇佣工人p人,月平均工资b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q元。请计算:(1)m’是多少?(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3)年M’是多少? 运算年m=单价q元×件数w(得出商品总社会价值)—(x/n元固定资本年周转额+y万元×12/t流动资本年周转额)m’=年m/(b元×p×12月)=x%。年周转次数=(年固定资本周转额+流动资本周转额)/预付资本年m’=m’×年周转次数 练习8.资本周转4某一企业共有资本1200万元,其中固定资本720万元,流动资本480万元;固定资本中600万为厂房,30年周转一次,120万元为机器等,10年周转一次;流动资本1年周转6次。问:该企业资本的周转次数 资本周转计算(600/30+120/10+480×6)/1200(600/30+120/10+480x6)/1200=(20+12+2880)/1200=2.43答:该资本周转2.43次。 练习9.求失业人数某企业原预付资本总额为10万美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上周工人平均周工资为50美元。本周追加资本4万美元,原有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由原来的9:1提高到现在的19:1(包括追加资本),工人工资不变。试计算:该企业在本周就业人数是多少?有多少工人失业? 解:(1)按原资本有机构成9:1,10万美元可雇佣工人=100,000美元÷50=200名,(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19:1后,原资本有机构成变为95,000C:5,000V追加资本40,000美元,按19:1的资本有机构成为38,000C:2,000V本周可变资本=5,000+2,000=7,000美元可雇佣的工人为=7,000÷50=140名(3)本周失业人数为:200名–140名=60名答:该企业在本周就业人数是140名;有60名工人失业。 练习10.求利润率某资本家新办一个企业,用20万美元建造厂房,又用20万美元购买机器、设备,每年厂房、机器设备损耗10万美元,资本家购买一年内全部消耗完毕的原材料20万美元,雇佣工人一年工资10万美元,年产品的总价值为60万美元。试计算:(1)成本价格是多少?(2)利润率是多少?(3)请写出成本价格的概念及其对企业的意义。 .解:(1)成本价格等于所耗的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因而,成本价格=(10+20)c+10v=40(万美元)(2)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与预付资本的比率,因而p’=(60-40)/(20+20+20+10)=28.6%答:(1)成本价格是40万美元。(2)利润率是28.6%。(3)成本价格是指所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价值总和;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盈亏的界限,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 练习11.求平均利润率假设全社会分为三个部门A、B、C,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7:3、8:2、9:1;社会资本总量X亿元,每个部门配置Y亿元。三个部门的剩余价值率m´=m/v均为100%。请完成以下表格并写出平均利润率的计算过程 计算平均利润率=总利润/总资本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练习12.社会资本再生产已知积累率、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机构成,设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求资本结构和扩大后的社会总产品及其价值构成。 例题扩大再生产图式如下:8000c+2000v+2000m=120003000c+1500v+1500m=6000设第一部类的积累率为50%,剩余价值不变,求出第二年底的扩大再生产图式 8800c+2200v+1000(消费m)=120003200c+1600v+1200(消费m)=60008800c+2200v+2200m=132003200c+1600v+1600m=6400'